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土地改革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未寅字数:3314更新时间:24/09/14 15:55:32
    忙完了年后的一些琐事后,朱浩把王夫之找来,商议土地改革之事。

    除军队外,土地和农民问题被朱浩列为本年度上半年的头等大事。徐淮三府的地界虽小,但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搞不好,便会引起大的波澜,因此要慎之又慎。

    “而农啊,我看土地改革的事应该抓紧办了,你有什么主意?”

    “关于土地的事,我们政务部也大体有了计划,是这样,兖州那边除了鲁王外,已经没有大股的反对力量,而且大部分的农民都已经分到无主的荒地,这些人只要缴纳百分之五的税粮即可拥有土地耕种权,因此北面的事不用操心,主要还是徐淮二府,这里没有什么战乱,土地集中,失地农民很多,不好安排!”王夫之虽然年轻有为,但碍于思想的局限性,暂时拿不出有效的改革措施。

    “你把问题看得太浅了,非要在土地两个字上纠缠么?”朱浩提醒道。

    “大帅的意思是?”

    “如今,官办工场和私营工场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了,需要大量的民工,你贴出告示,大量吸收失地农民,我不信他们凭着白花花的银子不来赚,此为其一;你再宣传一下,鼓励南方的人到兖州开荒,南方地少人多,只要给予好的政策,不愁他们不来,此为其二;其三,你拉拢部分开明地主,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主动者能得到大帅府和新军的各方面支持,以点带面,我就不信以咱们新军的强大实力还有人愿意跟我们对着干。”朱浩不以为意的道。

    “大帅好主意!我立刻回去研究,只不过这些地主占着大量土地却分文不交,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王夫之听他一说立马开窍,但又想起一个问题。

    “还是老办法,张榜告示,土地按实际所有者缴纳税粮,还是二十税一,他们能交不起?如果他们以土地不是他们的为由,那咱们就全部收回再行分配,另外禁止将这部分税粮转移到佃户身上。记住,该紧的要紧。现在不同以前了,如果有敢闹事的,就给我抓起来!”

    “就怕他们说一套做一套,背后使坏。”王夫之还是有些担心。

    “这个好说,你马上拟一个章程,在各地成立农会,由威信高有号召力的农民组成,先把这部分人控制起来,农会可以跟地主平等交涉,也可以直接向政务部报告各地的事情,不要怕,改革总会触动部分顽固派的利益,这种阵痛一定要挺过去,我们的原则就是支持我们的要保护,反对我们的要铲除!我估计半年内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发生,我们要集中全力解决这个顽疾!”朱浩坚决的道。

    几天后,大帅府的政务部出 台了一系列的土地改革措施,总称《徐淮地区土地改革纲领》,里面内容非常详实,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和部分开明地主的权益,政策一出 台,各方反应不一。

    绝大多数的农民欢呼雀跃,少部分的开明人士立刻旗帜鲜明的选择了支持,一部分中间分子则选择了观望,另一部分平时逃漏税惯了的地主提出强烈反对,其中以鲁王朱以派为首反对最为强烈。

    鲁王府占据了整个兖州土地的十分之一,是最大的地主,朱以派挑头下,南北方的顽固派地主联合起来,一方面连续派人到大帅府劝导请愿,一方面联合上书朝廷博取支持。

    没想到上书到了朝廷便没了动静,这边的土改却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大量无地农民通过改革获得了土地,一部分观望的地主见朝廷迟迟没有动静被迫选择了合作,还有一些底子不白的人被翻出旧账,坐牢的坐牢,抄家的抄家,威慑之下,只剩少数势力大的顽固派仍在拼命坚持。

    朱浩早料到这个局面,很早便派人到京城打点,还给崇祯帝送去五十万银子,说是徐州土改的额外收入,得了这些丰厚的礼物,鬼才懒得去阻止呢,反正朱浩就那么大的地方,由着他折腾吧。况且他也是好意,崇祯早就看着这些光吃不拉的人不顺眼了,现在朱浩替他出头更好,只是鲁王那里不好看。

    等了三个月,朝廷的圣旨终于姗姗来迟,不过只是不痛不痒的批评了朱浩几句,顺便安慰了鲁王一番,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只有朱以派仍然不依不饶的继续上书,最后崇祯帝不厌其烦,下旨不许朱浩动鲁王的土地才算把这王爷抚平。

    最大的头子不闹了,其他人还闹啥?没有军队,没有官府,财力上人家根本就看不上,怎么跟大帅府斗?于是一些有眼力的人开始悄悄活络起来,纷纷找关系跟大帅府重新搭线。

    土地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展后,各地的农会组织也纷纷建立,一开始农会便被朱浩打造成亦农亦兵的组织,各村设立村级农会,镇设立镇级农会,农会负责农民土地的改革和与地主的交涉事宜,并且兼管民兵事务,各地农会成员多是民兵。

    土改的实施和农会的建立,使得农民的主人翁信念空前高涨,纷纷拿起武器加入民兵,捍卫得之不易的成果。农民的耕种积极性也大幅提高,朱浩又拨出巨款在各地兴修水利,派学校的专业人员到各地指导农作。

    各种政策影响下,预计今年的粮食产量可增加两到三成,成为近几十年来的一个大丰收年份。

    当然地主阶层也不是无利可图,大帅府专门派出工作组到各县各镇,协调农会和地主的关系。鼓励地主开办各类工厂,对开办工厂的人免税一年,减税三年。同时成立工会,大量吸收先进地主分子,在徐州拥有一千多顷地的大地主苏万千当选为第一任工会会长,当场捐粮一万石。有的地主还低价出卖手中的土地,套取现银开办工厂,这部分土地由大帅府统一收购,分给农民,当然农民要分十年以手中的粮食还清。

    许多失地多年的农民放弃了土地而选择了进入各类工厂,因此流民人数大大减少,据统计,到崇祯十三年上半年,徐淮三府的无业流民总数比往年少了七八成,社会逐步稳定。

    通过大力推广,玉米、马铃薯、地瓜等高产粮食作物已经在前年前进入兖州,去年获得大丰收,解决了无数人的饥荒问题,整个兖州今年以来没有饿死一个人,与陕甘之地的饿殍千里形成迥然相反的画面。

    官员方面,在朱浩大力宣传老儒学和新科学的背景下,无数思想顽固的大年龄官员被架空权利,一大批经过改造和新式教育的官员和政务部培养的新型政务人才走上岗位。

    反正政务部是大帅府设定的部门,因此政务部拟选的人员都得到了大帅府的鼎力支持,那些老官员也不敢说什么,京师的内阁、吏部等重要人事部门早就被朱浩打点好,也没人理会他这一亩三分地。

    新式官员年轻有活力,大多数都有一股为国效力、干事创业的精神,因此大帅府的各项政令推进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朱浩给这些官员的待遇也非常丰厚,明代的官员待遇一般都很低,现在大幅度的涨了工资,都憋着一股劲为他出力。

    至于那些老官员,朱浩也同样发着丰厚的报酬,这些人得了钱财反对声音也小了很多。

    新政令实施以来,大帅府的银子如流水般花了出去,算算账,今年的开支比去年多了四成!多是用在收购土地上了,去除税款,在朱浩这几年搜刮和积蓄下,大帅府如今的存银还有约八百万两,不过这样的花法,也撑不了两三年,朱浩琢磨着是时候再想办法大捞一笔了。

    土地改革就这样在徐淮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各地也涌现出一些先进分子和有代表性的画面。

    沛县一个叫牤牛屯的只有四五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土地改革的政令已经实施了一个月了,绝大多数的村民都分得了土地。

    村东的一户人家中,一个七八岁穿着破破烂烂的小男孩问他的母亲:“娘,咱们今年过年真能有馍馍吃吗?”

    “有啊!大帅刚分给咱家十亩地,你爹已经去镇里办文书了,只要到秋天就有吃不完的窝头了。”母亲乐呵呵的道。

    “可咱家不是种着张老头家的地吗,张老头呢?”

    “张老头把地卖了,是大帅把地买来分给我们的,这些地以后就是我们的了,你爹也是农会的会员了,再也不用给张老头地租了。”

    “哦,这个大帅是什么人呢?为什么帮咱们?”男孩似懂非懂的问道。

    “他啊,他是老天爷派下来的神仙那,专门来帮助我们穷人的,是咱们的救命恩人,你长大了一定要听他的话,报答他知道吗?”母亲悠悠的望着天空,满脸敬意的道。

    “我知道了娘,大帅是咱们家的恩人,我长大了一定报答他。”男孩听话的点了点头。

    望山镇徐家村是一个数百户人家的大村,十之八九姓徐。徐茂森,三十来岁,是个好庄家把式,为人正直有威信,练过武术,其弟徐茂林在新军中当连长,前些日子被全村人一致选举成为农会会长。

    徐茂森本身是个小地主,家里有二百多亩土地,过着小康生活,土改政令下达后,他率先将大部分土地无偿的租给村里的无地农民耕种,分文不收,他也是为数不多的以地主身份当选农会会长的人之一。

    有人问他为什么甘心这么做,徐茂森自豪的道:“我弟在兖州之战前就参加了新军跟着大帅打满洲鬼子,还获得三等功,那是徐家村的英雄,咱老徐家的骄傲!俺当哥的也不能落后呀,人嘛,不能光捂着那点钱财过活!”

    徐茂森的话反应了当时许许多多开明人士的心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跟新军或是大帅府、工人学校成员有着亲戚关系,本身的觉悟也高。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