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江南论战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远明不渐字数:3865更新时间:24/09/08 09:22:56
仅发行寥寥数刊。
短短一个月时间不到。
许家庄的《东方时报》就迅速占据舆论主导,在大明全境形成极大的影响力,引领一波又一波的舆论风潮。
这种崛起的速度。
这种在话语权领域如入无人之境般的攻城略地。
甚至已经在底层的百姓群体之中,拥有了非常多的支持者赞同者,觉得这报纸上的道理说的太对了,说到他们心坎里了,终于有为他们小民说话的了。
这种以肉眼可见速度膨胀起来的舆论场怪物。
大明的知识份子群体当然看在眼里。
无数的儒家子弟、圣人门徒,当然也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意识到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估计用不了半年,可能最快三五个月,许家庄的那些商人秉持的各种道理,就会广而告之,就会深入人心,就会占据主导,就会占有几乎全部的生存空间,最后充斥到人们脑中的,全是各种许家庄的理论。
圣人道统自此而衰。
儒家经典自此而绝!
死亡倒计时可能只有几年、几个月。
坐不住了。
这下但凡是有一点危机感的儒生儒士乃至大儒,他们全都坐不住了,真的嗅到了道统即将灭绝的危机。
怎么办?
该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才能消除或者缓解这场危机?
不如学一学孔子诛少正卯,来个武力应对,**消灭,这种办法最为简单粗暴,效果最好!
但许家庄的肌肉军团,是能够正面硬钢建奴的存在,是号称“最强文明之肌肉,可战胜任何野蛮”之存在,他们这些一向不以武力擅长的儒生儒士,想跟肌肉军团硬钢,只怕自己才是被诛灭的一方。
武力击败是不可能的。
只能来文明的,玩嘴炮对喷的PK模式。
于是在三月底,江南报社宣告成立,并且迅速的发行了《江南时报》,绝不能让许家庄的《东方时报》一骑绝尘,把他们甩到连尾灯都看不到。
之所以冒出最快的是《江南时报》,而不是什么《京城时报》、《北方时报》之类的,主要原因当然是江南士绅们有钱,你凑一点我凑一点,办报纸的钱很快就有了,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发起反击,且响应迅速。
但四月一日,《江南时报》第一刊,正式的在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等城,相继的发行面世之后,马上就引起一片的失望之声。
纸张质量太差了,擦屁股都容易抠破。
只有黑白二色。
全是之乎者也之类的文言文,没有标点符号,阅读十分困难,字体也不够清晰。
图片数量几乎没有。
更不用说什么彩版印刷了。
第一刊的发行量,只有十万份的样子,每份售价20文。
没法比。
不管在什么方面,都跟许家庄的《东方时报》没法比,就是乞丐与皇帝的差别,用降维打击形容一点都不够为。
即便如此,这也是江南儒生士绅们,所能做到的极限了。
好在他们的努力还是换来了回报,加之儒生群体、传统读书人群体非常多,为了支持己方的舆论阵地,十万份的《江南时报》,还是很快销售一空,刊载在上面的十几篇文章,也得到了无数的喝彩叫好。
因为这些文章都是鼎鼎有名的儒门大佬所写的。
比如复社领袖张溥的【天理无常,驳“小冰河”之歪理邪说】
比如东林大佬钱谦益所写的【颠倒人伦尊卑,驳许家庄“以众为本、以人为宝”】
比如楼山先生吴应箕的文章【物竞天择,仁义互助者存,自私自利者亡】
以及大儒刘宗周的文章【穷兵黩武,安可盈久?】
等等。
这些文章的内容,都是读起来朗朗上口,慷慨陈词,痛击《东方时报》诸多观点的要害之上,可谓令人击节叫好,拍案叫绝。
只是通过茶博士们之口,这些之乎者也的文章内容,落到无数底层百姓的耳中,他们都露出了一脸茫然的表情:
“这说的都是啥?”
“俺是一句都没有听懂。”
“听的我脑壳作痛。”
“别念这个《江南时报》了,还是再念一遍《东方时报》吧,这里面的东西我喜欢听,能听懂。”
“没错没错,给我再念一遍《东方时报》,我加一壶茶,再给茶博士打赏二十文。”
“……”
最广大的普通百姓群体中,《江南时报》迅速受到了冷落,没能引起一丝的波澜,那十几篇反驳文章写的再好,普通百姓们这里,也得不到半句的赞同,毕竟这份报纸太不接地气了。
当然这些底层百姓群体,从一开始就没被儒生儒士们考虑进去,这些无知愚民要知道那么多干什么?乖乖的当好被统治阶层就行了,他们的意见不重要,他们的声音也不重要,只要乖乖的被代表进“民”这个字眼就行了,甚至有时候他们都算不上民,而是被加税的对象,是被牺牲的对象,是死了都留不下几个名字的群体。
所以《江南时报》的发行,不会受到他们的影响,全是之乎者也的文章风格也不会改变,广大的儒生儒士、传统的读书人群体,则是主要的目标客户,只要争取到这个群体的舆论支持就行,并且也较为出色的达到了这个目的。
稳了。
儒门的基本盘已经稳了,可以松一口气了。
……
四月二日,上午。
《江南时报》第一刊正式发行后的第二天。
扬州城,本地最有名的“锦春茶楼”,三楼的雅座间内。
坐在茶桌边的孙传庭,左手边放着一杯泡好的碧螺春茶,右手上拿着一份《江南时报》,而且鼻梁上还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正一边喝茶,一边凑近阅读报纸上的内容,不时点了点头。
“不错,写的不错。”
“极为精彩。”
“便是吾,也写不出如此的好文章。”
今年四十一岁的孙传庭,虽然人到中年,但依然是仪表魁伟,身长八尺,精神极为矍铄的样子,而且他双手虎口有茧,力气很大,并且年轻时便武艺绝伦,能左右射,是个卢象升一样的能文能武的强悍人物,是这个时代的真人杰。
只是身为山西代州人的他,怎么跑到江南扬州来了?
自然是因为闲的。
因为他已经辞官赋闲十年了,最近实在是闲的蛋疼,便带着几个门客随从来到了江南,看一看江南的风土人情。
当然,这些年江南之地发生的变化太大了,尤其是冒出许家庄这个商人势力后,这个天下的局势走向,孙传庭渐渐的有些看不懂了。
毕竟他此前一直把流寇看作大明的心腹大患,关外建奴次之,产生了重新出仕匡扶天下的想法,但还没有诉诸行动,在许家庄的介入下,屡剿不灭的流寇完蛋了,建奴也遭到重创,剩下这个许家庄,成了大明最大的威胁,偏偏却和谐共存了下来,到现在还没有爆发冲突的迹象。
而最近看了好几份的《东方时报》后,孙传庭更意识到了这个势力的不一般,产生了想去海港城走访窥探一番的想法。
这就是他的身影,为何会出现在扬州城的原因。
但拿在右手中的这份《江南时报》上的精彩文章,刚欣赏完的时候。
楼下传来一个高亢的声音。
“第九刊的《东方时报》刚刚新鲜出炉了,本茶楼已经买到!”
“这一期的头版头条是【论三百年王朝兴衰周期律,与驳诸大儒之思维误区】!”
“妙,妙啊,许家庄的动作太快了,《江南时报》昨天才出,反驳的文章今天就来了,而且放在了头版!看来是要与诸大儒正面论战!”
听到这话。
孙传庭的脸上不由露出惊骇的表情,整个人呆了好一会。
为许家庄行动之迅速而吃惊!
要知道《江南时报》的筹备、成立、约稿与正式发行,等等流程全部走下来,差不多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这已是效率高到极致的表现了,相当于古代军队的日行军三百里,就是孙传庭都挑不出半点毛病,自认做不到更好的程度。
结果许家庄更加恐怖。
一天之内,不,可能只有半天,就做出了回应,针锋相对的发布了文章,积极回应这场论战。
而且引起茶楼中的一片叫好。
“好好好,《东方时报》果然没让我失望,反击今天就来了。”
“茶博士快点念,我打赏一百文!”
“呵呵,《东方时报》里讲的明明全是大实话大道理,那些大头巾还敢找毛病挑刺,给我狠狠骂死那些大头巾。”
“没错,许家庄是真心站在我们一边,真心为我们说话,大头巾们太虚伪无耻了。”
于是在茶客们强烈要求下,茶博士开始念起了【论三百年王朝兴衰周期律】这篇文章。
依然是接地气的白话文。
但同样抑扬顿挫,气势丝毫不弱。
讲到几段精彩之处时,更引起无数茶客的拍手叫好,如:
“每到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作为制造种种不公平现象的源头,士绅地主们会觉得是他们身上的问题么?百姓们饿的要死,饿的不得不造反,不得不揭竿而起时,达官贵人们有没有想过他们应当负有什么责任?应该做出什么挽救之努力?”
“没有,他们没一个会觉得自己有问题,觉得他们自己应该承担责任,他们像是一片片的雪花,落在苦难百姓们的身上,这些雪花觉得自己很轻很轻,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只有当地动山摇,发生惊天动地的雪崩时,即便有个别雪花像是不幸的,但从整体来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这种兴衰循环是必须得被打破的,因为没有赢家,只有输家,在人口十不存一,富贵之家成为众矢之的末日里,谁能保证自己会是那个幸运的十分之一?不要再制造这种轮回了,不要再把普通百姓当作蝼蚁牲畜了,学一学许家庄,眼光放长远一些,以众为本、以人为宝,只有多数人都能活的很好的世界里,你也能够活的很好,这才叫可持续性发展。”
“仁义,什么叫做仁义,什么是假仁假义?地主在灾年借几斗粮食给贫民不叫仁义, 地主不打贫民土地的主意,给他们留条活路,遇灾害时带贫民一起渡过难关,这才叫仁义,问题是这样的仁义,有几个士绅可以做到?他们能忍住不落井下石,不把乡邻变为個户,不把他人妻女当成自己的丫鬟侍女,那些口口声声讲仁义的士绅地主能克制住这种**么?”
“诸位大儒,时代已经变了,眼下这场变局,至少是千年未有之变局……”
……
三楼雅间内。
听完茶博士念完这篇文章后。
听到一楼二楼那一阵大过一阵的叫好声,看到至少九成五支持该文章的人数比例。
孙传庭脸色十分苍白与灰暗,呢喃的道:“败了,败了,这场舆论之战,儒家道统必败无疑!”
@:
为您提供大神远明不渐的崇祯欠了我十亿两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183章 江南论战免费阅读.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