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征伐 发展同步推进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马帮1字数:3300更新时间:24/09/18 19:24:41
    叶童让花木兰,带黄月英逛一下白登这地方,以后会成为旅游圣地。毕竟,这里消灭了四十万匈奴铁骑,关键是击败了冒顿率领的百万铁骑,战役具有转折性的重大意义。

    黄月英离开后,叶童把飞艇留下来,为大军运送补给物资。

    考虑到穆桂英那里弹药补给困难,派飞艇送一批火枪弹过去。其他物资补给,靠飞艇是不行的。毕竟飞艇吨位太小,只能运送五吨。

    叶童、花木兰率大军继续向北挺进,二测由四万突骑横扫,中军缓缓推进,一路杀向冒顿的大本营。

    经过几年的准备,锦衣卫对于北部匈奴人的部落定居位置基本摸清楚。但是,由于冒顿溃败,很多匈奴部落及时向更远的北部地区撤退。

    对于逃走的匈奴部落,叶童没派兵马杀,因为没那个必要。匈奴部落能逃到那里,不就是逃到冒顿的大本营谋求保护。

    冒顿败逃,最悲摧的是东部的胡人,也就是假匈奴人。冒顿强行抽调各部落铁骑二十多万,在交战中,东胡匈奴人成为炮灰,损失惨重。

    冒顿溃败,东胡铁骑逃回东部,发现部落没了,秦军另一只大军正在对东部进行清巢。

    逃回的东部匈奴人立刻泪流满面,没有办法,只能继续北逃。没部落意味着什么都没有,要吃没喝,咋办?

    找冒顿要啊!

    返回东部的匈奴铁骑,不是说想走就能轻易走掉,面临穆桂英大军的攻击、虐杀、追杀。

    东北部更远地方,穆桂英大军还未征伐到,逃回的铁骑将情况告诉部落首领后,很多部落再次纷纷向更北部搬迁。

    一些中、小型部落比较困难,精锐铁骑被冒顿感强行抽调后,基本都挂了。北逃同样面临其他部落的攻击,没有办法,只好主动向穆桂英大军投降,是唯一让部落活下去的出路。

    不论是主动投降、被动投降,这次匈奴人的算盘打错了。秦军根本不管那么多,全部丢进文明学校读书。

    叶童不惜会再犯先人的错误,只要投降就让其在管辖内生活,还得给粮给钱,时间一长,反复无常的匈奴人再次背叛。

    形成一个怪现象,战败就投降,保证永不入侵中原,释放后,不用几年,恢复实力后又入侵中原,再败再投降,再入侵。

    对于这事琐事,穆桂桂英直接丢给陈平处理,对于主动投降的匈奴部落,很多的老弱病残,那些人的安排,只有陈平能妥善安置处理。

    战争进行到此时,形成一个怪现象,冒顿带着手下铁骑跑路,匈奴部落纷纷向冒顿大本营撤离。

    秦军呢?

    不论是花木兰、叶童率领的大军,还是穆桂英率领的大军,依然不紧不慢的尾随匈奴人逃走的方向挺进。

    叶童目的明确,就是要在冒顿的大本营决战,一举解决匈奴问题。

    全歼匈人是不可能,此时的匈奴人太强大,人口数千万。草原民族,跳上战马就能逃跑,无法全歼,只能是消灭大部,其余部分赶向西部,最好驱逐到欧洲去。

    --------------

    长安:

    接到叶童大军捷报,《焦点》、《帝国日报》及时报道白登战役的经过,一下子令秦帝国境内的百姓欢欣鼓舞,一扫前段时间心中的担忧。

    内阁接到叶童的建议,立刻开工新黄河工程。叶童、花木兰部缴获的30万俘虏、穆桂英缴获的数十俘虏人,动用50万人分段开挖新黄河道。

    开挖新黄河道,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内阁没象以往那样犹豫不决,很快就组织起来,粮食、水泥、建材、开挖工具及时跟进,在很短时间内,工程上马。

    黄河治理,对于内阁来说,持积极主动态度。黄河的危险大家心里明白,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才能起到治理的效果,不再是修修补补。

    开挖新黄河由内阁负责,秦帝国的铁路修建则由定军山负责,内阁同样安排了50万文明学校的学员给定军山。

    有了人手,定军山立刻开展大规模的铁路修建。

    战争在继续,帝国内的建设更是掀起高潮。这一现象,令诸子百家的士子惊叹无比。

    诸子百家辩论馆,专门展开了一轮辩论。辩论帝国的做法是否妥当,一边是征伐战争,一边又在大兴土木工程,国家能支撑吗?

    秦军征伐,不仅是俘虏了大量的匈奴人,还获得了大量的土地。那些土地如果不开发,时间一长就成为无主之地,这种事叶童不能接受。

    叶童给各地村长、乡长建议,让其带领当地的村、乡以合作社或股份公司的形式承租土地。

    为了让村、乡二级的百姓安心,叶童的定军山专门成立了二家企业,一家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公司,一家以饲养牲畜为主的畜牧业公司。

    定军山的二家新公司,分别到炎黄四岛、东北部承租土地种植粮食,兴办粮食加工企业,畜牧业公司则在雁门关外承租草场饲养牲畜,兴建奶制品公司,旗下纺织公司跟进。

    有了定军山的带头作用,不仅是村、乡二级纷纷组成公司承租炎黄四岛上的土地,东部、北部地区大量土地同样被承租。

    帝国境内的大家族,特别是官员家族,一看定军山都承租,那里愿意落后,及时跟进,开发帝国新接管下来的土地。

    可能有人会质疑,为啥不动员百姓搬迁到那些地方,免费分配土地?

    呵呵!

    秦帝国经过几年的生育鼓励政策,人口只有区区四千万,真正强劳动力没增加多少。帝国根本不缺乏耕地,百姓没人愿意搬迁去新地方。

    一是百姓不愿意,二是动员百姓搬迁,支出同样非常的巨大,内阁不会同意。叶童说服不了内阁,以承租形式出现,其实是最好的选择,同样是变象的迁移百姓。

    为子大规模的种植业、养殖业,定军山专门研发家牧业生产机械,农业机械生产出来后,定军山立刻使用,一人能种植管理数十公顷土地。

    村、乡的百姓一看,农业机械效果好,马上跟进。

    没钱?

    简单啊!

    向银行贷款解决。

    有了定军山的示范作用,农业机械的销售进入旺季,提前让秦帝国的种植业进入机械化耕种模式。

    所以说,战争要为百姓带来好处,要为帝国带来好处,让帝国更多的人受益,战争才能维持下去。

    象武帝时期那样的战争,打的是个人战争,不是国家战争,最后胜利了,国家则打得一穷二白,百姓什么好处没捞到,只有死亡、伤残、重税,那样的战争是不能打的。

    叶童执掌帝国,表面看战争不断,帝国基本处于战争状态。问题是,叶童打的战争,没给百姓增加半点负担,反而送给百姓好处、商人捞到好处、内阁得到好处。

    这样的战争,帝国所有人都持欢迎态度,因为战争没增加负担,反而带给大家好处。就算定军山付出最大,同样也捞到好处,承租土地开发,本身就能赚钱。

    甚至可以说,战争催生了许多的产业发展,令帝国经济济高速增长。结果是,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帝国税收增长更快,帝国疆域越来越大。

    想象一下,鹰酱的总统为啥都喜欢发动战争,那是有利可途,能加速经济高速发展,能掠夺更多的资源,能掌控更多地方。

    呵呵!

    说远了,回归正题。

    --------------

    帝国海军:

    周瑜率二万海军陆战队接管徐福发现的炎黄四岛,经过近一年的清剿,终于把四个炎黄岛上的土著清剿干净,只有极少部分土著逃进深山中,面临野兽攻击,活着下来的可能性不大。

    清剿土著的同时,随军地质勘探家、植物学家对四个岛的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勘探。彻底弄清楚炎黄四岛上的资源分布情况。

    通过调查,炎黄四岛适宜种植粮食的地区规划出来,适宜合建码头的地方被海军圈下来。

    地质专家确实在炎黄四岛上发现有黄金、白银矿产,且矿产资源真的丰富。

    叶童得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安排人手开展黄金、白银的开采。同时带头到炎黄四岛上发展农业,种植粮食、麻等作用。

    在村长、乡长的带领下,以村为合作组织,承租炎黄四岛上的土地种植粮食、经济作物。为了减少劳动力,基本采取机械化种植方式。

    为了确保到炎黄四岛上炎黄百姓的安全,周瑜建议军阁在炎黄四岛上驻军五千人。

    叶童同意,张良及时调五千秦军士兵驻守炎黄四岛。

    周瑜则接到叶童命令,对炎黄四岛周边的小岛屿进行接管,凡是发现的岛屿,均竖起一块石碑,上面雕刻上炎黄所属等字样。

    这是一个非常繁琐地工作,因为炎黄四岛周边的岛屿真的有点多,海军陆战队士兵不仅要对岛屿进行清剿,发现有土著马上抓捕,还必须标位置,竖立石碑。

    周瑜率领的二万陆战队虽然辛苦,但却起到了非常好的磨砺,作战能力、适应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为今后岛屿登陆作战总结出一套实用的方案。

    周瑜率二万海军陆战队接管炎黄四岛,开始时觉得有什么战利品,最多就是抓捕点土著。但是,到了后面,真正找到土著部落后,从那些部落里缴获的物资,价值高得吓人。

    抱歉!因为有事,这一章是断断续续写的,思路几次被打断,不太理想,请亲们见谅!

    喜欢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更新速度最快。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