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同治帝孤行己见(1)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路人四九字数:1825更新时间:24/09/04 20:51:49
第一百九十章 同治帝孤行己见(1)
左宗棠攻取肃州,同治帝甚喜,迅谕:左宗棠剿匪功高,着授协办大学士,一等轻车都尉世职。金顺,加恩开复革职处分,赏还黄马褂、花翎清字勇号。提督宋庆,尤为奋勇,着赏戴双眼花翎。刘锦棠直捣金积堡,功不可没,着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职。詹事府詹事袁保恒,筹措军饷,始终无误,着赏给头品顶戴。
恭亲王奕訢上言:启禀皇上,甘陇平定,吾军气势正炽,正宜鼓行而西,剿洗阿古柏、白彦虎及罗刹国诸丑虏,一战而定西陲。
同治帝道:治天下之道,莫大于用人。然人不同,有君子焉,有小人焉,必辨别其贤否,而后能择贤而用之,则天下可治矣。大军出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左卿宗棠近来眼目昏花,心神恍惚;其之衰态,甚难统筹全局。朕意,金顺率所部迅速奔赴古城,会同景廉进剿。穆图善赴安西、敦煌、玉门一带驻扎,妥善防剿,以为后援。宋庆、张曜督带所部疾驰哈密,与文麟、明春会同剿贼。各军转运粮饷,由左宗棠督办,源源接济;倘因粮饷不继,致误戎机,朕唯左宗棠是问。
奕訢道:启禀皇上,军无主将,累死三军;权责不明,互相推诿,接战必败。西征主将,非左宗棠莫属。
同治帝道:非朕不择,左宗棠顽疾在身,自请开缺,孰能奈何?
军机大臣、武英殿总裁文祥道:启禀皇上,已革提督成禄于权家囤庄屠杀二百余人,为害甚巨;思规百年之安,不敢急一时之效!成禄其人,苛派滥杀,情节极重。御史吴可读以为,成禄可斩之罪十,不可缓之势五,臣以为极是。恳请吾皇斩杀成禄,以儆效尤而壮大军西进之声势!
奕訢道:已革提督成碌于征粮外,复照粮摊捐,民人不服,既诬为叛逆,捕杀二百余人,实属可恨,宜应斩立决!然成禄究系误听人言发兵,并未亲往攻打,与实在诬民为逆者不同,应否改为斩监候,恳请吾皇圣裁。
同治帝道:成禄倘真滥杀无辜,当斩!先前有旨,成禄本应会合陶茂林、联捷、鹤龄、骆秉章四部,整军西进。奈何饷单银乏,成禄仅组三千之军。成碌至肃州,初时,亲统前队行抵玉门,搜剿窜匪,于新墩子滩地方,将护粮悍贼数百击毙。肃州逆臣勾结土匪围攻金塔,经成碌派兵救援,大获胜仗。以此看来,天下无一无是处之人。
成禄抑或起死回生,御史吴可读怒不可遏,再奏:已革提督成禄,肆行矫诬,戕民屠村,即乃奸臣。对其缓诛,不仅无以对临难死事各员,抑且无以服获咎被戮诸臣。恳请皇上宸衷独断,将成禄即行正法。
臣欲有言,则恐无以厌议者之心;臣欲无言,则又恐无以塞言事之责。仰屋窃叹,无所控告。每读宋臣张咏劾丁谓奏语,辄不胜流连慨慕。想见古人忠君爱国、奋不顾身之义,臣亦愿效此愚枕,奏请皇上先斩成禄之头,悬之藁街,以谢甘肃百姓。然后再斩臣头,悬之成氏之门,以谢成禄。
同治帝观奏,怒谕:吴可读欺朕矣!大不敬矣,斩立决也!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各堂官争相画诺,惟大理寺少卿王家壁弗,家壁奏曰:吴可读因桑梓受害,措辞不无激切,终究出于公愤,发于愚诚。吾皇设言官,监察本乃职守,若使无言者不得言,有言者不敢言,相顾缄默,日久成风,恐非国家之福。微臣实不敢随同画稿。
两宫太后闻悉,赶紧劝慰。
慈安太后道:吴可读其人,斩杀不得,执意而行,必堵言官之路也!
慈禧太后道:西疆祸乱,惟左宗棠能定,左氏东戡闽越,西定甘陇;纵观寰宇,才无出其右者!吾皇切勿孤行己见。
同治帝道:亲政伊始,左以辞呈挟制,吴以气势凌压,左、吴皆无天良矣。
慈禧太后道:国事蜩螗,如沸如羹;吾皇新政,军机处、六部九卿本应排忧解难、鼎力襄助!奈何管窥蠡测者,多如过江之鲫也。皇上传西北之谕,传既传矣!左卿宗棠即有放轶,然亦必知吾皇用心之良苦。成禄之案子,事关吾皇威权,误听与否,滥杀与否,已无关紧要矣!著御前大臣醇亲王奕譞,速召六部九卿再行核议。
同治帝道:多谢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垂怜!
1873年9月28日,同治帝谕曰:上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两宫皇太后保佑朕躬,亲裁大政十有余年,劬劳倍诸,而尚无休憩游息之所,以承慈欢,朕心实为悚仄,是以谕内务府大臣设法捐修,以备圣慈燕憩用资颐养。
一月后,同治帝再谕:朕念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十一年以来,朝夕劳惕,倍极勤劳,励精以综万几,虚怀以纳舆论,圣徳聪明,先被四表,遂致海宇升平之盛世。
自本年正月二十六日,朕亲理朝政以来,无日不以感戴慈恩为念。朕尝观养心殿书籍之中,有世宗宪皇帝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集一部,因念及圆明园本为列祖列宗临幸驻跸听政之地,自御极以来,未奉两宫皇太后在园居住,于心实有未安,日以复回旧制为念。但现当库款支继之时,若遽照旧修理,动用部储之款,诚恐不敷。
朕再四思维,惟有将安佑宫供奉列圣之所及两宫皇太后所居之殿,并朕驻跸听政之处,择要兴修,其余游观之所概不修复。即著王公以下京外大小官员量力报效捐修。著总管内务府大臣收捐后,随时请奖,并著该王大臣等核实办理。庶可上娱两宫皇太后之圣心,下可尽朕之微忱也。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