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夜探启王庙 中秋对诗愁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仲仙字数:2942更新时间:24/09/15 10:38:51
    启王庙位于高山之巅,伏朗圣地走进这个启王庙之中,庙内是布满了蜘蛛网,两扇打开的大门是如此的破烂不堪,看来是很久没有人在这里居住了,之后周围是密林丛生其阴气十足,即使是炎热的夏季也有一阵阵寒意。站于这庙内仰望着很是高大而且威武的将军像,身披鱼鳞甲,一手举起锏,其浓眉大眼,让人观之生惧,传说这个将军就是战国时期的公子启。

    伏朗圣地找来一些稻草铺在这将军塑像之下,点燃蜡烛竖立于旁边的案桌之上,坐于稻草堆之中开始写他的笔记,而后仰望着将军塑像,使其望而生畏啊!不知什么时候他趴在案桌之上熟睡而去。微风吹进,吹熄了他旁边的烛焰,青烟袅袅而上。就在这个时候不知从哪里传来一个女子凄惨的歌声,好像是在不远处的山谷之间,又好像是在这孤庙之后的密林之中,其歌声时而模糊时而清晰,如此凄凉的歌声又好像是一个女子的哀婉的哭声。在熟睡之中的伏朗圣地缓慢的抬起头来望了一下这大门之外,也许是自己太困了吧,躺于稻草所铺成的床榻之上睡去。

    天渐渐地亮开,红日东升,阳光照射而进,伏朗圣地这才睁开朦胧的睡眼,坐起收拾好行李准备下山,在下山之时无意之间发现一个墓穴,墓穴之前有一个石碑,公子启之墓这几个大字是那么的显眼。伏朗圣地围绕着公子启的墓穴转了好几圈也找不到开启墓穴的机关,在此徘徊好一会儿,只有缓缓的离去,在他离去之时回望着这个墓穴好像有一种不舍的感觉。缓缓的走出这个密林来到一个不大的镇甸,在这里才有了也许的人气。

    伏朗圣地牵着一匹马走在街道之上,一路行走一路张望,看着这些行人,然而这些行人也是聚在一起看着他,好像是在看新鲜,在这里从来没有来过什么外国人,所以这些人才有些新奇的围观。伏朗圣地看着这些人慢慢的走进一个村落,见天色已晚,找一个民宅暂时的住了下来。

    “喂,大爷,你看天就要黑了,还有没有房间啊?”

    一个老者坐在门槛之上吸着旱烟,仰望着这个金发蓝眼睛,高鼻梁,满脸的胡子的外国人突然的站在自己面前,使其顿时一惊,道:“你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是从京城来,去往蜀国这个地方。”

    “你说的是成都吧。”

    伏朗圣地也不知道什么是成都,也许成都就是他所说的蜀国吧,于是应声的道:“是的。”

    在晚饭的时候,这个时候伏朗圣地坐于桌前随便向老者打听一下关于公子启之墓和有关启王庙的事情。老者听了之后却是很惊讶的表情,问道:“你去过这个地方。”

    伏朗圣地只是点了点头。

    “关于公子启这件事情老朽也是听老一辈讲了一些,传说这个公子启是战国时期的一个战神,他的一生杀伐决断,鬼神为之所惧。你所去过那个地方就是伏牛山。听爷爷这一辈说啊,哪里有鬼魂游荡,大凡路过哪里的行人到了第二天都会离奇的死去,所以在伏牛山附近方圆数十里都没有人居住,都说那里的邪气很重,因此修了一个启王庙,启王庙里的将军塑像就是公子启,用公子启来镇压那里的邪气,那里游荡的鬼魂才不会来骚扰我们,在这里是安宁的。伏牛山下,有一个不大的山包,那是公子启的墓穴,听村里的长者讲啊,有些盗墓贼进入墓穴之中盗墓,但是离奇的是他们进去之后就没有一个人出来过,周围也是死了很多的人,故而怨气很重。”

    “那么你们所说的老一辈可曾开启这墓穴之中的石门。”

    “当然这只是一些道听途说,石门有千斤之重,开启石门的机关至少我们这一辈没有找到过,”老者说着说着翘起一腿,抖抖烟锅之中的烟灰。

    为了此事他们一直聊到夜半方可睡去,通过这次聊天他才明白,原来伏牛山上的启王庙是为了镇压那里的恶鬼游魂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月圆之夜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在何苑,大家都围在一起坐下来吃月饼赏圆月,与家团聚之时是其乐融融。一些丫鬟和下人们都站于一旁听着太夫人将一些陈年往事,还有诸位夫人的嬉笑之声,好像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如此的一聚,这才有了一个大家庭那温馨的味道。何国安在平日里是很少出书房的,然而今天他却走出了自己的书房,和几个丫鬟坐于后院的风月亭之中,赏月吟诗别有一番风味。

    不知何时这个何苑之中又新增了几个丫鬟,也许是自己很少出屋的缘故吧,所以对于这些也就不是那么的清楚了。何国安单独的坐在石桌之旁望着周围站立的五个丫鬟,道:“今天不分主仆,你们都坐下吧。”

    “谢大少爷赐座,”其中一个丫鬟面带微笑的道,随后坐了下来,其余的四个丫鬟方可坐下。国安将盘中的月饼和瓜子、甜点等小吃往前一推,这个丫鬟伸出一手来捏起一个月饼,笑道:“谢大少爷。”

    国安望了望新进的两名丫鬟,道:“你们二位是何时进入何苑的,不知怎么称呼?”

    “小女子小兰。”

    “小女子芳菲,”两位新进的丫鬟各自报上自己的名字。

    “幽兰争雅是君子,嗅得芬芳满院溢,”又望着小兰,道:“你长得有点像我的一个故人,”而后仰望夜空之中的圆月,思之又甚,道:“以后你就叫秋月吧,中秋月夜思故人,晚风袭人多孤寂。”

    “好吧,小女子就叫秋月。”

    这也许是何国安太过于思念亡故的秋月,见到小兰长得与她有几分的相似,思之又深,故而把小兰当成了秋月。而后,国安面对其他的丫鬟,道:“如此的良辰美景,你们大家吟一首诗吧,与月相关的如何?”

    “大少爷才华横溢,先吟一首吧。”

    “不,不,在这里的香菱很有诗才的,香菱,你来一首。”

    “好吧,奴婢就此献丑了,”随后站立而起仰望天上的圆月想起了宋朝大文豪苏轼的“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何国安听完之后站立而起拍手叫欢,嬉道:“好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都知道,国安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一个人,然而今天与丫鬟们的一段谈话那就不以为然了,看来一个人的性情是在于什么人,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事物来刺激他的言语的表达。

    “秋月,你来一首吧,”开始的时候这个秋月有所疑虑,左右的望了一望,周围的这些丫鬟都道:“来一首,来一首,”随后吟出一首诗。

    “孤灯明月下,寒窗荫台上。

    秋风林间来,潇潇心中凉。

    苦涩无人诉,远寄思君情。

    虎城风沙起,离时热泪眶。

    异地举杯愁,寄思有月明。

    ——选仲仙诗集《忆文远》”

    “好一个寄思有月明,”随后国安诗兴大发,随即吟出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亭中的嬉笑,和家人相聚甚欢,然而谁又知道,这里欢乐,那里悲苦。在成都街头的那些难民,他们背井离乡露宿街头,日晒风吹,悲苦万分。官府不知道从那里传来的消息,说皇帝的特使伏朗先生要来成都,出动衙役清理街道,将这些难民和沿街乞讨的乞丐们赶到成都西郊一个很荒僻的地方。我们都知道,大凡皇帝特使要来,这些地方官对于特使什么时候出发,所要走的路线都了如指掌。看来这些地方官们是在京城有人的,皇帝如果有什么大的动作,京城的这些要员们就会向他们通风报信,所以他们呈报上来的都是这些地方官员治理有方,仁爱百姓,却听不到这些百姓背井离乡,流落于街头的真实,以此虚报成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的了。

    对于这些不平的事情自然会有侠义之士来相助,来伸张正义,行侠义之事,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何国治,何家的二少爷。国治受好友的邀请登上高阁眺望而去,与他们谈及此事。谁知道就在此时他所看到的是那些官兵驱赶着难民,对于那些不愿意走的又是一顿毒打,其哭嚎之声传入耳中,深感愤愤不平,一手扯下帘布从阁楼之上跳跃而下,走上。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