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献俘礼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菖蒲君字数:3280更新时间:24/09/17 07:25:54
    王师凯旋日,无望告乃翁。

    嘉隆二十一年腊月初八,宜祭祀祈福。

    太康城万人空巷,街头巷尾都是迎接北伐凯旋王师的人群。

    每一个在街头欢庆的神光子民脸上都洋溢着前所未有的亢奋之情,一雪百年耻,民族自豪感的情绪肆意传染扩散,九万里河山气运蒸腾。

    端坐在太史楼房梁上疗伤的两人感受最为明显,仿佛来自四面八方各层空间的气运全都汇聚于此,池中的水位瞬间便上涨一大截,又一颗紫莲冒出水面,身姿摇曳含苞待放的样子煞是好看。

    “中原王朝气运鼎盛,四方各族只能臣服。”大长老的嗓音中充满了无奈。

    楼岳山凝视着新冒出的紫莲花苞,慢慢说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应该是北伐大军班师回朝在太平门大典。”

    “神光朝百年间四代君王苦心经营,经此一战达至巅峰,这样甚好,咱们大可以放开手脚借助这池子紫金宝莲修行。”

    太平门是四门九关中最大的一个城门,可以说是太康城最重要的门户所在,城门之上御道宽阔,两马并跑皆可。

    是日天朗气清,虽气候湿寒但难挡太康百姓之热情,这等盛况远超崔柏霍三人之预期,里里外外密密麻麻的人群云集在此,更有周边几府的百姓驱车骑马连夜赶来共襄盛典,何止是三五千之数,放眼望去全是乌压压的人头攒动,当日崔含章紧急调集全部游骑军入城维持秩序。

    太平门城门楼上正中设御座,驾部在楼上张黄盖,銮仪卫在阙下,两侧有大戟士身着明光铠甲,环立一字排开,铠甲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威武霸气,散发着一股浓郁的肃穆之气。

    城楼门前设法驾卤簿,卤簿前东设十二面兽皮金鼓,西陈十二组铙歌演奏。

    礼部尚书出列走到三军阵前请驾,太平门鸣钟唱响,嘉隆帝面色红润身着龙袍衮服,由前导后扈仪仗护卫乘舆登上太平门城楼。

    鼎国公灵武候等王公贵族与文武百官着礼服分班序立,此时兵部尚书刘之纶领衔众将领叩拜嘉隆帝:“圣上亲征,北伐胡人,三军用命大破敌军骑兵十万,连破幽云十二州,捣毁金帐王庭,抓获战俘三千,掠夺牛羊马匹等战略物资无数。”

    “威武!威武!万岁!万岁!”万众军民齐声高呼。

    只见三千俘虏全都用白绳缚系,由兵部校官押在金鼓南边候立。

    面对北伐大军和迎接欢庆的民众,嘉隆帝心中亦有激动之情,大手一挥万民收声:“三军用命,民心凝聚,天道在神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礼部尚书带头高呼万岁,顿时现场呼喊声犹如山呼海啸一般,声浪滔天,轰散空中流云。

    嘉隆帝再次轻轻挥手,现场顿时由喧嚣转为安静,可见嘉隆帝威望已经压盖四宇,

    “献俘礼毕,朕将率领众位臣工入太庙敬香告天,祭祀祖宗。”

    嘉隆帝话音刚落,山呼海啸的欢呼声再次响起,礼部仪制清吏司主官立刻呼喊:

    “奏金鼓铙歌。”

    十二门礼炮齐鸣,献俘礼开始,太平门至皇宫内沿途游骑军高呼献俘礼开始,声音渐次传遍太康城各处。

    皇宫内寿禧宫内太后娘娘带领皇后萧氏贵妃姜氏等一众后宫妃嫔盛装跪地,磕头敬天。

    南华门亦有金羽卫与礼部仪制清吏司官员负责指挥宫廷乐班奏乐。

    太史楼观星台上钦天监正率领所有监员祷告祈福,礼敬上天。

    龙沅江水师铁锁连舟,成一字长蛇阵排开,旌旗烈烈迎风招展,霍家老太爷在主舰指挥台上带领众将士向太平门方向敬礼。

    兵部司马崔含章将俘虏押至城楼门路西朝北立,北伐大战又何止三千战俘,只是多数战俘性格倔强,陆续被斩杀,剩下这些乃诚心归顺。

    随后崔含章下马,走上前带领三千战俘行三跪九叩礼,期间北伐大军挥舞长枪,呼喊:“神光无敌!”    数十万大军纪律严明齐声高呼节奏统一,有如晴空炸雷,震慑寰宇。

    三跪九叩后崔含章翻身上马将俘虏带至金鼓前跪,礼部尚书宣布礼成。

    而那三千战俘则全部交由游骑军鬼字营押送羽林军城外驻扎营地暂时看管,留待日后处置。

    “起驾太庙!”

    礼部堂官此时也是翻身上马在前开道,老头子一大把年纪全靠部众扶着才没有摔落马下,晃晃悠悠的坚持走到太庙。

    圣上銮驾在大戟士护卫下起驾,文武百官浩浩荡荡跟随,便是全城百姓也是自发跟随前往太庙观礼。

    太院秦老夫子领衔三千太学生已经恭候于太庙门外,远远见到圣上銮驾后便下跪行礼,嘉隆帝亲自走下銮驾,扶起这位桃礼满天下的斯文宗主,环顾一圈后朗声说道:“教化万民,制定礼仪,夫子及天下学子皆为我国之栋梁!”

    嘉隆帝一番话说的三千太学生涕泪交流,誓死效忠之心溢于言表,立即便学生带头高呼:“圣上英明,天下大幸,神光万代,威服四海!”

    顿时万千学子跟随齐呼,这番万民归心的景象便是一众老臣也是看的泪湿沾襟。

    虽然太祖马上打天下,但翻身下马治理天下便要依仗文人士大夫,神光朝半数文官莫不是出自太院门下,另外一半则是出自圣人世家姜氏书院。

    故而民间才有流传的俗语:“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今日嘉隆帝此举更是昭示天下,神光朝重视文治鼓励培养更多读书种子,更能收服士林人心稳定朝局,一举两得,随手而为帝王心术。

    天下文运在神光已是各族共识,若是没有得到天下士子认可的政权,则是名不正言不顺。

    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以备顾问。神光朝能被尊为中原正统,便是归功于当年圣人世家姜氏的鼎力支持。

    而周边各族被讥为蛮夷均是教化对象,则是源于经史缺失传承无序,更何谈读书种子。

    太庙祭祀之时太史楼内一池紫金宝莲光华流转,尤其是金莲之上隐隐白芒浮现,楼岳山如今成就修为直追历代武夫子,自然认得出来文运加持,如此以来这朵金莲端是了不得了。

    神光赵氏历代中都被讥讽为武夫治国,直到嘉隆帝迎娶姜家嫡女立为皇贵妃才扭转局面,四皇子泽康王身具儒家圣人血脉故而被天下士林认可。

    大皇子平康穆王虽然占据嫡长子名份大义,但其背后站着的却是晋安萧氏,士农工商,商贾垫底,便是世人也知商人重利轻别离,一身铜臭味的商人世家,钱财再多也不入天下人之眼。

    即便是武夫子楼岳山也是颇为看重四皇子泽康王,太院内部也是对四皇子风评甚好。须知他曾秘密陪同四皇子佑胤亲临云林姜氏,更是助他取得北伐檄文。

    他二十年前避祸在溪口千烟洲,虽然一番呕心沥血培养出探花郎崔含章,但也只能算是无心插柳之举。自然不敢押上所有筹码,毕竟未来能争夺大宝之位的不出皇家嫡系血脉。

    倒是崔含章的极速成长令他意想不到,算起来小莲庄已经柳树成荫,占尽神光文运风流。北伐大战后更是手握即战力强悍的游骑军,神光朝最宝贝的大戟士隐藏其中,若是崔含章继续成长下去,将来扶龙亦未可知,这样的神仙手可谓大刀剜心。

    “楼兄可是看出端倪?”大长老虚心请教,两人以心神密语交流着,声不传六耳。

    武夫子楼岳山略微沉思片刻,抚须说道:“这颗金莲占尽皇家气运不说,如今更是天下文运加身,算起来神光赵氏真是天道眷顾。”

    虽然他对嘉隆帝恨之入骨,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生了几个好儿子,资质才情俱都是人中龙凤。

    看到大长老皱眉凝视,楼岳山微微一笑解释道:“世人皆传天下才有一石,神光朝独占八斗,北胡一斗,其余四方共分一斗。而我那弟子崔含章便是被誉为才高八斗之人,自然是说他占尽神光年青一代才气。”

    “治国理政莫过于安民保境,安民在于稳定人心,稳定人心须树立楷模榜样,言传身教万众瞩目,更兼之科举取才,天下归心,如此以来文运稳固四方稳固。”

    大长老听他娓娓道来,眉头越皱越紧,最后悠悠说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这话听的楼岳山一愣神,脸上一阵苍白,随即便又转回红润,嗓音中充满了失落之情:“大长老目光如炬,所言一针见血,打天下靠的是刀把子,治天下则依仗儒家士林。”

    “楼兄见谅,我鬼方部尊崇自然法则,弱肉强食。”大长老破天荒的开口解释道,以他的视野看来,神光朝重文轻武无非是想把万民手脚束缚,进而思想禁锢,目的也只是保证他们家天下传承下去。

    “大长老所言并非全无道理,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是任何一个朝代在太平年间均是重视蕴养文运,为国储才。今日神光朝献俘礼凝聚气运,入太庙告天慰祖天下士子归心,如此才有这文运加持的显现,至于为何是应在这株金莲上,楼某也参不透。”

    两人虽然闲聊对话,但都没耽搁疗伤修行,各自打开全身毛孔疯狂吸收氤氲紫气。

    然而这池紫金宝莲氤氲之气非但不见少,反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浓郁起来,最后浓郁到化为水珠滴落在池中,水位继续上涨,此番景象看的两位大宗师都咂舌不已。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