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帅爆的外骨骼装甲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孺瑶子字数:3576更新时间:24/09/07 19:57:45
“是啊!”
感慨点头,郭梵抠了抠下巴上的胡须,说道:“其实幕后的设计量确实是非常大的!
比如有1万座喷射高度达万米的行星发动机,推动着地球踏上长达2500年的未知航程。
这是多么恢弘壮烈的科学幻想啊!”
看着赞叹不已的郭梵,网友听着还是非常共情的。
大刘的脑洞,确实极度恢弘。
推动着地球踏上长达2500年的未知航程,想想就让人起鸡皮疙瘩,有种恢弘壮阔的时代感扑面而来。
这种故土难离,誓要带上家园一起流浪的情节。
可不就是中华民族根植骨髓深处的情节嘛!
耸耸肩膀,郭梵笑说道:“这个故事在地球部份的主线是一个旅程,有点公路片的意思。
最初设计的主人公的移动线,甚至比影片最终呈现的距离要远得多。
从京城地下城到洛衫矶!
片中是从京城到苏拉威西岛。
漫长的旅途,意味着需要移步换景。
而且除了地表旅途中众多的景,剧作中还出现太空、地下城、补给站、备战仓库等众多内外景的设计。”
想了想,张麟笑说道:“其实在这个基础上扩展一下,说不定电影的世界观就更宏大了。”
苦笑一声,郭梵道:“想要扩展谈何容易啊!
首先在制作上,我们根本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所有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这是制作上可预想的困难,克服可能还有方法论可以寻找。
但信任的缺失,是一个致命而难解决的问题。”
郑重点了点头,张麟认可道:“确实,如何解决观众对于科幻题材的信任,然后建立观众与电影的情感连接,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所以,我希望这一切都从最初的概念设计开始。”
指了指四周的图纸,郭梵道:“我们《流浪地球》大的视觉设计方向,是前苏时期的重工业感。
因为华夏观众习惯了西方科幻电影所带来的观影感受。
如何找到一个关联,来桥接本土观众的观影心理和影片的视觉表现至关重要。
因为科幻一方面要有让观众能够“哇”出来的新奇并且可信的想象力,同时还要有情感上的心理认同。”
注视着镜头,郭梵背着张麟写给他的文案:“天马行空经常用来形容想象力的丰富。
但这只高高在上的“天马”,需要像风筝一样有一根线牢牢拴在地上,让人易于理解接受。
这就是我们设计中采用类词文学修辞“通感”或“移情”的原理。
让我们的艺术创作不仅能够天马行空,还要让观者感同身受,而不需过多解释。
那么回到工业感的确立,近现代科技发展起源于西方,现代大量的科幻作品中的机械以及工程要素都是基于西方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之上的。
我们一致认为工程构件、机械设备等要素的体现很难逃脱出西方已经建立起的基本体系。
这一点认清现实,是解除思想束缚的第一步。
不必为了创作而创作,避免造出什么“华夏感机械”的生硬怪胎概念。
既然从造型和原理上不能找到差异化,那么我们就从情感上找共鸣。
华夏在五十至八十年代早期经历了一轮非常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很多年轻人的爷爷辈就亲历了那个火热的年代。
首先它还是一个距离较近,可以触摸感知的年代……”
洋洋洒洒讲述一阵后,郭梵带张麟来到了其它装备区。
俗话说每一个男人都有一个机甲梦。
看到众多装备中的外骨骼装甲,张麟和网友就移不开目光了。
本来就是来炫装备的,郭梵当即大手一挥,让助理帮张麟上装备。
不得不说,外骨骼装甲的穿戴非常麻烦,轻则几十斤,重则上百斤的重量,更是考验演员们的体质和毅力。
穿戴的时候,郭梵介绍说,由于穿戴非常麻烦,演员一穿就是一天,即使休息时也不能脱下来。
演员们甚至为此用上了尿不湿。
加上道具服的笨重,演员们经常走着走着就摔跤,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厚重的道具加上高强度的运动,甚至有演员拍摄下来以后呕吐,缺氧等。
而这里面最不容易的当属吴孟荙老爷子了!
本就身体不太好的他,加上如此高强度的拍摄,经常是拍着拍着就要去吸氧,甚至救护车都随时在片场侯着。
郭梵说的很动情!
可惜对牛弹琴,网友并无反馈。
因为关注张麟的都是老油条,可不会像饭圈那样,哥哥指头上扎根刺心都碎了。
在他们看来,穿这么炫酷的衣服拍摄,免费都愿意!
再者说了,这剧组也没爱豆让他们心疼。
议论纷纷中,装备穿戴整齐。
好在张麟正值青年,身强体壮的他穿上这七十多斤的外骨骼装甲,正常行走还是能撑住的。
在原地走了一阵,还不过瘾的搭载上了加特林,摆了好几个非常帅气的姿势拍照留念。
通过直播看着如此骚气的偶像,直播间弹幕区羡慕的都要质壁分离了。
“帅是真的帅,羡慕也是真的羡慕[笑哭]”
“卧槽,这些装备真的做出来啊,我以为是特效”
“可惜不是外国电影的周边,我不太敢夸”
“我还是更喜欢环太平洋1里的战衣[doge]”
“郭导,怎么进流浪地球剧组啊,当个群演就满足了,能跟组的话就更好了,什么苦都能吃,进组的话要达到什么标准啊,可以现在就去练[保佑]”
“这内容质量,三连走起!”
“会不会有雷拓霰弹枪和斩马刀[吃瓜]”
数之不尽的羡慕声中,张麟小跑几步停了下来。
“只能走,跑起来hold不住!”
摇了摇头,看向摄像头方向道:“来,来个近景~”
指挥着工作人员走近拍摄,张麟介绍道:“大家看手套和这些手指,还有各处的液压管,全都是金属制造的。
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我才能轻松举起100公斤的重量,走路并没感受到什么重量。
可以说,这外骨骼装甲不仅是道具,还是可以投入使用的装备。”
嗯了一声,旁边的郭梵抱着头盔提议道:“这头盔还是声控的呢,你也试试。”
“好啊!”
张麟欣然同意。
迈步走过来接过,疑惑道:“为什么这个头盔,最后设定是圆形的,还那么大,像个泡泡?
圆形一体式玻璃造价最高了,还很容易坏。
参考军车前挡风玻璃和民用车前挡风玻璃,而且这个圆的很出戏,感觉这个头盔玻璃是最没有设计感的部分了。”
愣了愣,郭梵解释道:“是为了能更好的展示演员面部细节。
因为如果采用棱角分明的设计,那就必然少不了钢结构支撑,会阻挡掉一部分面部细节。
而且就目前材料学来说,很难生产兼顾高折射率和低反射的性质的材料。
原型有鲨鱼头外形,后因为制作难度和实用性问题放弃了。
所以剧组中采用了圆形一体化头盔。
但不排除未来采用棱角分明设计的可能性。”
眼前一亮,张麟故作惊喜道:“听郭导你这话的意思,还有续集打算?”
“只要不赔本,我就拍。”
看着掷地有声的郭梵,张麟笑着安慰:“放心吧!
相信我,只要真的倾注了心血,哪怕是科幻片,观众还是会用电影票支持的。
请相信自来水的力量!”
说着,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配戴上头盔。
随后按照提示,朗声道:“259,开启面罩。”
话音落下,面罩自带BGM的打开。
哇哦了一声,张麟又说道:“259,关闭面罩。”
刷的一下,面罩重新合上,基本没有延迟。
“259,开启氛围灯。”
“259,开启探照灯。”
“259,打开摄像头。”
如此玩了一阵,张麟脱下外骨骼装甲,来到了吴亰所穿的太空服跟前。
通过郭梵的解释,才知道这两件道具服是最牛的。
这些衣服的零部件多达1100多个,软质的板就有500多个,再加上500多个硬质零件,又是一个大工程。
可是最麻烦的不是零部件数量有多少,而是工业级的建模制造。
比如外部的硬质部分就与汽车制造一个级别。
头盔内的构造和零件要满足整个面罩能翻起来、拿出来,还要有通风的风道,整个零件分层有14层,组装在一起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必须用工业工艺。
不仅如此,宇航服里还做了风道和风扇,目的是解决之前拍外骨骼时面罩上的缺陷,演员表演时很热,会哈气,面罩就会出现雾化,影响拍摄。
制作组在宇航服的中圈部位加了一层风道,源源不断地把风吹进来,同时也给演员带来空气,让他们感觉更舒服。
听说这个穿戴更麻烦,张麟识趣的没再尝试。
喝了一瓶矿泉水,两人来到休息区坐下。
闲聊几句,话题再度聊到电影本身。
因为华夏电影的工业化还很不成熟,所以《流浪地球》在拍摄的过程当中只能用人力来尽量弥补。
再加上一开始这种类型的电影所有人都不看好,所有投资方少,资金有限,拍摄过程中抢时间、连轴转都是常态。
但在导演郭梵看来,能够克服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而最难的问题是如何让人相信。
《流浪地球》作为华夏电影全新的尝试,并没有成功的先例可以参考,所以资方持有的更多的是质疑的态度。
但郭梵并没有放弃,而是一点一点的做出来,然后呈现给他们看,让人相信这部电影是可以做成功的,然后就会有人不断的加入。
而郭梵对于这部电影的期待值其实也是很低的。
在商业价值上,他只希望电影不要赔钱。
但他也爆出了冒着极大的风险,非拍这部电影不可的原因。(本章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