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发展、皇子、盛华三年
类别:
玄幻奇幻
作者:
不知未名字数:4357更新时间:24/09/08 22:32:14
十五万势之气可以转化一位寂照境初期,神意境一层的强者。
心念一动,秦威直接开启了转化。
奕天棋盘上熟悉的光华闪动。
不过片刻间,一枚散发着莹莹光辉的棋子就出现在棋盘之上。
同时棋子之上还有一道虚影,是一个身穿青色劲装,内部还穿着一层铁甲,头戴斗笠,有黑灰色的面具遮面,浑身上下沐浴着冷冽的气质。
看着虚影,秦威双眸闪动。
“不良帅袁天罡!”
这人影他太熟悉了。
袁天罡出自《画江湖之不良人》,乃是大唐国师,真实身份是太宗年间的道士。凭借丹药获得了长生不老的能力,已经存活数百年。因肉体腐烂难辨,平日用布条包裹身体,并佩戴面具。只有历代皇帝才知晓他的真实身份是太宗年间的道士袁天罡。
武功深不可测,处事冷酷无情,但他对李唐王室一直忠心耿耿,一心想恢复唐朝统治。
他组建了直属大唐君王的特务组织“不良人”,并担任最高首领,为不良人天罡三十六校尉之天魁星,自称不良帅。
在《画江湖》中,袁天罡的实力应该是超过大天位的,他可以轻松压制练成完整七星决的李星云,单手挡住李星云全力一击。
但是最后他却故意放手被龙泉剑刺穿胸膛。以自身之死解除世人心中的枷锁,开启天下乱世。
望着袁天罡的虚影,秦威眼中闪动着奇异的目光。
赵高加袁天罡!
这两位若是放到琼天海域,应该能搅动不少风云吧。
半个时辰之后,袁天罡就来到了秦威的面前。
望着恭敬的跪在身前的袁天罡,秦威脸上的笑容灿烂了几分。
“你先去罗网吧。”
“赵高正在准备前往琼天海域,到时候你陪他一起去。”
“此去,他为主,你为辅!”
秦威道。
“臣遵旨!”袁天罡道。
秦威微微颔首,他之所以强调赵高为主,袁天罡为辅,不是因为袁天罡不如赵高,而是因为罗网是赵高一手建立的,自然不能让袁天罡喧宾夺主。
赵高和袁天罡都不是简单的角色,若是不给他们明确位置,这两家伙说不得要争斗一番。
安排了袁天罡之后,秦威再次将石鸾找来了。
自他回到京都之后,石鸾就不再贴身跟随他,而是加入了罗网,成为了赵高的助手。
罗网营地内的大部分事务都是由石鸾负责的。
而接下来赵高即将前往琼天海域,这罗网的营地还是需要石鸾负责才行。
此次赵高带着罗网精锐前往琼天海域,算是大璃的先锋,主要任务是负责探索海图航线,确定沿途的补给点,在琼天海域找到一个合适的据点。
……
盛华元年七月十七。
赵高同袁天罡再次面见秦威之后,便率领罗网上百精锐离开了京都,前往临海府。
二十五日。
赵高在东海水师中挑选了三百多精锐将士出海前往琼天海域。
这是大璃向琼天海域迈出的第一步。
而接下来大璃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一项项改革落实推广,大璃的经济、文化、武道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原本秦威还在担忧月海岛会不会报复大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月海岛毫无动静,秦威稍微安心了一些。
直到赵高从琼天海域传回来第一道消息,秦威才知道月海岛正在跟剑心岛较劲,虽然双方还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斗,但显然月海岛将问题归咎在剑心岛身上。
如此,秦威才算是放下心来,将全部精力放在大璃内政上。
盛华元年八月初。
由公输仇设计的大型福船在清寒江造船厂正是开工建造。
八月底,临海府沿海造船厂正是开工建设。
如此,秦威所制定的远航水师组建计划正是开启。
盛华元年年底。
税部总结了整年的税收总收入,总计三点二亿两白银。
大量的财富涌入朝堂,让朝堂的财政宽裕到无可附加地步。
整个朝堂所有的文臣武将全部都万分欢喜。
有钱,就意味着他们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有钱,秦威就可以任性妄为。
手握大把的银子,秦威不可能将其存在仓库之中。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
盛华二年初,秦威拉开了大璃大基建的序幕。
修路造桥,整修城墙,修建房屋,从京都开始,到各大州城,再到各大府城,各大县城。
随着大基建的序幕拉开,水泥应运而生。
其实皇家商会早就掌握了水泥的制造方法,在沈万三还在龙安府时,秦威就曾让他安排人研究过水泥的烧制。水泥的烧制并不难,或者说最普通的水泥烧制并不难,所以在数百工匠经过数十次实验之后,便研究出来水泥。
而且秦威也不需要什么高强度的水泥,只要最普通的水泥就足够了。
随着水泥的出现和大量的使用,大璃的基建事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秦威将基建狂魔的属性发挥到了极点。
他坚信要致富先修路。
在他的要求下,各府各县都要招募农夫修建官道。
当然,这是要花银子招募的,反正手中有钱,秦威不介意多花些银子。
更何况大力开发基建还能刺激民间的经济发展。
……
盛华二年四月。
临海府造船厂建设完工。
这座由公输仇主持建造的造船厂拥有二十个船坞,可以同时制造二十艘大福船。
同时清寒江造船厂已经制造了七艘大福船,原本的工匠已经熟悉了大福船的造船工艺。
四月底。
公输仇就招募了上万工匠齐聚临海府造船厂,开始下饺子式制造远航战船。
七月。
新的一年的夏税再次征收完毕,大璃夏税再创新高,直接超过了两亿两,达到了两亿三千两。
不过秦威知道这个数字已经是大璃目前夏税的极限了。
去年税赋改革有些仓促,有些田地没有被统计在其中,可今年各地官府几乎将所有田地都纳入了征税范围。
以后出发大璃开疆扩土,否则这田地税最多也就是这些了。
不过田地税无法增加,但商税、市税却还可以大幅度提升。
八月。
秦威下旨向民间开放与周边王庭的互市,民间商会可以自由前往互市地点与各大王庭进行交易。
同时秦威在朝堂建立商部,承担制订和实施大璃内外经济贸易政策、推进扩大对外贸易的重要职责。
原来的朝堂六部变成了八部。
不过很快八部就变成了十六部,兵部改为治安部,鸿胪寺升格为外交部,礼部分为文教部和演武部,工部分为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以及匠部。督察院升格为督察部,最后皇城司放在了明面,改为监察部。
军政正式分立,兵部不再管军中示意,只负责管理治安体系,治安体系独立,各州各府各县建立治安军。同时镇武司也纳入了治安部的管理范围。
外交部负责与周边王庭打交道。
文教部负责大璃所有的官学管理,同时负责推行乡学制度,配合各地官衙进行官员选拔制度的改革。
演武部的前身就是演武阁,负责大璃修炼之道的发展和武者培养体系。
建设部、水利部和农业部各司其职。
至于匠部则是秦威对制造工业发展建立的部门,提高匠师的待遇和地位,建立专利机构,提升匠师对发明创造的动力。
虽然这个世界的规则对科技限制很多,但是有些东西是不限制的,比如机关术,这种不合常理的东西在这个世界反而是合理的。
除了机关术外,还有锻造、炼丹、以后还有法阵等等,这些都归匠部管理。
另外像研制水泥、玻璃、制盐等等事情,也会由匠部推进。
最后是督察院和监察院,两者职责相同,但是一明一暗各不相干,两套监察班子是秦威对吏治的重视。
十二月。
朝堂各部改制基本完成,秦威再次开启了军制改革。
取消五军都督府,建立五大军区,组建军机处,与内阁同级。
同时军机处下设众多军事部门,分别负责大璃军队的征集、编制、装备制造、训练、军事科研以及官级升降、俸禄、粮饷等。
在军制改革之后,秦威又开始精简大璃的军队。
原本大璃拥有两百多万边军,两百多万镇守军以及百万禁军,总兵力超过五百万。
但是治安部的成立,镇守军已经失去了最基础的职责。
因为秦威精简了镇守军,将两百多万镇守军缩减为百万,差不多每州保留七到八万镇守军。
京都禁军精简至五十万,边军精简至百万。
实行精兵计划,提高士卒招募的标准,推广明月军阵,按照驻地情况加强装备建设,比如北方边军以骑兵为主,该防守策略为主动出击策略。
如今大璃有了新的盛州,有着大片的草原,不再缺少战马,就算是组建五十万骑兵也没有任何困难。
虽然大部分军队都在精简,但是三大水师却在扩军,随着造船厂的三种战船不断下海,东海水师和南海水师一边换装,一边扩军。
秦威的目标是建立三十万水师大军,拥有大型福船三千艘。
不过这个目标距离还比较远,目前大璃的两个造船厂一年只能制造四十艘大型福船,要想完成三千艘大型福船最少也要五年的时间才行。
……
盛华三年,四月。
东海水师和南海水师扩军完成,两大水师的兵力都超过了十万,不过在战船上,还缺少很多。
但是将士们的训练已经展开了,秦威将三才军阵交给了两大水师。
三才军阵更适合人数较少的战斗和在狭窄空间内的战斗,三人即可成阵,这更有利于水师的将士进行跳帮战。
而明月军阵则适合大军结阵战斗,骑兵、步兵使用明月军阵比较合适。
……
盛华三年五月初六。
秦威迎来了人生的一个新的阶段。
他成为了一个父亲。
司徒千雪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大璃皇朝多了一位大皇子。
秦威有子嗣,这对整个大璃来说都是一件喜事,特别是朝堂上的大臣们都是欣喜万分。
不过秦威对此没有特别的感觉,他如今刚满二十岁而已,还没到考虑皇位传承的时候。
但对于自己的儿子,秦威还是蛮喜欢了。
虽然他已经适用了这个世界的,但是总觉得与这个世界有些隔阂,哪怕是棋子人物也无法理解他心中的孤寂。
可是儿子的诞生让他真正的融入了这个世界,让他体会到了做父亲的感觉。
皇子诞生,自然少不了大宴群臣,普天同乐。
……
时间不知不觉间来到了盛华三年的九月。
大璃皇朝一片欣欣向荣,而秦威又有了子嗣,关于前往琼天海域的事情也该提上了日程。
这两年多,赵高和袁天罡在琼天海域搞得有声有色的,不但占据了一座岛屿作为了驻地,同时搜集了大量的情报。
两年多的时间,罗网先后派出了近千精锐,几乎将罗网所有的精锐都抽调去了琼天海域。
眼看着各种情报从琼天海域传回来,秦威都忍不住想要立即过去见识一下。
不过再去琼天海域之前,还有一块绊脚石需要解决掉。
那就是吕圣王庭。
九月初。
秦威同军机处四位大臣商议征讨吕圣王庭的事宜。
四位军机大臣分别是白起、宇文成都、司徒长空以及李集。
征讨吕圣王庭自然需要两大水师出马,正好秦威也想趁机检验一下水师扩军之后的战斗力。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商讨的,以如今大璃的实力直接横推过去即可,一个小小的吕圣王庭已经没有资格阻挡大璃了。
(本章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