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 第三三七章 相见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君朝西字数:5306更新时间:24/09/05 01:34:57
    帝都城西,云山书院。

    书院隐在樊川北面的云山中。山以云名云即山,书院在云山中,就叫云山书院。

    云山七十三峰中,书院四家,只有这家书院能以云山为名。因为它是甲姓世家京兆韦氏的族学书院,也是大唐十大书院之一。书院的步云亭中,书院的山长,韦氏家主韦苍正在接待一位重要客人。

    能被韦苍亲自接待的,不是文坛士林的宗师,就必定是同等级的人物。

    但今日她接待的,是一位小辈,也是一位忘年之交。

    在亭外煮茶的侍婢已经悄悄抬头觑了这位至元道师好几次——声名如雷,被民间立生祠的人物,真的好年轻啊。能让年轻侍婢偷着瞧了又瞧的,除了声名人物,就得是俊俏郎君,要不也得是热门话题人物——大唐首位和离的世子夫人,还是甲姓之首的兰陵萧氏,这消息得多劲爆,当年传开时跌碎了多少人的眼珠子啊!即使那事已经过去几年,侍婢们看见当事者,在钦仰的声名卓着时也不由得想起当年那段热议的“彪悍和离”。

    亭中的人并未在意侍婢的偷觑,身穿一领天青色的道袍如雪色染青,衬出她清静冷冽的气质,却并不让人感到孤傲,有一种宁静悠远的气度,仿佛“身在南山”的清静悠然。

    韦苍一见就笑着赞她,“三年不见,小友是得了陶先生的真意了。”

    这位家主与沈清猗神交、书信已交,却还是第二次见到沈清猗,上一次是她来长安为齐王治病,这次再见,便觉她精神气度又有不同,令人想起游走世间,也是声名卓着的道门前辈——孙先生之师陶先生,那种“结庐在人境,悠然见南山”的忘我超俗之境。

    “清猗见过云舟世伯。”沈清猗右手立什,向她行了一礼。

    韦苍抬手受她一礼,让她坐下,微笑道:“至元心境上又有进益,莫怪取字南山。比起上次见你,仿佛少了心中的束缚和隐忍的重负,精神更加敞阔、自在了。”

    沈清猗不由感叹她的观察细致入微:她一向认为自己掩饰得很好,没想到上次和云舟先生只见一面就被她看出心中的隐忍沉负。微笑回道:“不敢和师祖相比。清猗只是畅了心怀得了所求,心中隐忍痛苦已去,便得了清静之味,心无碍,便自在。距离师祖忘我的境界还差得远。”

    畅了心怀得了所求?

    韦苍眼中有讶色,心中有了几分猜测,暗笑一声,裴文通的用心怕是要落空了。

    她今日见沈清猗,是故友相叙,也有为裴昶相托之意。

    今年二月时,沈纶一一回绝了几个世家的提亲,说沈清猗正一门心思修炼丹道,无心婚约。一些世家退了去,裴昶却不死心,认为自家嫡孙人才容貌品行都出众,沈至元无心是没见到真人,若见了裴立之,说不准心思就改了。但沈清猗在道门不出,裴家便找不到机会,得幸这次京都举行药学交流会,沈清猗代表药殿参加,裴昶便暗里托了和沈清猗的“忘年交”韦苍——请她安排两个年轻人见一见。

    这不是什么大事,何况裴立之人才品貌确实出色,也是韦苍欣赏的一位后辈,两个年轻人见一见,就算无意,也可成友,不过韦苍也不会当成主要的事,今日还是好友叙旧,谈谈文,说说诗,才不负山风之景,步云之意。

    这一老一少,年龄相差将近三十岁,却也谈得投机,不时有清笑声从亭中传出……亭内外的侍婢也是听得出神,只觉字字珠玑,又蕴含悠远的道境,虽不明白,但咀嚼一体味就隐有脱俗之感,不由暗叹:果然是郎主的忘年交啊。

    韦苍带着沈清猗出亭,欣赏云山之景,沿着山间的青石路漫步,走出几段景,前方水流潺潺,对岸兰草郁郁,绿竹亭亭。韦苍向竹林中看了一眼,转头向沈清猗笑道:“对岸有俊郎,可要过桥见一见?”说着又向她眨了下眼,很有些老小孩的意趣,悄悄说,“这是裴中书托我的顺手人情。”

    她笑容温煦,气质博雅,令人见之便忘俗,虽是安排人来相亲,却是胸怀坦荡,见与不见都取决于沈清猗,并未安排偶遇邂逅之类。

    沈清猗对此没有恶感,长辈安排小辈相亲,原就是寻常事,何况这位长者又是这般坦荡,当然要给面子,便笑回道:“可是裴家十一郎?”韦苍一笑眼指对岸,“林中有亭,曰陶然。”人就在亭中。

    沈清猗眼望竹林翠蔓,微笑道:“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长歌吟松风,陶然共忘机。”

    这就是允了相见。

    韦苍哈哈一笑,说道:“你们年轻人自个相聚,老人家就不讨嫌了。”说着留下一名侍婢,转身自洒洒去了。

    长歌吟松风,陶然共忘机。

    这就是只谈松风忘却世俗心机呀。

    裴文通的打算是要落空了。

    ……

    清风中竹叶飒飒,有叮咚的琴声传出。

    陶然亭中随性而坐的青袍男子,一头乌发只用一根竹簪挽着,修长的手指轻弹琴弦,琴声不成曲,却如流水,淙淙而自在。听见沈清猗的步声,他抬起头来,眉目疏淡,容貌似水墨芙蕖般清隽,清清淡淡的气质,如这清风山泉一般,随性,自然。

    沈清猗暗赞一声好气度,上前入亭。

    行礼时彼此眼中都有欣赏之色。

    两人虽是初次相见,却并不拘束,言谈自若,从容,倒仿佛相识已久,远远立在亭外的裴家见这两位似乎相谈甚欢,很有意趣相投之意,不由得心喜——看来是有意思了?

    两三刻钟后,沈清猗起身告辞,带着道侍和侍婢而去,裴立之坐在亭中,抚琴以长歌相送。

    “寒来暑往几时休。光阴逐水流。浮云身世两悠悠。何劳身外求。天上月,水边楼。须将一醉酬。陶然无喜亦无忧。人生且自由。”

    沈清猗听得身后清朗悠远的歌声,微微一笑。

    陶然无喜亦无忧,人生且自由。

    裴十一,当真是洒脱之人。

    值得相交。

    心中的欣赏又多了两分。

    裴立之长歌而尽,又在竹林舞了一曲剑,并不就此下山,在云山迤逦流连,捉鱼野足,直至申酉之时,才带着随从飘然下山。回到裴府才淋浴换衫,就被祖父叫去院中,关切的问他今日相见如何,可是入眼,相见甚欢?

    “入眼。”裴立之道,“相见甚欢。”

    难得遇上一位意趣相投的,可不甚欢么。

    裴昶眉一轩,面露喜色,裴立之却又清声叹道:“只可惜……相见恨晚。”

    裴昶眉一耸,“恨晚?”

    “可惜呀,沈南山已有意中人,能不恨晚么。”裴立之一脸叹惋,心下也真个叹息,沈清猗这般气质、心性,的确是他喜欢的,只可惜,相遇太晚。

    裴昶拿着茶盏慢慢啜了一口,轻轻哼一声,“只要还没成婚,就不晚。”

    他嫡孙这般人才品貌,难道不能横刀夺爱?

    没成亲,就不成定局。

    裴立之脑中掠过沈清猗左手露出的约指,摇头叹道:“祖父,这恐怕是不行的。沈南山已与人约指一生,以她心性,当如坚刚,这情可是难夺了。”

    约……指?

    裴昶茶盏一晃,错愕不已。

    究竟是哪一家,抢在他们裴家之前?

    ***

    沈清猗没有将裴昶的这次心机放在心上,裴立之是个洒脱、通透的人,想必会让他的祖父放下联姻的打算。

    她这次到长安不是探亲访友,她入丹道的时间毕竟太晚,光是钻研透那些刻简就要耗费大量时间,上次回道门后就没出过神农域,这回入京是为了五年一次的全国医药学交流会——由太医署主办,帝国医学院和地方医学院的医药名家,以及民间着名大夫,都会应邀参加,而药殿就在应邀名单之首。

    不过,往年药殿对这种交流会的兴趣不大。

    药殿的丹道追求的是突破人体潜能,追求的是长生,跟世间治病的医药相比,就如一个云端,一个田梗,云端的哪会低下头去望田梗呢?若非道玄子提出“药殿不要离世”,丹师们就只想关起门来炼丹,不预世事。但交流会成立五十年来,药殿往常也只是派出三四名外殿的药师参加,丹师是不会去的。但今年却例外,不仅派出四名外殿药师,而且派出了沈清猗这位内殿的丹师,让她领团参加。

    太医署接到无量观递的名单也是吃了一惊。

    但想想今年交流会的主题,那项将要推出的重要成果,便觉得不意外了,这位参加是应该的。

    当然太医署对此是很欢迎的,有一位丹师出席,而且是药王孙先生的亲传弟子、药殿重要人物,这对提高交流会的品级当然是有好处的。

    全国医药学交流会不仅是各方医者药师对医学药学的交流,也是一个发布新方新药、发表论文的权威平台,尤其三十年前帝国专利法增加了医药目后,医、药名家间的交流就比以前积极了,一些独门的医方药方也不藏着掖着了,让每五年一届的交流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申报参加的医堂药堂也越来越多。敬宗朝时太医署进行改革,将医药学的一些行业标准拿到交流会上讨论,征集意见,经过这般集思广益,定出的标准更加完善,在民间推行起来也更便利。而今届交流会太医署除了要发布一项重要成果外,还要制定有关的行业标准,其中一项标准将开启一个不同于原生药学的新药学。这两项才是道门派遣沈清猗参加交流会的原因。

    她是三天前才抵达京都。

    入京后略事整顿便去沈府,拜见嫡母和生母。

    自从沈清猗嫁入萧氏并得梁国公看重后,一向不干预后院事的沈纶私下告诫了妻子,陆夫人便不敢在明面上打压、苛刻皇甫氏。之后陆氏家主陆识降爵贬职,陆夫人在府中也收敛了往常的气焰,沈纶又和妻子一番长谈,指明沈清猗在道门对沈家的利害关系,希望她宽待皇甫氏。不论陆夫人心中多么嫉妒,但知轻重懂进退,否则只凭出身家世和她的容貌才华,也不会得到沈纶的爱意和敬重,此后对皇甫氏虽然还是没有好颜色,但暗地的打压也停止了,只要皇甫氏不出现在她眼前,眼不见就心不烦。此番沈清猗和陆夫人相见,虽然双方礼数上都挑不出毛病全,但终究是相见两不欢,寥寥说了几句,沈清猗便告礼退出,去兰芷院拜见生母。

    守在外院的仆婢远远看见青色的道袍,立即转身飞快的进去通报:“禀郡君,十七娘子,不,至元道师回来了。”

    不是每个火居道士都能称为道师,这是一种地位等级,所以家中哪位郎君娘子成了道师,仆人们也必定会尊称为道师。

    沈清猗远远就望见兰芷院外一圃兰草,就和她熟悉吴兴沈府的兰芷院一样,种着许多兰草,无论春夏秋冬,静静幽香。就像母亲,开在深山里,也是从容安静的。

    她的步伐不由变得急切。

    进入院中,兰草芬芳,清静雅致,和她记忆中的一样,没有丝毫改变,不同的只是换了地方,无论吴兴、扬州还是长安,母亲住的地方永远都会让人感到温馨,宁静。沈清猗觉得母亲就是深谷中的幽兰,倘若未遇上父亲,也可自在的开在山谷中,可情之一字,折去了多少人。她曾经计划接出母亲,何必做小妇受气,母亲总是微微笑着,说这样就好。那时她不明白,这样怎会好呢?……当她爱上萧琰,深受情之痛苦,爱而不能言的隐忍和爱而不得的辗转折磨,刻入心魂的相思,这才明白,母亲说的这样就好——因为能伴在父亲身边,和他白首偕老,与深爱却不能相守相比,这样就好。母亲所求的,也就是相守了。

    虽然明白了,沈清猗却不赞同母亲的选择,萧琰若是父亲这般多情,她决然不会爱上她;可这是母亲的情,是母亲的幸福,她不能用自己的想法为母亲做决定,那是她自己的快意,又何尝是母亲所愿呢?她只能尊重母亲的选择,唯能尽心的,就是让母亲在沈府过得更好,活得更长。

    皇甫郡君立在内门的廊下接女儿,眼中隐有泪花。

    四年前,她就是沈府的郡君了——这是女儿为她请封的诰命。

    因为沈清猗在霍乱瘟疫中立的功劳,被朝廷封赠为从四品散官,按制七品以上官员都可以为母亲请封诰命,但按孝道庶子女必先请封嫡母,只有嫡母已经有诰命并且品级在请封品级之上,请封的诰命才会落在生母头上,而陆夫人已经是从一品的国公夫人,当然不需要沈清猗的“孝敬”,皇甫氏便从八品的室人直接封赠了从四品的郡君,成了沈府中国公夫人以下的最高品级,诸媵妾见到她都要行礼。皇甫兰虽然不在意这个,但能让她的日子过得更清静安闲,自然知道这是女儿的心意。

    母女俩紧紧拥抱。

    “阿娘!”

    “您这些年可好?”

    沈清猗已经好几年没见过母亲,只能遣人时时送养生药丸回来,又在母亲身边安排了人时时禀报,听说身体康健这才安心,抬眼见母亲发色乌黑,眉眼仍亮,四五年未见也没多出白发皱纹,心中欢慰,清冷的脸庞上露出欢容,扶着母亲臂膀前行,流露出人前罕见的温柔。

    “我很好。”皇甫郡君笑着说道,进了讌息室,拉着女儿手挨坐在榻上,温温而言,“有你给我做脸,没人敢给我受气——”掌心触到女儿左手的约指,眼神一愣,话音也顿了,垂眼盯去,一怔,手都有些哆嗦了,抬头又惊又喜的,“文茵……这是?”

    沈清猗左手握住了母亲,无名指上的约指光泽流转,隐隐可看出并蒂莲,温柔的语声说道:“阿娘,我有了约定一生的人。”

    皇甫郡君的神情又喜又怔,片晌,抬头向身边的嬷嬷使了个眼色,嬷嬷会意,立即带着侍女们都退下,拉上棂格门,自个在门前守着。

    皇甫郡君轻轻拍了拍女儿的左手,有些紧张的低声问:“他是谁啊?生得俊不俊?温不温柔?体不体贴?是不是用情专一?多情的可不能要。太冰冷的、孤傲的、意趣不相投的也不行。”她女儿已经够清冷了,再来个冷淡的,这日子可不越过越冷?皇甫郡君瞬间觉得要操很多心。

    沈清猗殷殷笑着,一一回答说:

    “嗯,很俊,她生得俊极了,同辈中再没比她更俊的。”皇甫郡君一喜又一忧,容貌当然要好,才能配得上女儿,但太俊了,岂不是招惹桃花也多?“她品性纯正,心胸宽广,待人真诚坦荡,温柔周全,再没人比她更体贴的了。”皇甫郡君心里点头,却又发愁,这般温柔,岂不是待人人都好?那可就不好了。“她心如匪石,用情专一,虽然有很多花花草草诱惑,也没有动心。”皇甫郡君眼眉带笑,这样的才好。沈清猗的眼里都流淌出笑意来,“阿娘,她很好。您见了,一定会喜欢。”

    “好,好。”皇甫郡君放了一半心,女儿绝顶聪明又这么能干,找个郎君能不能干是其次,关键是要专情,温柔、体贴,不能是掐尖要强的,还要意趣相投合女儿的意……皇甫郡君暗道了声无量天尊,盼了多久,终于有了这么个人。

    皇甫郡君悄悄的问:“他是谁啊?”

    沈清猗微微一笑,柔声道:“阿娘,我带她来看您,您就知道了。”倘让母亲知道她约定一生的人是萧世子的妹妹,只怕立时就要不安焦虑了。等一切落定了,再告诉母亲吧。

    她像小时候一样,用额头贴着母亲的脸,调皮的说:“阿娘要容我保密嘛。她在做重要的事,现在不能回来。等她回来了,我再带她来见您。”

    皇甫郡君知道女儿做事都有道理,不说必有她的考量,便笑着不再追问,说道:“好。我等你带他来。”

    心里更加期盼起来。

    让女儿这般喜欢的,是什么人呢?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