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假道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金刀一笑字数:5293更新时间:24/09/03 23:38:58
    原以为巫珊被老板玩过,被玩腻了就不要了,才转让给他的,但现在完全颠覆了原来的想法。

    老板并不是那样的人,而是重情重义,把心爱的女人洁白无暇地送来,作为男人来说,那是多么大的信赖与恩赐。

    从此,张嵎死心塌地地为甄龙卖命效力,对甄龙忠心耿耿,毫无异心,宛如孝敬父母。直到甄龙破产,也从未变心过。

    一番云雨之后,巫珊坐了起来。

    发现刚才与自己做爱的男人,并不是甄龙而是张嵎。心中不免有些失望,坐在床上伤心地哭了。

    张嵎在一旁搂着巫珊赶紧安慰劝导,不停地说着甜蜜的话语。

    巫珊仔细看清了张嵎,头发乌黑,一张有着轮廓年轻而帅气的脸庞,眼睛炯炯有神,身材高大魁梧。

    又听张嵎说是甄龙手下钱庄掌柜,加上生米煮成熟饭,木已成舟,一切无可挽回。

    至此,巫珊失望过后又有些欣喜,也就顺从地答应了,安心下来与张嵎过日子。

    且说甄龙不几日,又收到周睿书信。甄龙拆而观之。

    书略说:“周某自踵州得拜君颜,嗣后天各一方,不及趋侍。您父甄塕,实因兰嵖不仁,以致被害,非毕牾之罪也。愿甄总掌柜原谅,救于毕牾于危难之中。”

    甄龙看完,大骂道:“周睿何人,敢以书来劝我!且中间有讥讽之意!”

    叫人责打周睿来使。

    钟熜劝谏:“非也。周睿来信,意在请您原谅毕牾。可先礼后兵,以好言好语回答,以慢周睿、毕牾之心,让其放松戒备。然后趁其不备而为之。”

    甄龙从其言,款待其来使,请再呆几天,等候发回信。

    正商议间,人报祸事。

    甄龙问其故,报说虞瑁在招聘员工,将造纸厂的骨干伙计招走了。

    原来,虞瑁自毒死赵虎、赵豹、段熙三人,弃妻儿老小,带顾奵逃了出来。

    先投耿岘,耿岘怪虞瑁反复不定,拒而不纳。又投王翽,王翽纳之。与虞瑁做成了好几单生意,赚了一点银子。

    虞瑁自为得志,傲慢王翽手下伙计。

    王翽将虞瑁解除清退。

    虞瑁又去投尹江,尹江接纳了。

    时曾埭在赵府中,与虞瑁是好友,私藏虞瑁家眷苏嫱等人,后来送还。

    赵亥、李濯二人知晓,欲伤害曾埭,但担心虞瑁跟随尹江发达,回来报复。便写信给尹江,说虞瑁为人不地道,不要留之。

    尹江不留,虞瑁弃尹江去投曲波。

    恰好曲波之弟曲浪,引祁原来见曲波。

    祁原说:“今日商界,有钱为大。君以万贯之财,而反受制于人,不亦鄙乎!今甄龙势力尚不大,而虞瑁乃经商奇才,若与之共取甄龙,那不是更好吗?”

    曲波然其说。便叫虞瑁获取甄氏纸张机密。

    原来甄氏造纸厂生产的宣纸,洁白柔韧,表面平滑,耐墨汁性,逐步成为了踵州当地及周边的名纸,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这种宣纸,一上市,购者如云,因此销量大增。甄氏纸张,使得曲波眼红。虞瑁想了一计,那就是高薪招聘造纸伙计。

    把招聘有意贴在甄氏造纸厂附近,没想到甄氏造纸的几个骨干都有应聘。虞瑁大喜,让宋岳、吴为担任考官,一对一地面试这些骨干。

    这些骨干,以博取高薪,纷纷显示才华,将甄氏造纸技术和盘托出。经过面试,宋岳、吴为分别套出了造纸的核心技术。

    原来,甄氏造纸技术相当细致。

    首先,选择上等松木为原料,用水浸沤、蘸石灰浆堆沤、以甑子蒸、以碱水在锅里煮、加入黄豆与白米水浆或者淀粉溶液蒸等工序,制成纸料。

    然后,将纸料下踏槽,细踏,再下纸槽,搅匀,用竹帘抄造,叠压去水,最后逐张揭起,刷贴在焙墙上焙干。

    再者,若造成细白色宣纸,在纸料入槽后,加入适量白米汁即成。如造成黄色宣纸,则加姜黄末。

    见甄氏造纸技术已被泄露,邓孜感到事态严重,特此向甄龙告急。

    甄龙闻报大惊说:“我们的造纸技术,是花重金学来的,独一无二,不可失之,一定要想办法挽回。”

    钟熜说:“现在先把棘手的事情办了再说。正好卖个人情与周睿。”

    甄龙然之,即时答书与周睿,不再与毕牾计较。

    且说来使归之,入府见毕牾,呈上书札,言毕已得甄龙原谅。

    毕牾大喜,派家丁请孟平、薛嵲、周睿、马骉、郑戬、崔煜至毕府上喝酒。

    饮宴完毕后,邀请众人,至茶室喝茶。

    毕牾延请周睿于上座,拱手对众人宣布:“老夫年迈,二子不才,不堪担负重任。周公乃当世人才,德广才高,我聘请周公为毕氏商团总掌柜。”

    周睿说:“孟公令睿来救毕总,是一种道义。我一无啥功劳、二无啥能耐,今无端被毕公聘请为要职,恐怕我不能胜任。”

    黄盛说:“现在天下商人,无不求以机遇,发挥聪明才智,为消费者谋幸福,为个人谋银子。毕氏产业,正是旺盛。周公领此,不可辞也。”

    周睿说:“此事决不敢领命。”

    夏幪说:“毕公多病,不能视事,明公勿辞。”

    周睿说:“天下人才多的是,何不寻求其而任之。”

    孟平说:“纵论天下,人才虽然多,但是并不合适。今日之事,天与不取,悔不可追。毕氏老总,非周公莫属。”

    周睿坚执不肯。毕牾放声哭了起来:“君若舍我而去,我死不瞑目矣!”

    马骉说:“既承毕公诚恳相聘,兄权且领下。”

    郑戬说:“又不是我强要他聘的。他好意相请,何必苦苦推辞!”

    周睿说:“你等陷我于不义耶?”

    毕牾推让再三,周睿只是不受。毕牾对周睿说:“如不肯从,此间近邑太元,我有茶叶商铺,请暂且经营,如何?”

    众皆劝周睿留下,周睿从之。

    毕牾犒劳已毕。崔煜辞去,欲归至苗俊。周睿与其挥泪而别。孟平、薛嵲亦各相别而归之。周睿、马骉、郑戬至太元县投奔周益。

    却说甄龙归来,甄昌接着,言虞瑁耍计谋,更有祁原为辅,幸好梅夡、巴堒识破了他的把戏,亦承诺增加薪水,才使得其他人没有去应聘。

    甄龙说:“我料虞瑁不成大事,不足为虑。”叫先歇息一下,再作商议。

    虞瑁知甄龙至,对副手仇墉、戚夗说:“既然我们现在掌握了甄氏造纸的核心技术,就自己开一个厂来造纸。”

    二人应诺。

    祁原急入内见谏说:“不可。用不着开工厂。何不来个借花献佛,自然不费事,就可以赚钱。”

    虞瑁说:“怎么借花献佛?”

    祁原说:“我打听到最近有个展销,把甄氏纸张拿去展示一下,肯定有许多订单。然后把订单让给其他造纸厂来生产,我们从中可以赚取一些利润。”

    以祁原别出心裁的想法,在展销会上把质量上乘的甄氏纸张挂起,可以吸引前来购买纸张的客户。

    这些客户纷纷向祁原要货,迫不及待地与其签预售合同,定期来取货。

    倘若订单多的话,找到一家造纸厂,“靠谱”一点的,商谈加工方案。谈妥后,集中力量,依样生产。

    在这个交易中,造纸厂出成本,厂商拿现金进货,而祁原一分钱都没出,可以从中赚得纯利润。

    而对于祁原如此想法,虞瑁给予否则:“没有自己的工厂,求别人做不是个长远办法,况且这个技术容易泄露。”

    说罢,遂不用祁原之言。

    次日,虞瑁开始着手租厂房,并买来机器设备。让宋岳、吴为培训工人。

    有人报甄龙。甄龙笑了,说:“虞瑁无能之辈,让他去做吧!看他做成啥样”

    然而,甄龙还是低估了虞瑁的能力。

    几个月后,虞氏造纸生产出来的纸张,又便宜又耐用,销量比甄氏纸张还好。

    见生意如此之好,虞瑁准备扩建。

    聘请过去造过纸的仇墉担任大掌柜,戚夗为二掌柜。

    仇墉、戚夗二人又分别找了程簴、李明、谭平、王财为帮手。

    甄龙闻之,大惊,召集梅夡、巴堒、巴壵、邓孜等人商议。

    巴堒说:“虞瑁仿造纸张,仿造得好逼真,无论从大小还是颜色,同我们造的完全一样。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只有邓孜能认出来,消费者却难辨真伪。”

    巴壵抛砖引玉,说:“对于虞氏纸张,若能找到使用的消费者,对其说服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同时派人指责销售店铺,并要求不准再出售。这样就可以让虞氏纸张无法经营下去。”

    甄龙说:“是啊,巴壵说到了点子上。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找到呢?”

    众人都冥思苦想。

    梅夡说:“我有一计,花小钱办大事,可以准确锁定。”

    甄龙问有何计策?

    梅夡说:“张贴告示出去,就说回收甄氏纸张,价格是原来的双倍,前提条件是让其写明自己的姓名及住址,以及在哪个店铺买的名称。回收回来的纸张,有的是我们的,有的是虞氏的,邓掌柜辨别得出来。”

    邓孜点点头。

    甄龙有些担心地说:“双倍回收?肯定都要把纸拿来,损失就有点大。”

    巴壵在梅夡说的基础上作了补充,说:“若限额八百名,每名限定一捆纸。先到先得,购完截止。这样就可以避免。”

    甄龙满意地点头,叫邓孜就按这个办。

    邓孜把告示刚贴出不久,店铺门前挤满了人,手里都拿着纸。邓孜都一一鉴定真假。掌握了消费者基本资料,销售店铺成了瓮中之鳖。

    仇墉向虞瑁报告,虞瑁轻蔑一笑,说:“甄龙搞的鬼把戏,不外乎想把店铺与消费者找出来。找到后那又如何?我们不怕。”

    仇墉说:“不可大意!甄龙这人鬼得很。”

    虞瑁笑着说:“无妨,这样吧,甄龙不是在回购吗?你就多找些人,把纸都拿去,让他们回购。呵呵,就叫他偷鸡不成蚀把米。”

    仇墉至少安排有百余名,都拿着纸,排队至邓孜面前,被邓孜“火眼睛”一一识破,遂不收这些人的纸张。

    之后,邓孜派人劝导,向消费者说明仿冒的危害,并教如何鉴别真伪。对销售店铺,邓孜亲自去,一一走访,以礼服人,众店家皆认。

    对那些确实不听招呼的店铺,甄龙巴结知府,让其派官吏查办。有的消费者甚至到店铺当面指责,使得那些自以为是的店铺也不敢再销售了。

    此叫“假道灭虢”之计——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据《三十六计》记载)

    意思是说,处于敌我两大国之间,受到敌方武力威胁时,我方应以援助的姿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处于夹缝中的小国,是不会相信空话的。我方应该以保护为名,控制其局势,再突然袭击,就可轻易取得胜利。

    此计出自《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此计得以实施,关键在于“假道”。也就是说,要善于寻找“假道”的借口,要善于隐藏“假道”的真正意图。

    “假道”只是一种手段,“灭虢”才是最终目的。

    梅夡等人用此计,正是隐藏了回收纸张的真实目的,最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找到了店铺与消费者,阻止其销售与使用,从而切断了虞氏产品销售渠道。

    却说毕牾年岁已高,今年已六十七岁,忽然染病,渐重,请黄盛、夏幪议事。

    黄盛说:“甄龙得以原谅,是因虞瑁牵制了。若与虞瑁商战得差不多了,甄龙恐怕会旧事重提。两次欲请周睿当总掌柜,当时您身体尚健。今病已沉重,正可就此而聘之,周睿不肯辞矣。”

    毕牾大喜。使人来太元县城,请周睿有急事商议。

    周睿引马骉、郑戬急忙至桐州,毕牾请入卧室内,延让周睿坐于床榻前。周睿见毕牾病已入膏肓,行礼,问一声安康。

    毕牾并拉着周睿的手说:“今日请您来,不为别的事,只因我病相当严重,朝夕难保,万望您可怜毕氏商团,接任总掌柜之职,我即使死了,也能够安心闭上眼。”

    周睿不解地问:“您有两个儿子,为何不让他接班?”

    毕牾说:“长子叫毕勇,次子叫毕晖,他们都没能力,都不堪重用,这是我知道的。我死后,还望您多多教诲。在没有教出来之前,切勿让其经商。”

    边说边咳嗽,咳嗽得厉害,还咳出一口血出来。

    周睿急用毛巾将嘴边血迹擦掉,叹了一口气,说:“唉!我怎么能担当此重任呢?”

    毕牾喘着气艰难地说:“我推荐一个人,叫曹政,窦州府大英县人。此人头脑聪明,对生意经营有些计谋,可以聘请其为师爷,为您出谋划策。”

    原来,过去曹政,出谋用计,帮助过毕牾,把茶叶卖到乡下。

    茶叶在进军乡下之前,遇到了乡下人的生活习惯问题。大多数乡下人喜欢喝水,尤其是喜欢喝井水,并不习惯喝茶叶水。

    乡村人朴实,喝井水已成为乡下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因此,要想让乡下人从喜欢喝水改为喜欢喝茶水,其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曹政是一个精明的商人,毕牾向其请教。曹政说:“容我好好想一想!”

    次日,曹政来到乡下,与村人交谈。调查研究,精心策划。采用巧妙策略,让乡下人接受了茶文化,并且爱上了喝茶。

    如今,毕氏茶叶行销于乡村,成为不少乡下人生活的必需品。

    那么,曹政究竟采用了啥策略呢?

    简单来说,是十二个字秘诀,即:“声东击西、分步渐进、直捣堡垒。”

    曹政与村人交谈,得知乡下人日常生活习惯。发现年轻人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茶水排斥性,低于老年人。

    另外,男性接受的程度高于较保守的女性。

    据此,曹政回来,向毕牾汇报,安排专人实施。

    对于不同的对象,做不同之事,采用不同行销策略。向不同类型的人,传达茶叶不同信息。

    对老年人习惯于饮井水,且传统文化观念根深蒂固,采用顺水推舟之术,把茶水极力塑造成乡土风味的形象,以传统文化表现茶水的味道。

    如此举措,其目的是,仅仅在于降低老年人对茶水排斥性影响,绝不是为了赢得他们喝茶水而不喝井水。

    对于年轻人,刻意塑造饮茶气氛。以新奇的手段,让其爱上茶水,视其为生活必需品,从而接受它、认同它。

    对于乡绅、富商、员外等,他们有一定社会地位,用上等茶叶做宣传,暗示有地位的人应该与上等茶水相匹配,与其身份才相称。

    尽管如此,曹政在其饮茶风格塑造上,表现出统一特性,即“高规品质的格调,招待客人的饮料”。

    由于产品形象的塑造成功,它对三种类型人的推销方式,虽各有不同,但却能起到相互辉映、相辅相成的作用。

    且说这日,毕牾临死之前,又转头对黄盛说:“周睿为人善良,对人诚恳,是不可多得的掌门人,你与其他人,要勤恳辅助。”

    周睿正准备全力推辞,谁知毕牾以手指心而亡。

    毕氏全家老少,悲哀不已。举办哀悼礼仪,几日后葬于凤凰山。

    葬礼毕,黄盛即举总掌柜之大印奉送周睿,周睿决意不接收。

    次日,黄盛率领毕氏商团师爷、主管、从事、分店掌柜、伙计等,大大小小共计百余人,来到周睿住处,请求:“若周公不受,尔等就死在此处。”

    马骉、郑戬与黄盛一起,跟着劝说。周睿实在推托不住,这才接受,领毕氏商团之事:聘请曹政、黄盛、夏幪为师爷,分店掌柜等人暂且不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