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心灵之尘字数:2096更新时间:24/08/21 02:07:31
“好的!”
小虎低头看向整理出来的东西,书房内跟着安静下来。
“吸储前十的钱庄,六家在边关,三家太安城,这没什么好说的,着重需要说一下是排名第二,兴盛钱庄与并州太原郡内铺子,在开业的七个月里,各类吸储达三十七万两,贷出六万两,尤其是在八月上旬,半年前兑付后,相交过去每个月增长了六万!”
“太原的铺子?”
“太原,五年前刚刚遭了兵灾,恢复的怎么快?”
“老财就是老财,百年来反复被搞了,竟还能弄出怎么多钱来?”
本该保持安静继续听小虎说的书房一下子炸开。
并州的历史与底蕴,半点不亚于冀州,那可是盛唐李氏起家的地方,陇西贵族在盛唐活跃的五百年里,不知为自己捞了多少好处,就算盛唐落幕,并州丢给了关外异族,又后经过几次倒手,可底蕴这东西不是那么好消除的。
只是不好消除的是人脉,而不是财力。
五年前,以武朝正军为放手,反叛军为攻城方的,太原夺城战,一战将太原城烧了大半。
影响中,这五年来太原可是不止一次像朝堂伸手要钱,颇有一种再给不钱,太原就要死掉的样子。
可这像是要死的样子?
三十七万两的储蓄,排名第二,你敢说太原百姓没钱?
“只知道兴盛钱庄在太原是怎么运营的吗?我要没记错的话,兴盛这个牌子是青州在运营?”
联合钱庄的牌子发了四张,皇室独掌一张号“天元”,剩下三张分别交给冀州,青州,并州本土势力。
冀州手持“五通惠民”牌子,对外简称五民,概指皇士农工商五类人群,以勋贵为主,地方氏族为辅。
并州手持“万盛通汇”,对外简称万汇,持牌的是并州氏族,但实际上占据主动则是武朝各地豪门。
兴盛,全名“兴达盛济”,由青州商团把持,规模也是如今最大,全国各地有近三百叫钱庄。
“没钱!”
小虎摊了摊手,将目光看向一旁站着几位人。
“兴盛在太原铺子我们有了解,由太原王,太原郡守,西殿万户府三家联合作保,向民间招募钱粮以修五年前因战乱而受损的太原西市口,并以太原西市口为未来五年的收益做抵押,初期募集为五万两,结果后面超了!”
某案牍司校尉开口解释道。
“西市口?”
“西市口,历来都是丝绸之路在我朝的终点,过去每年都会有大量商品沿着辽国与我国走廊最终进入太原,鼎盛之时每年各类交易的货品在一万三千车左右,太原多年的兴旺就是靠着这笔外快,同时西市口也是并州本地对宋走私的起点,每年大约有八千车货物从这里出发!”
“西市口的名声我也听说过,白天是正规市场,晚上是西北最大的鬼市,五年前的战火波及到那边,死了很多,损了很多的货,导致再也没有国外商人跨境来到太原,太原城搞怎么大,岂不是说这黑市有开始的?”夏恒转头问道。
“开始了,户市开放的消息一出,辽人,西域人就开始试探,他们第一站就是太原,那里重新变成了集散地,不过毁掉的东西修起来难,因此才会有这一处?”
任何城市都不能少了商业的滋润,越是大城越是如此,商业的转移带走不仅仅是财富,还有人心,人力。
巨城之间的虹吸效应一旦开始,任何人都逃不过。
“怎么操作我能理解,可为什么找的是兴盛,而不是万汇?”方程将原本堆在小虎面前表报拿到手上,“我要没记错的,万汇店铺虽少,可财力也不弱!”
“八十七万两!”
小虎适时的爆出一个数字,是过去八个月万汇票号吸纳的储蓄总额。
“并州老财有钱没错,可并州没人,不然那些人就不是老财,而是氏族!”长期和方程接触案牍司头目毫不避讳的说道。
什么是氏族?
有钱有人有势还远远不够,更要在重要场合说的出话,且说出去话要有人听才是。
并州氏族落到老财的地步,其原因就是在朝堂上缺少有能力发声的人。
说句不好听,青州跟了武朝三百年,你并州才跟了多少年?
一百年出头,还造反,还废掉一届口碑,名望,手段俱佳,有着中兴之资的太子,你不成老财那简直天理难容。
“本质上还是青州人在这些年抬头了!”夏恒一口点破。
冀州的地利终究没有青州好,武朝没跟上明朝,楚国掀起的大航海时代,可青州因为地利位置在那,多少也喝到一些汤汤水水,青州走私集团,他们也不止在陆地上玩,海还是下的,只是因为船只,后背力量不足,没走太远罢了。
没有武力护航的商队,出了港口的庇护,那就是一块肥肉。
可就光经营青州至扬州的航线,运输一些稻米,丝绸,布匹,也足够青州人赚个金满钵满了。
有钱了就舍得投入,要不是从军的名额控着,青州籍军士早就踢得冀州籍军士没出路了。
“近四十年来,跟上了下海的风潮,吃尽了青州至扬州海线,青州发展的的确有些快,不过还不是被敲打了?”
青州氏族,在李家等冀州氏族眼中,那是标准的自己人,跟了冀州氏族混了快三百年,身上属于的印记早就洗不掉,面对青州近年来的发展,冀州氏族顶多也就有点酸。
“行了,别扯了,要不继续,要不睡好了明天再来!”
月上云中,方程略感有些疲惫,三个小盒子看着不多,实际上需要思考的东西极多。
“可以先休着,时间上不急,按照王朝的规律,所有事搞定至少也要八九天的时间!”案牍司头目。
夏老头到了,后续走的就是流程,可国与国之间终究不是过家家,不可能说前事铺垫后,后面人到了就能敲定的,中间还有宴会,交流,看似繁琐背后却又更深远的东西,指不定夏大川和明朝的大学士张高东,还要关上门就一些私密的事谈上二三会,结下一些不能放在台面上秘密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