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 电厂业务大扩张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水下野鱼字数:2900更新时间:24/09/09 02:02:38
6月22日,夏至。
陈志文一行人,离开了待了一个多月的内地,回到了香港。
香港的主体经济,还是那样的一潭死水,在被地产绑架之后,所有的经济数据都与地产挂钩,地产强则经济强,地产弱则经济弱,虽然有一小批人,似乎已经看出了未来的走强趋势,开始大胆投资,另外,包括恒隆地产在内的几家地产公司,也因为受到了陈志文的投资或者海信银行的支柱,部分不得不动工的业务也开动了起来,但对比与整个香港的地产市场,这点规模还是太小了点,几乎产生不了什么影响,如同地产牛市最巅峰的时候,就算有小部分人撤离,甚至他们公开宣称地产市场会出问题,也没人信。
大部分人,都是跟风的,即使觉得未来可能会不一样,但也不敢赌,只有那些有眼光又敢赌一把的人,才能够逆风崛起。当然,像恒隆地产那样赌输了的,实际上也比比皆是。
休息两天后,6月25日,陈志文来到了位于中环的和记大厦,目前的和黄,是他旗下最重要的公司之一,不亚于美的,因为很多重资产投资,都是由和黄来负责。
“跟粤州市的发电站项目,谈的怎么样了?”陈志文喝了一杯刚刚泡好的咖啡后,问道。
港灯,因为是公共服务,所以没办法独资,必须要上市,不然就会被港府取消独家经营权,虽说,发电业务就算没有这个权力别人也不太可能进入,可也没必要与港府对着干,再说,发电站业务,重资产,回报率也只能说稳定,根本就谈不上暴利,也没必要独资,还不如保持上市,这样在融资的时候也会很方便。
不过发电业务虽然每一个都是重资产,但几年下来也未必会有几个新项目,特别是之前,港灯一直陈守香港,就最近,才开始进军内地,而即使在未来,能够参与的项目也不会达到数量很多的级别,除非陈志文额外再注入资金,但这样的低回报重资产项目,至少目前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港灯在整个集团内部就属于第二等级的企业,由和黄直接管理,还不如九龙仓,后者还是可以直接向陈志文汇报的,因为虽然目前九龙仓的规模还不如港灯,可未来的潜力要大多了,只要有资本,是可以在很多国家很多城市直接建商场,可发电厂却不行,虽说后者可能影响力更大,但的的确确,是很难成长到非常庞大的规模的。
这种难得有什么大动静的子公司,陈志文也不至于需要经常去过问,因此,交给和黄就行了,不过在纯粹的运营这一块,还是由港灯自己负责,只不过资本投资这一块,和黄负责。
因此,港灯在粤州市的投资,由和黄负责,再者来说,陈志文收购港灯之后,因为专业性的问题,几乎没怎么干涉港灯的管理层,这群人,做起发电业务自然很是牛逼,可其他就不行了,在原先的历史上,港灯旗下有着大量的地皮,却没能力开发,最终全部便宜了李嘉成,这样的管理层,连地产都不会玩,如果让他们去进行涉及大几十亿港元的投资谈判,估计会废了项目,而和黄,这些年来,已经与内地合作过多次,懂得该怎么操作。
“地址一块基本上已经选好了,粤州市给了6个地方,让我们选择3个,这其中因为涉及到环境污染,所以也没有太考虑位置问题。这张地图上就是备选的位置。”周家杨将一张地图递给了老板,又说道:“后面就是涉及到投资金额、发电功率问题,还有就是日后运营的税务优惠问题。”
“嗯,位置方面你们根据自己需求来决定吧,这些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考虑到水源问题、交通运输问题方便就行了。”陈志文接过地图后大概看了一眼,也没在意。
发电厂属于高污染产业,特别是这个时代,超高空排放以及碳回收技术还不成熟,以及现在使用的煤炭也不会是高质煤炭,因此,对附近的污染非常重,因此必然不可能放在市区附近。
当然,如果未来市区想外扩张太多,也是有可能蔓延到发电厂附近的,也就是说现如今的边缘地带,到了未来可能会是市区郊区了,不过那太久远了,自己也不可能知道一个粤州市未来的发展规划,所以也就没必要在乎位置了。
发电厂,这个项目,纯粹就是发电所用,第一其本身也能有足够的利润,第二,有了电,自己未来的产业才方便转移进内地,不然,就只能待在香港享受巨高的人工成本,那还不如早做准备,至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地价上涨,那就看运气了,有则更好没有也无所谓。
“好的。”周家杨点点头,又说道:“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陈生来决定,我们的发电机组,是从国外采购还是购买国内的。”
“国内这一块的技术,应该不太行吧?”陈志文想了想问道。
虽说发电是国家的根基,改开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对于发电技术的研究肯定也没停过,只是,肯定还是比不了海外那么多国家以及更长历史研究的成果的,在他的记忆中,内地是在2010年前后才将自己的火力发电技术,提高到与国际尖端水平,也就是超临界发电技术,然后就一起锁死了出口。
“是的,燃烧效率、稳定性都不如国外,就是便宜点,长期使用,光是采购煤的成本都会非常高,而买海外的,虽然一次性支付贵了点,可未来效率会高的多。”周家杨说道。
“那当然选进口的,我在乎的是效率,而且发电量越高越好。”陈志文没有丝毫犹豫的说道。
如果是类似康师傅在上沪的工厂,选择低端设备,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效率上也可以通过加人增大工厂来弥补,这种情况下就无所谓了,反正,一般的食品生产线,可能十年时间也就大换代了,等未来再根据实际情况,再做新决定就好了。
可发电站不一样,这玩意一用基本上就是30年,除非未来新技术出现爆炸式的增长,不然不可能替换,而长期运营的话,那就需要在前期准备好,而且粤州市未来的扩张速度必然很快,发电厂污染太严重,也不符合城市发展,虽然说陈志文也想利益最大化,但底线就是不伤害任何一个人的身体,不管是自己旗下的工人,还是客户,还是无关紧要的人。
“好,那我联系海外的几家公司,等他们提出报价,不过这样的项目,需要的时间也会比较长,因为需要多方一起商讨,内地那边也需要根据不同条件,准备好基建设施,可能需要半年左右才有有初步的结论。”周家杨说道。
“嗯,这我能理解,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陈志文点点头说道,大型基建项目,流程方面肯定会比较慢的,涉及到城市需求、环境需求、上报中央、基建准备等等,后续还会涉及到安全问题等等,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流程,以保证不出问题。不像轻工业工厂,效率高的话,从开始到厂建成了,可能只需要三个月。
“好的,陈生。”周家杨答应说道。
“和黄在日本的地产投资怎么样了?”陈志文又问道。
现如今,在地产市场,最适合布局的,就是日本。
香港这边,他目前已经有了置地、和黄、九龙仓,同时又通过资本投资,入股了长江实业、恒隆地产、新鸿基地产等等未来的华资巨头,基本上在香港这个城市,已经到达了地产规模的极限了,再多投资,特别是还继续投资,反而会适得其反,第一会容易让自己更与香港绑定的太深,虽说自己知道未来,也知道香港地产会一直很好,可也没必要在一个城市将肉全部吃光,而第二就是,过于参与地产,对自己的名声可不好,特别是住宅,除了自有土地之外,其他的,他也不准备在与其他地产公司竞争了,反正也已经通过投资,获得了其他华资巨头的利益。
顶多在未来,一些大型写字楼或商场项目,和黄、九龙仓与置地可以参与一下,又或者收购现成的写字楼等等,不然,在香港的地产投资基本上也该差不多了。
而目前的日本,就是最佳的市场,到了明年,广场协议一开,日元升值,地产升值,现在的投入可以在短时间内成指数倍上升,且市场规模够大,能够容纳海量的资金,撤出来的时候也方便。
“和黄从82年开始,已经先后在日本市场投入了超过30亿美元,主要在东京、名古屋、大阪、横滨这些大城市投资写字楼物业与一些高档商业住宅,不过在银座的进展非常缓慢,至今我们也没有收购到一套完整的写字楼。”周家杨有些可惜的说道。
(本章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