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礼乐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名剑山庄字数:2697更新时间:24/09/13 11:47:21
第十五章 礼乐
朱祁镇没有立即回应李贤的话。
默默想着大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面目。大明国家现状,已经所谓的以礼治国到底是怎么运行的。
要明白儒家为什么多年是主流学说,就要明白儒家统治核心的礼乐,倒是是什么东西?
乐主同,礼别异。
用现代的话说,乐是解决价值观的问题,礼是解决社会关系的问题。
古代有很多段子,似乎听某个国家的音乐,就能断定某一个国家的兴亡。这个逻辑是怎么落实的,首先就要明白,乐到底是什么?
儒家认为乐由心生。
在没有文字之前的时代之中,某一个地方的音乐是最能反应当地情况的。
因为当时的人并不作伪,就好像是原始部落的人们,围在篝火边唱歌,他们所唱的歌,就是反应他们的情况与诉求,以及他们的对美好与恶毒的区分,这就是价值观。
而人与人相见,会做出什么样的礼节,却是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所系。
比如见到父母怎么办,见到上司怎么办,见到君主怎么做?
等等。
所以,儒家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修礼乐。或者说制礼乐。
注意一点,那就是这一套礼乐并非是儒家所创造出来的,他都是有所本的,是在原来人们所体现的礼乐之中,将一些不好的,过于低俗的东西,给去掉。就好像是孔子修诗三百一样。
创制出一套,体现当时价值观与社会关系的礼乐,并将他推广开来。
后来,因为人们都识字了。人们更多将价值观渗透在文字之中。乐的价值就大大降低,所以礼就成为了儒家治理天下的核心要素。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以孝治天下。
就是由可以看见的,基于人类本身情感的孝,引申出忠。很简单概念,即便不认识字的人也能懂。但忠孝两个字,却是维系一个大国的根本要素。
为什么儒家一直兴盛不竭。
几乎每朝每代都要用儒家,却更是中华民族政治上的早熟,这个早熟的成果就是大一统。
如果看看世界历史就知道,很多国家的范围都是限制的,中华民族是独一无二在两千年前就奠定了现代的版图。
但是如果从高层来看,似乎军队与政府政府与地方的制衡关系,是完美无缺的。似乎这样一个从北方到南方需要走三个月的国家,在这种统治模式之下,是非常恰当的。
其实不然。
如果伏下身子从底层去看,
就会发现这种统治的网络太稀疏,太普通。甚至给人一种一扯就破的感觉。
单单是军事上的作为,是决计不足以维系这一个国家的。
所以,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都是建立在人心之上,建立在礼教之上,建立在价值观之上的。
而今再听听清末理学家倭仁这一句“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而不在技艺
。”你会有别样的感觉。
当然了,这不是为这些人辩护。
他们用两千年前汉代儒家为大一统王朝开出的解决办法,来解决两千年之后的事情,已经是没出息到了极点。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一套完整的体系性的解决办法。实在是充满了政治远见与智慧。
这也是为什么黄仁宇说道古代中国是一个道德国家,甚至皇帝本身维持道德洁癖,是尤为重要的事情。
即便而今,朱祁镇面对这样的根本性体系,也没有摧毁的勇气。
一来,朱祁镇本身的权力都是根植在这一套体系之上,他能完整控制住军队,这一套体系也是有很大作用。
二来,朱祁镇也没有找到更好的代替办法。
但是并不是说,这一套办法,就完美无缺了。
用这一套办法治国,给了地方上太大的自由裁量权。
别的不说,有一个案子。北宋名臣张乖涯发现一个衙役偷了一文钱,就以此推断这个衙役日日偷钱,将这个衙役斩杀了,还写了一段很有名的话:“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从后世人的眼光看,这个衙役如果日日偷钱的话,那也要讲证据,否则就是滥刑杀人了。
而这案子反而被人称颂。
朱祁镇叹息一声,不管他理想多么丰满,但是在后果上操作上,朱祁镇并没有可以实现的可能。
即便朱祁镇强行推行,也只能适得其反。
朱祁镇说道:“先生误会,朕也是儒门弟子,岂能做这样的事情,只是朕这十几年来一直有一事不解。”
“先生以为大明而今算是盛世吗?”
李贤说道:“天下无边患,有灾荒能及时赈灾,太仓有存粮两千万石,各地常平仓也是积累,可以说是天下承平。”
朱祁镇说道:“然每年还有冻饿而死的人。一场洪水,一场大旱,百姓就会挣扎在生死线之上。朕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变这一切。”
“朕并非想用法家?只是而今局面,朕该怎么做?还请先生教我?”
李贤听了朱祁镇的话,脸
色有些苍白,后退几步,说道:“臣有罪。”
朱祁镇连忙上前搀扶道:“先生何须如此?”
李贤说道:“主忧臣辱,此臣之罪也,陛下欲兴大同之世,臣却没有良策可现,只是天下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妄动。”
“否则就是南辕北辙了。”
李贤心中最后一点想留下的心思此刻打消了。
无他,朱祁镇想做的事情,在李贤看来,太过空想了。
李贤精通经史,他很明白大明到了这一个地步,其实已经是盛极而衰的开始了。朱祁镇在的时候,或许还能维持而今的局面,但是朱祁镇过去之后,不过两三个皇帝,甚至一个皇帝,大明各种问题都会慢慢的显露出来。
这近乎是一种必然了。
想要让大明更尽一步,李贤所能做到不过是修修补补而已。这种作为面对朱祁镇而今如此宏愿,其实是起不到本质的作用。
而且李贤也不看好,朱祁镇所做所为能有什么好下场。
只是朱祁镇敞开心扉,却让李贤没有什么话可说了。
大同世界,是儒家士大夫的理想,但是更多是一种理想而已,从来没有想过在现实之中出现过。
但是他还是最后劝说一二。
朱祁镇说道:“这些朕自然是知道的。”
此刻朱祁镇心中隐隐约约有些触动。却一时间不知道这种触动在什么方面。
李贤欲言又止,叹息一声说道:“老臣无助于陛下,今日之后,就辞官回乡,奉养老父,今闻陛下大志,有最后谏言,愿陛下听之。”
朱祁镇从刚刚的触动之中回过神来。
此刻他也知道,彼此之间开诚布公的话,到此结束了。其实朱祁镇还有很多话都没有说。他想要改变的其实并不只是,李贤所说的这些,只是万万没有想到,仅仅是一句真心话,就让李贤打了退堂鼓了。
在朱祁镇想来后世的世界,如果在大明人眼中,或许不是大同,但也是小康了。
只是既然李贤已经不打算参与其中了,朱祁镇也没有什么话好说了。
李贤说道:“陛下欲有大为于天下,当法古,法古之道,应该读公羊。我儒门之中,并非没有变革之法。”
朱祁镇听了,自然知道。李贤所说的是《春秋公羊传》,或者说是汉代的公羊学派。
也就是李贤所言的变革之法。
只是公羊派从东汉开始到而今,已经没落了一千多年了。早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了,公羊派的思想真能解决朱祁镇的问题吗?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