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潜龙勿用 第一章 学成西行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秋玦字数:2977更新时间:24/09/18 11:16:34
    光和六年(183年),初夏四月。

    一处乡亭来了一个骑白马的少年,这少年身形瘦长,看上去差不多已经成年,相貌也是非常英俊,饱满宽阔的额头微微渗出汗水,笔直的眉毛在末处微微拉长,凌厉的眉峰几乎要伸入鬓角,眼睛细长而炯炯有神,微微含笑,山根鼻梁高耸却不粗壮,上唇有点薄,脸也有一点点长,但却更显爽朗清举和英武之气。

    少年上着青灰色长衫,下穿赭色裤褶,头上带着高直挺拔的竹冠,腰间悬挂了一柄金装纹铁长剑。所谓裤褶,源于北胡人,流行于后汉,便于骑乘,通常作为军中戎服,在民间盛行于游侠剑客之间。

    这个少年,名唤姜泫,表字伯霈,乃是凉州天水姜氏子弟,游学山东,师从大儒郑玄,学近一年西行,路经此地。

    中原不比凉州酷寒之地,刚到四月,天气已经渐渐热了起来,姜泫又在太阳底下赶了大半天的路,额头、脸上都是汗涔涔的。在乡亭的闾门前,他勒住了坐骑,拽着袖子擦拭了下汗水,转目四顾。

    枣阳亭也算是地处要道,由北门延伸出一条青石板小路,没几步就接上了官道。路口处立着一根路牌,路牌上边立着一尊木制的日晷,指针的影子快到了申时。日晷下边横着一块名牌,写着“枣阳亭”,名牌下边插着两个同样木制的箭头,一个指着自己来的方向,写着“匡城乡”,一个顺着路的方向指着西南,写着“酸枣县”。

    眼前这一段官道笔直宽阔,基本上是沿着河水(指黄河),也正是他来时走的路。沿着官道一直往西南走百八十里,其间得绕过一片名叫“矮骡岭”的密林丘陵,就可以到酸枣县城,过了酸枣,一路向西,便会到了帝都雒阳。

    官道两侧则是大片的粟田,禾叶苍翠欲滴,应该是个不错的年景。入夏之后,下了两场大雨,田地里郁郁葱葱,风一吹,青色的禾叶起伏不定,就像东海的海浪一样。远远地可以看到有三两个田奴、徒附穿着牛鼻裤,光着膀子在其间劳作,不过眼下杂草萌生,正是锄草的时节,田里人应该非常多才对,只这几个人,却多少显得有一些古怪。

    快要申时了,路上车马来往、行人颇多。有单衣布履的儒生,有衣服文采的商人,也有穿着黑衣或白衣的黔首。因为世道不宁、道路不靖,行人多随身佩戴短刀、长剑。

    姜泫走进闾门,里内多数都是低矮的茅草屋,偶尔会有些泥瓦房,可见里中并不富裕。三两个孩童在追逐着嬉笑打闹,有好几家已经升起了炊烟。

    沿着亭中一条还算宽敞的土路,姜泫走到了亭舍前,从马上跳下来,整顿了下装束。

    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亭负责一亭之地的治安、邮驿、民事。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十里一亭,十亭一乡,都是约数。一些小的亭便只有三四个里,例如这个枣阳亭。这个里,不是距离,而是相当于一个自然村。

    隔着大老远就能看到在亭舍大门前有一根丈余长的柱子高高耸起,柱子的上端还立着一块牌子,右上角小字写着“匡城乡”,中间大字写着的还是“枣阳亭”。说明这枣阳亭也是隶属于匡城乡的。

    此时到得近前,看得更加清楚,只见亭舍院落占地颇广,地基高过地面三四尺高,有石板阶梯与官道相连。想来也是,因为亭不但是治安单位,并且有接待过往官吏、给远行百姓提供住宿的责任,所以亭舍颇大。酸枣不算是大县,枣阳亭也是县中的小亭,但亭舍的门面还算气派。

    姜泫没再多想,将白马系在柱子上,走进了亭舍。

    亭舍门边的塾中坐了一个老卒,见他上来,从屋中走出,略微打量了一下姜泫,和善地问道:“投宿?还是寻人?”

    姜泫是士人,这个老卒最多也就是个亭长,姜泫本不必客气,但还是微微弯腰,做了个揖,道:“敢问,此处离县城还有多远?”

    老卒见姜泫虽然年轻,但也是士人打扮,再者对自己客气,便不敢怠慢了,答道:“县城距此往西还有百二十里,时候也不早了,天黑前是赶不到了。贵人若不嫌弃,且先住下吧?”

    姜泫又拱了拱手,道:“正有此意,如此多谢了。”一个人出门在外,礼多人不怪。

    姜泫将白马牵进了亭舍,又向老者问道:“老人家如何称呼?”

    老卒在前边引路,将姜泫引到后院居住的地方,老卒年纪大了,脚步和反应都有些迟缓了,略微顿了顿,这才回答道:“小老儿姓荆,是这里的亭卒。贵人怎么称呼啊?”

    “哦,在下姜泫,表字伯霈。请问荆老,亭中的亭长在何处?某既然在此投宿,当先行拜访此间亭长。”

    “唉……”荆老叹了口气,姜泫听他叹气,再结合方才看到的田间农人稀少的情况,似乎有了些预感,果然就听荆老缓缓说道:“亭长,死了。”一边说着,一边带着姜泫往后院走去。

    即使跟在荆老的后面,姜泫还是能感觉出这里另有缘由,便问道:“那亭中的亭父、求盗在何处?”

    “唉……”荆老又叹了口气,道:“也死了。”

    果然事有蹊跷,姜泫还想再问,但想到既然荆老不肯主动明说,自己一个生人,就怕现在问了也是白问,不如等熟稔之后再问,会容易很多。

    这时候,姜泫也跟着荆老到了后院,后院有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男的应该有二十岁了,正在举着石锁打熬气力,他光着膀子,一身横肉,因为年纪还小,络腮胡子也稀稀落落,咪咪着眼睛,一张大圆脸,红黑红黑的。的那女的大概十五六岁,正在洒扫,发育的还不错,有点婀娜的味道了,小瓜子脸,细长眼睛,也是个美人坯子,不过或许是因为常年劳作的缘故,皮肤有些黑黄,两颊隐隐还有些细斑,看发型和穿着,应该还没出嫁。

    荆老见了两个年轻人,沟壑纵横的脸上不见了哀愁,露出了笑脸,道:“纬儿,蓁儿,快来见过贵人。”荆老指了指两个年轻人,又对姜泫说道:“这是小老儿的儿子和女儿,荆纬、荆蓁。”

    荆老口中的贵人,妹妹荆蓁也不敢怠慢,放下了扫帚,哥哥荆纬见姜泫年纪小,可能还没有自己大,本不情愿,但也不好违拗荆老,将石锁扔在了一边,也跟着上前见礼,与妹妹荆蓁一同说道:“见过贵人。”

    姜泫先扶起荆纬,又虚扶起荆蓁,道:“不必如此,在下姓姜,称我伯霈便是了。”

    姜泫如此客气,原本还瞧不上姜泫的荆纬便有些不好意思了。可是他没念过什么书,嘴笨,不会说什么,就只好笑了笑,靠近姜泫的位置站了站,以示亲近。

    见荆纬是个耿直的人,姜泫心中也有些欣喜,从怀包怀里掏出了昨天在他处剪剩下的小半块金饼,交给了荆老,说道:“我这还有些散碎钱财,麻烦荆老沽些酒水,再买些肉,我也是数日不知肉滋味啦!”

    姜泫是数日不知肉滋味,说来寒酸,但也是相对的。荆老一家家境还算好的,但也是一年到头吃不上几回肉。但这一小块金饼太贵重了,这年头金贵钱贱,能换六七千钱,荆老有些不敢要:“贵人,这……这如何使得?”

    “无碍,剩下的钱,还请买些草料和干粮,若非旅途劳累,在下也不敢劳烦荆老。”

    见姜泫这么说了,荆老也只好收下钱,交给了荆纬,让荆纬去跑腿了。荆纬借过钱,乐颠颠地走了。

    荆老指了指后院一处比较大的土坯屋子,说道:“蓁儿,你去收拾收拾屋子,好让贵人歇息,我去生火。”

    “好勒。”荆蓁倒也爽快,看了一眼姜泫,便进了那间屋子。

    见荆老去收拾柴火,姜泫就跟了荆蓁后面,不过为了避嫌,不好男女同处一室,姜泫只得等在门外,道:“多谢姑娘了。”

    “贵人太客气的,这亭舍里迎来送往这么多人,读书的士人我也见过,豪富的,寒酸的,就没见过贵人这么客气的。”荆蓁一边收拾屋子,一边郎爽地回答者。

    姜泫觉得荆蓁应该好说话,便问道:“敢问姑娘,听闻亭中亭长、亭父、求盗尽皆亡故,是何缘故?郡里县里没派新的人来吗?”亭长是郡里委派的,亭父是亭长的副手,求盗辅佐亭长管理治安,这两个人是县里任命的。

    “贵人就别问了。”虽然朝着姜泫的是后背,但姜泫看到荆蓁肩膀微微一颤,依然能感受到她情绪的变化,有悲哀,又有一些说不清的情绪,或许是恐惧,或许是绝望。

    屋子里很干净,旧而不破,也没什么杂物,不一会儿就收拾妥当了,这时候荆纬也带着酒肉,姜泫之前交代的干粮和草料,亭舍里都有,自然不必再买了。

    荆蓁将姜泫请进屋子,便去帮荆老做饭了。姜泫放下包袱,卸下长剑,躺在了土炕上,想着究竟是什么事能让荆老和荆蓁如此忧惧又缄口不言。想了一会儿,毕竟自己还是长身体的年纪,易饿易困,连日赶路,这时候乏意涌上来,竟然睡着了。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