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江湖 第三十四章 借支税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水阔鱼沉字数:3258更新时间:24/09/17 05:21:31
丫鬟兴冲冲的一句话,把徐子凌震住了。
茗夏也是一脸诧异的看着月儿。只有老头波澜不惊,还伸手掏了掏鼻孔。
丫鬟发现了自己话里的问题,红着脸道:“我是说我想坐你的剑到天上去。”
徐子凌笑了笑,抽出赤霄递给了她:“来,拿去飞。”
丫鬟以为他说真的,接过长剑,放在地上,踩了上去。等了数息,还是一动不动。丫鬟顿时反应过来,杏眼一瞪,对徐子凌道:“你怎么不让它动?”
徐子凌笑道:“御剑术对内力的消耗太大了,这种时候没必要用吧。”
丫鬟没辙了,便可怜兮兮的看着茗夏。
茗夏刚要说话,却听旁边的老头说道:“丫头,站稳。”
丫鬟愣了一下,但还是听话站直了身子。
却见老头抬起穿着破烂草鞋的脚,一脚踢在赤霄剑柄之上,随着丫鬟的惊叫,赤霄带她飞了出去,在天上转着一个大大的圈。
一旁的徐子凌看着老头,心神巨震。方才那一瞬间,赤霄与他联系竟然断了,这是他自从与赤霄建立联系后从未发生过的情况,而且现在丫鬟踩着的赤霄剑,竟然没有消耗他的内力,却能在天上飞行。
老头看他一脸震惊的样子,不屑道:“小子,你知道这剑的上一任主人是谁吗?”
徐子凌下意识问道:“莫非是您?”
老头眉头一挑:“当然不是我了,我又不是道门中人。”
“那您为何问这个问题?”徐子凌不解道。
老头又掏了掏鼻孔:“就那么随口一问,没有多余的意思。”
徐子凌登时哑口无言,改口问道:“老人家应当是隐世的高人吧?”
老头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别以为老夫会告诉你老夫是谁,你只需知道,你这剑是当年我给周侗的就行了。”
徐子凌又是一惊,以老人的意思,他与师傅必定关系匪浅,连忙拱了拱手:“那我却是要谢谢老人家了。”
老头摆了摆手:“不必了,我给的周侗又不是你。而且你小子倒是有些意思,能得道门法剑认主的人,数百年来可没有几个。”
徐子凌对此也是知之甚少:“老人家可是知道其中有何说法?”
老头正要回答,却听天上的丫鬟叫唤了起来,原来是转得头晕了。
徐子凌也怕她出了事,便驱使赤霄带她落了下来。一落地,丫鬟只觉头晕目眩,站不稳脚跟,怕摔在地上,便一下扑到了自家小姐怀里去。
见茗夏搂住了她,徐子凌便转头看向老头,想回到方才的话题。却听到村口有人喊叫些什么,田里的人都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纷纷向村子走去。
徐子凌见到东子和他父亲也急匆匆的向村子走去,以为村里出了什么事,转身对茗夏说道:“你在这里等我一会儿,我回去看看什么情况。”
茗夏点了点头,轻声道:“不许再受伤了。”
徐子凌笑了笑:“又不一定是打架。”说罢向村子里赶去。
老头看了两女一眼,也跟了上去。
临近村子,徐子凌便听到了村子里的吵闹声,又听见一男子声音说道:“八斤婶,你这不是让我难做嘛,我也不过是奉命行事,要是交不了差,惹得上头生气了,对你我都没有好处啊。”
随后便有一妇人声音说道:“好一个奉命行事,我倒想看看是哪个贪官。哪里有一下征收三年税收的道理。”
旁边又有人附和道:“就是就是,我们村税收本来就比别的地方重,这一下收三年的税,还要不要我们活了。”
那男子哀求道:“诸位乡亲,我小刘哪次来征税不是向着大伙儿的?这次着实是上头的死命令啊,说是朝廷需急用,向百姓借支两年赋税。我也是为了大家好,要是不配合工作,不止是我要丢了官服,还会有官兵亲自来征税啊,到时可能就不止借支两年的了。”
村民们大多都是认识这官差的,也知道他也确实对他们村子多有照顾,听了男子这带着哀求和劝说的话语,大多数人都信了他的说法,便沉默了下来。
场中顿时变得安静了。
忽然听到一道尖锐的声音传来:“王福贵,是不是你偷了老娘的亵衣?”
声如平地惊雷,震的四周更是鸦雀无声。
徐子凌也是呆了半晌,只听身后老头高声说道:“恶婆娘可不要诬陷好人。”
徐子凌还在发怔,却见一个年近半百的妇人走了过来,两手叉腰,恶狠狠的看着自己身后的老头,说道:“诬陷好人?整个村子谁不知道你李福贵是什么德性。”
老头不依不饶道:“你说话可得讲证据。”
妇人冷哼一声,放话道:“别让我在你家附近找到,不然老娘非烧了你房子不可。”
老头把双手抱在怀中,一脸无所谓。
妇人再次狠狠瞪了他一眼,冲他吐了口唾沫,气冲冲的走了。
先前激烈讨论的众人被老头和妇人的争吵弄得苦笑不得,过了一会儿才想起征税的事。
那刘姓官差再次出声:“上头给的期限是十日之内收齐田税,这件事我实在无法帮到大家,大伙儿这几天好好商量一下吧,一周后我再来。”说完官差向众人拜了一拜,转身离开。
在村子里,柴米油盐就是妇人们最大的事,官差走后,村子里顿时炸开了锅,妇人们对这借支税收的事情始终不愿接受。这也是村子里多舌的妇人们唯一同仇敌忾的事情。
男人们自然也是愤愤不已,不过没有妇人们那么激烈,多是敢怒不敢言,无关软弱与否,只是男人们要考虑的更多,更能理解官差的话语。
几声咳嗽忽然传来,七嘴八舌的妇人们顿时安静了许多,却见人群里一位拄着拐棍的老人大声说道:“方才小刘的话,大伙儿都听清楚了吧。小刘管咱们村子田税这么多年,何曾欺压过我等?他说的事,我是信的。朝廷这样做,也着实让大家难以接受,不过这税,咱还是得交。一亩税九斗米,多是多了些,但以咱们村的亩产量,还是能有些盈余,倒不至于饿死人。”
跺了跺拐杖,老人再次提高了声音:“至于想拒交的,且自行迁到别的地方,或是直接举家落草了去,莫要把官兵引到村子里来。”
老人是村子里唯一的秀才,也是最为德高望重的人,听他这么说,妇人们也不敢再明着反驳,只能小声嘀咕几句。
一中年汉子问老人道:“文正叔,你说朝廷突然弄这借支税收的事,是贪官压榨咱还是另有说法啊?”
周围人顿时聚精会神,想听听老人的看法。
老人向汴梁方向看了一眼,缓缓说道:“赋税关乎国家兴盛,寻常官员应当不敢擅自更改,突然加重田税,十之八九是朝廷的命令。而为何加重田税,应当是朝廷为了应急所用。不是为了赈济别处受灾的灾民,那便有可能要开始打仗了。”
听了老人这话,众人又是哗然一片,对朝廷不满的声音此起彼伏。
徐子凌也听清了老人的话,不由得点了点头,他也在江宁城里听说过朝廷要联金伐辽的消息,结合税收的事和老人说的话,联金伐辽的事十有八九是真的了。
他对辽人也是恨之入骨,当年屠他村子,杀他义父的仇恨,他是不可能放下的。但事情已经过了六年,当年那辽人的马队是军队还是匪寇,都已无从查起,他也只能将此事放在心底。
此时确信了大宋朝廷要讨伐辽国的消息,他却是由衷希望宋朝军队能多杀些辽人。
老人看着面露厌战情绪的村民们,心中有些触动,暗自叹息了几声,对于伐辽之事,在此村民中,或许只有他是发自内心支持的。
自古以来,打仗必定劳民伤财,所以普通民众对于战争是极为抵触的,何况宋辽已经和平百余年了,百姓安居乐业已久,自然不愿打破宁静。
但懂些地理的书生士子都知道,燕云十六州只要不在大宋掌控之中,宋人便永不能高枕无忧。没有燕云地区的长城和巍峨山脉作为屏障,中原便始终暴露在外族的铁蹄之下。
太宗皇帝两次北伐,最终目的便是为了夺回燕云之地,以稳定大宋后世基业,但无奈都以失败告终。
所以在老人这一类人看来,伐辽之事是势在必行,如今有金国牵制辽国军队主力,正是收复燕云千载难逢的机会。
争论一会儿后,村民们便慢慢散去,回到了先前的劳作中去。朝廷打不打仗,向来不是百姓说了算的,他们也只能说几句发泄一下不满。发泄过后,生活还要继续,田里的庄稼,还是得打理。
眼见已经没了事,徐子凌便转身准备回茗夏那儿,却发现先前在他身后的老头不见了踪影。
随后他便与东子几人一起回到田边,给茗夏讲了讲村里的事情。
丫鬟顾月儿也不再头晕目眩了,但再也不想“上天”了。
三人继续沿着小溪往外走,但也没了多少赏景的兴致。村子周围并没有什么好看的风景,但凡平坦的地界大都被开垦成了农田。
闲逛了半个时辰后,三人便彻底没了兴致,回了村子。
到得中午吃过午饭后,徐子凌在村子一个角落里练起了剑法,茗夏端来一个小竹凳,坐在上面,静静的看着他练剑,偶尔见他停了,便与他说上两句话。
丫鬟月儿却没有兴趣看徐子凌练剑,和东子去摘桑葚去了。
村民们也开始了下午的劳作,整个村子一派祥和闲适。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