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妙哉奇也(31)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洪门十一少字数:2647更新时间:24/09/04 22:17:34
    一席话说得满朝文武人人叹服,问得国王瞠目结舌。

    爱幼王想了想反问道:"难道能解开三道难题者也算不得智者!?这嘴上无毛的后生已过天命之年不成?"

    阿蛮冷笑一声说:"乌龟吃萤火虫,各人一里。如果本人猜得不错的话,他家中一定供养了一位六旬以上的老人,而且会唱《养老难》的歌儿。不然的话,像他这么大一点年纪,绝不可能懂得那么多道理"。说完,竟拂袖而去。

    阿蛮刚出皇宫大门,李老三马上跪在地上口称:"大王恕罪!"爱幼王说:"你为国家解除了危难,为孤王挽回了面子,理当封赏,何罪之有?"

    李老三把前因后果一说,在场者无不惊得目瞪口呆。

    这位李老三并非普通百姓,而是前任礼部尚书李大人的三公子。十年前的一天上午,李尚书把三个儿子都叫到身边,问:"你们说为父一向待你儿女如何?"三个儿子都异口同声地说:"父亲待孩儿如心肝宝贝!"

    "既然如此,你们来世将如何报答为父呢?"

    老大说:"下世我要变头牛,让你赶着耕田耙地,做最重的活,吃最差的草料,也不叫苦叫累,以此报答父亲克己待儿的恩德。"

    老二说:"父亲一个心肠这么好,来世一定能当大官,孩儿我愿变成一匹骏马,食草衔环以报您老人家的养育之恩。"

    李大人听后高兴地说:"你们都是我的孝顺儿子。"

    李老三不以为然地说:"父亲如果真有来世的话,你就投胎做我的儿子吧。"

    李大人气得满脸通红:"你这是什么话,难道为父对你不好么?"

    老三"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不!父亲您误会了,正因为今世你做我的父亲,待我这么好,再过两年我们却要吃你的肉,或者将你活活饿死,这样太不公平。如果您下世做我儿子,我要像您对待我那样对待您,等我老了您再像今世我对待您那样对待我,孩儿的心灵才能得到一点慰藉。"

    李大人听完儿子的话,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忙将他扶起来,父子二人抱头痛哭了一场。老三当即发誓:"孩子甘冒死罪也要让父亲舒舒服服地安度晚年。"

    两年以后,李尚书满了六十花甲,万岁赏他回尚书府饿死。李老三把父亲藏进一间事先准备好的地下室内,每天偷偷地送饭,送茶,送水。为了不连累哥嫂,在父亲回府的当天就与他们分了家。

    李老三除了有地下室的那间房子外,把其余的财产房舍都让给了哥嫂。

    十天以后,他将一具用熟食做成的假尸体送进了山林,并且很快被野兽吃光了。到目前为止,老尚书已经在地下室度过了八个春秋,在三儿子的精心照料下,他身体仍然十分强健。这本来是件喜事,老尚书却为这件事犯了愁。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他觉得自己活得时间越长,儿子为自己承担的风险就越大。

    三天前的早晨,当李老三给父亲送早饭时,李大人发现儿子满面愁容,便问他有什么心事。

    李老三说:"今天一大早孩子们上街去买早点时,发现许多人围在一起看什么东西,挤上前一看竟是皇榜。"

    老尚书一边吃饭,一边听儿子讲那皇榜的内容和前因后果,饭吃完了,那解开三道难题的办法也有了,这才劝儿子去"试试看"。

    当天,李老三按照父亲的指点,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

    今天一大早,他便信心十足地去揭了招贤榜。

    他并未指望招什么驸马,仅仅是出于一种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为爱幼王争回一点面子的目的才这样做的。

    没想到,不仅自己的"隐私"被那狮子国的使臣一眼看破,还连累爱幼王和文武百官受了一场闷气。

    李老三见事已至此,只好说出了真情,请爱幼王定罪。

    爱幼王听到这里,忍不住大吼一声说:"气煞寡人也!"说完双手抱头,沉默不语了。

    刑部尚书王大人见爱幼王龙颜大怒,立即下令:"将这欺君罔上的小人推出斩首示众!"

    金童看到这里,一股无名火直冲脑门,恨不得喷出三昧真火,将那皇宫烧个精光。还没来得及喷火,早有一块石头"咚"的一声掉在面前。

    他捡起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句话:第一句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第二句是:性急吃不得热粥。

    金童以为又是白鹤仙子在提醒自己,可是抬头一看,竟是观音娘娘在半空中向自己招手,这才意识到所谓狮子国的使臣不过是观音娘娘的化身,一股莫名其妙的力量不仅迫使他迅速平息了无名火,而且立即产生了一种"袖手黄河岸,得意看翻船"的心理。

    观音娘娘与金童打赌之后,并没有急于投胎,她首先变成一位老太婆一边在爱幼国的城乡之间讨饭,一边查访他们不供养老人的原因。

    查来查去,发现他们首先缺少粮食。

    一斗田只能收百把斤稻谷,十亩也难收一千斤麦子。

    为了活命,人们主要靠吃观音土和老年人的肉为生。这是其一。

    其二,是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尊敬老人,以为把父母关在地窖里饿死之后,抛到荒郊野外去让乌鸦、野狗吃就算是最大的孝敬。

    理由是既没吃父母的肉,还让他们享受了"天葬",不是孝子谁能做到。

    再就是国家《法典》有明文规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要么杀而食之,要么关进地窖。有不遵《法典》者,是朝廷命官要追究欺君之罪,是庶民百姓当就地正法。

    对于这件事,除了法律保障之外,还有《老难养》的国歌为证。

    观音娘娘首先针对国歌编了个《移难养》的民谣。

    儿难养,养儿难,个个养儿都一般。

    分娩时,生死线,恰似地府走一遭。

    生来不会吃茶饭,怕儿热来怕儿寒。

    屎尿常把衣被湿,爹娘睡湿儿睡干。

    观音娘娘一边传唱《移难养》一边设法提高爱幼国的五谷产量。

    这年夏天,她变成一位逃荒要饭的老太婆,一边唱着《移难养》一边要饭。

    没走多远,就有一位背饭桶的老妈妈被她的歌声吸引住了,放下饭桶问道:"老婆婆,您这歌儿是哪里学来的?怎么唱的跟我想的一个样呢?"

    观音娘娘神秘地说:"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这歌是一位神仙在梦中教给我的。神仙说爱幼国的世道也该变变了,不能光爱幼不尊老……"

    她俩越说越投机,老妈妈硬要观音娘娘把《养儿难》教给她。观音娘娘说:"我三天没吃没喝了,哪有气力教你唱歌呢。"老妈妈说:"你教我唱《养儿难》,我给你添饭。"

    结果歌教会了,一顿饭也吃完了。

    那老妈妈不仅不后悔反而说:"一顿饭换这么一首好歌儿值得!"

    观音娘娘说:"难得你这么好的知音,难得你这么好的良心。为了感谢你,我教你一个办法,包你一亩田每年打一百担谷。"

    老妈妈说,“一年能打五十担就不错,先前还不足三五担呢。”

    "好,就依你说的五十担吧。"观音指着自己刚才坐着吃饭的那块石头,又说:"以后每年插秧前,你每天送这块石头大的一堆肥,只要连送七天,全部上到田里后再来个三犁四耙,然后栽秧。秧插了下去再薅七次草,包你年年都能打五十担。"

    老妈妈半信半疑地听着,突然发现那老婆婆不见了,那块石头也长得像一座小山似的。老妈妈赶快把这件怪事告诉自己的儿媳们。

    她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照办了,那年的稻穗儿长得像狗尾巴似的,人人见了人人夸。到了秋后打下来用斗一量,不多不少正好五十担。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