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新规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张六阳字数:2616更新时间:24/09/14 18:19:37
    这些新政的创始人是谢至,所有的事情自是需要他一手把关,放才能保证所有事情少出一些差错。

    一些小事情之上,谢至不用去关,碰到那些大是大非的问题,谢至还是很用心的。

    春耕正在进行当中,最紧要的我事情,还得是在这些方面着手解决才行。

    弘治皇帝在瞧过地契之后,便吩咐把这些地契全部放于了司农部。

    司农部尚书虽不是谢至,但谢至作为特别顾问,对司农部的一些事情是有着绝对的话语权的。

    再加上,司农部上上下下的那些官吏,都是谢至一手提拔起来的。

    这些人虽说都是走科举之路,读四书五经混进仕途的进士,但平日里在衙门中却不得重用,自身抱负得不到彰显,被谢至调拨司农部。

    司农部虽是个新衙门,很多朝臣对这个新衙门也不太看好,平日里他们走在外面,也得不到尊重,但最为皇帝所支持,百姓所信赖的衙门,到处都充斥着生机。

    有种朝气蓬勃之感,让他们愿意其卖力奋斗。

    司农部尚书段奇文,弘治十三年的进士,与谢至是同一年的,当初谢至在贡院门口现场书写策论之时,段奇文也在场,亲眼所言谢至挥笔连写五篇策论。

    对谢至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之后,还抄写了谢至的策论,背诵研读,直到现在,谢至对他曾书写过的那五篇策论记忆都不是很清晰了,段奇文竟然还会背诵。

    当初,弘治皇帝下旨允许谢至为司农部选拔人才的时候,这个段奇文已经在翰林院任职了,本来能入翰林院的,那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可那段奇文却是偏生自己巡上了谢至,要进司农部协助谢至打造一个富强的大明。

    虽说当时,谢至的确缺人,而且这个段奇文从自身才学上看也还算优秀之人了,谢至却也还是不放心,还遣人详细查了一遍,一遍查了下来祖宗八代都查的一清二楚了。

    查明白之后,确认这个段奇文没有其他的心思,谢至这才放心了,这才安排了他司农部尚书的位置。

    差不多一岁时间下来,段奇文在一些大事小情上面打理的还是颇为的井井有条的。

    谢至带着地契才进了司农部,段奇文便迎了出来,笑嘻嘻的喊道:“云中侯,你终于来了,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在下着司农部却是出不上力,着实有些着急啊。”

    看这样子,像是着急的吗?

    说来春耕的事情着实也比较紧急,谢至也没再此事之上开玩笑,道:“该拿回来的地契全都拿回来了,你们立即着手对直接地契进行清点,之后,立即把朝廷的政策颁布下去,召农户种植,记住,必须是农户,这些农户种植,第一年全部免税,鼓励种植,次年交税多少,根据每地的情况再定。”

    农人本就是要种地的,所有农户若都做工去了,那还有谁来种地。

    眼前做工所挣的银子比种地高太多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也就只能采用如此办法,鼓励农户种植了。

    段奇文应道:“没问题,在下早就做好准备了。”

    段奇文这般激动,谢至也不多言,良久才道:“另外,还要增加一条新规,凡是自己垦荒者,免税五年,在这条新规之上还要加上一条,务必是农户,匠户等开采的,不免税,士绅勋戚开采的除没收之外,每亩罚银一百两。”

    一个新规得把各方面的问题都考虑到,即便是考虑的这么详细,到最后依旧还会有人钻了空子。

    段奇文应道:“没问题,在下马上颁布新规,定能够在春耕结束之后,把这些地都种上庄稼。”

    谢至也清楚,这个事情并不简单,比从那些师生手里把地收回来还要难上不知道多少倍的。

    段奇文应答后,谢至并未多言,又吩咐道:“每省留下一千亩供自用,其余的全部许出去,尽早办吧。”

    段奇文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几个时辰之后,便根据谢至的意思指定出了详细的政策。

    随时根据谢至的意思制定的,但他们司农部却也不能直接颁布,还得是由皇帝盖上宝印才能见效。

    段奇文弄好之后直接拿给了谢至,谢至在瞧过之后,便直接去找了弘治皇帝。

    那些政策与谢至所言的也差不了多少,无非就是用书面语言写在了纸上,显得更立体一些罢了。

    瞧了这些内容,弘治皇帝有些惆怅了,道:“这个旨意若是一经颁布的话,那些以白菜价卖了地的人恐会马上知晓,他们的地是被朝廷骗走了,不满之心恐是很快便会升起了。”

    这个是肯定的,那些人急吼吼的把祖辈几代人的地卖了,没几日发现是朝廷一手操纵的,那心里能平衡了吗?

    谢至回道:“对此,富民银行包括将要成立的集团,依旧还能让他们赚到银子,只会比之前赚的多,绝不会比之前的少,如此的话,历朝历代所存在的那个土地兼并的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最关键的是,如此做的话,粮食是由朝廷控制着,再也不用经那些世家的手,到了灾年,朝廷自己想办法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不用到处央求世家开仓放粮了。”

    已到了这个时候,弘治皇帝即便想要反悔,那都没有机会了。

    弘治皇帝虽有担忧,还是道:“就按此政策发布吧,愿意种地的,核查清楚身份后,由司农部出台新的地契,登记新的黄册。”

    在这个问题上,谢至可比弘治皇帝想的清楚,弘治皇帝只要答应了,往后的事情,谢至肯定是能够做好。

    对弘治皇帝的吩咐,谢至信誓旦旦的道:“陛下,尽管放心,臣定能完成好此事。”

    很快,朝廷的新政策颁布下来了,愿意种地的农户,朝廷将授予土地,第一年可免税。

    能让自己种地,不说免一年的税了,就是一年的税都不免,愿意种的人也多的是。

    这个政策一出,最先利益相关的农户竟是开始怀疑了起来,道:“这是真的吗?给我们地,第一年还免税。”

    “当然是真的,这还能有假,谁敢在皇城脚下造谣,你没见吗,昨晚便有司农部的快马把朝廷这个政策往其他各地传了,听说,之后司农部还会委派驻守个州县官吏专程处置此事。”

    “快早些回去吧,能够免税,肯定是有不少人想要耕种的,若是回去的晚了话,肯定是没地了。”

    一时之间,四方各地的流民全部都一股脑的往自己乡中赶去。

    各州县作坊外面等着做工的流民一时之间更是少了一大部分。

    随着流民的涌动,各州县作坊虽说不缺人手,也逐渐开始繁荣了,但由于涌过来的流民实在是太多。

    找不到活干的人,大有人在,这些人找不到何事的活儿,便也就只能是栖息在作坊外面,长久没活干,那自然也就没饭可吃了,吃不到饭那便只能是想些其他办法了。

    因而那些作坊外面是很不安定的,为了保护来往商贾的安全,各州县的府衙不得不常驻差役守在外面,一旦出现情况,立即毫不手软的拘捕羁押。

    即便如此,这样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时有发生。

    因而想要这些作坊稳步向好,便必须为那些流民再找一个合适的出路才是。

    涌在各州县的流民先后离开,值守在这里的差役也能够歇下来了。

    有人还艳羡,道:“这个人前个儿还填不饱肚子呢,现在竟是可回去种地了,第一年还不收税,无论种出多少粮,那都是自个儿的,可不得是用心些吗,某若是没这个差事的话,某也想去种地了。”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