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道义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四季风字数:3783更新时间:24/09/07 06:01:35
    抄完朱纯臣家,王承恩抬头看了看天,已经接近晌午了,对张养所说道:“张指挥使,将朱纯臣的家人全部押送到北镇抚司吧,这个莫玉婵是重要人犯,有立功表现,要单独关押,不得虐待,安排人护送银车。”

    张养所,锦衣卫千户,指挥使,昨天奉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珪的命令,带领二百锦衣卫包围了朱纯臣的家,今天带领手下和户部官员、内宦一起进行了查抄,刚才也听到了莫玉婵说要揭发朱纯臣,立刻回答道:“遵王公公的令。”

    莫玉婵幽怨的看了王承恩一眼,被身旁的一个锦衣卫推搡了一下,只好跟着大家向门外走去。

    朱纯臣的女儿朱瑾嬛还是一个九岁的小丫头,看到莫玉婵就跨过来抱住了莫玉婵的腰,脸上满是惊慌,怯声的叫了一声:“娘”。

    莫玉婵的心里一紧,眼泪就要下来,立马抱住了女儿,母女相拥着向前走去。

    他的儿子朱念祖是要犯,早就被五花大绑了,此时正被推搡着在前面走。

    莫玉婵的心里全都是恨,朱纯臣呀!你看你都做了什么?你造孽呀!家里这么多的钱了,你还那么贪干什么?

    早上,一家人被赶到院子里,莫玉婵什么都想明白了,朱纯臣出事了,全家人被牵连了。

    该怎么办呢?谁能救救她、救救孩子呢?

    莫玉婵注意上了王承恩,这个人过去来过他们家传旨,她知道王承恩是皇宫里的大太监,是皇帝身边的红人。

    咋和王承恩说上话呢?莫玉婵知道只能靠自己了,自己的年龄不大,长的还可以,要是牺牲自己的身体,也许王承恩能帮忙,但她知道最后活下来的可能只有自己,那两个孩子肯定没什么希望了,都是朱纯臣的种,皇上不会留下他们的。

    该怎么办呢?莫玉婵觉得只能检举揭发朱纯臣了,反正朱纯臣已经是必死无疑了,不在乎多几条罪状。

    听到莫玉婵说要检举朱纯臣和一些人,王承恩一喜,便将莫玉婵带到了厢房。

    王承恩听了莫玉婵说的话非常的兴奋,原来朱纯臣除了和李国祯有勾结,还和阳武侯薛濂、秦宁候陈延祚、安乡伯张光灿、清平伯吴尊周来往密切,这要是报告皇上,算不算自己帮皇上查到了一件大事?

    王承恩觉得吧,查抄罪犯是不错,但没有发掘罪犯功劳大。

    莫玉婵交代,就在几天前,这几个人来到成国公府,饮酒时曾说道大明朝气数已尽,最好的出路是将来主动的投靠流寇李自成,朱纯臣还说到时候大家都不要太小气,争取在李自成的大顺朝混上一官半职,以后彼此要互相照应。

    王承恩觉得这是大事情,所以交代莫玉婵不要怕,知道的继续说。

    莫玉婵又交代说朱纯臣和李国祯将京郊的几百亩地都送给了嘉定伯,收的那点银子两个人私分了,还交代说朱纯臣和户部侍郎党崇雅一起合伙做粮食生意,这党崇雅还送给朱纯臣一个绝色美女,朱纯臣准备纳做小妾,还说朱纯臣自从收了那个叫党琪屏的女人,就不去她的屋子住了,这党琪屏曾经拿着朱纯臣写的信去过党崇雅家好几回。

    啥意思?王承恩纳闷,这朱纯臣不去你的屋子住,那是你们夫妻之间的事儿,和案件无关。

    看到莫玉婵楚楚可怜的样子,王承恩的心里就有些不忍,唉,这么漂亮的女人就要跟着朱纯臣走了,实在可惜。

    当然,王承恩也知道这个莫玉婵之所以检举朱纯臣,就是为了立功,不想跟着朱纯臣把命丢了。

    另外,这个小娘子想和自己套近乎利用自己。

    利用一下没关系,人和人之间不都是在互相利用么?关键是要看值不值。

    莫玉婵非常害羞的看了王承恩一眼,那样子弄的王承恩的心都乱了,这个缺零件的家伙差点要热血沸腾了。

    “公公,奴婢愿意一辈子跟着公公,做奴婢也行,当闺女也可以,以后公公就是玉婵的亲爹。”

    王承恩暗暗的笑了,这小娘子什么话都说出来了,当婢女不是不可以,认做闺女不行,将来咱家要是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恐怕指望不上你。

    王承恩一脸坏笑的看着莫玉婵,那样子要多丑陋就有多丑陋。

    别看王承恩人某狗样的,其实,他和其它的太监在某些方面没有什么区别,由于身体带来的心理变化基本上是一样的。

    王承恩就想了,这要是收做奴婢,洗衣做饭暖被窝还是可以的,这小娘子长的不赖,每天逗逗开开心多快乐,咱王承恩也不缺钱,养这么一个金丝雀不费事。

    但王承恩拿不准行不行,这朱纯臣犯的罪是要株连九族的,这小娘子要是朱纯臣家的奴仆,保下来没有问题,但她是朱纯臣的老婆,恐怕不行。

    所以,王承恩就暗想找机会和朱由检说说,试探一下可行性,看皇上能不能将这莫玉婵赏给自己做奴婢。

    王承恩正胡思乱想,莫玉婵说道:“干爹,女儿要举报朱纯臣私通流寇。”

    王承恩大吃一惊,这闺女,为了活命啥都说,流寇被挡在山西了,还没有来呢?朱纯臣咋私通流寇?

    莫玉婵看着王承恩,“干爹!女儿说的是真的,前几天来过一个人,递给了朱纯臣一封信,说是什么大顺皇帝写的,朱纯臣看完信就让那个人走了,可惜,信让他烧了。”

    王承恩大惊,满脸诧异的看着莫玉婵,“你没有胡说?”

    莫玉婵扑到了王承恩的怀里,一边抚摸着王承恩皱巴巴的脸,一边嗲声说道:“干爹,这么大的事儿,女儿敢胡说么?”

    王承恩感到事态重大了,扳开莫玉婵,“你说的事很重要,记住千万不要再告诉别人。”

    说完,王承恩也不管莫玉婵了,直接走了出来。

    莫玉婵楞了,这咋回事儿?这王承恩犯了什么病了吗?莫不是觉得自己不是男人恼了?

    今天参加查抄朱纯臣家的户部官员是户部广西清吏司郎中陆禹思,朱纯臣的家查抄完了,陆禹思要带领四十几个员外、主事、照磨、库吏押送银车到户部清点后办理手续入库。

    到了承天门外,陆禹思让车队停下,是否要将银子存到户部银库,还要等待皇帝的最后命令。

    一个小太监看着王承恩,“公公,这些器物呢?”

    王承恩挥了一下手,“大家先等着,咱家进宫一趟。”

    朱纯臣家查出如此多的银子令所有的人惊讶,二百三十余万两,什么概念啊?你看朱纯臣家的房子修的多好,肯定花了不少的钱,很多的人一路上都在骂朱纯臣。

    太贪了,要这么多的银子干嘛?最后,银子再多,也买不了自己的命。

    陆禹思感到今天自己做的很好,多亏早有准备,将户部所有能用的车都带上了,还从工部皆了十来辆工程车。

    刚到乾清门,王承恩就碰到了李若珪,不用猜就知道李若珪是来汇报查抄抄情况的。

    李若珪看到王承恩,赶紧打招呼,“王公公,你回来了?”

    王承恩笑笑,“辛苦了李都指挥,你办完差了?”

    李若珪对着王承恩拱手,“哈哈!刚刚回来给皇上汇报完情况,陈演这家伙早就防备皇上要查他,居然还租了别的房子放赃物,多亏他家的一个家丁举报,最后查抄出三十八万两银子,你说这家伙有多贪?只是差事没有办好,一不小心让这家伙头撞墙了,不过人没有死,弄到太医院了,那个李遇知也不是好东西,居然特贪污受贿了十几万两银子,可是还没有将他带走,直接死了,你说这人的胆子有多小?既然胆子这么小,不知道他要贪污受贿干什么?”

    王承恩笑道:“李都的差事办的不错,咱家给你说,陈演和李遇知和朱纯臣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回头再说,现在,咱家有重要的事情要见皇上。”

    李若珪笑笑,“去吧!去吧!刚才皇上还说不知道王公公的差事办的怎么样了呢?”

    王承恩一脸兴奋的跑步进了乾清宫。

    朱由检看到王承恩,“这么快就将朱纯臣和李国祯的家抄完了?”

    王承恩一愣,皇上说的是什么意思呀?难道还要抄上三五天不成?皇上该不是说咱家查抄的不彻底吧?

    “皇上,朱纯臣家已经查抄完了,奴才正准备去查抄李国祯家呢。皇上,这朱纯臣忘恩负义、贪婪无度,从他家里查抄出二百三十二万零四百两银子,还有一些金银器物、古董名画,所有人犯一个没跑,全部押送到锦衣卫大牢了。”

    朱由检吃惊了,“什么?朱纯臣竟然贪污这么多银子?你没有搞错?”

    王承恩一脸认真的看着朱由检,“皇上,这哪能错呢?都清点了两遍,奴才还有重大的事情要报告。”

    朱由检看着王承恩,“说吧!是不是查抄出别的东西了?”

    王承恩说道:“也不是,奴才审查了朱纯臣家所有人,朱纯臣的老婆主动交代了,朱纯臣除了李国祯外还和阳武侯薛濂、秦宁候陈延祚、安乡伯张光灿、清平伯吴尊周有勾结,他们曾私下聚会说准备投靠流寇李自成,这朱纯臣还和李贼有书信来往,可惜这朱纯臣太狡猾,看完信就烧了。”

    朱由检笑笑,“这个朕早就知道了。”

    王承恩愣了,“皇上,你早就知道了?是不是左都督说的?”

    朱由检瞪了王承恩一眼,“你这个老奴才,脑袋不够使了是吧?你不想想,如果没有将朱纯臣查的基本清楚,朕能让李邦华撒手交给孟兆祥吗?”

    王承恩看着朱由检,“皇上,还有一个事儿皇上恐怕也知道了吧?朱纯臣和党崇雅有勾结,合伙做粮食生意,肯定将通州粮仓的粮食都倒卖了。”

    “还有呀,还有就是嘉定伯也和朱纯臣、李国祯有事儿,朱纯臣和李国祯将京郊的屯田便宜卖给了嘉定伯好几百倾,卖的钱两个人私下给分了。”

    “这个朕也知道了。”,朱由检说道。

    王承恩顿时就纳闷极了,咋皇上啥事儿都知道了呢?我这不是白费劲儿了吗?那个莫玉婵的事儿千万别说了。

    朱由检看着发愣的王承恩,“还不去查抄李国祯的家?你这老东西太贪功了,要是让李若珪去查抄李国祯,现在早就查抄完了。”

    “是!是!什么都瞒不过皇上,老奴这就去查抄李国祯的家。”,王承恩后退几步,小心翼翼的离开了乾清宫。

    朱由检笑了笑,这老东西就这毛病,喜欢干啥事儿都落一个好。

    王承恩走了,朱由检的脸立马就黑了下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朱纯臣和李国祯这些人不仅贪婪,关键是还想出卖大明王朝,勋贵都这样,臣子们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呀?难道真的是朱慈煊说的那样,没有人记得什么是大义,全都想的是自己?这么说李自成造反还有理了?朱慈煊说过李自成的人在建虏侵入中原后,没有人投降,最后全都死在抵抗建虏的战场上了,反倒是大多数的官员投靠了建虏,难道真的是勋贵、官员、富人全都是自私自利的家伙,反而是贫穷的普通百姓还知道大义?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