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拜访罗贯中,不用三顾茅庐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姓姓姓姓徐字数:5551更新时间:24/09/05 20:42:28
罗贯中,本名罗本,字贯中,又号湖海散人。
据说罗贯中本来是太原人,因为母亲病逝,加上当时中原局势动荡,所以才跟父亲到了苏州杭州等地,最初是准备学做生意的。
但是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于是在父亲的同意下,才有了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的机会。
到了至正十六年,罗贯中辞别了赵宝丰,有志图王的他,打算也要创下一番事业。
而当时张士诚就在江南地区,并且势力还很大。
按照当时的局面来说,朱元璋还没有崛起,而且离得太远了。
所以罗贯中会选择张士诚也是很合理的。
并不像很多人所认为的,罗贯中写三国演义那么厉害,头头是道,怎么到自己身上就如此愚蠢了。
其实是以当时局势来说,张士诚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罗贯中万万没想到,张士诚在已经决定消灭北元朝廷,甚至第一次称王之后,竟然又投降了北元。
而且在张士诚第二次背叛北元之后,当时所有谋士都要他暂缓称王,结果张士诚还是第二次称王了。
如此反复无常,加上张士诚一改最开始的礼贤下士,变得贪图享乐,不说昏庸无度吧,那也全然没有明主的样子。
于是当时有不少有志之士都选择离开了张士诚,其中就包括罗贯中。
罗贯中在投奔张士诚之后不久,还帮助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进攻,也算是确实有点本事了。
这也是罗贯中不论是写水浒传,还是写三国演义,以及其他故事话本,都以偏好政治历史题材为主的原因。
毕竟他接触过,经历过这些东西。
水浒传的作者被认为是施耐庵,但是有关施耐庵的资料,除了关于水浒传的作者以外,实在是太少了,不怪很多人甚至认为施耐庵其实就是罗贯中的化名、笔名。
加上罗贯中也被认为是施耐庵的弟子,还有罗贯中帮忙汇总以及重修过水浒传,说罗贯中算是水浒传的一半作者也不为过。
总而言之,罗贯中算是一个比较悲情的人,属于怀才不遇,被张士诚耽搁了。
因为他曾经是张士诚的旧臣,就算后来朱元璋建国以后连续举行科举取士,他也没有参与。
就这样,罗贯中就此沉寂下来,选择‘发愤著书’。
朱楩本来对罗贯中这个历史人物并不算了解,但是他也知道四大名著的大名,没想到水浒传在现在,其实已经有原稿了,只是恐怕还未刊印发售过。
至于三国演义,就是不知道是否已经完成。
红楼梦是清代文人曹雪芹所著,而西游释厄传的作者吴承恩恐怕要到嘉靖年间才会出生。
如今既然得知罗贯中还在,不去拜访一下岂不是有些遗憾?
在杭州城内的一角,有着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院,看起来院墙并不高,院子也不深,和世家的高门大院自然是没法比的。
谁也不曾想到,曾经也有过辉煌过去的罗贯中,如今就偏安一隅的躲在这里写书。
‘当当当’。
一阵敲门声响起,打乱了院内的安静。
“谁呀?”院内传来一个不耐烦的声音。
“此地可是罗贯中先生的居所?”门外传来询问声。
罗贯中心里一动,这是来找自己的?
又会是谁呢?
张士诚已经覆灭这么多年了,大明建国都过去了二十七年,毕竟现在已经是洪武二十七年了嘛。
过去一起在张士诚麾下效命过的旧臣?
不可能,他们可不敢私下里相聚,万一被当今陛下知道,恐怕要满门抄斩。
何况罗贯中和其他人的关系,其实也没有那么要好。
思来想去,罗贯中还是走了出来,打开门栓,推开了大门。
只见门外站着许多人,都把他的院门堵塞了起来。
为首的是一个年轻人,虽然穿着朴素,但是却隐隐透露出一抹逼人的贵气,甚至是某种让罗贯中心跳加速的锐气,尤其是那双眼睛,好似一把尖刀要插入人的心口。
罗贯中抬手指着面前的青年,声音都在颤抖:“朱元璋?你是朱元璋?”
朱楩翻了个白眼:“我爹有这么年轻吗?本王乃是滇王朱楩,朱元璋家的老十八。”
朱重八的儿子朱十八?你家会起名字吗?
没办法,毕竟是农民出身,所以朱元璋的本名叫做朱重八,而他的祖父还叫朱初一呢,他的父亲叫朱五四。
还好老朱打下了江山,否则朱楩真要担心,自己家兄弟姐妹加起来得有四十来个,以高祖到祖父这两代的文化程度,他们能数到一百吗?名字还够用吗?
“滇王朱楩?原来你就是滇王,”罗贯中死死盯着朱楩,好像要把他看穿似的。
朱楩也不介意罗贯中的无礼,耸耸肩说道:“伱听说过我?”
罗贯中眼中闪过一抹异色,点点头说道:“滇王之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平云南,征塞北,爱民如子,爱兵如子,乃是世间少有的贤王。甚至已经开始出现一些风言风语,说你比当今太孙殿下更适合继承大统。”
朱楩笑了:“算他们有点眼光。”
罗贯中倒吸一口凉气,你还真敢承认啊?
同时罗贯中心中惊骇,大明这是要乱?
夺嫡之争,可是会动摇国之根本的啊。
如今大明也不算国泰民安,除了云南,其实四川等地的土司官也一直在造反作乱,直至去年,瞿能和蓝玉还在镇压呢。
一旦大明根基被动摇,到那时周围虎视眈眈的那些群狼一举扑上来,再加上国内动荡,岂不是要完?
罗贯中已经开始在想这些了。
而朱楩则说道:“怎么?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本来我还以为要三顾茅庐才能拜见,没成想一下子就成功了。”
三顾茅庐?
罗贯中眼前一亮。
话说虽然三国演义是罗贯中依照陈寿的三国志而编纂的,以历史为原型的话本,但是也有许多都是史料记载的真实历史。
比如三顾茅庐一词就出自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可紧接着,罗贯中又惨然一笑的摇了摇头。
只见罗贯中已经头发花白,下巴处留着一缕长须,也已经花白。
据推测,罗贯中应该是大约一千三百三十年生人,于一千四百年左右去世,活了七十多岁。
而现在的他,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了。
就算三顾茅庐来拜访他,也不可能是请他出仕。
即使真要请他,他也没那个精力了啊。
罗贯中叹了口气,侧身让到一旁,请朱楩等人进了院子。
朱楩给身后的人使了个眼色,小院不大,不能让所有人都进来。
于是牛胜自告奋勇的,领着近卫们守在门外。
他是个粗人,只是有点小机灵,自觉进去了也无事可做,还不如留在外面了。
于是只有汤徐二女,以及李贵和李景隆最终陪着朱楩,五个人来到了罗贯中的院子之中。
在院子里有一张小桌,周围放着一些凳子,本来这只是一个配套的石桌石凳,可以看到许多凳子上已经落满尘埃,说明平日里并没有客人拜访。
本来罗贯中要把上首位,也就是对着院门的位置让给朱楩的。
朱楩本就不在意这些,又见罗贯中已经一把年纪,于是可分主次随意的落座了下来。
罗贯中还喊来了一个十几岁的小童给客人们端来茶水。
“只是我的孙子,”罗贯中随口说了一句。
朱楩看了眼也没在意。
虽然罗贯中写书不错,但是可没听说他的后人很厉害,至少朱楩并不知道。
所以这次来,主要还是来拜访一下这个名人的。
“我听闻罗先生著有一些书籍?”朱楩没有绕来绕去,而是开门见山的,禀明了来意。
“是有一些,”罗贯中还让小童取来一个册子,上面记载着目录。
这是古代,不像现代有各种方便的电子仪器进行存档归类。
所以就算是作者本人,罗贯中也要看本子,才能知道自己写过哪些书,又有多少卷,甚至是多少字。
罗贯中也算是很有才华了,除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主要作品还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等,包括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使用的剧本也跟他有关。
听到这么多故事,徐妙锦和汤欣不禁眼前一亮,美目也频频往朱楩的身上瞟。
还不等朱楩开口,罗贯中心里一动,就让自己的孙儿去取来一个个的大箱子。
虽然是古代文本,可罗贯中的多以白话文为主,主打一个‘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
可这也让他的,每一套都很厚,光是册卷就有十几卷到几十卷。
“殿下如果喜欢,可以把这些书籍带走慢慢翻阅,若是有朝一日能帮老朽刊印成书,乃是老朽的运气,”罗贯中竟然如此大方的,要把这些他用尽后半生书写的原稿送给朱楩?
连朱楩都不禁愣住了。
这里面光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在后世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那可是四大名著之二啊。
如今都落在了他的手里?
要是朱楩不厚道一点,一旦确认没有人知道这些作品是谁写的,只要把知情者全都灭口,他甚至可以剽窃罗贯中的东西,说是自己所著。
那巨大的名声,足以让人铤而走险了。
哪怕到了现代,在当今网络传播速度这么快的环境下,不还是无法杜绝抄袭的情况发生?
还是那句话,只看利益是否足够让人铤而走险罢了。
可最后朱楩还是笑着摇摇头,说道:“还是算了,本王出行在外,不方便携带这些书籍。万一不小心被雨水或者潮气打湿了原稿,那可是天大的损失。先生还请好好保存起来,也许哪一天本王亲自帮你著书刊印。”
罗贯中眼前一亮。
其实古代想要刊印书籍,没有那么简单。
最早没有印刷工具之前,都是找人抄书,一笔一划,每一个字都是让人抄写下来的。
如此一来就需要抄书先生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了。
虽然明代已经有成熟的木活字印刷技术,可因为纸张很贵,一般也不是私人能够玩得起的东西。
所以罗贯中的,比如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最早可追溯的版本,要么是万历年间,要么是嘉靖年间刊印的。
等于说他生前都没有机会把书传播出去,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说到底,在绝了仕途之路以后,宁可宅在这种小院也要发愤著书,说明罗贯中其实还是想要名留青史的。
“说起这些书,我之前其实就对水浒传多有耳闻,不过我很好奇一件事,先生书中未免把高俅写的太坏了,可其实六大奸臣才是罪魁祸首吧?”朱楩忽然话锋一转,看似是讨论书中情节,其实却意有所指。
北宋六贼,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
高俅根本排不上号。
这六人在朝堂之上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荒淫无度、排除异己,私下滥使职权以鱼肉百姓为乐,将民间弄得乌烟瘴气,满目涂炭,是导致当时江南方腊起义和金国入侵中原的罪魁祸首。
据说在二十四史中,宋史的篇幅最长也最全面,以内容详细资料丰富著称。
可是在整个宋史的几百万字之中,高俅的资料却仅有很有限的篇幅,说是一笔带过也不为过。
足以说明高俅本身没有那么显赫的地位身份,权势远远赶不上蔡京之流。
包括高俅在水浒传中的那些事,可能都是给别人背锅的。
北宋六贼才是真正的大恶人。
朱楩意有所指的说道:“先生这是担心别人有家族后人,是在担心被世家报复?所以挑软柿子捏啊?”
这里是哪里?这里是江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为何叫做南宋?
就是因为北宋被金国覆灭之后,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于是称作南宋。
没错,南宋的京师,竟然也在应天。
而随着宋朝南迁,到了南宋之时,又有多少官员以及世家,跟着一起到了这江南呢?
比如那江南第一家族的郑家,就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的浦江郑氏三世祖郑绮公。
一世祖就是老祖宗,是二世祖的父亲,三世祖的爷爷。
也就是说这江南世家的一支,就可能是宋朝才成为世家,后来迁徙到了江南的。
否则光是江南本地世家,何至于足有两百多家?
朱楩冷笑道:“先生,这可不太公允啊。”
罗贯中表情淡定的看着朱楩,听出他话里有话,只是心中感到纳闷,这位殿下到底想说什么?
老朱家跟老高家又没关系,这位殿下可不会平白无故跑来找自己给高俅洗刷冤情。
至于让高俅背锅,罗贯中心说,我虽然要活到头了,可是我还有儿孙后人,你都知道我怕世家了,还问什么?
等等,世家?
罗贯中渐渐睁大了双眼,忽然想起之前隐约听闻的,关于溧阳县张氏一族满门抄斩的消息。
再想到一些听到的传闻,乃至通过他自己的猜想。
罗贯中倒吸一口凉气,殿下这是要对江南世家出手啊?
毕竟是写三国演义的,想想孙坚父子到了江东之后遇到的挫折和与当地世家的冲突,再想想孙家父子对待江东世家的打击。
罗贯中突然豁然开朗,只是不敢置信的看着朱楩。
这位殿下,您可知道,您要面对的是什么吗?
你敢向洪武大帝发起挑战?你想坐上那个皇位?
你爹可不是赵匡胤,你也不是赵匡义,不是烛影斧声就能完成政变的。
等等。
罗贯中扭头看向汤徐二女。
徐妙锦和汤欣本来还在翻看他的那些书籍,此时下意识抬起头。
“敢问二位姑娘芳名,”罗贯中心里一动,双手抱拳询问道。
“好说,”朱楩先开口了,拿手指指徐妙锦:“这是我大老婆,将来的滇王妃徐妙锦。这是信国公之女汤欣,我们还在发展感情阶段,将来也是我的偏妃,跑不掉的。”
徐妙锦见院子里没有外人,不但不羞怯,反而对朱楩甜甜一笑。
毕竟她是大老婆。
而汤欣则是咬咬嘴唇,俏脸通红的低着头,却也没有反驳。
朱楩说的没错,她逃不掉的。
这是她的命。
朱楩又看向罗贯中。
而罗贯中此时,已经面色激动的不能自禁。
他在犹豫,自己要不要施以大礼,拜见将来的新君啊?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罗贯中自然察觉到了,恐怕眼前这位,才是洪武大帝心目中的继承人,否则就算按照辈分来说,朱允炆确实不能迎娶两家的姑娘,但是朱元璋也完全可以不让朱楩娶,甚至是一起娶两位国公家的女儿。
这就好像曹丕和曹植到底谁是曹操的继承人之争一样,看看曹操给两个孩子的安排就能知道,自始至终,曹操都是把曹丕作为继承人的,这一点从未变过。
或许曹昂和曹冲不死,才有那么一点机会?
“敢问殿下,小老儿可有什么能尽力的?”罗贯中连自称方式都变了,从老朽,谦虚的自称小老儿。
朱楩笑了,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直接。
“我想铲除杭州这两家,可有良策?”
(本章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