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逐一处置(一)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东仙轩辕字数:3441更新时间:24/08/21 02:10:47
    南京城,吏部衙署。

    刘衍选择在吏部的衙门里召集六部官吏,已经南京城中的一众勋贵。

    在吏部大堂内,数十人坐得满满当当的,刘衍坐在上首,鲍羌、韩秦、秦成虎三人各领二十名国防军将士在四周把守,让众人坐在大堂中也是胆战心惊。

    刘衍见众人都已经到齐,便说道:“既然诸位都从百忙之中抽时间过来,那本公就逐一的问一问,各部落实新政、军改到什么程度了!”

    刘衍率先看向兵部尚书史可法,问道:“史大人,南直隶以及江南各地的军改之策,落实的如何了?”

    史可法微微一震,随后起身抱拳说道:“启禀阁老,下官以为军改之策太过严苛,如果军改之策严格落实下去的话,南直隶和江南各省就要有数十万将士被裁撤,到时候各地动荡,将一发不可收拾……”

    刘衍看着这位在历史上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心中也是纠结不已。诚然,史可法在气节上是无可挑剔的,在民族大义上也是可圈可点,只是具体的施政能力却差了一些。

    于是刘衍说道:“史大人,如果本公征调南直隶和江南各省的兵丁,北出山海关收复辽东,可行吗?”

    史可法顿时语塞。

    “如果当初本公调集南直隶和江南各省兵丁守卫北直隶,抵挡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可行吗?”

    史可法无言以对。

    刘衍说道:“这自然是不行的,本公知道,史大人也知

    道。试问,这样战不能战的兵马,留之何用!”

    史可法急忙说道:“可是如果南方各省的数十万大军,因为军改之策闹僵起来,如何是好?”

    刘衍针锋相对,大声说道:“如果朝廷只是因为害怕有人闹事,就停止推行军改之策,那朝廷和陛下的权威何在!”

    “本公之所以派国防军护卫巡视组南下,就是为那些跳梁小丑预备的,难道史大人以为,数万国防军将士无法稳定地方?”

    史可法闻言骇然,众人也是纷纷侧目,想不到刘衍竟然下了这么大的决心。

    随即刘衍说道:“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落实军改之策不力,着革除兵部尚书职,调任山东济南府任知府,以观后效!”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史可法涨红了脸,想要说什么,却见鲍羌走到跟前,恭敬的说道:“请史大人回去准备行囊,自有车马送大人前往济南府。”

    “现在就走?”

    “现在就走!”

    史可法怒气冲冲的拂袖而去,而众人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站出来抗议。

    刘衍则直接大声说道:“本公议事,谁敢喧哗!”

    众人的抗议声稍歇,随后刘衍对副总兵鲍羌说道:“再有人扰乱堂议秩序,立即拿下关入大牢!”

    “是!”

    众人见状,只好全都脸色铁青的坐回原处。

    然后便是兵部右侍郎吕大器,此人还算有些军事能力,吕大器曾在清军南下之后,率兵马接连收复复袁州、萍乡、

    万载、吉安、庐陵、吉水、永新、太和、安福等处。

    历史上的吕大器是崇祯元年进士,授行人,擢吏部主事,历四司。崇祯十四年以平乱功,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崇祯十五年擢兵部右侍郎,见天下多故,辞官归隐。崇祯十六年,任保定、山东、河南总督,不久改任江西、湖广、应天、安庆总督,驻九江,与左良玉合兵抗张献忠。旋改南京兵部右侍郎。

    崇祯十七年,京师报陷,福王立于南京,迁吕大器为吏部左侍郎。因上疏弹劾奸臣马士英、阮大铖,被夺职削籍。隆武元年,明宗室唐王在福州即位,召吕大器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隆武二年,奔广东,拥永明王监国,令以原官兼掌兵部事。久之,进少傅,尽督西南诸军,其他诸将,皆受其约束。

    此时史可法已经离开,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吕大器的身上,只见刘衍说道:“南京兵部右侍郎吕大器因推行落实军改政策不力,着免去其兵部右侍郎之职,立即前往青州府皇明军事学院学习。”

    吕大器闻言先是一惊,然后心中又是一阵喜悦,这就说明刘衍还是准备用自己的,现在丢了兵部右侍郎的官职,将来未必没有一个好的出路。

    于是吕大器此时也不管别人是什么眼光,直接对着刘衍拱手行礼,随后转身离去。

    接着,刘衍看向户部尚书高弘图。

    高弘图是万历三十八年进

    士,官御史。天启初,巡按陕西,因得罪魏忠贤,罢归。到了崇祯年间,高弘图历迁工部右侍郎,但是耻与中官张彝宪共坐,又削籍而归。崇祯十六年,高弘图拜南京兵部右侍郎,后迁户部尚书。

    历史上福王朱由崧继位后,高弘图改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朝廷大议多出其手,但是为马士英、阮大铖所忌,而后谢政,无家可归,流寓会稽。

    当清兵下江南后,高弘图逃野寺中,绝食而卒,也算是一个非常悲催的人物了。

    “高尚书,按照朝廷新政方略,南京户部应该改组为财政部,因何原因迟迟不见成效!”

    高弘图昂首说道:“新政之策与其说是富国强兵之策,倒不如说是当世法家之策,将太祖经制改得面目全非,下官实难认同!”

    刘衍说道:“本公不需要任何人认同!如今本公是内阁首辅,新政、军改之策也得到了陛下的准奏,并且在北直隶和山东试行效果良好,高尚书和诸位只需要找准执行就好,其余的,不是诸位需要理会的!”

    高弘图闻言仿佛被刘衍击发了斗志,便要慷慨激昂一番,却被刘衍的话打断:“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抗拒新政,着立即免去其户部尚书职务,降为财政部侍郎,主管财政部下属钱庄,负责朝廷银币铸造发行,明日一早动身前往青州府城!”

    “什么!”

    高弘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竟

    然被丢到青州府去铸钱?

    而刘衍一连处置了两位尚书,其余众人再也不敢多说什么,此时大堂上鸦雀无声,高弘图见状也如史可法一般,怒气冲冲的转身离开了。

    高弘图离开后,众人面面相觑,刘衍则是看向众人,下一个是马士英。

    马士英是万历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天启时,迁郎中,历知严州、河南、大同三府。后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因擅取公帑行贿,坐遣戌,流寓南京。复起后,马士英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庐州、凤阳等地军务。甲申国难之时,马士英拥兵立福王于南京,进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但是因为贪权,马士英与高弘图、史可法互相争斗。造成史可法出镇,督师淮、扬。

    后清兵连破南京、杭州,马士英往投唐王,不纳。乃入方国安军中,国安败,又欲投唐王,亦被拒。

    最终马士英被清军俘虏,不愿投降满清被杀死。

    虽然刘衍对于马士英弄权之事非常的厌恶,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在明末文官普遍能力欠缺的时代,马士英还算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中上之资。

    同时,马士英能够在接连兵败的时候,拒不向清军投降,这份气节也是值得肯定的。

    于是刘衍说道:“督察院右御史马士英落实新政不力,免去马士英官职,改任山东东昌府督查署署长,以观后效!”

    马士英虽然抗拒新政,但是这段时

    间以来,对新政也是非常了解的了,听闻自己被任命为一府的督查署署长,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不过总比丢官要好。

    对于马士英这样对权力充满执着的人,只要还有官职在身,只要还有一丝复起的机会,就绝不会轻言放弃。

    此时马士英板着脸,对着刘衍抱拳行礼,然后转身离去。

    这时,刘衍看到了钱谦益,这位“水太凉”尚书。

    钱谦益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第三,授翰林院编修,现为南明弘光时官礼部尚书。

    历史上满清入关之后,钱谦益以礼部侍郎兼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顺治三年称病归里,五年,因江阴黄毓祺反清案牵连入狱。出狱后居家,秘密从事反清复明活动,与黄宗羲、李定国、郑成功、瞿式耜等皆有联系。诗文在当时极负盛名,东南一带奉为“文宗”和“虞山诗派”领袖。阎若璩称与海内读书者游,博而能精者,仅有钱谦益与顾炎武、黄宗羲三人。尤以诗名,与吴伟业、龚鼎孳合称为“江左三大家”。

    但是对于刘衍来说,钱谦益的评价却是非常负面的,不管钱谦益的诗文有多好,其降清、仕清之举都是无法洗脱的污点。

    就连满清奴酋乾隆都将钱谦益视作失节者,下令删禁其着作。钱谦益私下策反降清武将、暗中资助郑成功反清等等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也只是聊以自慰罢了。

    特别是钱谦益的

    虚伪,更是让刘衍无法接受。

    历史上清顺治二年五月,清兵兵临南京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

    而后五月十五日,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清军统帅多铎迎降,大雨之中,钱谦益姿态恭顺,让人侧目。

    史敦《恸余杂记》记载:“豫王(多铎)南下江南,下令剃头。南明民众对此议论纷纷。一日,钱谦益忽然说:‘头皮痒得厉害\",突然出门而去。家人以为他去用篦子篦发。不一会儿,剪了头发,留着辫子进来了。”

    而当时与钱谦益交好的河南巡抚越其杰(马士英妹夫)和河南参政兵巡道袁枢(兵部尚书袁可立子)俱誓不仕清相继绝食而死。

    想到这些,刘衍也懒得再与这位水太凉尚书多说什么,直接说道:“礼部尚书钱谦益抗拒新政,着免去其礼部尚书职!”

    说完好一阵,钱谦益还坐在原地愣愣的等着,谁承想刘衍后面并没有什么话了,竟是真的将自己罢免而已。

    钱谦益心中激动,站起身来正要说话,却被鲍羌拦住:“钱大人已经没有官职了,这里是朝议之地,还请大人先行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