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十月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字数:3224更新时间:24/09/10 17:00:08
    十日后,朝廷的使者抵达长安,命京兆尹张温将长安令杨党下狱,又命盖勋出任长安令。

    张温大喜,当即与盖勋一同带兵包围长安令杨党的府邸,捉人抄家。

    杨党大惊失色,大呼道:“我父乃宫内中常侍!我父乃宫内中常侍!”

    张温闻言冷笑道:“你父可是南宫谒者令杨放?他已然被陛下命人捉入狱中,你正好去与你父作伴!拿下!”

    杨党万念俱灰,被张温带来的卫士捕下,立即押送至雒阳问罪。

    随后,张温又派人查抄杨党的家宅,查出家财一两千万,还有其他价值不菲的珠宝、玉器等,共计价值不下两三千万钱。

    饶是张温早已得知这杨党贪赃枉法,也没想到能查抄出如此多的钱,恨声大骂之余,心中颇感痛快。

    忽然,他瞥见盖勋一脸纠结,他不解询问:“我等缉拿了杨党,元固又出任长安令,何以愁眉不展?”

    盖勋轻叹一口气,回答道:“一想到我这长安令,乃是张让举荐,我便……”

    张温哑然失笑,宽慰盖勋道:“元固安心,若我所料不差,多半是史侯授意张让举荐元固。”

    “果真?”

    盖勋狐疑问道。

    虽然他以往远在汉阳郡出任太守,但也知道张让等十常侍昔日在朝中一手遮天,那位史侯今年不过十岁,难道还能令张让屈服?那可是连当今陛下都呼为‘阿父’的张让啊。

    见此,张温笑着说道:“元固未曾见过史侯,才有这般疑虑,你若见过,必然不会问。”

    说罢,他发自内心的感慨道:“那是一位聪慧、贤明的幼主。”

    盖勋听得十分羡慕:“可惜我无缘得见……”

    张温哈哈大笑,拍拍盖勋臂膀说道:“会有机会的。”

    旧长安令杨党下狱,令京兆辖下各县皆是一震,再也不敢违抗张温的命令,再加上盖勋出任长安令,讨贼所需的军备、粮草,以远胜以往的速度迅速运往三辅与汉阳郡。

    期间,张温又仗长安令杨党下狱一事,收长安宫的禁军。

    眼见有中常侍父亲的杨党亦斗不过张温,最后落得个父子下狱、家产被抄的下场,驻军长安宫的几名禁军校尉亦不敢再对抗张温,老老实实按照张温的命令行事。

    可以说,此时张温这个京兆尹,算是当得名副其实了。

    这一日,就当张温与盖勋讨论军粮用度时,有张温的家仆送来了一封书信:“大人,雒阳有书信至。”

    张温有些惊讶,接过书信一看署名,便皱起了眉头:“袁本初啊……”

    在盖勋困惑的注视下,张温拆开书信看了几眼,旋即眉头越发紧皱。

    见此,盖勋不解问道:“司隶校尉袁本初?他在信中说了些什么?”

    张温也不隐瞒,皱着眉头说道:“他邀我共谋宦官……”

    盖勋一听感觉有些奇怪:“这是好事啊,为何张尹叹息?”

    张温斟酌了片刻,委婉地对盖勋道:“元固,若你听我一句劝,就莫要插手后宫禁省之事,日后若有人邀你共谋宦官,亦莫要参与其中。”

    盖勋惊道:“这是为何?”

    张温欲言又止,事实上关于张让等宦官的事,他与皇甫嵩、朱儁几人早些时候就与卢植谈论过,当时卢植就暗示他们莫要插手,专心应付凉州叛军之事。

    卢植乃是太子太师,是史侯的老师,他能委婉说出暗示,要么是史侯授意,要么就是看出了些什么。

    考虑到这次张温向那位史侯举报长安令杨党,杨党与其父中常侍杨放立刻就被下狱,张让、赵忠竟没有站出来为父子二人求情,张温就感觉隐约猜到了几分。

    但有些事他也不好明说,否则对那位史侯的名声不利,只能暗示盖勋:“你这次押送粮草至汉阳郡时,可以顺路问问都乡侯与朱中郎将,看看他们作何回答。”

    盖勋将信将疑,趁数日后押送粮草至汉阳郡之便,前后询问了皇甫嵩与朱儁。

    果不其然,皇甫嵩与朱儁亦暗示他莫要插手后宫宦官一事,区别在于,皇甫嵩表示如今后宫内的局势已较之前有所改变,而朱儁则表示当务之急要以讨平凉州叛军为主。

    其他的,二人也没多说,这令盖勋遐想不已。

    九月下旬,张温将查抄长安令杨党家财的数目写在奏章上,上报朝廷。

    尚书常侍渠穆拿这份奏章请示张让,张让亦感到颇为头疼,不过犹豫再三后,他终是没敢隐瞒,亲自带着奏章去见了刘辩,请示刘辩是否留中不发,或者干脆莫要让灵帝得知。

    刘辩当然明白张让的担忧,闻言笑道:“张公,忠君侯,你如今还担心什么?”

    张让一听,对啊,我都变卖家产用来买侯了,还怕什么?

    不过最后他还是做出了恳请:“……总要为底下的人谋些生路嘛,请史侯宽容。”

    刘辩思忖了一下,也就默许了。

    毕竟依灵帝的性格,这事要是被灵帝得知,保不定灵帝就会想到抄家的致富办法,命御史严查宦官的父兄、子侄,而目前朝中的御史,大多都是士子,难保不会被袁绍等人利用。

    与其不如,还不如先压下此事不表,至于那群蛀虫,等他两年后上位再来处置也不迟,白得抄家之财以充国库,还能收获贤名,何乐而不为?

    想到这里,刘辩便默许了此事。

    但遗憾的事,没过半个月,这件事还是在雒阳传开了,何进、袁绍等人又借机对后宫宦官发难。

    这次蔡邕倒没有参与,因为他此前被灵帝斥责了一顿,目前正在东观老老实实地校准书籍呢。

    果不其然,灵帝得知区区一个长安令家中竟有二三千万的财物,怦然心动,果然想到了抄家这个发财致富的途径,好在张让早就提防,以那杨党只是个例的理由,总算是劝服了灵帝。

    至于杨党那二三千万的财物,则被灵帝下令充入剿贼的军费。

    九月末,长沙太守王匡上奏朝廷,叙说讨平周朝、郭石叛乱一事。

    刘辩十分高兴,虽然比历史上的孙坚多花了不少时间,不过王匡最终还是没有辜负他的期待。

    可惜王匡是大将军何进的人,属于很难拉拢的那一批,那也就不费那个工夫了。

    事后何进亦得知此事,替王匡向灵帝表功,龙颜大悦的灵帝便封王匡为钜平侯,这倒是令刘辩有点意外,毕竟历史上的孙坚在讨平区星、周朝、郭石的叛乱时,封的可是乌程侯。

    想来想去,刘辩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应该是二人的出身地:孙坚乃吴郡人,而王匡则是泰山郡人。

    但不管怎么样,区星、周朝、郭石几人的叛乱已是过去时了,而值得一提的是,王匡未曾忘却刘辩先前的叮嘱,除了赦免了战前投降的叛卒,其余并未留一名俘虏,虽然这导致区星三人的余党四处逃亡,但朝廷誓不宽恕叛乱的决心亦得到了证明,令荆州境地其余小股叛乱战战兢兢。

    荆州刺史王叡上表他足以摆平,刘辩也就不多关注了。

    十月初时,新任并州刺史丁原亦上奏朝廷,表述讨平义屠各胡之事。

    相较王匡讨平区星、周朝、郭石几人的叛乱,丁原成功讨平义屠各胡,更让刘辩感到惊喜。

    毕竟区星几人只是农民叛乱,哪及得上义屠胡人叛乱的危害大?

    好在丁原不逊历史上那般勇猛,在上任后迅速组织郡军,前后几次杀败了胡人骑兵。

    更让刘辩感到惊喜的是,在丁原为部下表功的名单中,刘辩果然看到两个熟悉的名字:兵曹从事张辽、武猛从事张扬。

    张辽不必多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猛将,功勋、武略不亚于关羽,更难得是他重情重义。

    张扬稍微差点,但性情温和,重情重义,尤其是历史上两次接纳吕布,对待朋友真是没话说,可惜最后被其想要投奔曹操的部下杨丑所杀,死得冤枉。

    总而言之,这两人都是值得刘辩花大力气去笼络的豪杰。

    不过让刘辩纳闷的是,他此番并未在丁原的表功名单中看到吕布的名字,莫非吕布还未投奔到丁原帐下?

    还有历史上吕布的部将高顺,刘辩也蛮喜爱的,但此人也并未出现在丁原的表功名单上,这让刘辩不禁有些怀疑:莫非高顺一开始是董卓的部下?

    虽然很遗憾并未看到吕布与高顺的名字,但张辽与张扬的出现,还是让刘辩大感欣喜,可惜目前并州尚不能说稳固,刘辩也不好立刻设法将张辽、张扬调入雒阳。

    不过他也不着急,因为最迟到明年,丁原就会派张辽与张扬前来雒阳,问题在于,历史上丁原遣张辽、张扬二人前来雒阳,是为了响应灵帝征召天下猛士组建‘西园军’一事。

    而现如今,资助西园建军的曹嵩,已提前买了太尉之职,刘辩也不知到时候灵帝有没有多余的钱来组建西园军。

    不过问题不大,大不了刘辩到时候让二舅何苗征讨张辽与张扬就好,毕竟这一次,举荐丁原的可是何苗,理所当然丁原感激的也是何苗,跟大将军何进没什么关系。

    他这般想着,旋即就在宫内看到了初冬的第一场雪。

    中年四年,即将进入尾声,转而迎来中年五年。

    刘辩知道,那是较中年四年不遑多让的一年,年初,死灰复燃的黄巾就会给予汉室当头一击。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