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谐音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将臣一怒字数:2198更新时间:24/09/05 09:38:31
“无妨,李清照此剧必败无疑,老夫熟读史书,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大宋有女子出征事情,哪里有什么杨门女将,简直是胡编乱造、一派胡言。”程颐冷冷呵斥道。
理学一脉的弟子微微颔首,他们自然知道杨家满门忠烈的事迹,心中佩服至极,然而大宋将士征战沙场,哪里有女子为将的事情。
如此明显漏洞,但凡不瞎就能看出来。
程颐冷笑道:“这一次,老夫倒要看看,李清照还有什么可以狡辩,别说是老夫,就是杨家恐怕也不会放过她。”
唐玄宗和杨贵妃乃是前朝的事情,又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第一部曲剧他们无话可以。
可是杨家的故事那可是发生在本朝,可谓是众人皆知,又岂能容李清照乱来,程颐相信此举定然会引起朝野反对,让李清照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夫子英明!”一众弟子纷纷恭维道。
理学一脉治学严谨,而曲剧先是伤风败俗宣扬爱情,又肆意篡改史实,自然被理学一脉不容。
程颐冷笑一声,突然问道:“这部曲剧的邀请函在哪?”
弟子不由一楞,摇摇头道:“启禀夫子,这一次,李大家并未向夫子发出邀请函!”
“啊!”
程颐不由一愣,没有想到李清照竟然做的如此绝,竟然连邀请函也不给他发。
“唯小人和女子难养也!不就是一文钱,去买一张门票去!”程颐脸色一黑,气急败坏道。
弟子不由苦笑道:“夫子有所不知,曲剧的门票的确是一文钱一张,然而很多前排的座位极为紧俏,引起众人疯抢,甚至出现很多人连夜排队购买前排座位,加价卖给他人的事情。”
“于是曲剧的门票价格也改了,前排距离舞台最近的座位足足涨到百文,唯有最远最偏的位置才要价一文钱。”
范正也没有想到他为了推广曲剧,将票价定在一文钱,竟然提前催生了黄牛,只能无奈按照后世那般阶梯价格售票,饶是如此,依旧没有完全禁绝黄牛。
“竟有此事!”程颐皱眉道。
“而且这是第二部曲剧第一次公演,开封百姓定然争相一睹为快,恐怕前排的座位百文钱也不一定买的到。”弟子苦笑道。
“现在去买!无论多少钱,给我买一张前排座位,这一次,我倒要看看胡编乱造的《杨门女将》如何撑得起第三代文学流派的大义。”程颐冷哼道。
弟子无奈,只能连忙去买。
然而第二部曲剧第一次公演的影响力太大了,很多人都已经看腻了杨贵妃传,纷纷期待第二部曲剧。
最后弟子足足花费了一贯钱,才从他人手中买回一个还并非最靠前的位置,总算满足了程颐的要求。
同样的事情,在开封城各处上演,哪怕是最低一文钱门票,也都上涨到十文钱左右,可见众人对新兴的曲剧是何等的好奇。
……………………
在万众期待下,第二部曲剧《杨门女将》正式开始。
蹴鞠场内外再一次人山人海,这一次无论是抢到票还是没有抢到票的,皆在期待今日的公演。
若是这一次公演再次成功,那么李清照开宗立派的地位将会彻底稳固,曲剧将会迎来大量的文人加入,将会引领第三代文学流派。
“杨家人也来了!”
忽然,杨家家眷受邀前来,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杨家满门忠烈,人丁稀薄,虽然经过数代的繁衍,却依旧难以兴盛,这也是杨家作为将门渐渐衰落的原因。
李清照决定谱写曲剧歌颂杨家满门忠烈的事迹,杨家欣然而从,极力配合。
然而当曲剧出来的时候,原本的杨家将竟然变成了杨门女将,这让杨家也是心中七上八下。
如今此剧第一次公演,杨家受到李清照的邀请,立即前来一探究竟。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文坛前辈受邀前来。
没有受邀的不惜重金买票也要一探究竟,程颐就是其中之一。
“杨门女将!”
程颐看着蹴鞠场外高高悬挂的四个大字,不由冷哼一声,如果《杨门女将》胆敢胡编乱造,那就别怪他们联合杨家一齐上告朝廷,彻底让曲剧翻不了身。
当然程颐还有另有毒计,他自然知道民间相传的杨家和潘家的恩怨并非杜撰,如果《杨门女将》还原当时的恩怨,势必要牵涉到潘美,潘家也不会容的下曲剧。
“咚咚咚!”
随着振奋人心的军鼓声响起,剧台拉开序幕。
曲剧《杨门女将》正式开始。
“宋辽大战,杨业镇守雁门关打破辽军,威震辽国,辽国忌惮杨业,在设计伏击杨业,力战而亡…………。”
随着杨门女将背景逐渐展开,杨家北抗辽国,杨家七子,相继而亡战死,唯有六郎杨延昭仅存,留有一子杨宗保,最后在对抗西夏战斗中为国牺牲,杨家只剩下一群老弱妇孺。
杨家上下看到这一幕,不禁潸然泪下,虽然杨门女将为杜撰,然而杨家男儿接连战死沙场却是千真万确,他们杨家为大宋付出的太多太多了。
然而接下来的剧情让杨家上下不由眉头一皱,西夏再度入侵,边关告急,大宋危在旦夕,杨家佘老太君和第三代夫人穆桂英决定亲自挂帅,领兵作战,亲自抗击西夏。
“这怎么可能?大宋哪里有女子出征的事情!”
看台下,不少文人议论纷纷,大宋虽然被称之为弱宋,然而依旧有一百二十万军队,哪有让女子出征的道理,而且是一群妇孺。
“而且杨家并无佘老太君和穆桂英,杨业老元帅的夫人姓折,第三代夫人也并非是穆桂英。”一个熟知杨家之人皱眉道。
众人议论纷纷,一脸不解的看着剧情。
“我知道了,是谐音字!折老太君的姓氏和佘,乃是谐音不同字。”一个书生恍然大悟道。
“为何多此一举!”旁人不解问道,既然是谐音,为何要用不同的字。
文人一脸敬佩道:“因为这部曲剧就是编的,折老太君自然不可能上战场,于是就出现了佘老太君之事,穆桂英同样如此。如此一来,既可以规避不可妄议朝政之令,又可避讳长者。”
“李大家果然用心良苦!”
众人纷纷惊叹,如此一来,哪怕曲剧出现差错,也可以对杨家交代。
(本章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