第二百五十章 六国故人之后(求全订)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洛锦寒字数:3145更新时间:24/09/21 04:44:34
第二百五十章六国故人之后求全订
后世史学界有正史和野史之分,以正史为信史,以部分出土文物野史为辅助来推演历史脉络,著名的苏秦张仪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若是只信史书,那么苏秦是间谍的事情永远无人知晓,苏秦和张仪纵横天下差了四十年之久,并不是同门师兄弟的事情也无人可知。
后人还只把两人当做是政治对手,根本想不到,链各个人不是同一时代的人,见都没见过。
但是实际上,在一个朝代中,也有两种正史,一种是帝王的传家史,这种传家史,就是朱家口中的王史,王史中将会记录关于历代帝王一切的行动,并且备注好其行动的意义,来教导下代君王。
所以王史之中的故事,不能见现于世,就像是成功者,从来不会把他成功的真正要素告诉其他人,如盖茨母,如马雲友,如化藤父等等。
所以历代王朝灭亡之时,会第一时间会销毁王史。
而后世流传的正史,则是史官们用多种角度,通过考察旁观者,或者参与者,阐述历史人物心理,推演的历史进程,所以只是广义上的真相。
所以史书不可尽信之也。
嬴政第一次御驾亲征到秦赵之地,史书上只有王之河南四个字,但是背后的动机,政治目的,还有过程经历,参与人员,全都是一个迷。
但是从当时出现在历史中的几个人物,也能推演出来。
桓齮,嬴政初期最信赖的大将军,传闻中是嬴政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大将,秦赵之战中前期当之无愧的主将之一,在秦赵之战中,下城二十,斩首十万,但是却在肥下一战中,莫名败于李牧之手,后来就逃亡燕国,也就是后来的荆轲刺秦时拿的礼物,秦叛将樊於期的人头。
樊於期跟桓齮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一直是秦史中的一个谜题,考据是两者名字读音相似,可能是桓齮逃亡后化名,再有就是秦国是没有杀败将的习惯的。
更不用说桓齮在秦赵之战有斩首十数万,下城二十座的战功,而且桓齮败在李牧之手,于情于理也不需要担心秦王会因为他战败而杀了他。
秦国历史上的败将,秦将胡伤在阏于被赵奢打败,罢黜,王陵进攻邯郸,损兵折将,最后被免职,其族弟王龁代替王陵为主将,围攻邯郸,最后被赵、魏、楚联军击败,惨败而归,也没有受到大处罚,后来继续担任将军,又多次立功,寿终正寝。
后期李信折兵楚南二十万,也没有被嬴政重罚,可见秦不惩败将。
但是秦王一怒千金悬赏樊於期的人头,是以灭族大罪悬赏的。
而灭族重罪,秦国有一个案例,就是在邯郸之战的郑安平被联军包围,向联军投降,结果被灭族。
所以可以推断出,桓齮逃亡的原因应该不是战败,而是投降或者通敌。
而嬴政不顾国内政局混乱,执意冒着巨大的风险,前往前线压阵督军,也侧面证明了,秦赵之战中有着某些不能明说的问题。
而且这个问题,值得嬴政涉险。
王诩不禁有些真的同情起嬴政了,他这一生,真的是在背叛中度过的啊,而且也有些欣赏嬴政的气度和格局。
如果换做一个别的君王,听说主将可能叛变,不管真的假的,立马就换将斩杀,赵国就是这么灭亡的,李牧就是这么死的。
史学界很多人觉得秦始皇统一六国,确实占据奋世余烈,但是如今看来,也并非如此,能够一同还是与嬴政本身有直接关系。
同样也能从这件事情看出来,嬴政的做事性格。
统一六国前三次出咸阳,都是有着强烈的政治目的和手腕的,第一次压阵河南,是为了震慑桓齮,可能若无嬴政亲临压阵桓齮可能无法攻下平阳,在武遂歼灭赵军十万大军,斩杀赵将扈辄。
而这次桓齮的武遂大捷,也奠定了后期王翦灭赵的基础。
第二次看似嬴政亲自到邯郸报私仇杀人,但是背后目的也可能不止如此简单,毕竟嬴政去了一趟邯郸,杀了几个人之后,赵悼襄王之子公子嘉诡异的在代地建立了代国,而同年赵姬驾崩,这个弹丸之地的代国,一直存活到秦国一统六国后,王贲伐燕灭齐后,转头顺手给灭了。
而第三次,嬴政直接冒着江南的风雨去乱臣贼子的根据地郢陈给王翦压阵,其动机,似乎与第一次压阵河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求知欲和窥私癖让王诩眼睛都亮了几分。
在重瞳直视之下,荆轲下意识的避让开王诩的目光,笑着恭声道“帝君恕罪,吾王丰功伟绩臣子不敢妄论,朱先生提起了当年之时,荆轲作为亲身经历者,只是阐述事实而已,不希望吾王为他人所诬,若是帝君真的有兴趣,不如修书一封,在下转交王上。”
王诩眨着眼,心思微动点头笑道“善。”
“帝君,膳食来了。”这时司马卬颤颤巍巍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打断了大殿内怪异的气氛。
荆轲转头打量着脸色有些惨白的司马卬,轻声笑道“司马卬?”
司马卬吓得身子一僵,这位青衫男子的身份他可是知道的,连他家将军都不愿与多干涉,听说是王上亲卫,这等大人物知道自己的名字,他本能的感到有些害怕。
“这位将军有事差遣?”司马卬忐忑的恭声问道。
“等下劳烦你去通知一下燕王喜,就说有人要见他。”荆轲说着从袖中拿出一方玉佩递给司马卬。
司马卬接过后,只是瞄了眼就脸色大变,上面的铭文是只有秦王才能用的,连忙跑走。
“荆先生知晓王贲将军身边所有人的信息?”王诩端着一个饭盘,里面盛着亲卫打来的饭,看着荆轲笑道。
荆轲看着王诩用餐的工具样式有些怪异,多看了两眼,笑道“也并不是都认识,朱先生应该比我们了解的更清楚。”
“去给荆先生一份,一点礼数都不懂。”王诩轻笑着踢了踢拎着一个巨大食盒准备开吃的禺春。
禺春撇了撇嘴,对昨天荆轲冒犯王诩的事情还有些耿耿于怀,从食盒中拿出餐盘,盛了他认为对不好吃的饭菜,递给荆轲。
“多谢小兄弟。”荆轲和善的笑着接过餐盘,入手的钢铁质感让他微微一惊,有些不适应的拿着铁梜,感叹道“孤竹国果然富庶异常,连食器都是精铁锻造。”
“食器再好,也终究是一个器皿,秀色不可餐。”王诩轻笑道“终究填饱肚子的还是粮食。”
荆轲微微一怔,点头称道“帝君所言极是,现在我知道,为何孤竹军士各个都威武不凡了。”
王诩笑了笑“燕地的饭食一般,有时间,先生可以去尝尝孤竹的美食。”
“帝君此话当真?”荆轲脸色一变。
“不久后,孤竹的美食就会传入燕地。”王诩笑着说道。
荆轲嘴角抽搐了一下,有些失望。
“刚才的问题岔开了。”王诩想起什么,笑道“既然王贲将军不是由赤犬卫负责,为何荆先生似乎对司马卬十分感兴趣的样子?”
荆轲眨了眨眼,笑道“帝君慧眼如炬,并非在下对司马卬刚兴趣,而是此人,为故人之子。”
“哦?”王诩微微挑眉,脑中忽然想起什么,脸色微变。
“司马卬为赵将司马尚之子,赵国大剑师司马蒯聩之曾孙,司马蒯聩早年曾游历卫国,荆先生的剑法莫非师承司马蒯聩?”朱家笑吟吟的问道。
“朱先生不亏为任侠魁首,只要是道儿上的事情,就没有朱先生不知道的。”荆轲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似乎对朱家如此了解自己一点也不意外“家师确实为司马蒯聩的弟子,算起来,荆轲与司马卬之父为师门兄弟。”
“王贲将军帐下有很多六国遗孤之后。”朱家眯着眼,似笑非笑的说道。
“此事朱先生确实比我更加清楚,不过王上最近在寻找故人之后,准备大赦天下,朱先生,不妨帮帮忙?”荆轲也笑着说道。
王诩安静的吃着饭,现在是朱家和荆轲两个间谍头子的斗法时间,谁的信息量大,谁就更胜一筹。
他也插不进嘴,难道他直接告诉荆轲和朱家,你们现在帮嬴政找的这些六国遗孤故人之子们,几乎以后都是反秦联盟的大头目,十路诸侯之一?
这话没法说,还是吃瓜吧。
怪不得最开始听到司马卬自我介绍时那么耳熟。
原来这个现在狗腿的不得了的白面书生,以后竟然是项羽分封的十路诸侯之一的殷王,日后统领河内,建都朝歌。
王诩不禁又皱起眉。
现在,他只要一提到殷字,就有点条件反射的勄感。
司马氏,卫国,荆轲,司马卬,殷王。
王诩皱着眉摇摇头,甩开杂念,感觉不能再这么胡思乱想下去了,都快草木皆兵了。
随即王诩放下剩了大半的餐盘,递给禺春,然后听着朱家和荆轲在那边谈笑风生,口斧腹剑的过招,看着已经点燃起烛火的诺达燕王宫走廊有些晃神,心中暗叹道。
希望在燕王喜那里,能够得到想要的答案吧。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