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煤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五叔在此字数:5335更新时间:24/09/11 18:28:54
    要说老百姓和有钱人的区别,其实一眼就能看出来,两者不说精气神,就那脸色,完全不一样,老百姓一脸菜色,那真是黄皮寡瘦的。永阳坊的人,脸上多少有些肉色,看了一眼之后,李世民等人,都有些不信,他们会是永阳坊以前的百姓,所以王圭第一句话就是问他们是不是原本住在这里的人。

    “你们对新家满意吗?有没有收你们的钱呢?”

    “满意,满意,这都是朝廷分配的,没有收钱,没有收钱。”老者咧着缺了牙的嘴笑着道。

    “老人家你们家里有多少人啊?”王圭眼珠一转问道,别看他这个问题简单,但是直指根本,看人口多少,就能猜出这些人,是不是原来永阳坊里面的人。

    “小老儿一家三口,有一个六岁的孙子,儿媳妇不嫌小老儿老迈不堪,不嫌弃家贫,扶持着家里。”问起家人,老者神色一暗说道,说到最后,面露笑意继续说道:“幸好陛下英明,让朝廷给我们修了新的房子。”

    “是啊!我家也只有一个七岁的孙子,不是朝廷分房子,恐怕这个冬天都熬不过去。”另外一人跟着点头赞同。

    另外几人也分别回答了王圭的问题,没有例外,全都是孤儿寡母的,或者全家也只有一人。

    听他们回答是没有问题,王圭眉头一皱又问道:“我记得永阳坊这边,生活非常困难,但是我看你们都不像啊?”

    “上官你不知道吗?”一名老者愕然问道。

    “我知道什么?”王圭也有些发愣,不解的问道。

    “我们以前生活,确实困难,但是朝廷给我们安排了工作啊。”

    “朝廷安排什么工作啊?”别说王圭,李世民都有些发愣,他怎么不知道朝廷安排了工作。

    “哦!诸位官爷不知道也正常,都是一些小事情,像清扫街道,运送垃圾出城这些事情。”

    “难怪你们这里,街道如此干净,不过清扫街道,也用不了多少人吧?”李世民扫视一眼,微微点头温和的问道。

    “清扫街道都是我们这些年龄大的在做,长安城这么多街道,一个人负责两条街,可需要不少人呢!”

    “是啊,是啊,郡主成立了一个车行,专门帮助运送进出城的货物,也养活了不少人。”几人争先恐后的回答道。

    李世民他们得到答案,算是明白了,这些百姓如今应该都有了正经的工作,邀请几个老百姓,继续巡查坊市。

    让王圭郁闷的是,秦穆这边坊市,街道边建了不少提供路人休息的石凳,而街道交错处,还有秋千和一些奇怪的东西,一些小孩正在那里玩耍,对比起来,隔壁和平坊就差了许多。

    “那是什么地方?”坊市最中心,两栋和商场一样的建筑,吸引了李世民的目光,这让他心里有些不喜,他以为秦穆在这里也建了商场。

    看着进出的人,老者露出一个笑容道:“那是郡主让人修的养老孤儿院,里面住的是没有家人照顾,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和孤儿。”

    “这边是学院,整个永阳坊的孩子,六岁到十二岁的,无论男女,都必须去那里读书,习武。”老者指指另外一栋解说道。

    老人的话,让众人有些吃惊,只看两栋楼房,就知道能收养不少人,可想而知开支要多大。老者说的郡主他们也知道是谁,甚至原因大多数人都知道,于是就不再去关注,毕竟那是李神通一家的事情,做好事总不能说是错的吧。

    “我还没有看过你们新房,老人家能让我们去看一下吗?”李世民又问道。

    “可以啊!当然可以!”老人连连点头道。

    李世民他们,跟着老人,去了最近的一人家里,同样的三层小楼,一进屋,李世民等人就愣了,因为屋里非常暖和,比宫里还暖和。刚开始他们以为屋里升了火炉,不过屋子只有那么一点大,有没有升火,一目了然。

    “家里简陋,没那么多凳子,诸位上官随便坐,不要客气。”老者热情的招呼道。

    “老人家,你们被子…”房玄龄看着房间砖头码的床,还有那薄薄的被子,不由关心的问道,不过话没有问出来,他就愣住了,因为他伸出的手,摸到床上,感到一阵发烫。

    房玄龄一阵愕然,有些不敢相信,伸着手连忙对着床摸了又摸。

    “怎么?梁国公你看上了别人家的床吗?”程知节笑着道。

    房玄龄的动作,其他人也看到了,有些不明所以,程知节一问,都看了过去。

    “诸位,你们摸摸就知道了。”房玄龄白了程知节一眼说道。他才不会去和程知节争论,程知节胡搅蛮缠是出了名的,他也深有体会。

    “啥东西?”程知节好奇心强也是出了名的,伸出蒲扇大的巴掌,也摸了过去。

    暖和!就像摸到睡热的被子里面一样,有些舒服,程知节不由露出一个笑容,伸手摸向其它地方。

    看着程知节有些怪异的笑容,在那石头床上摸了又摸,众人不由身体一抖,下意识的离他远了一些。

    “你这床怎么是热的?”程知节回头问道。

    “这是火炕,新房都有这么一个,在外面升火,炕就非常暖和。要不是这个东西,我们冬天日子可难过啰。”老者咂咂嘴说道。

    看着和墙一样长的床,众人这才明白,原来是故意这样做的,开始还以为是因为给穷人这样设计,方便多住一些人呢。

    好奇心推动众人都上去摸了摸,又转到后面去看。

    “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有想到呢!这可比盖厚厚的被子舒服多了。”程知节躺到炕上感受了一下道。虽然他们修为高深,但并不是对外界没有感觉,相反感觉更加敏锐,只不过血煞之气自然而然的会带着抗性。

    太冷和太热的天气,会增加血煞之气的消耗,冬天盖厚一些当然更好,何况家里老婆可不一定都有修为的,总不能不管吧。

    不止是李世民,所有人都看出了火炕的好处,只不过这里有百姓,不好讨论这个问题,都只能暂时压制住心情,继续参观起来,想要发现更多的秘密。

    “秦爱卿,你直接告诉朕,这里还有那些是值得留意的?”走出民房,李世民问道。

    “回陛下,微臣确实对永阳坊做出了一点小改动。首先是永阳坊设立了一个居委会,平时协调着坊间邻里纠纷,同时配合官府的政令。”秦穆解说道。

    “秦巡捕使私设官职,这莫非是想要造反?”不等秦穆说完,王圭就严厉的插话道。

    “谁告诉你这是官职了?居委会不过是和村老差不多的,由坊里百姓推举出来,平时组织人手照顾养老孤儿院,有邻里纠纷帮着劝解一下。一没有工钱,二不管别家事务,难道这也算造反?”秦穆冷冷的看着王圭问道。

    被秦穆一瞪,王圭心里一凝,他这才想起,眼前这个家伙,可是睚眦必报的,刚才只是下意识的针对一下,完全忘了,打蛇不死,自遗其害的道理。

    “王爱卿了解清楚在说,不可胡乱指责。”李世民有些不悦的说道。

    “臣知错了。”王圭急忙拱手一礼道,随后又非常诚恳的对秦穆拱手道:“我心直口快,说错了话,还请秦巡捕使见谅。”

    能屈能伸的老狐狸,秦穆心里暗道,不过他可不想和王圭虚情假意的客套,反正和王家的仇怨,早已经接下。

    “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也是我这人大度,换成其他人就难说了,王公以后还是躲注意一些,毕竟一把年纪的人了,这岁数总不会活到那啥上去了。”

    听了秦穆阴阳怪气的话,王圭的脸不由一阵红一阵白,最后一片铁青,偏偏发作不得。

    “活到那啥上去了?这是啥意思?”程知节拉着尉迟恭问道。

    “好像听人说活到狗身上去了。”尉迟恭微微偏头,一副思考的样子说道。

    “好了,你俩别打岔,秦爱卿继续解释。”李世民虽然不喜王圭,但是对于程知节和尉迟恭这两个家伙,还是感到头疼的,急忙打断了话题。

    “是!永阳坊最大的改变,应该就是火炕和养老院,而火炕刚好是支持养老院的产业之一。”秦穆拱手一下,继续说道。

    “火炕确实是好东西,就是有些费柴火吧?普通百姓用起来会不会太贵了?又怎么能支撑养老院一直运作下去呢?”房玄龄摸着胡须问道。

    一行人走在街道上,雪后的阳光并不暖和,好在都是有修为在身的人,到也没人怕冷。

    “房公慧眼,如果用柴火别说这些百姓,一般的家庭用起来都都有些吃力,所以他们用的是煤炭。”秦穆赞叹道。

    “煤炭?”李世民目光看了过来,有些不解。

    “就是石墨,石碳。”

    “不行,不能使用石碳,秦小子你知不知道,每年都会有不少才行中碳毒生亡。”李世民脸色一变,急忙反对。

    “陛下放心,你也看见了,石墨是在屋外燃烧,烟尘也是排放在屋外,所以并不会中碳毒。”秦穆解释道。

    “真的?”李世民有些不信的问道。

    “永阳坊九百户人家,已经使用了十天,无一人中碳毒。”秦穆很肯定的回答。

    “那真是太好了!这火炕制作简单,马上推广下去,今年长安城就不会冻死人了。”李世民大喜道。长安大,居不易,主要体现就是这粮食和柴火问题。毕竟这么大的城池,全要依靠城外供给,每天消耗的粮食柴火,都是一个海量的数据。

    关中人口众多,每年都有很大部分粮食是全国其他地方运送而来,所以长安粮价,比起其他地方都要贵一些。

    也正是因为关中人口多,所以皇帝尽量把土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供养军队,要不然很容易被别人卡住脖子,这一点从秦朝开始,就没有变过。在关中占据太多土地的世家,最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所以世家也尽量不会去沾染。

    至于柴火,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单单是长安城,就居住着百万人口以上,这消耗多少柴火,可想而知。

    好在关中平原附近,都是巨大的山脉,拥有足够的树木;而平原地区,老百姓早就开始了人工种植树木。毕竟长安城数量最大的生意之一,就是柴火,这也是许多老百姓某生的手段。

    山中烧炭,那是木炭,木炭始终需要木材,所以长安的木炭,价格一向不低,特别是冬天。

    石炭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所以李世民才显得很惊喜。

    “来不及了,今年来不及了,火炕制作需要时间,关键这石墨采集运送也需要时间。”秦穆微微摇头道。

    他说的可是实话,这火炕还好办,毕竟是室内,可以一直修,但是石碳是山上采集下来,运输到长安的,这天寒地冻的,不说有没有人愿意去采集,关键是大雪封路,运输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唉!你小子,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不早点拿出来呢。”李世民叹息一声,有些埋怨的说道。

    “这也是微臣前不久才想出来的,并不知道是否可行,所以未曾上报。”秦穆早有预料,脸上带着一丝歉意的说道。

    “算了,这也不能怪你。”李世民颇为郁闷的摆摆手。

    “陛下,这并非没有补救的余地,臣以为可让人先修火炕,虽然没有石碳,柴火也是可以烧的,至少把今年冬天熬过去。”杜如晦眼中精光一闪,上前一步拱手道。

    “不错,爱卿让人统计一下贫民百姓,把火炕推行下去吧,秦怀道安排懂的人配合。”李世民点头赞同道。

    “臣遵旨。”杜如晦道。

    “永阳坊的百姓都懂火炕,制作的话,安排他们前去就是。”秦穆跟着道。

    “好了,冬日天冷,今天就到此吧。”李世民挥挥手道,随后又吩咐道:“秦怀道随朕进宫。”

    群臣解散,王圭欲哭无泪的看了看永阳坊,这次非但没有邀到功劳,反而被别人比得一无是处,可想而知他的心情如何。思索良久,王圭眼中冒出一阵恨意,这才摸摸郁气凝结的胸口离开。

    回到皇宫,进入御书房,以往感觉暖和的御书房,李世民总觉得刺眼睛,那带着淡淡香味的火炉子,似乎在对他嘲笑。

    看了炉子一会,李世民这才目光转移到秦穆身上问道:“说吧,永阳坊还藏着那些赚钱的东西,朕可不相信你没有办法让坊市自给自足,还有那两千劳改的囚犯去哪里了?”

    “陛下英明,永阳坊自给自足就落在这石碳上面,至于那两千劳改的囚犯,就在城外采集石碳。”秦穆微笑道。

    “哼!还说是采石,朕就知道这里面有猫腻。”李世民略显得意的说道。

    “陛下,这可真是冤枉微臣了,一开始确实是采石,不过最近才调过去采集石碳的。”秦穆解释道。

    囚犯出城,当然要上头同意,一开始是采石场采石,毕竟劳改肯定是做最辛苦的工作,后来也就顺便调过去采集煤炭了。

    “石碳能安全使用,日后用途就大了,朕想把所有矿山,收回国有,你以为如何?”李世民问道。

    “陛下英明,不过此事难度太大,毕竟地方上那些势力,要动一些手脚,并非没有办法。”秦穆说道。

    其实这个问题,他也曾考虑过,按理说国家开采,当然是最好的,不过以目前大唐的形势,这分明做不到的,既然如此,何不另外想办法,正好自己也可以从中渔利。

    “你有何建议?”李世民沉默片刻问道。

    看不出李世民心中所想,秦穆还是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臣以为,陛下可以占据一半的矿山,由朝廷开采,地方势力过大的,则和盐铁一样,发放给世家经营,收取税收。一来可以拉拢人心,不至于引起世家反对,二来可以指定陛下信得过的人,一起加入,这样一来,相当于在地方上,参入了另外一股势力。”

    “你是说让几家开采一处?”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道。

    “没错,毕竟这么大的利益,交给一家有些不妥,交给几家就没有问题。”秦穆点点头道。

    利益大了,没人愿意放弃,如果说本来这几家就有些不对付,那就更热闹了,这完全是阳谋,光明正大的挑动世家争斗。李世民心念电转,很快想到好几种操作,越想越高兴,嘴角不由微微上扬。

    “嗯,此事容朕好好思量。”

    “陛下,微臣有个小小的请求。”秦穆说道。

    “说。”

    “朝廷开采的石碳,卖一部分给微臣。”

    “你想要卖给你当然没有问题,不过你拿那么多石碳去干什么?如今你不是在开采了吗?朕就把那个矿山赏给你了。”李世民大方的说道。当然,这是因为他知道秦穆那个矿山,石碳并不多。

    “嘿嘿!石碳燃烧,不但有烟,而且有股刺鼻的味道,微臣能减轻这种情况,而且可以开发出更多石碳使用办法。”秦穆笑着道,另外一个世界,他也是用过煤炭的,当然知道一些,虽然不多,但也比起这个世界的人,懂得多了许多。

    “把方法交出来,朕允许你再买一处矿山。”李世民眼珠一转,霸气的说道。

    “好吧!”秦穆想了一下,有些丧气的说道。

    吃独食是吃不到了,不过李世民允许他再买一处矿山,这到也不亏,他做出丧气的样子,只不过是给李世民看的,毕竟要让他有成就感不是。

    “你小子别以为朕在占你便宜,好处都被你占了,让其他人怎么想,怎么可能不让你交出秘方,也只有朕才能从中渔利。”李世民一副我为你好的样子说道。

    “陛下教训得极是,臣明白了,过两天就把秘方交上来。”秦穆点点头道。

    其实秦穆心里是很高兴的,秘方说来其实一点不值钱,而且很容易被仿制,因为他想到的就是蜂窝煤,以这个世界炼丹术的强大,想要破解,应该非常容易。至于去出煤炭刺鼻硫磺味,那更简单,把煤炭洗一下就是了。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