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驰道建设的计划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作者:倚夜听雨字数:5109更新时间:24/09/04 21:10:53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笔趣阁] https://www.42z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201章驰道建设的计划


        

随着春回大地,幽州世家吵吵闹闹,但到底从王玄策手中租借到了大量黄牛,开始有序耕种田地。


        

当然一般上的顺序是,有参加草种计划的世家优先租借,再然后是按照世家势力的大小安排相应的顺序,像卢家,卫家和祖家倒没谁吃亏。


        

当然也有一部分没参加草种计划的世家,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跟这些世家拉开距离。


        

说实话,如果所有世家都没从李泰这里获得任何的帮助或者补偿,那幽州世家肯定是联合起来对峙李泰这个燕王。


        

但原本自己同一阵线的世家,陡然间有了解决方案,更重要得是这解决方案,对自己来说居然没有办法施展,那在这些世家眼里那就是背叛了。


        

事实上,这些世家是想直接购买王玄策手中的牛的,毕竟明年还要用道。


        

但王玄策表示:“如今整个幽州全部缺少耕牛,您买过去若坐地起价,那就是与幽州大大小小的世家结下仇怨,若平价租赁,那又平白无故的增添维护成本,又所求为何。


        

还不如把这件事情交给朝廷来做,一家家按照顺序慢慢排序也就是了。


        

至于想购入黄牛事,等以后草种计划继续执行下去,任何世家终归不会少了畜力!”


        

在王玄策的表态,以及李泰在背后的支持下,这些世家还是选择了王玄策的方案。


        

说实话,这里面有个问题,那就是耕犁的顺序问题。


        

先耕犁的人自然是会方便很多,至于后面耕犁的人,说不定一不小心就违背农时了。


        

事实上,这种操作在古代的基层是很常见的。


        

一般上朝廷下发的耕牛,都是先被基层那些强豪与世家,先拿过去把自家的田耕好了才会轮到其他百姓。


        

现在因为在场的人中压根就没有普通百姓,有得只是大大小小的地主而已。


        

顶多就是大地主先享受着朝廷政策的好处,那些小地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


        

这样的情况下,那些佃户逃离,又因没加入草种计划而租借不到黄牛的地主,自然而然会产生减少佃户的租田费用,从而让一部分佃户留下来。


        

毕竟只要是正常人,如果不是真的在当地看不到一丝丝希望,谁又会离开本地呢!


        

总之,有了幽州那些拿到黄牛的世家顶在前面,幽州世家很快就接受了李泰的这方案。


        

尤其这些顶尖的世家,直接享受到《草种计划》的好处后,他们主动找上王玄策,表示自己要加大对草种计划的投资。


        

别得不说,如果明年耕牛能够出栏,那自己几家有多少买多少。


        

如果耕牛不能出栏,那至少要确保明年春耕的稳定,先把自家需要的耕牛数量给定下来。


        

毕竟按照燕王还要建设天津城的样子,谁也不知道,明年的佃户到底还会留下多少来。


        

而王玄策面对幽州世家的积极配合,又加上李泰事先的指导方向,自然明确了草种计划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发展。


        

等到自己手上的耕牛与牧牛上了规模,那自己的功绩自然来了。


        

这一种有了目标的踏实感,却让王玄策变得相当满意。


        

至于李泰则随着春回大地,开始让王真儒留下一小部分徭役对雍奴到天津城的道路进行施工外,开始对整个幽州地区的运河进行大面积清淤工程,该干正经事了。


        

一个冬天时间,徭役们在建立营帐,修缮道路的同时,完成物资的储蓄准备。


        

不过最重要得还是磨合,不仅是磨合这些徭役们对高陵模式的熟悉,以及天津徭役们对普通徭役之间的配合。


        

更重要得,还有最初级粮票盐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熟悉与磨合。


        

可以说,李泰来到幽州想要让大量的幽州本地人接受高陵的模式,绝对不是一件短时间的事情,这对双方来说,都需要不断磨合才能让双方更配合。


        

随着这冬天的磨合,让天津徭役指挥徭役们干活时,就自然发现幽州的本地徭役很快就融入到天津徭役的工作模式中。


        

现在随着冬天过去,天气转暖,运河上的浮冰开始融化。


        

李泰一声令下,一处处营寨里面的徭役,在马周带领下全面对整条幽州境内的运河进行清淤拓宽,甚至在这几个营寨所在的地方更是建立了几个小津口,方便货物的快速集散。


        

“果然还是指挥燕王麾下的徭役干活舒服!”马周看着自己一声令下,几乎每一天整条运河的清淤工作都以一日千里的速度飞速的推进忍不住的感慨。


        

马周说道这里,不由转过头对李淳风道,“辛苦你了!”


        

“计算一下整条运河在幽州段需要建立的营寨,从而能更高效的推进工程,小事而已!”


        

李淳风摇头道,“与之相比,倒是燕王力排众议,主动供给了足够的煤炭,衣服与粮食让这些徭役们在冬天扫雪修路,才让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模式熟悉起来。


        

否则纵然春回大地,这整条运河的修缮也不可能会有这般快速。”


        

马周点点头对李淳风道,


        

“的确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跟燕王干活,就是会有这种事半功倍之感。


        

原本还以为幽州这段的清淤工作,应该会拖到六月份。


        

但就实际来说,怕四月份还没过完了,这段运河就清理出来了。”


        

“还是早点清理出来的好!”李淳风道,


        

“朝廷因为江南分校还没有足够的学子出产,所以觉得大运河拖一拖没什么事。


        

但对燕王来说,他可不会浪费一寸光阴,早点把整条运河完成清淤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嗯!我会注意的。”马周听到李淳风的话语目光眯了眯,思索着问道,


        

“在完成了幽州清淤工程后,燕王有什么其他的工程没?”


        

“有,他打算在天津津口,到天津港口之间建立一个驰道。”李淳风神色凝重道。


        

“驰道?是我理解的那个驰道吗?”马周瞪大眼睛,总感觉不是自己疯了就是李泰疯了!


        

“就是你理解的那个驰道!”李淳风面无表情的点点头,说实话,这东西真是劳民伤财。


        

如果不是李泰硬是拉着自己切切实实的计算了如果在整个天津港口到天津津口间修建了驰道后,能如何激发整个天津城的繁荣。


        

自己在听到李泰提出这计划时,就想直接一巴掌拍在李泰脸上让李泰清醒清醒。


        

毕竟驰道这种东西真的太花钱了!


        

因为秦朝铁器还不合格,所以用木材铺设,这所需要花费的木材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与此同时,路基也非常重要,因为凡驰道不说可用上千年,但用上百年总归是必须的。


        

这就对路基夯筑的要求非常高,古代基本上采用得是枕木与三合土的结合。


        

而这样搭建起来的驰道跟现在的火车轨道其相似,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顶多就是这朝代还是牲畜的力量为主,而不像是现在都已经用上了电磁力了。


        

也正是以牲畜力量准备的驰道,所以使用时就是以合理运用牲畜力量为主。


        

基本上驰道每一节的步子节奏与马匹的奔跑时候的节奏相等,让马匹一旦奔跑起来就会“自激振荡”,几乎无法自行停下来。


        

可以说这条驰道的运转对马匹肯定是最伤的,不说初期投入多少资源,单后期在道路上的维护,对整个国家来说,怕都是一个令人哆嗦的数字。


        

因为这驰道是把马匹作为燃料,说实话这东西放在大怂,那都奢侈得让他们流口水。


        

所以,这东西马周稍稍的想了想,就有种李泰疯了的感觉。


        

此刻马周很是诡异的看着李淳风,道,“你就没劝一劝?!”


        

“我劝了,但燕王拉着我计算了一下沟通天津津口与港口所的成本,尤其是货物能从天津直接通过京杭大运河运送到华夏南北所带来的利益,我被燕王说服了!”


        

李淳风却也流露出无奈的神色,继续道,“更不要说,燕王为了这个计划,更铺垫了草种计划来尽可能减少马匹成本,铺垫捕鱼计划增加天津产品的产量。


        

等到这一条驰道真修建成功,整个渤海这一圈,如果想要进入大唐内地,必走天津城过!”


        

李淳风无奈道,“我能说服我自己不这么干,但我说服不了计算了好几次的收益数据。”


        

“好吧……”马周听到李淳风的话,按了按太阳穴道,“也就是说这件事情有赚头?”


        

“有赚头!”李淳风点点头补充道,“哪怕铁轨用得是钢铁,路基用得是三合土,每年消耗的马匹可能数以千计,只要这轨道修起来了,肯定有赚头!”


        

“如果大运河没有疏通呢?”马周又对李淳风询问了一句。


        

“只要大运河疏通到洛阳,那燕王主张一定要修的这驰道就亏不到哪里去!”李淳风也面无表情的进行了回答。


        

说实话,对于李泰当初拉着自己计算一条天津津口到天津港口的驰道时,李淳风也觉得燕王是疯了。


        

但看着自己亲手计算出来的数据,李淳风表示,自己可以怀疑自己的理智,但绝对不会怀疑自己的数学。


        

然后就莫得感情的表示支持李泰的计划了。


        

马周有点明白李淳风今天过来搞什么了,就提醒自己整个大运河的漕运体系能快速完成。


        

毕竟如果天津这边速度慢了,对天津的整体发展速度,还是很有影响的。


        

“不过燕王到底不得半分的松懈,就算到了地方,也是一件接着一件的工程安排起来。”


        

马周摇摇头忍不住感叹道。“这还真的是燕王的风格啊!”


        

不过,马周倒也没在这件事情上纠结太多,甚至没正面回答,只是跟着李淳风中午时吃了饭,表示自己知道了这件事情而已。


        

因为马周清楚,自己接下来的重任也就只是踏实把《漕运体系》在大运河上下贯彻下去。


        

毕竟这大运河的整个工程,严格说起来自己也只是负责执行方面。


        

想要加快整体的进度,仅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杜如晦才是真正把握住这节奏的人。


        

杜如晦来到幽州,冷眼旁观的看着李泰马周四月末完成了整个大运河漕运计划的执行。


        

河道疏通,码头修建,道路维修,甚至准备好了漕运人员。


        

等李泰把这一切全部都完成后,杜如晦自然的前来拜访李泰,以表达对李泰的感谢。


        

对杜如晦的感谢,李泰倒也郑重接待,不敢有丝毫怠慢。


        

杜如晦与李泰正常的寒暄,只突然开口道,“燕王,您想打造一个怎么样的幽州!”


        

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眉头不由一挑,平静道,“尽量发展也就是了!”


        

杜如晦抬头看看屋顶,浑厚的声音却是充满了力量,道:


        

“燕王难道没有丝毫对幽州未来的展望吗?


        

若没有,草种计划,捕鱼计划,以及漕运计划,不都是您对幽州的开发吗!”


        

“……”李泰听到杜如晦这般的话语,道,“杜相希望一个什么样的答案呢?”


        

“我想值得燕王这般的投入,幽州至少不只是一个对抗高句丽的前沿阵地吧!”


        

杜如晦的目光直视李泰,见李泰只是耳朵稍微红了一下,却是话锋一转,道:


        

“我在幽州也看了一些日子了,发现燕王从不给平民休养生息的机会。


        

但平民却反而被燕王十分的拥护,所以十分的好奇。”


        

“也许因为平民本来就不需要休养生息,他们只是需要更好的活着!”


        

李泰看着杜如晦,略带着几分嘲讽道,


        

“杜相在幽州看了这么久时间,若这点都看不破,那就太让人失望了。”


        

杜如晦听到李泰与其中带着几分嘲讽味道,倒也不见半分羞恼,反而很认真道:


        

“我的确看了幽州很久,但看得越久我就越迷茫。


        

本应该不论运河还是春耕,若以幽州现有的徭役与人口,短时间内最多只能做好一样。


        

但在您的调配控制下,通过制度,人心,粮食,甚至工具,却是让这两件事都完成了!


        

这种感觉就好像您无中生有的产生了一些东西,弥补了人力缺失一样……


        

燕王,您能告诉我,您到底无中生有了什么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