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黑泽瘗域 第一百一十一章 吐火罗人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诸葛奉先字数:3621更新时间:24/09/15 18:06:30
    在“鲲宫”的盘旋阶梯上,众人研究“女儿国”的历史时,曾在史料上查过,女儿国的位置,就是位于“东接吐蕃国,北接于阗国,西接三波诃国”之处。

    也就是说,在古时,女儿国与于阗国是南北相邻的两个国家。

    于阗国(前232-1006年)是古代西域佛教王国,中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

    君主国姓为尉迟,因仰慕唐朝,有两位君主改姓李,他们分别是尉迟僧乌波(李圣天)和尉迟苏拉(李从德),国祚长达1238年。

    而当时于阗国的居民就属操印欧语系的吐火罗人。

    公元1006年被喀喇汗国吞并,逐渐伊斯兰化。

    在11世纪,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

    由于在古代,政治、经济、军事等非常落后,生产、交通、信息都不发达,特别是西域地区,生存条件更为艰难,所以在两国间的外交和经贸往来,多伴有“走婚”、“联姻”、“和亲”的色彩。

    女儿国在恶劣的环境中为了谋求生存,是这种“走婚”习俗最为强烈的国家之一。

    而女儿国与于阗国接壤,两在各个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必然不少,那么带有浓烈“走婚”色彩的女儿国,势必也会和于阗国的“走婚”程度非常普遍。

    因此,可以说,后来的吐火罗人,具有一定的女儿国女性血统,说吐火罗人是女儿国人的后裔也不为过。

    那么,由吐火罗人来守护他们祖先女儿国的君主,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了。况且这些吐火罗人如此厉害,身具吐火异能,正是守护王陵的不二人选。

    虽然不能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吐火罗人,以这个神秘民族中带有“吐火”二字,就武断地判断其有吐火能力,但起码眼前的几个吐火罗人确实就能够吐火。

    这就像众人不能说作为朝鲜族代称的“高丽人”,就一定都是又高大又美丽的,但“高丽人”之所以被曾统辖他们多个世代的中原各朝廷称之为“高丽人”,肯定是因其民族内多有又高大又美丽之人,才得以从此叫开,形成称谓。

    在古时,特别是于民间,也称“高丽人”为“高丽棒子”。“高丽棒子”的典故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存在,当时并非是带有不屑之意的轻蔑用语,而是一句赞美韩国人非常勇敢的形容词。

    因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隋炀帝领军两百万入侵高句丽,不过尽管隋军强盛,但最后仍是全军覆没,主要原因就是高句丽人身材高大、作战勇敢、抵抗顽强,就连妇女也拿着洗衣服用的“捣衣棒”不怕死地与隋军拼命。

    此后,都叫韩国人为“高丽棒子”。

    这其中也包含古时对朝鲜人高大、威猛的形象的形容之意,形容他们像“捣衣棒”一样硬朗、挺拔、威武,这也是当时对他们高大印象的赞誉之词的生动写照。

    不过话说回来,不是说所有的吐火罗人都是能吐火的,也就如同汉人里有会抓鬼降妖的道士,看起来非常厉害,但不是所有的汉人就都会抓鬼降妖,这是一个道理。

    只是吐火罗人先天上由于所生存的地理和恶劣的生存环境,在这黑油甚至都能从地底裂缝中直接冒出来的特殊地区,千百年来,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能够利用地火,进行生活和劳动上的创造。

    而这些佼佼者中的一些异能之士,比如说巫卜或祭祀人员,作坊里的工匠等,长期地研究如何利用地火进行一些巫术、军防等方面的创造,甚至可能会不惜牺牲一些族人,做一些惨无人道的实验。

    这些能够喷吐火焰的吐火罗人,看似很厉害,实际上也应当是实验产生的牺牲品,也是很可怜的,生前遭受折磨,死后也不得安生,还要在巫术的作用下,吸食地火之气(天然气),象马戏团里喷火的艺人一样,依仗喷火的绝技来守卫王陵。

    了解了这些吐火罗人的情况后,众人不由得感慨万千,历史的长河奔腾向前,在溅起了无数文明的浪花的同时,也淹没了无数的文明。

    这些吐火罗人兴盛一时,创造了西域文明,并且对众人华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这个民族被侵略、征伐,兴衰起落中,最终被同化乃至消失。

    但这些由吐火罗人里的巫师、祭祀或者说是“邪教徒”等,专门研究、培养出来的这些如行尸走肉一般的真正会吐火的“人”,却是异常的可怕。

    众人在门洞里观察了他们好久,这些半人半尸似鬼似怪的家伙,身体强悍且行动敏捷,无论从光线、声音、气息、触感等方面,都能感知到众人的存在,这对众人来说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如果他们的五感有哪一个能丧失或者退化,众人还有机会可趁,想一些他们能不太注意的法子混进去,但现在看来,他们既不聋又不瞎,而且在各方面都反应迅速,实在是棘手的难题。

    看他们那迅捷的行动能力,以及强大的“纵火”之术,众人连一丝靠近与之搏斗的心情都不敢有。

    只看那长长的从他们口中喷出的火龙,那一举手一投足就抛洒出来的火焰,根本就无法让人靠近,即便能靠近,根本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试想,连原油燃起的烈火都被他们随意操控,而不会被烈火所伤,光是这一点,得什么样的武器能击败或消灭他们?

    看着偶尔捞取油花结晶吃,并不时怒吼一声喷出火焰的吐火罗人,又见那远处不时喷火且旋转不息的棺椁,简直让人头疼不已。

    到目前为止,连个如何开启棺椁的眉目都还没有,却又出现了这些虎视眈眈的地狱火鬼一般的怪物,真是让众人完全无计可施,一时间心灰意冷,难道要就此打道回府?

    放弃这次行动计划,白白地经历了这么多曲折和磨难,却不得不放弃,失败地空手而回?

    一时间大家的心情都跌落到了谷底,却又毫无办法。

    就在众人对那些强大的吐火罗人无计可施时,韩德邦出主意说,既然这些可怕的家伙是火人,那么是不是能用水来消灭他们?

    大家都知道五行相克之道,这水能克火是天下人普遍知道的常识,要不就试试?

    曹龙轩摇头说不行,除非有特别量大的水,比如说把他们引到城门外的护城河里,不知是否能给他们淹死还是未知数。

    但是如果少量的水,兴许能减轻他们喷火时对大家所造成的伤害而已,让火焰熄灭或压制火焰,但很难说就能对他们形成伤害。

    大家也都认为曹龙轩说的有道理,但关键是这些吐火罗人坚守这“八卦宫”不出。

    看来当初设计时就是把他们作为了防守墓室棺椁的最后一道防线,也不知是用了什么法子,能让它们绝不踏进门洞半步,只在“S”型的分界线上徘徊。

    而这“S”型的分界线又是众人前往棺椁所在的“红鱼眼”的必经之路,那些异常危险严重阻碍众人前进的吐火罗人,如果不清除掉,或者想不出较为稳妥的办法,阻止他们妨害众人开启棺椁,那么一切免谈。

    这些吐火罗人已经成了名符其实的“火神”,高高在上,让众人难以逾越,心生绝望。

    牛钢可不在乎这些,他叫嚷着说,管他娘的什么火神火鬼,不就是灶王爷吗?俺家农村那年年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家家都要送灶王爷升天。

    依俺看咱也别跟他们扯那没用的犊子,直接送他们升天得了。

    他们就算是火神又能咋地?你们没看过电视剧《封神榜》吗?咱们直接把他们也给封了就一了百了了。

    韩德邦对他的话嗤之以鼻,问他你用啥办法让他们升天?用嘴吹吗?

    人都说“把牛吹得满天飞”,你把自己这姓牛的吹上天,也奈何不了那些能喷火的哥们儿。

    牛钢被挖苦得脸红脖子粗,瞪起牛眼就要抄起大锤和那些吐火罗人拼命,非要给韩德邦看看,他牛钢还怕了几个灶王爷的狗腿子了不成?

    大家急忙把他拦下,这时鲁武阳出了一个主意,正好也圆了场。

    他说刚才牛钢提的《封神榜》提的好,这些吐火罗人是从那个作为“黑鱼眼”的红色岛子上出来的,众人先前也看过,那里有一个地洞口,强攻不行,众人不妨智取。

    他想的办法是,众人必须耐心等待,等那些吐火罗人全都“回巢”后,众人偷偷潜到岛上去,想办法将那个地洞口封死,从目前的观察和对整体地宫设计上判断,应该没有别的出口了。

    那么封死了这个出口,就阻绝了吐火罗人出来危害众人,众人就能有充足的时间来研究和尝试开启那樽巨大的吐火棺。

    苏老鬼提出了疑义,他说这里上哪找东西堵那大窟窿?再说了,这些火鬼邪的很,估计众人没走到他们的洞口,就会被他们察觉,哪那么容易就堵上的?

    曹龙轩却说未必,如果他们真那么敏感,那众人先前不会那么轻易就到了“红鱼眼”上去,肯定还没到就被他们发现了。

    刚才大家退回到“S”型甬道上也没惊动他们,应该是牛钢踢飞的那块石块惊动的他们,所以,只要是悄然行事,估计还是有希望的。

    韩德邦一听,就开始埋怨牛钢不该脚丫子那么犯贱,如果脚气犯了痒痒的话,可以跳到“红鱼”里去做做足疗。

    两人就着这由头胡乱打闹了几下,被白云飞给拉开,然后说:

    “刚才大黑牛的一记‘佛山无影脚’,看似脚法有点臭,但也要强过中国男足,起码能射中了。

    虽然惊动了那些吐火罗人,但也未必是坏事。

    一是引出了他们,让众人事先在无任何伤亡的情况下,知道了这里有潜伏的危险。

    二是如果没惊动他们,众人对那喷火的棺椁无计可施,可能会在这“八卦宫”里查找线索。

    如果是那样的话,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贸然闯进岛上的洞里,危险的后果自不必说。”

    白云飞又肯定了刚才曹龙轩所说的话,认为值得一试,但为今之计,是如何封堵那洞口?

    鲁武阳说:“这有何难?”

    然后便在这门洞内的斜坡通道上架起了几个他专用的工具,对着远处那“黑鱼眼”的红色岛上的洞口比划着。

    白云飞一看就明白了,他这是在测量那个洞口的大小呢,他这方法和《军事地形学》里的“后方交汇法”类似,与那些搞地理和地质勘探的人,测量海拔和高程的方法也差不多。

    只不过他现在手头没有人家的那种精密测量仪器,只能从简易的工具入手。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