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匠作营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下雨的霖字数:2222更新时间:24/09/10 11:08:30
    王鸿泰这也算是万万不得已而为之,毕竟他现在缺人,又因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警告导致他能用但不能完全用左建中等人做事。

    余粮征集、工分大营两种制度,也算是王鸿泰最后的仁慈,谁让咱王鸿泰是个大善人呢。让你吃饱吃好,这么好的工作上哪找去?

    什么?你说工钱?啊这,我给你提供了工作岗位,让你吃饱饭,你还想要工钱?(笑)没“坚清壁野”,让你自带口粮服徭役就不错啦。

    王鸿泰也不是不想发工钱,因为这样左手右手来回一倒,以永丰为中心的经济就能够盘活了,甚至还能够吸引那些依旧歌舞升平的朝鲜南方贵族商人们往北方做做生意,试试水。

    但是,他现在没钱,全靠坐吃山空,所以必须把钱花在刀刃上。这笔缴获来的银子,用来上下打点疏通朝鲜官场,岂不是美滋滋?

    在大明,三千两砸进去可能只能提个千户,或者撞大运搞了个守备,就这,还得被人天天盘剥,被上头的武官,平级的将官,低品级的文官指指点点。

    而在朝鲜就不一样了!

    首先,老子是大明的总兵天将,本身就在这一亩三分地有着超然的地位,其次,老子有着自己的军队,而且很强,肌肉很壮。最后,老子是为了抗击满清,恢复朝鲜华夏衣冠,解放在满清暴政下的朝鲜。

    地位、力量、大义,老子全占,你奈我何?只要王鸿泰不傻乎乎的步子跨大了扯着蛋,完全就是轻轻松松的用朝鲜的人力、物力,壮大自己。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以永丰县土墙为参照物,向外推进两公里,已经建起了一小段城墙。而且是字面意思,仅仅是一小段城墙。

    高七米半,宽六米,能跑马,一节能摆开千人防守的巍峨城墙,这是王鸿泰下的死命令。

    因为王鸿泰想要建造的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墙,能够抵挡住满清军队,把永丰打造成一座最起码可以抵挡一段时间的坚城。

    这里将会成为他的根据地、大本营,更是他不断尝试什么制度适合这个年代的试验田。

    所以,城墙的建造工程量相当之大,以至于已经聚集了这一带两万左右闲散人员的军工营,依旧人手不足。

    用石灰、沙子、砾石做成砂浆,又在石灰砂浆里混上了黄黏土,从而增强了砂浆的强度。

    打发妇女老人和人类幼崽去沿海地区捡贝壳,利用贝壳的灰作为石灰材料,制作成蜃灰,蜃灰的主要原材料是蛎壳或蛤壳,通过焚烧收集其灰,从而作为建筑材料,而这样用来砌墙其强度远远大于石灰。

    这都是民匠局的匠人们告诉他的,而他们的这些知识,都是万历三大征时期那些随军匠营的人传授的。

    这么看来,这朝鲜自古以来……咳咳。

    王鸿泰在匠人们的建议下,还用粮食去收集糯米,将糯米浆混入石灰砂浆中,可以大大的提升石灰砂浆的强度。

    明长城,便是用糯米石灰砂浆砌的,甚至有些城墙的硬度已经超过了后世的建筑,就连推土机都无法将其推倒!

    而重中之重,消耗量最大的夯土的原材料是红泥、粗砂、石灰块。俘虏营三班倒,昼夜不分,伙食给满,就这,天天累晕几十个,还跟不上用量。

    而已经建起来的一小段城墙,目前开始了下一步准备工作,那就是对城墙外皮进行包砖处理,称为砖城墙。

    砖城墙是在夯土城墙的两面包上一层大砖,即是城墙砖。城墙砖比建造房屋用的砖块尺度宽且长,城墙砖用白灰浆砌筑。

    凡是砖砌的城墙,其表皮用砖,基座都用石条砌筑,石条高度不甚相等,在石条的顶部再砌砖墙墙体,砌到一定高度时再做垛口、墙眼。

    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展开守军的弓箭、火枪、火炮等远程火力,也可以最大程度的抵御攻城方对墙体的攻势。

    草草建设起来的军工大营相对于兵匠局和民匠局来讲,更像是一个大工地。就算王鸿泰天天派人强迫他们擦洗身子,那里面的汗味也足够让王鸿泰的军队战斗减员。

    一开始王鸿泰还打着让这些人去送死,所以去跟他们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亲民一下,结果那汗臭和饭香一同上涌的时候,王鸿泰表示告辞。

    “大帅,三县十一乡的余粮都运送过来了,卑职清点过了,足够咱们的两千多军队和这两万多劳工、七百匠户、一千多俘虏两个月使用了。”

    王鸿泰点点头,夹着豆角吃了一口,把碗里的精米扒拉完,满足的瘫在椅子上,十分的腐败。

    “粮草是肯定不缺的,既然都说是余粮了,也就是说需要咱们提供粮食的只有咱们自己的军队和马匹,那些朝鲜人完全就是打工吃自己上交的饭。”

    宋玉国笑了笑,没说什么。

    王鸿泰拍着肚皮的手动作一顿,问道:“等等,你刚刚说的是,七百匠户?”

    “是的将军,目前兵匠局匠人四十七,总人数三百多,民匠局六百七多人,总人数一千九百多人。”

    王鸿泰听着宋玉国的话来了兴趣,让宋玉国跟他讲讲目前匠作营的成分。(为了跟明军制区分,也为了多水一个字,所以名称有变化)

    “由于将军言而有信,并没有强迫他们进行沉重不堪的工作,反倒因为咱们的接手,不单让他们能够吃得饱,还能够赚取一些钱财补贴家用,所以他们就放下防备,让家里人过来帮忙。

    目前卑职在左政令给我的小吏们登记的名单中,总结了一下匠作营的组成。

    以七百多匠人为核心,这些匠人是主要生产和打造的器械、工具的主力。他们的儿子或者兄弟负责打下手,女儿、儿媳负责纺织工作,主要是加大鞋袜、衣服的生产,填补军需辎重空虚。

    可以说,除了家里的老人或者不能干活的孩子,基本上全家都搬过来了。”

    说到这里,宋玉国又补了一句:“而且这些人对将军称赞有加,不愿意回到乡子里去,让左政令他们咬牙切齿。”

    王鸿泰哈哈大笑,说道:“哈哈哈,好啊!这就是人心啊,百姓要的不多,你瞧瞧,这些都是最朴素的人,他们没经历过奢侈,一辈子都在温饱线挣扎,只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他们就会感恩戴德,死心塌地的为你做事。

    若是再尊重他们,让他们在精神上也得到满足,再给一些钱财,他们就会卖命!可爱又可怜,他们要的,真的不多。”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