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地中海之梦 第86章 梦的结束、梦的开始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著作佐郎字数:4919更新时间:24/09/06 11:29:44
李元昊的想法,其实李宁是非常清楚,甚至在书信当中已经和皇帝探讨过多次。
皇帝和他的大臣们其实也商量过很多回,然而面对这样的部署,它们竟然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束手无策。
自从公元906年契丹悄无声息的成立他的政权之后,这个北方的游牧部落就成为了中原多个王朝的梦魇。
在5代十国的混乱时期,中原王朝虽然谈不上兵精粮足,至少保留着好战之风,因此那个时候契丹,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形成威胁。
但是到了后来。而皇帝是警察的愚蠢举动,让这个游牧部落得到了汉人般的力量,从那以后他们的国力蒸蒸日上,并迅速对南方的几个政权构成威胁。
之所以会有如此之快的变化,是因为石景堂那个大傻子将幽云十六州全都献给了契丹,并做了契丹的儿皇帝。
济南从此也拥有了中原农耕文明的生产力,而且对之十分重视,甚至专门为此成立了新的制度。并在政治形势当中将汉人的人才和事物并入南院系统管理,虽然南医院系统的最高掌权者仍然是出身辽国贵族的本人,但这已经足够可以团结汉人人才并完成对相关事物的处理。
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北院系统的加强,也因为可以从南院政治体系当中借鉴到足够的经验,而得到了迅速的提升,联合国对于木部落的管理因此而有了较为成效的,结果要不是佛家在这个时候广泛地传入,恐怕辽国的冰封只剩足以将西域散落的各个小国全都统一起来。
不过,辽国显然没有这么强大的愿望,相比而言,在南方已经完成了基本统一的宋朝,才是他们在军事上最为让人担忧的敌人,因此向东向西的扩张,在南方有这么个敌人的情况之下,都显得不太现实。所以如果能够给宋朝添一些麻烦,那么辽国一定是非常乐意的。
而今这样一个好契机就摆在他们的面前,又怎么可能被他们所轻易忽视呢?
对于一国两制的好处,李宁在1000多年之后,仍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他是为了团结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出现的一种政治体制,而并非为了提高政治效率和科学.运作的程度而出现的,但利益的妥协是政治的基本性成分。因此,在这方面李宁也不认为有什么可以指摘的。
他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这样一个制度之中找出一定的破绽来,如果做不到的话,很难从政治角度对联合国进行彻底的打击,而一般情况之下,如果不能在这一方面做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在军事上积累足够的优势才可以对联合国出手,然而现在,宋朝的基本面比辽国还有所不如,因此想要对辽国出手的话,率先应该担心的是自己的脑袋而非敌人的首级。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辽国所带来的威胁,就足够让人感到恐慌了。
而在政治和军事都被动的情况之下,大宋朝廷的那些士大夫们就算再聪明,也不可能仅凭竞争对手和绞尽脑汁就能够想出,对付敌人的办法来。
所以,如果非得要想出什么办法来的话,或者说能够想出来办法,恐怕都无法以这样的目的铺展开来,所以,想要在这场纷争当中取得优势,那么能够选择的区间一定不再战胜辽国这方面,而在于稳住他。
这是李宁和皇帝都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每年也在书信当中清晰地告诉皇帝,如果实在不行的话,那么一定要想办法稳住辽国这个庞然大物,因为他们也有30多年不打仗了,因此,也不敢轻易地南下入侵宋朝,更何况一旦他们内部发生动.乱,那么西夏任这条豺狼就很有可能会对他们构成威胁,对同属于游牧民族的辽国来说,西夏的那些小把戏很有可能早就已经看在眼里,因此他们不可能不驾驭地方。
中原王朝的那些历代兵书当中,有一句话阐述了联合博弈当中最为经典的要义,那就是以己之不可胜,待敌之可胜。
心下人一直在默默耕耘,默默的等待,等待着宋朝的疲弱慢慢地显现出来,等待着他们认为的时机成熟而如今它们的到了宋朝的,但将来谁知道他们会不会等到辽朝的,因此辽国的君臣们不可能不对身边的这个豺狼小心提防,正如他们地方,国内的祖卜人,女直人或者西北招讨司的那些琳琅满目的族。
所以宋朝如果选择这一策略的话,那么辽国人就不得不慎重地进行考虑,因为他进一步保证了双方开战的可能,而在这种可能所能引起的各种思考当中,担忧会慢慢的蔓延到辽国君臣的心中,届时问题将可能比现在想象的,要有利于宋朝,宋朝最担心的就是那群北方蛮子秃然傻了吧唧的冲过来要与他们决一死战,只要他们一认真思考起来,宋朝这个中原文明的集大成者,就不用担心在智慧方面输给对方多少了。
但当李宁真的进京之后,他所听到的一种传闻却让他担忧起来,在房间所流传的各种传闻,以及他的那些手下们为他收集而来的消息当中,有一条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那就是有人在这个时候提出了核心的策略。
如果想要围住北方的那些蛮子,那么核心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都在这方面做出了历史实践,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然而宋朝的史大夫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却看到了是多不妥的地方,通过婚姻缔结的盟友关系或许真的可以维持一定时间的和平,然而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宋朝的士大夫们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强调气节的重要意义,因此他们不愿意将汉家儿女,像王昭君一样嫁到北方去。
然而,如果这条路走不通的话,又有哪些路可以走呢?而且那些同意走这条路的人会让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好过吗?要知道宋朝的朝廷当中有很多都是务实官员,他们既可以向夏竦一样奸猾,也可以像庞籍一样忠诚。
他们的意见往往是左右冲突的,但也往往构成了朝政的主体部分,那些所谓的君子政客们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而这群人当中又有多少人会支持和亲政策呢?如果没有李宁是不信的,甚至他认为这一策略的提出者正是出自这群人之中,而之所以会在坊间流传这样的讨论,是因为这些人想要看一看水的深浅。
李宁很快意识到,皇帝的女儿们现在其实都还很幼小,长公主是去年才出生的,到现在恐怕还没有一岁,李宁记不清长公主的生日,但是知道这位在将来惹出不少事端的公主确确实实是皇帝的心头肉,皇帝是断然不会同意将她远嫁到北方去的,即便是约定婚姻也不会答应。
那么,缔结合约的方式就只剩下一种了。
在30年前长垣之盟的时候,30万岁币就让辽国老老实实,如果给他们增加20万的话,说不定这段和平还可以继续维持下去,而在原本的历史上,几年之后,辽国和宋朝的谈判就是这样结束的。
然而在这一历史上,事情似乎出现了小小的变故。
枢密院往来国信所提供的最新消息,北朝皇帝曾经给官家写了一封措辞十分谦和的书信,但在其中却鲜明地表达了他对于光幕司事务的好奇。
其中有一点是最让官家担忧的,北朝皇帝提出,在光幕司征战和面对西夏这两场战争的过程当中,宋朝很有可能出现兵力不济的情况,因此辽国这个名义上的兄弟之邦,当然书信当中并没有提及名义上的这几个字,也不会有类似的表达相反,北朝皇帝十分真知众知的重申了两国的革命友谊,似乎他们真的共同面对过同样的敌人一般,他所要表达的意图却让官家感到担忧,因为北朝皇帝是真的想要找一些共同的敌人来胖揍一顿,以便在这个过程当中像宋朝一样攫取一些利益,他的意思是希望能够派兵参与到光幕司的征战当中,甚至可以为宋朝摆平西夏,前提是,要钱
此时的亚历山大恐怕还不知道,在遥远的天国的另外一侧,已经有人熟悉了希腊的工兵制度,并一头把自己的军队当成是经济交换的筹码,用来为名义上的友邦开疆拓土。
这样危险而又积极的尝试,并不意味着能够收获良好的结果,因为宋朝追求稳妥的那些士大夫们,一定会积极的进行阻止,但如果阻止失败,那么他所带来的各种后果,都将是极富想象力的恐惧。
而这一天让人恐惧的一幕发生了,在渡河进行修整一段时间之后,差不多是在9月15号左右,天空当中竟然出现了诡异的日食。
这在希腊通常是被看作凶兆。不过祭司阿里斯坦德却告诉士兵们说这是吉兆,因为并非希腊的保护神太阳神阿波罗,而是波斯人崇拜的月亮女神阿施塔特的光芒被掩盖了。这些话有可能是善于对付迷信者的亚历山大教给阿里斯坦德说的。这位国王的智慧也总能压倒他自己的迷信心理。无疑,月食的出现对亚历山大本人也会带来巨大影响,不过在他的头脑中,征服的愿望永远都能占据上风,无论发生任何情况,他都会始终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军队。在亚历山大的诸多品格之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总能用智慧压倒迷信心理这一点。
渡过底格里斯河之后,马其顿人开始沿河流东岸前进,戈尔迪亚纳山脉即色诺芬所说的卡都西亚山脉)位于军队左翼。四天之后,他们与大流士的1000名骑兵前哨遭遇。在此之前,大流士已经蹂躏了此处的土地,因此马其顿人在这里很难获得给养。
虽然亚历山大到此时为止已经征服了如此广大的土地,但大流士所丢失者却不过是其庞大帝国的一小部分而已。与从幼发拉底河到印度河、查可萨提河之间广阔土地所能提供的资源相比,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根本不算什么。这些土地上的人民也一样勇敢,而且忠于大流士。但在过去两年中,这位波斯大王除了从整个帝国人口中征召另一支大军以外就别无其他作为。既没有尝试阻止亚历山大占领边疆各省,干扰马其顿人的围攻战,阻断其必经之路上的山口,也没有支援自己在爱琴海上的舰队,后者本是所有这些行动中最容易实现也最迫切的。更有甚者,大流士不仅将亚历山大放过了所有山口,甚至没有对其渡过两条宽阔、湍急河流的行动施以任何阻挠。另外,他也能够很轻易地将土地化为赤地,使亚历山大无法继续深入。但最终由于大流士军事战略的无能(或是根本没有战略),导致马其顿人能够一路享用着丰厚的补给,积累起巨大的财富,在军队物质条件和士气都十分优秀的情况下进抵亚述。他无视了无数次摧毁马其顿军队的机会,却将全部希望孤注一掷,只要他输掉了这场会战,便将永远失去自己的帝国。
毫无疑问,以上所有这些要点,波斯战略家们都肯定做过彻底的讨论,虽然他们互相可能会意见相左,但这些人物本身也必定是一些聪慧能干之人。可话虽如此,所有这些人都对己方在开阔地的数量优势(尤其是骑兵方面)抱有十足信心,坚信能够将亚历山大小小的军队摧毁。因此,他们认为最佳策略便是允许亚历山大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之后再在这样一个他无法安全退却的遥远之地给其致命一击。按照他们最终得出的结论,亚历山大越是远离家乡就越是危险,所以才让他安然渡过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最重要的是,如果亚历山大在底格里斯河附近被击败,他就会被赶入亚美尼亚山地或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军队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追击并将他彻底摧毁;而即使大流士再次失利,他退往巴比伦的道
路也畅通无阻。
亚历山大此时已经在王位上坐了五年,他已经成为了希腊的主人,在多瑙河上针对野蛮人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战役,惩罚了伊利里亚人,并用底比斯的毁灭教训了希腊人不要惹他发怒。在那之后,他又征服了小亚细亚,翻过崇山峻岭,跨过大河,在一场激烈的大会战中击败大流士,彻底摧毁了波斯大王的军队。另外,他还进行了古代世界中最伟大的围攻战,征服了叙利亚、腓尼基、埃及以及超过100座设防城镇,建造了数座城市,将波斯舰队驱逐出爱琴海,征服了整个地中海海岸,深入波斯帝国心脏,将两条大河天险置于身后。尽管因为进行围攻战和在各地建立政府而耽误了一些时日,但亚历山大此时还是已经行军超过6000英里,而且在此过程中肯定还要带着与现代军队一样庞大的辎重纵列。不过他真正的使命才刚刚开始,争夺亚洲统治权的最终决斗也即将到来。
大流士已经失去了以往的决断力。这位国王在和平时期是一位出色的统治者,但在战争中却是自己的大敌,而且似乎自家人在伊苏斯会战被俘后就已经精神瘫痪。亚历山大将大流士的家属作为人质,即足以保证大流士在某种程度上行动受限。虽然亚历山大是一位极为高尚的人,但他还是决定将这些家属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程度,既是对大流士,也是对他自己的军队。如果他遭遇了严重失利,这些人质就能发挥出无可限量的作用。另外,亚历山大之所以将大流士的家属留在军营中而不是送到后方城市,原因也不止如此。对这些家属而言,他们的人身安全只有在马其顿士兵的簇拥下才能得到最佳保障。她们心中也很清楚,现在会战即将爆发。如果大流士因失败被迫再次潜逃,她们又能如何保全自己?对亚历山大而言,将这些人质留在自己身边并给予她们最显赫的待遇,足以使自己在波斯国王长久的朋友和臣民之间显得更加光彩夺目、地位也更加重要,使他在控制这些人民时力量增加百倍。在阿贝拉会战之间的某一时刻,大流士的妻子斯塔蒂拉王后因病去世。一些历史学家称其死因为难产,但如果真是这一原因导致悲剧,时间又显得太晚,因此其真正死因可能是跋涉的劳累或是被俘的羞耻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据说亚历山大也尽一切可能体面地将这位王后下葬,表现出赢得人民好感的天生能力。这些可能都是事实。如果此事并非如此,亚历山大的政敌肯定会对他大加批判。
然而,李宁得到的消息却并非如此。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