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李定国一炸得自由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远明不渐字数:3579更新时间:24/09/08 09:22:56
    崇祯八年,四月十三日。

    大明,山西,泽州府。

    晋城县内,卧龙沟煤矿场。

    这座半露天的煤矿,就是矿商胡文庭花了15万银元的优惠价,从许家庄手中承包下来的新矿。

    其优质无烟煤的总储量超过亿吨,平均埋藏深度在百米左右,但也有超过数百万吨的储量,埋藏深度只有十米到二十米的样子,甚至更浅,故而开采的价值非常高,挖出来的成本可以很低。

    至于山东峄县的凤鸣山煤矿,虽然其潜在储量还可开采个三五十年,但开采难度越来越大,事故发生越发频繁,性价比已经不是很高了,这让胡文庭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转移到卧龙沟这边,抽调了大批的人手过来。

    即便如此,卧龙沟煤矿还是存在一个劣势,那就是处于内陆,交通不够便利,得先让运输车队,装载着煤石,穿过两百多里长的太行山脉,送到黄河旁边,最后通过河运和海运,把这些优质无烟煤送到许家庄海港城。

    运输距离增加一千多里。

    成本增加了超过四成。

    就算依然有利可图,但利润率还是不高,没有凤鸣山煤矿的利润高。

    好在许家庄掏钱修建的凿穿太行山的石板公路,已修到了晋城县内,距离卧龙沟煤矿场不远,过几天就能通行,可大大节省陆路的运输成本。

    其次,那就是使用炸药开矿,让埋在浅层的煤层暴露出来,再直接露天采矿,又能大大节约开采成本。

    这两项综合起来。

    卧龙沟煤矿挖出的煤,才不仅有利可图,而且能赚取厚利,能够实现发财。

    只是炸药开矿试验,胡文庭已经带领技术人员搞了快两年了,投入了不下五十万银元,但取得的成果十分有限,回报不到三万银元,可以说是血亏。

    原因主要是两方面的,其一是每次炸山的成本非常高,少则五千银元,多则上万银元,轰隆一下就烧完了,即便胡文庭投入的很多,但也只做了区区四五十次的爆炸试验而已,收集到的数据有限。

    其二,用炸药开矿,这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工作,如何精准控制装药量,如何埋设爆点,如何计算爆炸范围,如何实现最好的爆炸效果,都是需要进行大量数学计算的,不是真正的数学大拿,是不可能做到使用最少的炸药,实现最好的开矿效果。

    胡文庭精通文科,数学能力明显不行,由他亲自设计和布置的开矿试验,每次都很不理想,达不到最想要的效果。

    这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天才。

    李定国。

    这个今年才15岁的少年,在数学方面有着非常高的天赋。

    胡文庭交给他的一些较简单的数学问题,总能又快又好的做完,准确率100%。

    后面把一些复杂的二次方、三次方公式给他处理,居然也能快速解答。

    慢慢的李定国就成了跟在他旁边的小助手,甚至会把实际工作中,碰到的一些问题,比如爆炸范围的计算,也交给李定国去处理,且每次都没有让胡文庭失望,减轻了他不少的脑力负担。

    满意。

    胡文庭对这个聪明上进的少年是越来越满意,打算等他羽翼较丰满后,再给他一些表现机会,逐渐的培养成材。

    只是在一次大规模的炸山试验失败,足足烧掉3万多银元,胡文庭的心情极其糟糕的时候。

    这个聪明的少年,极为不智的跳了出来,指出了这次试验的几处重大失误,分析出了具体原因,表示如果能按他的办法布设炸点的话,最多花2万银元,就能取得理想效果,开采出地下的煤层云云……

    「你懂个什么?」

    胡文庭却被激怒了,对他吼道:「你乳臭未干,翅膀还没硬,就敢在此胡言乱语?我平时是怎么教导你的,要戒骄戒躁,不要恃才傲物,把天下的问题考虑的太过简单……你不必再说了,以后也别过来了,再这么口吐狂言,就送你回山东,继续下矿井挖矿!」

    「老师,有句话叫有志不在年高,只有勇于质疑才能发现真理,我觉得老师你的那套数学模型,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不在原理层面做出改进,就是再花100万银元,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老师,我李定国微不足道,可是已经烧了很多钱了,而这些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是无数矿工的血汗换来的,若能减少损失,我就是受再大的惩罚,也心甘情愿。」

    李定国没有退缩,义正词严的道。

    「你说的倒是大义凛然,是不是想让全天下人知道,我这个老师不如你这个学生,还心胸狭隘,处处打压于你,不让你有出头表现之机会啊?」

    胡文庭冷笑道,心里则是摇头,极其失望,废了,这个少年算是废了,定力如此之差,心性如此跳脱,才十五岁就急不可耐,这样的人再聪明又如何?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是走不远的。

    可以说,作为一名儒商,胡文庭身上也具有打压天才的儒家特点,当然他不觉得这叫打压,是时机未到,是机会还不成熟,而儒家讲究中庸,有着慧极早夭的说法,过于聪明下场悲惨者比比皆是,故而看似是打压,其实是一种保护,没受过挫折的天才不叫天才。

    所以李定国这次这么跳出来,不仅让他感到愤怒,也感到无比的失望。

    「老师,我不是这个意思,《东方时报》上面就说,现在是人才的时代,也是效率的时代,有时候按部就班是不太行的,得打破常规,得勇于尝试……老师,请提供五千银元,不,三千银元经费,让我带人做一次爆破试验,如果失败了,愿意接受任何惩罚,如果成功了,也不需要任何奖励,只要老师不生气就行。」

    李定国低头拱手,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道。

    这态度博得了其他技术人员的好感,纷纷帮他说话:

    「老板,这小子说的好像挺有道理的。」

    「不如给他一次机会吧。」

    「已经烧了很多钱了,再花个三千银元不多。」

    但听到这些劝说。

    胡文庭脸色更难看了,他都没发现,李定国还有这么好的人缘,让这么多人帮他说话。

    「好,好啊!」

    他狠狠瞪着李定国道:「小子,看来我还是低估你了,这次若不遂了你的心愿,这打压贤才的骂名我是摆脱不掉了,行,我给你机会,给你个证明你的机会,而且三千银元经费不够,我给你三万!你真有本事,就把这座山给炸了,把下面的煤都给炸出来,不过……」

    胡文庭一脸杀气的道:「你要是败了,就老老实实回山东,然后下矿井挖一辈子的矿吧,不可能再有出头之日了。」

    这一刻。

    胡文庭真的动了杀心。

    甚至他自己都非常惊讶,他不是一向以标榜自己是儒商么,怎么此时此刻,他对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如此苛刻,恨不得一下把他打入深渊?

    他不太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可能是爱之深责之切,也可能不是,但这一刻,李定国这个少年,又到了关键的选择路口,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当然若立刻放弃,并向他诚恳道歉,这也是正确答桉,胡文庭会觉得他朽木可凋。

    「好!谢谢老师,我想试一试!」

    李定国咬咬牙道,胡文庭则一脸的失望。

    ……

    轰~

    四月十三日上午。

    卧龙沟一声惊天闷响,接着地面剧烈震动如同发生地震,近百吨的爆炸材料,如波浪般相继起爆,将一片约三亩大、七八米厚的山地土石,炸的粉身碎骨,松软不堪。

    再让工人们过去挖掘,轻轻松松就把那层软土弄走,露出下面的黑色煤层。

    有经验的师傅,通过岩层比例进行分析,一脸惊喜的道:「这块露天区域的煤层,足足有十八米厚啊,算上近三亩的面积,可挖出的煤石得八十万石之多,价值超过30万银元,赚了,大赚啊,这一炮炸的漂亮,炸的极为漂亮啊!」

    技术人员们也都非常激动兴奋。

    「成了,这次终于成了!」

    「十八米厚的煤层啊,这是一座好矿啊。」

    「可行,炸药开矿法是可行的,是可以赚钱的,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趁着技术员们欢呼庆祝的机会。

    李定国则走到胡文庭身旁,拱手一拜道:「老师,您在弟子的心中,永远是我最感激爱戴的老师,这次试验侥幸成功,但弟子依然知道自己做错了,如果老师还在生气,请继续责罚弟子。」

    「哼,你现在是所有人眼里的大功臣,我怎敢责罚你?」

    胡文庭还是气呼呼的样子,不过又长长叹气道:「哎,《东方时报》说的没错,时代变了,许多东西确实过时了,你没有错,这次错的是我,这个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是天才们的时代,你的爆破方案远比我的强,这是事实,否定不了的事实,以后爆破采矿这块,我全部交给你,你拿出你的本事,给我炸出更多的煤石出来。」

    「老师,我才十五岁,这……」李定国惊呆了,如此大的重任,他承担的起么?

    「另外,凡是你用炸药炸出来的煤,炸出多少产量,就给你百分之一作为奖励,王师傅说这块露天煤田价值30万两,那就奖励你3000两,扣去你背负的500两赎罪银,还得给你2500两,也就是说,你现在已经自由了,还赚了一大笔。」胡文庭又道。

    「我自由了?」李定国愣了愣,就这么一炸,他就恢复了自由身?

    「你当然没自由,我才把你这个爆破人才培养起来,你不会想着马上跑掉吧?」

    胡文庭瞪着他道:「你得在我的矿上干一辈子才行!当然我也不会亏待你,等到了年底,你随我回徐州一趟,我把我12岁的女儿萱萱介绍给你,你们就差了三岁,应当非常般配。」

    「什么?!」

    李定国瞪大了眼,老师这是什么意思,虽然引爆近百吨的炸药非常刺激,可他没有在矿上干一辈子的打算,他还想去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

    至于老师的千金,我李定国流寇出身,配得上么?

    但胡文庭是打定主意不让这小子跑了,必须把他牢牢绑定,让他为胡家的事业打拼一辈子——可以说这一刻,胡文庭终于不是什么儒商,而是像一位合格的奸商了。

    为您提供大神远明不渐的《崇祯欠了我十亿两》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224章 李定国一炸得自由免费阅读.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