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多事之秋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吃鱼大叔字数:3260更新时间:24/09/14 05:45:57
    进入七月,以来多事之秋。

    先是长阳公主逝去,整个京城,缟素三日,三天还没有完,紧跟着就是皇帝遇刺。

    这本就让处于悲痛之中的皇帝,身体本来就虚弱,又承受如此的重伤,太子几乎彻夜也不会到秦王府中。

    白天处理如山堆积的政务,晚上还得合衣伺候皇帝汤药,短短几日下来,太子受了好大一圈。

    好在皇帝身体底子不错,虽然这一次重伤,让皇帝侥幸未死,可也沉重的打击了他。

    皇帝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他感觉到精神也越发不济了,越发有了禅让之心。

    因此皇帝也在逐步的将手中的权力交接出来让太子接任。

    直到这时太子才明白,当一个皇帝该有多累,光是每天批复各行省的奏折,就已经是累得够呛。

    而马上南方快要入汛,两河流域年年泛滥,光是每年修河堤的银子,就让国库入不敷出。

    一到这个时节,户部与工部就纠缠不清,一方是拼命的要银子,一方是到处筹措银子都不够。

    每天的朝会几乎就是吵架中度过。

    每年任用修水利的大臣几乎每年更换,每年罢官问罪,也难以治理好两河流域的水患。

    黄河泛滥,大不了是改道淹没一些农田,造成大面积农田的绝收,灾区饿殍满地。

    长江泛滥则影响更大,苏杭二州都是富庶之乡,扬州更是天下钱粮之重心。

    如此一来,黄河靠堵,长江在于疏通旧河道。

    好在前朝有个能吏使用大水法,利用黄河自身水流流速,有意的将河道收窄。

    如此一来,水流速度加快将河底的历年来的尘沙全部冲走,无疑之中加深了河道,使得黄河的水患渐渐平息了下来。

    但是长江就没那么简单了。

    人人都知道,只要疏通旧河道,将原有运河的水道。好好疏通一下,长江就不会存在什么水患。

    但这就触及到一些世家大族,甚至还有宗族的利益,旧河道往往水田丰美,产量颇丰。

    这些世家大族哪里肯让?

    如果没有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只怕是皇帝的宝座也难以坐稳。

    这样刚刚处理开政事的太子极为的头疼。

    虽然他有心隔除旧弊,拼着得罪一些世家大族,还有宗族的利益,也要把长江水道好好疏通一遍,不要再像以往一般治标不治本。

    可是他刚刚接手政务,自身底气还不足,如果没有一些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只怕是将来这皇位也坐不稳。

    这让他非常的头疼。

    这还不算是最重要的,下个月就要入秋了,一入秋,北方民族就会往往侵犯边境,劫掠边镇。

    草原有漫长酷寒的冬季,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只怕是人畜都会饿死在冬季。

    为了能安然度过这严冬,他们只好在入冬之前冒死翻过长城,劫掠大明边镇。

    这简直是一个死结。

    他身为未来的天子,必须赶在北方各部入侵劫掠北方边境,整修长城,巩固防线,充实兵员,军需,军备。

    然而这些都耗钱粮更巨,几件事几乎一环套一环,一个处理不好,大明国力就会受到重创。

    因而,每一个大明皇帝自继位那天以来,无不尽心力,只怕这样还不够。

    太子刚接手政务,立刻就觉得压力山大,而下面的一些大臣,大多冗员,真没几个能吏。

    他们除了互斗,互相拆台,几乎一无所长,每日呈上的奏折不是千篇一律,万年不改的称颂折子,要么互相含沙射影。

    然而这些奏折又数量最多,却又不得不看,一度让他万分恼火。

    直到这时,他才明白前朝为什么任用阉党,将批红权分交几个秉笔太监。

    他虽有心这么做,可父皇一生几乎独揽政事,他哪里敢这么做?

    不得已硬着头皮上,直到这时,他才明白父皇这个皇帝何止是辛苦,简直不是人干的活。

    不过不到半月,他已快累得差点吐血。

    他心里实在难以想象,父皇这些年怎么过来的,想到自己,从今以后也将会和父亲一样。

    每天被这些如山的政务堆积在案头上,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一点也没有自己的生活,心中就难以开心。

    每天被这些头晕脑胀的政事,就搞得他每天泱泱不乐,他这样的心绪尽管隐藏的很深,脸上装作无事一样。

    为了让自己给群臣面前树立一个比他父亲还要能干,还要更加勤政的形象。

    但是这样的代价实在是太惨重了。

    短短三天以后,他在批复这些奏折时,语句就不免流露出一些极为倦怠的态度。

    本来太子白天处理政务,晚上还要伺候皇帝汤药流露出一些火气,也在所难免。

    但是太子的心绪都被一旁的秉笔太监兼东厂厂公杨海看在了眼里。

    毕竟从小和她一块儿长大,怎能对他一举一动没有一丁点感觉太子的,这股烦躁的情绪他也了如指掌。

    他也完全明白太子,其实还是想让人分担他一些政事,但是现在老皇帝还在位,而他只不过代理政。

    如果现在开始就让他将批红权交给几个秉笔太监,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这也给群臣树立一个懒政的形象,那样一来只怕是他太子的皇族位置也保不住。

    在他父亲这里是十分反感让秉笔太监代为批红的,这就让这刚刚接手政务的太子十分的不乐也非常的无奈。

    忽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人,趁太子一个人晚间处理奏折的时候,悄悄走到他的身旁。

    他屏退左右俯首在太子的耳边低声道:“殿下,你有一个宝贝还没有用啊,您知道不知道?”

    太子听了这话一愣,问道:“宝贝?什么宝贝?”

    杨海更加低声对他说道:“能帮您分担一些奏折的人!”

    太子听了他的话,不由得恹恹道:“本宫懂你们的意思,谢谢你们的体谅了,可是我还没有继位,更何况我父皇还在位,哪里就敢让你们接手!”

    他以为是杨海迫不及待地想要从他手中接过批红的权力,那曾想到他接下来的话更让他震惊不已。

    “殿下,你的宝贝不在这皇宫之内,在秦王府,她完全可以代替老奴,而且一点痕迹也不露!”

    他回过头愣愣的看着杨海不由的发怒道:“怎么能够让女人处理政务,再者,她哪里能够代替得了本宫?”

    杨海见太子发怒连忙跪下,十分诚恳的说道:“当年太祖还不让太监干预政事呢,再者,只将一些不打紧的奏折,交给她而已,只不过就写个知道了而已!”

    太子听了他的话,明显心动了,确实大部分奏折几乎只需要写个知道了,朕已阅,这些几乎占据了一大半奏折。

    可他想到了一件事,眉头一皱,说道:“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本宫的字迹,天下臣工都认识,我就算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胆啊!”

    就在这时,杨海早就从文书袋中取出了两张字迹,恭恭敬敬摆在了他的案头前面。

    “殿下,您请看一看,哪张是你写的,哪张是思雨娘娘的手迹?”

    他仔细看了看这两张字迹的确都是交给思雨让她习练的两幅习作,可并没有让她专门练练自己的字啊。

    想到这里,他不由的恼火骂道:“咄,杨海,你的胆子也太大了吧,这是你私做主张,还就是她专门找你讨要的!”

    杨海吓得连忙跪在地上不住的磕头对他说道:“殿下,这完全是奴才一时兴起,和思雨娘娘无关啊!”

    杨海表面上似乎被吓得惊慌失措,但其实他的心里早已笃定,太子是不会为难思雨。

    而且以他对太子的了解,也敢笃定太子一定会让思雨分担一些他的奏折。

    万事开头难,一旦开了头,这事情就好说了。

    这个思雨不但是太子的宝也是他们阉党的宝,有了这个人就是他们阉党势力能够重新复起的关键。

    于是,他冒险将所有的责任全部揽在了自己的身上,为思雨开脱。

    果然,太子犹豫了。

    只见他拿着这两张习作,一遍遍仔仔细细,来来回回的翻看,只怕是就连他自己都难以分辨出哪张是自己写的,哪张是思雨写的?

    他仔细拿在灯下一字一字逐句逐句的看句,这才发现思雨的字到底与自己还是有些许的不同。

    她的自己多少有一些柔和,而自己的字多少还是存在一些刚硬,这么一来如果不这么仔细看的话,只怕是自己很难分辨得出来。

    这下他彻底放心了,如果让思雨勤加练习,而且就练那么几个字,只怕过不了几天就能够替自己分担大部分的政事。

    忽然,他心血来潮,对杨海招了招手,让他近前来,那杨海又是何等的精明人物,立刻将耳朵附了过来。

    只听太子压低声音,略带一些激动,用颤抖的声音告诉他:“不然你这样你现在出宫带上十几本奏折,悄悄的交给思雨,千万别让人看见,你等着她批复完,再拿回来让本宫看!”

    杨海听了他的话内心狂喜,心想这事儿一定是成了,连连点头,选了十几本极其不重要的那些奏折,正要离去却被太子叫住说道:“你一定要教会她怎么批!”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