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与旧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中更字数:2779更新时间:24/09/15 02:23:48
    可能吕岱有家人要养活,所以吕岱在绝望中自杀。

    吴军在岭南的最后据点就这么不战而破,对此田信没有什么成就感。

    由夏侯兰去接受、审核番禺城中的吴军军吏,其中一些罪大恶极的,也只好借人头一用。

    而田信则来到吴军的造船基地,船坞已被撤退的吴军烧毁,造船工匠也被带走绝大多数……可这没多大意义,交州、广州豪强中不乏有掌握造船技艺的。

    何况汉军也有造船工匠……虽然自己没造过船,可玩过模型,学校组织的博物馆活动也没少见古今中外的海船模样。

    海船跟流行的江河湖泊战船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田信不是专业的人,只觉得区别就在吃水线;江湖战舰不怕风浪,所以就有了平底的楼船,吃水线浅,巨浪能挤碎船体,大风能吹翻。

    海船呢,应该有个大肚子,吃水线深,就跟不倒翁一样,不怕风浪颠簸。

    一路南征走来……岭南是真的不缺造船木料,上千年紫檀木也能砍了阴干给你造船!

    所以造船不是问题,走海路给孙权致命一击也不是问题。

    “吴军水师自有其致命缺点,在盛夏台风期活跃时,吴军水师就如缩头乌龟,不敢离开水寨。”

    田信与林罗珠、摩崇等夷兵营旧人走在海边沙滩,几个人都是短裤、赤足,田信细细讲述:“我欲改进海船,使之不惧大风。他如何烧我军战舰,我就如何烧他战舰!”

    可供吴军躲避盛夏台风的大型水寨没几个,都是很好找的,战船就在那里,也藏不住。

    孙权再有什么出格举动,也不管什么海船制造,自己先跑到江东,找大风天气一把火烧个痛快!

    掀桌子的实力,得要亮出来,能掀孙权的桌子,自然也能掀翻别人的桌子。

    田信与林罗珠几个讲述自己的规划,争取五年内制造一支可以运载两万人规模的海船,组成海师?……组成南洋伏波海军。

    造船相关的事情,可以让林罗珠这批人分担各个环节的工作;自己主抓实验船体的模型制造,以及木料选择;林罗珠这些人有的留在船厂主抓监工,有的则是汉僮封邑的封君,负责向船厂提供合格木料。

    海船制造是一个方面的事情,堪称刻不容缓。

    此外还有三件事,即策立封君、施行汉僮制度,加速土民汉化、开化一事。

    要做好这件事情,不能在地图上随便划线,田信准备走访各处,亲自划定疆界,以维持长远的均势。

    也只有自己亲自奔波在各地,才能有效监督官吏,使之正常运转。

    第二是组织工匠置办广州冶铁锻造工坊,与丹阳一样,就近制造工具,加速汉僮提升生产力。

    汉僮部族生产力提升,生活质量上升,就是最好的广告,能加速开化。

    当汉僮部族依赖工具改善生活,学习农耕的时候,那岭南开发就算是真正启动了。

    岭南的原始森林,仿佛热带雨林的气候,都是农耕的不利条件。

    农业陆续开发,森林后退,再加上一代代人改善土质,总能成为富饶之地。

    第三就是组织水稻种植,这里能一年两熟;一样的农业人口,可以养活更多的手工业人口;手工业人口又能制造工具加速土民汉化,汉化的土民加入农耕……所有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其中工坊建立一定要明确任务,就是来制造工具,不是来生产军械的。

    而且工坊生产力要围绕粤江建立,可以在苍梧,也可以在番禺,必须防范人口优势的交趾土民。

    在广州百越汉化前,先进的武器、工具生产技艺不能向交趾土民传播。

    交趾土民应该编入汉僮体系,组织他们向中南半岛开拓,开拓过程中让交趾土民立功,隶籍汉僮;再立功,赐予姓氏,成为汉民。

    这是个长期的计划,所以应该先用廉价、等同于制造成本的工具拉拢、示好、凝聚交趾土民,使之顺服,愿意服从命令,有向心力。

    跟着大汉有工具,能过好日子……有这个概念就行了。

    要将广州建设为中南半岛的工具生产基地,所谓发展海船,农耕,都是为了制造更多工具。

    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交趾土民、汉僮乘船去海岛上抓捕生番来做劳力。

    一年两熟,又能抓捕大鲸鱼改善生活的地方,只要经营得力,绝对比麦城、丹阳发展迅猛。

    关键是,这个地方可以……抓番子做劳力,你在麦城、丹阳想抓都没地方抓!

    没有血汗工厂,哪里来的国力飞升?

    把番子抓来做工,说不好人均寿命还能有所提升。

    被汉军、汉僮抓来的番子,肯定都是好命的番子,起码不会沦为番膏。

    未来的时间被规划圆满,将人生的三五年时间留在广州,拓实这里的基础,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通过海洋辐射,这里的意义可比西征要伟大、深远的多。

    反正有一点是明确的,自己海船造好,初步以汉僮、封君控制住广袤的疆域,能调动汉僮、土民人力、物力为己用时,那孙权的丧钟就敲响了。

    等干掉孙权,期间孟达也应该能研究出大批量制造廉价车轴的办法。

    只要车轴产量上来……那么闭门造车,再出门合辙就顺畅了。

    铺设木轨,以马拉木轨车,困扰汉军的后勤就能彻底解决……曹丕的丧钟也就敲响了。

    人力是伟大的,为了守护粮道,可以辛苦建立一次性的甬道;甬道都能建立,更别说铺设木轨。

    不求几十里首尾相连的木轨,哪怕每段轨道七八里长,都是很了不起的创举。

    工具、双季稻、海船、木轨车,新的时代在向自己招手!

    当田信在海边踩踏浪花散步,思索未来战略走势时,庞宏骑着马儿哒哒跑来,在沙滩边上一跃下马,快步冲奔到田信面前,喘大气递出手中帛书:“公上!江都急递!”

    田信翻出洁白帛书,有些反光,他眯眼审视,眉头紧皱:“可会有假?”

    一共三份帛书,分别来自李严、廖立、关兴。

    “不知,无从判断。”

    庞宏瘫坐在沙滩,浪花上涌打湿裤子,抬头看田信:“岭南已定,公上宜回南阳,以应对不测。”

    这是李严、廖立、关兴分别发来,通知田信,因汉口惨败,皇帝病重,让田信这里安顿兵马交割事务,做好返回湘州,前往益州的准备。

    关兴顶替关平的侍中位置,回到江都朝廷开始履职。

    另两位侍中张苞、马良正在江夏配合马超施行军屯。

    换言之,大汉六名侍中,关兴、李严在中枢;张苞、马良在江夏,田信、廖立在忙碌征南一事。

    理论上,四名侍中就能推动有一项廷议策令;公卿朝议后通过,再经过尚书台发布天下,这道政策就算成立。

    不仅是政策,人事变动也在于此。即侍中廷议拟选,公卿朝堂复议,通过后由尚书台发布、落实。

    这个施政流程,让田信感到很舒服,很亲切,暂时不想变动。

    皇帝如果真病了,绝对满不了多久,可能现在已经作为小道、隐秘消息流传于江都朝廷,或各郡之间,也可能已经流向曹丕、孙权。

    岭南开发离不开自己……新旧更替,自己若不参与,恐怕会直接引爆矛盾。

    侍中廷议,公卿朝议,尚书台颁布这一措施是东征刘备遇刺时确立的临时应急体制,一直没有取消。

    如果新君继位取消,改以其他的方式……那绝对不是自己想看到的!

    新君继位,最大可能性是相府、将府一起录尚书台事,由诸葛亮、关羽分别拿走尚书台的相关领导权,黄权这个尚书令会成为最后的保险。

    那自己呢?

    自己岭南的开发计划还怎么施行、推动?

    自己的麦城、丹阳还能不能保住,能否正常运转,持续扩张?

    清凉海浪一波波冲刷田信的赤足,庞宏见他始终发呆,又不敢打扰。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