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横扫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庚新字数:3212更新时间:24/09/12 10:31:14
    十里外,百济都城泗沘城的高大城墙,已经隐隐在望。

    不久前才经历过战火,所以泗沘附近的树木早已砍伐一空,不少地方还残留有焦土,一些草丛和泥地里,还能看到隐约的箭簇,一些大石上都有刀劈斧砍的痕迹。

    那一战,泗沘城是动用了投石机的。

    也不知大唐的将士究竟用了怎样的勇气,才能冒着矢石,完成半个月征服百济这样的壮举。

    细细的雨丝飘落,犹如烟雾。

    苏大为抹了一把脸上的细密水珠,伸手拍了拍身下的龙子,安抚一下爱骑焦躁的情绪。

    刚要和安文生再说点什么,苏庆节一声惊叹,将他和安文生的注意力又吸引过去。

    原来阿史那道真已经讲到太宗征高句丽时最紧要的部份。

    “援兵即溃,白岩城主孙代音眼见无望,终于举城投降了。不过太宗并没有真的纵兵劫掠,而是用大唐府库里的钱财封赏所有攻城的将士,平息了将士们对财富的渴望,并且将白岩城改名为岩城,命孙代音为岩城刺史。”

    苏大为眼露惊讶。

    这一点是他没想到的。

    他还留意到,左近的苏庆节、娄师德和王孝杰都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若是平常的将令,一怒兴兵,说屠城,便会屠城。

    但似太宗这般,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能驾驭住士兵的贪念,来获得政治上的成功,说明太宗的头脑非常清醒。

    白岩城屠了容易,但往后其他城,只怕会更加殊死抵抗。

    赦免白岩城满城老幼,这是仁。

    以府库钱财,代替劫掠之财,赏赐将士,这是信。

    任命孙代音为岩城刺史,这是义。

    这一手玩出来,除非是狼心狗肺之人,否则绝不会再背叛太宗。

    而且,就算孙代音想叛,只怕白岩城的百姓,也必会有人感念太宗的仁德。

    再则,附近各城,见到投降不但没有降罪,反而得到封赏,继续得到重用,只怕抵抗的心也会动摇几分。

    果然不愧是天可汗,这一手玩得漂亮至极。

    哪怕是今天,对苏大为等人来说,也极有借鉴意义。

    安文生在一旁叹道:“难怪太宗能得四方之才投奔,恨不能早生几年,随太宗一起征战。”

    “老安,你不是说你讨厌官场,不出仕吗?”苏大为白他一眼。

    “咳,如果是太宗朝,我愿为国效力。”

    “呵呵,有见地。”苏大为向他竖起大拇指。

    “你们俩别岔开话题,白岩城之后,唐军如何了?”苏庆节追问。

    “兵马在白岩城经过十天的休整后,六月十一,太宗留下一万多人驻守刚攻下来的几座城池,率领五万人,向着辽东最后一座坚城安市城杀了过去。”

    咯噔!

    所有人心里一动,知道阿史那道真终于说到戏肉了。

    都听说昔年太宗征高句丽,惜顿挫于安市。

    终不得辽东。

    但其中细节如何,还真没多少人清楚。

    老一辈都没怎么提这件事,他们这些大唐府兵二代,勋贵二代,自是不知其详。

    “六月二十日,大军到达安市,立即对安市发起了猛攻,二十一日,高句丽北部酋长高延寿、高惠真率领十五万援军,也向安市城杀过来。”

    嘶~

    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五万,对十五万。

    还要加上安市城。

    这仗,不好打。

    “决战之前,太宗与左右众将曾言:若我为高延寿,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与安市城互为犄角,占据要地坚守不出,再派骑兵纵掠唐军粮道。

    中策是带着安市的百姓撤离。

    下策,是与唐军决战。

    我料,高延寿必是要与我军决战。”

    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说这话,大家都捧场,要换个人这么说,一定会被怼回去。

    人家十五万人,你这才五万人,人家不寻求决战,难道跑来浪费钱粮旅游来的?

    “决战之前,太宗又做了几件事,首先是让阿史那社尔,也就是我阿耶率一万突厥骑去引诱高延寿军,交战后便佯败,以轻慢其心。”

    说起自家老爷子当年的雄姿,阿史那道真颇有些眉飞色舞之感。

    “决战之日,高延寿率十五万大军,列阵四十余里,在唐军前耀武扬武。

    太宗心生一计,派一名使者向高延寿表示怯战之意,并说只要两国修好,给大唐一个面子,好方便撤兵,并且不小心透露大唐‘缺粮’的秘密。

    高延寿大喜过望,加上前天刚将大唐的突厥骑追砍了数十里,以为唐军真的不敢战。

    二十二日,天还没亮,太宗便下达总攻命令。

    先是留二万人守大营,防备安市城的敌军偷袭。

    接着命李勣率一万五千名步骑兵,在西岭列阵。

    还令长孙无忌率领一万一千名精骑,从山的北面迂回包手抄到高句丽军的背后。

    最后是太宗亲率四千步骑,登上北岭,指挥作战。

    高句丽这边,见唐军只有一万多人在前方布阵,皆放肆嘲笑说唐军不自量力。

    太宗在山上看到长孙无忌已经绕到敌后了,立刻下令擂鼓进兵。

    一时间,战鼓号角,响彻战场。

    从前方,后方,还有太宗从侧面,一齐向高句丽军猛攻。

    直到这个时候,高延寿才发觉大事不妙。

    忙下令高句丽军兵分三路阻挡唐军进攻。

    可惜为时已晚,高句丽军阵型都还没布起来,听到号令,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又被大唐铁骑杀到面前,一时大乱,不能抵挡。

    而且当时还电闪雷鸣,天降大雨,高句丽疑唐军有法术,彻底乱了。

    对了,双方正在鏖战时,从唐军中杀出一位身披银甲的猛将,单人独骑,冲入高句丽军中。”

    说到这里,阿史那道真终于停下来,需要喘口气。

    而苏大为则是与安文生、苏庆节,异口同声道:“薛仁贵!”

    “对啊!”

    阿史那道真一拍大腿:“被你们说中了!”

    苏大为翻了记白眼,心说:薛仁贵,我兄弟啊,他的事迹我能不清楚吗。

    “总之这一战,太宗以三万人,大破高句丽军十五万,狂追高句丽军近百里,最终杀伤二万余人,俘获五万匹马,五万头牛,一万领铁甲,其余辎重器械无数。”

    听到这些战利品,包括苏大为在内的众将,都是摩头擦掌,露出兴奋之意。

    三万破十五万,这战绩,无论放哪里都是一个奇迹。

    而太宗李世民,就善于打出这样奇迹般的战绩。

    “对了,说了半天,你还是没说,安市城最后怎么回事?”

    “别急,高延寿那里还没结束,他战后收拢了三万残军,依山固守准备与我军持久战,结果被三万唐军给围了,拆掉了所有的桥梁,断了高延寿军归路。”

    “等等,三万如何围三万?兵书不是说十则围之,一比一怎么围?”

    苏大为问。

    阿史那道真两手一摊:“你问我,我怎么知道,大概就是薄薄的站了一圈[ ]吧。”

    “呃。”

    “结果第二天高延寿就出来投降了,太宗鄙夷了一番后,将三万高句丽俘虏挑选三千五百名酋长,迁往内地,其余的三万余俘虏,则放了回去。”

    “放了?”

    这一下,又大大出乎苏大为和娄师德人的意料。

    俘虏是敌人的有生力量,不杀也不能轻易放啊。

    太宗行事每每出人意表,但细思又大有深意。

    苏大为略微一想道:“唐军此时必是粮草转运困难,养不起闲人了。”

    阿史那道真、苏庆节等人向他看来,苏庆节有些惊讶道:“阿弥你脑子反应倒快,想来应当是如此了。”

    “对了阿弥。”

    阿史那道真接着道:“俘虏没有全放,其中有三千多名靺鞨族士兵,全被坑杀。”

    “坑杀?”

    “这是为何?”

    阿史那道真依旧是两手一摊:“不知道。”

    苏大为在龙子背上,摆手道:“等等,让我想想,这批俘虏,太宗其实是用了三种办法处理,一是迁酋长回内地,二是放了大部份,三是坑杀了数千靺鞨族士兵。”

    “所以太宗此举有何深意?”

    “我想到了,那些部落酋长在各村势力盘根错节,把这些人带回中原,就是质子,既可为质,又可以从他们嘴里套取当地情报,还可以让这些酋长劝降当地,这是一石数鸟之计。”

    “那放的那些人?”

    “刚才我就说了,唐军缺粮,那哪里是三万俘虏,那是三万张吃饭的嘴,若是不喂饱,这些饥饿的士兵一但哗变起来,又是一桩麻烦,放了他们,既减轻了我军的包袱,又可以令他们在高句丽军中散布唐军的强大,还有优待俘虏,可以瓦解高句丽军的战心。”

    安文生在一旁听了抚掌道:“阿弥此言大妙,定是如此。”

    “文生,你变了,你以前不爱拍马屁的。”

    “滚!”

    安文生冲他没好气道:“还有第三条,你看看猜不猜得中。”

    “要不我们都在掌心写出来,再对一下?”

    “贼你妈,谁跟你玩猜谜游戏,这第三条,我料你多半是猜不出。”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