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说梦:北凉立国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望臣高升字数:2969更新时间:24/09/20 01:06:32
关于第64章故事简介:后凉国主吕光在接连对西秦政权和南凉政权的讨伐中受挫,心中愤闷无比,便听信谗言,枉杀了臣服于后凉政权的匈奴沮渠部贵族沮渠麴粥和沮渠罗仇,并下令将其二人的尸体运回部族驻地安葬,这就引发了匈奴沮渠部部众对后凉政权的强烈不满。匈奴沮渠部贵族沮渠蒙逊与其堂兄沮渠男成接连起兵叛乱,兄弟二人又说服和推举后凉张掖太守段业为凉王,建立北凉政权。一时间凉州地区出现了三国并立的局面,同时也出现了三国相互制约的战争场面,最终导致了准备讨伐北凉的后凉大军无功而返,而南凉大军又因秃发乌孤坠马病逝,主将秃发利鹿孤退兵回国继位,自此,后凉再也无力征讨刚刚建立来的南凉政权和北凉政权。
在这个故事中,北凉政权的建立虽然在名义上是由汉族先民段业所创建的,但是其政权的主体民族却是匈奴沮渠部,匈奴沮渠部首领沮渠蒙逊兄弟二人共同推举段业为王,无非就是想利用段业在后凉政权中的威望和势力,以及段业汉族先民的身份来完成对凉州地区汉族先民和即将成为汉族先民的氐族人群的统治,所以,只要时机成熟,沮渠蒙逊兄弟必然要想方设法的完成对北凉政权的掌控,由此可见,沮渠蒙逊兄弟二人很有政治头脑和政治远见,而汉族先民段业只是随吕光出征西域的大军中的一个文官,在凉州地区毫无根基,也未有指挥作战的经历,自然不是既有政治头脑,又有军事能力,而且守家待地的沮渠蒙逊兄弟的对手,所以说,北凉政权的易主是早晚的事情。
说到被拥立为北凉国主的段业在凉州地区毫无根基。其实,后凉政权中的贵族们又有哪一个是在凉州地区有根基的呢?建立后凉政权的主体人群就是前秦帝国派往征讨西域诸国的十万大军,这些将士无一不是从中原地区征发而来,在平定西域诸国之后,因为前秦帝国的瓦解东归之路被阻,不得已占据凉州地区,在这十万前秦将士中,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生活于关中地区的氐人、羌人和汉人。所以,在后凉政权中凉州地区的本土士人以及游牧民族的贵族是必然受到排挤的。并且在由氐族人群为主体构建的后凉政权中,关中地区的汉人同样也是被氐人羌人所排斥的,段业不就是这么一位被排斥在外地任职的后凉政权的元老吗?所以,后凉政权内部的各种矛盾最终导致了凉州地区三国并立的局面,后凉政权也自然命悬一线了。
从北凉政权的建立,再联系我们之前说到过的与后凉政权极为相似的南燕政权,我们会发现,这两个政权尽管相似之处极多,但是在内部矛盾上面这两个政权反而并不一致。南燕政权的内部主要还是由鲜卑慕容部的贵族所构成的,其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比较单一,无非就是民族特性消失后,民族凝聚力丧失与汉化后所接受的忠君爱国思想的矛盾,这个矛盾后凉政权依然存在,只不过现在后凉政权中,本土贵族与外来贵族的矛盾更为突出。但在外部环境和民族融合的背景下,这两个政权还是十分相似的。
后凉政权统治阶层内部本土贵族与外来贵族的矛盾重重的畸形政治状态,反而跟三国时期的由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更为相似。蜀汉政权在三国时期最先灭亡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内部处于统治阶层的荆州政治集团是外来的,与本土的益州政治集团出现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矛盾的结果。而后凉政权中,同样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只不过,蜀汉政权外部有实力强大的由世家大族把持的曹魏政权,益州本土政治集团自然会选择帮助曹魏政权劝降蜀汉政权,所以,蜀汉政权就在益州本土士人谯周的三寸不烂之舌下投降了。而十六国时期的后凉政权,其外部并没有像曹魏政权这么强大的势力,所以,其内部的这些本土游牧民族的贵族和士人要想办法当家作主,那么只有起兵自立这一条路可走了。所以说,在后凉政权中所分裂出来的北凉政权和南凉政权绝非偶然事件。这两个政权的建立既是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在接触到中原文化之后,急速的想要汉化而引发出来的游牧民族建国自立的情况,同时又是后凉政权没能处理好统治阶层内部的利益分配,导致了本土政治势力与外来政治势力的矛盾重重而衍生出来政治恶果。
后凉政权不仅要自食恶果,而且还要在主体民族基本完成汉化之后,其政权必将消亡的民族大融合的规律中,走向政局动荡,最终走向灭亡。
我们回过头再来说一说匈奴沮渠部的一些情况。史书上对于建立北凉政权的游牧民族的称呼,一般都说是匈奴卢水胡系所创建的。而对游牧民族的一个部族称之为卢水胡系,听起来就让人感觉这个游牧民族的部族绝非一个单纯游牧民族的部族,应该是一系列游牧民族部族组成的一个血统非常混乱的部族。事实上,卢水胡系的来源确实是极其广泛,很难以一个部族的名字来命名,所以,卢水胡系也被汉族先民们称之为杂胡,也就是说很多支游牧民族的部族在一起杂居而产生的新的游牧民族。我为了方便记述这段历史,把北凉政权的建立者改为了匈奴沮渠部。主要是因为北凉政权的建立和强盛全都仰仗匈奴沮渠部的首领沮渠蒙逊,所以以北凉实际建立者和统治者的族属来命名其主体部族也是情理之中的。
而卢水胡系前面加以匈奴的名号,完全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因为在这些在一起杂居融合的游牧民族的各个部族,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曾经被草原的霸主匈奴所降服,所以,卢水胡系的游牧民族的部族都称自己是匈奴的后裔,并且我们的汉字先民的史学家同样也在史书上将他的记述为匈奴卢水胡系,而实际上,因为卢水胡系的游牧民族部族及其繁杂,他们与匈奴主体部族的血缘关系很有可能比较远,甚至说,远不及同时代的匈奴铁弗部以及鲜卑独孤部的血统近,我们在故事中所说到的沮渠蒙逊及其匈奴沮渠部的贵族们,他们的先祖是因为在匈奴的部落联盟中担任过沮渠官这个职务,所以,以沮渠为姓氏,并且其后世子孙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部落,而这个部落逐渐的与其他游牧民族在张掖卢水地区与其他游牧民族的部族杂处生活,最终融合在了一起,逐渐被汉族先民们称为卢水胡,所以,沮渠部仅仅是卢水胡系的一支,而十六国时期匈奴沮渠部的贵族究竟和哪些其他游牧民族的部族进行了融合,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我们以匈奴沮渠部来替代卢水胡系,只是为了方便记述北凉政权的这段历史,实际上是卢水胡系囊括了匈奴沮渠部。
所以说,史书中对于北凉政权的建立者为匈奴卢水胡系更为严谨。
因为此时的匈奴主体民族已经在汉赵帝国和后赵帝国的灭亡之际,走向消亡,尽管后面的历史时期也出现了匈奴人的名号,但是这些匈奴人已经无法与当年称霸北方蒙古草原数百年的匈奴人相提并论了,这些匈奴人的血统都或多或少的掺杂了其他民族的基因,由此可见,卢水胡系在十六国的末期,俨然不可能再处于匈奴的统治之下了,其血统也绝对不可能有太多匈奴主体部族的基因,其假托匈奴的名号也无非是想彰显自己族属,是来自于曾经强大的匈奴而已。
按照我们今天的民族观念来看,卢水胡系的游牧民族应该可以算是一个由很多个民族融合而成的新的少数民族,其跟匈奴的关系应该非常疏远。所以说,我们绝对不能把北凉政权看作是匈奴人即将消亡的回光返照。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生活于凉州地区的卢水胡系中的各个游牧民族的部族同鲜卑秃发部一样,都是在凉州地区多年的稳定与和平的环境中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并且接触到了先进的中原文化,这两个游牧民族的部族逐渐的走向强盛,无一例外的开始了引领凉州地区的游牧民族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汉化的进程。
不管是北凉政权也好,还是南凉政权也罢,他们都代表了当时凉州地区广大游牧民族的根本利益,就是在这两个政权中,凉州地区的游牧民族开始进入更为舒适和幸福的定居生活,然而,这两个由本土游牧民族构建的政权缺少了对汉族先民的认可,尤其是对当时凉州地区能代表广大汉族先民利益的本土世家大族过于轻视,过于猜忌,最终使得凉州地区本土世家大族的建国自立,这就是我们后面即将说到的西凉政权,在此也不再多说。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