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朱楩的农业发展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姓姓姓姓徐字数:5640更新时间:24/09/05 20:42:28
自从被洪武大帝吓唬了一顿之后,木初回去时,浑身都要虚脱了,只觉得哪怕面对思伦发的几十万大军,恐怕都比这要轻松。
木初也是真怕了,于是第二天早朝就赶紧上朝朝贡,准备朝贡之后就尽快回去。
还是自己家轻松自在啊。
没想到的是,木初不但被朱元璋亲自册封了丽江土知府,还额外被册封了中顺大夫,相当于正四品。
从朝堂上下来以后,木初就赶紧回到驿馆收拾东西,要和一众随从快点离开这龙潭虎穴。
同时沐春这边也开始行动起来,两伙人刚好可以凑个伴。
而在沐春准备离开京师时,朱允炆还派人前来相送了一番。
可惜朱允炆现在作为皇太孙,事务繁忙,脱不开身,不能亲自相送。
沐春可不敢有任何意见。
于是沐春与木初来京师应天走了一遭后,终于踏上回返云南的路程。
而此时已经是洪武二十五年的十月末了。
再看云南。
从十月份开始,云南就进入了秋收的忙季。
朱楩最近也很忙,可不是忙着和木邱造小孩儿啊,那是晚上的娱乐运动。
白天的时候,朱楩还是很正经的。
比如现在。
虽然朱楩出不了城,主要是他不想再引起朱元璋的猜忌,于是索性连大理城都不出了,有时候一连半个月都宅在王府内。
反正他正好可以修炼练气决,倒也不算苦闷。
而今天,在王府偏殿之中,朱楩正在接见居里屋。
“殿下,这是今年的收成,”居里屋一脸激动兴奋的,指着身边堆放着一大堆的粮食。
那些就是朱楩交给居里屋一族负责的种子。
一连两季,足足一年时间,朱楩才算是确认了这次的农业开发实验。
毕竟这些种子都是直接从系统商店中购买的,也是后世现代经过无数次实验培育出来的,朱楩也担心这个时代能否适应。
还好的是,不论是杂交水稻,还是玉米等作物,都成功熬过了第一季度,并且以第一季度的收成作为第二季的种子,也成功完成了第二季的丰收。
这就代表着,朱楩的试验田计划成功了。
这些种子不但可以在大明时代种植,而且连种子也能培育,这就不需要朱楩不断从系统中买种子了。
简单来说就是,这些种子,已经可以正式面向整个大明了。
朱楩也有些激动,如今的粮食收成既单一,又量少,才导致明朝许多百姓都穷困潦倒,很多都吃不饱饭。
一旦这些高产且丰富的农作物推广开来,适合水田的就种杂交水稻,适合旱田的可以种玉米,甚至连贫瘠的土地都可以种地瓜和土豆。
相信大明百姓很快就能五谷丰登。
而大明百姓富足了,朝廷也会迅速壮大起来。
想到这里,朱楩对外面喊道:“王福,去把李知府喊来,就说有重要的事。”
门外立刻传来王福的声音:“是。”
堂堂指挥使,如今却已经俨然一副王府大管家的做派了。
没办法,这最近一年的时间里,云南都很平静,朱楩也老实了下来,连朱楩都无事可做,何况是他。
不多时,大理知府李叔然就被请到王府了。
“殿下,今年可是大丰收啊,”李叔然一进来就无比喜悦的宣布了好消息。
大理城周边的秋收已经结束了,经过一番清点计算,今年可谓是大丰收。
朱楩笑着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李叔然看看堆放在偏殿当中的那些农作物。
李叔然一愣,殿下好像并没有太开心?
接着李叔然打开那些袋子,然后一脸茫然。
“这是啥?”李叔然拿起一块‘土疙瘩’。
“那是土豆,”朱楩说道。
土豆?果然是土疙瘩吗?
“这个呢?红土豆?”李叔然又拿起一块相似的土疙瘩。
“那叫番薯,也叫地瓜,”朱楩介绍道。
果然还是土疙瘩?
“这有什么用?”李叔然问道。
土豆地瓜都是舶来品,有的甚至是明朝中期才传入的,此时自然没人认识。
还有那玉米,更让李叔然惊诧。
“这是什么米?好似黄金,难道是珍珠米?”李叔然惊叹的捧起一把玉米来。
朱楩好笑的摇摇头,又对李叔然说道:“你再看看那袋子米。”
结果反倒是杂交水稻的大米让李叔然不感兴趣了。
朱楩叹了口气:“李大人啊李大人,其实这杂交水稻才是重中之重。如今的稻米最多亩产两石到三石,那已经算是丰收了。我说的没错吧?”
李叔然愕然的点点头,比如今年的丰收,两季当中都有许多田地亩产到了三石,才让他无比喜悦。
可殿下看起来怎么如此平淡?
又听朱楩指指那些稻米,说道:“而这里足有十石,却是一亩地的产出。”
“嘶。”
李叔然倒吸一口凉气,亩产十石?殿下,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
亩产三石已经是丰收,亩产四石足以成为奇迹。
你却说亩产十石?
“殿下,您老实跟老臣交代,您是不是要造反啊?”李叔然突然一脸冷漠的看着朱楩,竟然看出朱楩早有反心?
朱楩也吓了一跳,你忠厚老实的李大人竟然也懂得夜观天象不成?难道被他看出来了?
又听李叔然说道:“亩产十石,难不成一禾九穗不成?殿下,您难道是汉武帝不成?”
一禾九穗,据说汉武帝出生时,就有这种异象。
而李叔然显然是误会了,以为朱楩这是要搞事。
伱想啊,亩产十石,已经是亩产三石的多少倍?亩产三石都是丰收了,你这得一禾九穗才行啊。
殿下,你这是要造反啊。
朝廷已经公开皇储为皇太孙了,就算你再不甘心,也得认。
“胡说八道什么呢,”朱楩感到好笑,如今朱元璋还没死呢,自己不着急造反,别着急,先等老朱死了再说。
朱楩起身来到李叔然面前,然后伸手捧起一把稻米,说道:“你先看看这米和普通稻米有何区别。”
李叔然皱了皱眉,忽然发现,这些稻米比寻常稻米要颗粒更大许多。
朱楩继续说道:“其实这是居里屋他们发现的新稻种所种出来的,因为以前他们一族藏在深山老林,所以外面的人才不知道。”
“还有这玉米,土豆和地瓜,也都是高产作物,一旦全面推广开来,这才是真正的大丰收。”
朱楩把功劳全都推给了居里屋,显然是早有打算,用居里屋一族曾经住在深山老林为借口,解释为何之前没人发现这些稻种。
反正别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能由他胡说八道。
居里屋低着头暗暗偷笑,殿下啊殿下,我们当初要是有土地种粮食,还是这么高产的粮食,我们何必铤而走险去夜袭云龙县,还差点被您给灭族啊?
想到这里,居里屋又很是感叹,心知一旦殿下真要把这些农作物推广到全云南,到那时,所有人都能吃饱肚子了。
亩产十石啊,就算拿出三石交税,每家每户也有七石口粮。
光是这七石口粮,都足够一家吃一个季度了。
而且居里屋尝过土豆地瓜,尤其是地瓜,甘甜绵软,简直就像是传说中的甜品糕点。
还有那玉米,按殿下的说法可以烤着吃,可以煮着吃,甚至还能做什么爆米花。
那是啥玩意儿?
“殿下,您说的是真的吗?”李叔然震惊的望着朱楩,想从他的表情上寻找出蛛丝马迹,很想知道,朱楩是不是在开玩笑。
朱楩笑了,拿手拍拍李叔然的胳膊,说道:“我喊你来,就是准备让你来年把这些作物先在咱们大理周边施行起来,先以咱们大理作为试验田,等第一季度收成出结果了,再全面推广到云南各地,乃至进奉给朝廷,推广到全国。”
“百姓们苦啊,我之前巡查领地时,就看到那些土人百姓被之前的土司官们压榨得连饭都吃不饱,一个个枯瘦如柴,这是要把人饿死吗?”
“窥一豹而知全面,想来整个国家的百姓都差不多,能吃饱的人还在少数。”
朱楩叹了口气,颇有忧心天下的架势。
李叔然嘀咕着:“不是窥一斑而知全豹吗?而且是管中窥豹才对。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我是让你来纠正我用词的?”朱楩没好气的翻着白眼。
李叔然讪笑一声,但是却有些犹豫。
“殿下,我看这件事还是先缓缓吧,”李叔然思来想去,劝说道:“粮食可是百姓的根本,不可儿戏。”
说到底,李叔然还是不信亩产十石的事,觉得简直就是玩笑话。
朱楩心说,亩产十石都是收着了,实际上这是最低的收成,最高的可是亩产十二石呢。
尤其是那土豆地瓜,全都是亩产过二十石了,其中土豆更是最高可达到亩产三十石。
而且土豆确实可以作为主食,比如沙俄就是以土豆当做主食吃的。
若是遇到灾荒的时候,土豆不比观音土好吃?不比书皮好吃?
可古代都是小农社会,说白了农耕大于天,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在春秋战国时代,甚至在春耕与秋收的时候,哪怕两国交战了,都要等农忙结束之后再打。
毕竟不论是谁都得吃饭。
所以李叔然断然是不敢轻易尝试的。
“那就让云龙县作为试验田吧,”朱楩也没有坚持,但是也没有退让。
朱楩也是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的,农业方面的进展,是一定要推广全国的。
毕竟他的野心是全国,乃至全世界。
尽早推广这些高产农作物,就能让更多人吃饱肚子,可以避免有人被饿死。
而且还是那句话,百姓富足了,国家才会强盛,他也才有更多底气发动更多战争。
“反正云龙县规模也不大,就算真有所损失,大不了用我的俸禄去进行弥补,我还是给得起赔偿的,”朱楩说道。
他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李叔然还能说啥。
接着朱楩又交代了一些关于新型农作物的注意事项。
李叔然越听越心惊。
先不提所谓的杂交水稻和正常水稻没什么区别,那玉米的管理也很简单,关键是这土豆地瓜,只要埋土里就不用管了?也不需要浇水?只等到季节了就去收获?
这也太容易了吧?
所以在李叔然拿着一大堆种子离开时,都还是满脸惊诧,甚至以为自己听了一场说书,殿下不会是天方夜谭吧?
“李大人这是不信任咱啊,”朱楩看着李叔然离去的身影,无奈的叹了口气。
居里屋解释道:“因为事关重大,李大人不得不小心谨慎。”
朱楩点点头,他当然可以理解,想想这居里屋当初听到这些话时,不也用看白痴的目光看自己半天?
可是等到第一季收成时,是谁痛感流涕来着?是谁惊为天人来着?
如今他倒是淡定了是吧。
“居里屋啊,”朱楩忽然又开口说道:“如今关于土豆地瓜和玉米的事,你办的不错,但是也差不多得到结果了。接下来我还要交代你们一些作物。”
说着,朱楩从背包之中取出提前准备好的许多种子。
这里有棉花,有花生,还有西瓜。
之前朱楩就想过,云南冬天也是很冷的,而如今的取暖系统几乎等于没有。
别的还在其次,万一冬天打起仗来了,军人的衣服并没有太耐寒。
想想当初隋唐几次征讨高句丽,不就是因为受不了严寒天气而损兵折将无数?
早晚有朝一日,朱楩可是打算再次征讨高丽的,还有西伯利亚那边也很寒冷。
所以得早做准备。
于是棉花就是接下来的主要发展了。
还有花生,花生可以榨油,而且出油率很高,同时花生也可以吃(废话),所以朱楩也想尽早搞出来。
至于西瓜。
西瓜可是很好的水果,甘甜,味美,这算是想要改善一下云南的生活条件。
其实明朝就有种西瓜的记载了,但这里是云南,至少如今朱楩还没见过。
何况朱楩拿出的种子都是后世现代经过无数次研究与培育才得出的。
朱楩可没办法在如今的条件下,去一点一点培育出来。
只要这些种子能在如今的环境下适应下来,以及可以继续收取种子,证明这些技术的延续性,就够了。
只是朱楩也要考虑一下气候因素,所以他拿出的这些种子,都是适合在云南种植的。
居里屋拿上许多种子,也没问朱楩是怎么凭空变出来的,就恭敬的告别了朱楩。
“这还只是农业发展,而且因为可以直接买种子,才能轻松发展。可最关键的,还是科技发展啊,”朱楩默默的叹了口气。
由于朱元璋之前的猜忌与敲打,导致朱楩现在不敢再大张旗鼓肆意妄为。
也让他之前的许多计划只能暂时搁浅,弄得现在只能在商业上发展一些东西去卖钱。
可朱楩更想大力发展炼钢技术,之前收缴的许多铜器现在只能堆放起来,要是能自主研发出制造子弹的技术,再买一份图纸,哪怕只是最原始的三八大盖,或者左轮手枪,对军事力量的提升那也是巨大的啊。
结果现在朱楩却什么都不敢做,能做的事也都是偷偷的,还得让别人来代替自己完成。
说起来,经过年后足足十个月的积累,朱楩如今的资源已经超过千万。
按照每个月三百二十八万的积累,哪怕期间购买大批种子和一些消耗,现在他也已经拥有三千四百万资源了。
而且眼看十月末了,等到十一月时,就又要有新的收获了。
不过朱楩虽然有了如此庞大的资源税收,可他却没有随意浪费。
虽然实用类商店之中包罗万象,只要资源充足,连飞机坦克都能买。
可朱楩既然已经知道朱元璋开始猜忌自己,又怎么会轻易浪费。
这可是他最大的底牌,朱楩最大的底气就是,万一真到了某一天,他还能买一台坦克去和老朱的千军万马对轰。
如果他有一支忠心自己的部队,干脆每人装备一支大菠萝,甚至是攻城炮,给老朱来个大大的惊喜。
所以朱楩现在的蛰伏与韬光养晦,只是在默默的积累自己的力量而已。
为此他连避孕气球都舍不得买,而是用羊肠来避孕。
与大业相比,避孕气球又算得了什么。
要不是在意木邱的身体,怕她年纪太小就怀孕伤身体,朱楩都懒得避孕,自己的老婆给自己生孩子,不是天经地义?
十二岁?谁还在意什么特么十二岁啊。
“就是不知道老朱还能活几年,连太子大哥都被他熬死了,不会把我们这些儿子都给熬死吧?”朱楩忍不住暗自腹诽起来。
想想朱楩就想吐槽。
中国历史上,当太子时间最久的,恐怕就是康熙的儿子胤礽了吧?当了足足三十多年太子。
而朱标这位太子,那也当了整整二十五年。
结果朱标还是没熬过老朱,反被老朱给熬死了。
太子这位置有毒吧?
其实朱高炽也当了二十年太子,等朱棣终于死了时,在位仅十个月就病逝了。
可就这十个月,足以称得上仁宗之治,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础,可见朱高炽的能力。
朱楩这边还在暗暗吐槽朱元璋的时候。
此时应天的朱元璋,却也在想着他的事。
当得知沐春与木初都离开了应天,准备回返云南了。
朱元璋思来想去,终于还是决定。
“准备拟旨,年底让滇王朱楩回京述职。”
朱元璋这是打算把朱楩召回京师?
看来他到底还是起了猜忌之心,要当面质问朱楩,或者亲自试探啊?
(本章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