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王家有子 意欲成圣 第二十七章 背锅侠高俅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挂机的阿V字数:3059更新时间:24/09/06 07:05:54
    高俅当值的殿前司衙门位于宫城左掖门下,与艮岳相距也并不远,不多时便被小黄门引着进入了艮岳。

    来不及欣赏这神仙居所,高俅跟着小黄门快步进入绛霄楼三楼,见到赵佶便躬身行礼道:“不知官家召微臣有何事吩咐。”

    “倒也没什么大事。”

    赵佶招呼高俅来到窗口,笑着问他,“高卿看我这艮岳如何啊?”

    高俅看着眼前这番烟雨画卷,作一脸沉醉模样道:“如梦如画,如痴如醉,这天下间也只有官家才能配得上此宫,微臣能睹一眼,便是折了十年寿命,也是值得了。”

    “哈哈哈哈…”

    赵佶闻言很是开心,拍了拍高俅的肩膀道:“高卿日后可要长来啊,你我君臣二人在这美景之中写字作画,蹴鞠踢球岂不美哉。”

    “自是甚美,臣所愿尔。”

    高俅可非后世影视剧里描写的那般只会踢球玩闹的市井小民,相反其不仅会使枪弄棒,还有一定的诗词歌赋功底,更是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很得赵佶喜欢。

    细说高俅平生,先是跟过诗词大家苏轼做小史,后随书画大家王诜做门客,后又被时任端王的赵佶看中,你瞅瞅,这三人哪个不是在华夏文化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能被这三人看中,你说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子,可能吗?

    “高卿之子汝贤,听闻前几日被我那内侄儿王智打了,不知如今可还好些?”赵佶话锋一转问道。

    高俅拱手道:“劳官家挂心,我儿现已无碍,逆子顽劣,被打死打残都是他咎由自取。”

    “哎~高卿可别如此说,我那内侄儿是何品行,我还能不知吗,从小到大就不曾安稳过,这不,这两日又给我整出个什么新学来,高卿可曾听过?”

    赵佶拉过高俅的手,走到一边坐下,小黄门欲要上前斟茶却被赵佶阻止,继而吩咐道:“重新取一片上好茶饼来。”

    小黄门得令离去,接着赵佶又着一小黄门燃起炉火搬到面前,这才开口说道:“高卿啊,我上一次为你点茶是什么时候来着?”

    “回官家的话,还是在端州王府的时候。”

    “是啊…”

    赵佶有些感慨道:“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随我一起进京的潜邸旧人,如今就只剩高卿你还在我身边了。”

    高俅闻言立马站起身来对着赵佶一躬到底,“我本一落魄户人家,承蒙官家不弃,与以富贵,我高家之人此生誓死效忠官家,不敢忘恩。”

    “如此作甚,你我君臣二人相得二十余年,本就同富贵共患难,我大宋五万朝官,我能全信之人,除高卿外,还能有何人?”

    赵佶拉着高俅坐下,又问道:“对了,我们刚才说到哪了?”

    “回官家,说到新学了。”

    赵佶点点头道:“对对,新学,高卿可曾听闻?”

    高俅略微沉思后道:“新学之说略有耳闻,之前还不知是何人所倡,听官家所言才知原来是王观察之子。”

    “高卿如何看待这新学啊?”

    赵佶接过小黄门递过的茶饼,直接架在炉子上烤了起来。

    “这……”高俅有些迟疑。

    赵佶挥手道:“但说无妨。”

    “那微臣就放肆了,此学说看似与天下百姓有益,实则却是祸乱之源,如今天下阶级固化,泾渭分明,想要打破何其之难。微臣当年若不是有幸跟随官家,现在恐怕也还是与人随意交易的奴杂人等。”

    “昔年王文公新政,只因维护百姓利益而触犯到世家豪族头上,便引得朝堂上下动荡几十年,最后也不了了之,如今这新学学说若流传下去,定会引起底层百姓共鸣,接而与豪门贵族产生摩擦,到时恐将会天下大乱啊。”

    高俅出生底层,心里其实是比较认可新学学说的,但同时,他如今也是豪门贵族一员,自是不会支持新学传扬的,更何况这个学说的倡导人还是那个羞辱了自家儿子的王家小儿。

    “高卿说的在理。”

    赵佶把烤至金黄色的茶饼夹到碗里敲碎,碾成茶末后问道:“那高卿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高俅斩钉截铁道:“分化拉拢,再诛恶首,方能平息。”

    赵佶眉头一挑看向他看去,“哦?说来听听。”

    高俅顿时正襟危坐给赵佶分析了起来,“这新学的学说,也不是全与朝廷无益,官家只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定然会受到部分既得利益者的拥护,再把为首之人降罚,那自然无人再敢兴风浪。”

    “他们不是要广开取士渠道吗,微臣建议就随了他们的愿,在太学多设几门学科,同样可考取功名,入朝为官,与朝廷也无害处,相反还能与我朝有益,例如在太学可增设‘武学‘一科,既能为我大宋选拔将帅之才,也能冲一冲目前将帅皆出自西军的格局。”

    “另外他们不是厌恶骈文体吗,官家不也不喜朝臣奏表废话连篇吗,那也随了他们的愿,官家可亲自发诏,日后太学考试当取散文先。”

    “这样大部分学子应该都会满意朝廷的做法,那时朝廷再诛恶首平风浪之时,相信就不会再有多少阻力。”

    “好!高卿好计策。”

    赵佶筛着茶末未停,夸赞一声随后又道:“那此事我可就托付给高卿办了啊,务必不要让这股子歪风给刮起来。”

    高俅起身拜首道:“定不负官家所托。”

    “可惜了啊…”

    赵佶悠悠叹息了一声,随即又转过笑脸来拉着高俅坐下,“嗯嗯,来做,不说这些了,尝尝我给你点的茶如何?”

    随了赵佶这么多年,高俅当然知道他可惜的是什么。

    赵官家爱才,尤爱诗才,更何况这个诗才还是他的堂内侄子,不过他毕竟是一个帝王,首先考虑的得是江山社稷,其次才是诗情画意,儿女情长,为此何虑一个堂内侄子的诗才,便是亲生儿子又如何。

    赵佶未在这个话题上多说,高俅也乐得岔开,便顺势坐下道:“怎敢劳烦官家点茶,当是臣来点。”

    高俅说着就要接过茶壶,却被赵佶拦住道:“哎~,怎滴在端王府我可以为你点茶,如今就点不得了?”

    “快快坐下,品尝品尝我的手艺。”

    高俅推诿不过只能坐下,看着赵佶七注七拌后,接过赵佶递过来的茶碗,轻抿一口,随即双目放光道:“官家点的一手好茶啊,茶香浓郁,似苦实甜,齿颊留香,着实比微臣点的好上千百倍。”

    “哈哈哈哈…”

    听着臣子夸赞自己的点茶手艺,赵佶貌似比前些日子又多了个儿子还开心。

    君臣二人随后又吹捧了一番,唠了一会家常,高俅便告辞离去了。

    待出了绛霄楼,高俅看着瞒眼景色却无半点开怀,口中的茶香也皆成苦涩,他知道打压新学简单,但是想要名声不臭…难。

    不过他又能如何,他与那些朝中大臣不同,他们都有派系后台,若是不想做什么差遣,便是官家也无可奈何,但是他不同,他是孤臣。

    从端王府陪着赵佶进京的那日起,他就注定只能做个孤臣,他唯一的派系后台,就只能是身后那个大宋朝最尊贵之人,他因此人成事,自然要为此人背负骂名。

    至于那王家小子,他心中早有定计,如今也算是顺道为之。

    ……

    至于王家小子,如今可太闲了,闲出鸟来了。

    王府前院,王智躺在摇椅上眯着双眼,哼着歌谣,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嘴角一直挂着笑容。

    或许他是想到了这几日在太学里被众心捧月的光辉日子了吧。

    可惜啊,这样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因为他被太学劝退了。

    就在昨日,太学祭酒亲自找他谈话,让他以后不要再去太学了,因为只要他一出现在太学,那些太学学子就跟苍蝇闻着翔一般的蜂蛹围上,哪里还有心思上斋,一门心思就只在新学的诸多新奇学问里。

    他们自从上周听闻新学格物致知的观点之后,一个个全都放下手中书本,以新学论点去探寻真知,还真被他们发现了许多日常忽略的道理,而且王智每日都会给他们科普了一些后世常见的知识,这对一些平均年龄不过二十的太学学子而言,不比枯燥的死读书要吸引人太多,后院的讲学台都快成为他王大儒的专属私人领地了。

    就在这人人向学的氛围中,太学祭酒綦崇礼亲自出手了,把他喊到办公房,亲口要求他不要再来太学扰乱学心了。

    他王大儒原本是不愿的,好不容易能天天装笔,天天被人吹捧,这如今的太学对装笔王来说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啊,如何能不来?

    所以王智本打算据理力争,但是在綦祭酒一句:数日后的公试,你不用考了,老夫亲自给你在内舍挂名,你若是能坚持一年不来,明年的上舍我也给你挂了。

    王大儒闻言当场就退缩了,为了太学的和谐,为了一众学子能够安心学习,他如何能忍心看一众同窗们继续玩物丧志。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