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永乐大典,三宝太监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业火之剑字数:4162更新时间:24/08/20 22:45:56
    侧殿大门开启,二十岁出头的宁王朱权,快步从中走出,抬手叫住了四哥朱棣。

    “十七弟,你……唉!”

    朱棣在马上看着他,长叹道:“四哥不该来,使你心里害怕躲着,也罢,四哥不多留了,能见十七弟一面也不算白来一趟,四哥心里满足了,也该告辞离开!”

    说完拉着马绳,就要离开。

    “四哥!!”

    朱权忙追上去,拽住朱棣马绳,恳切道:“弟弟年轻不经事,哥哥就原谅弟弟这次吧!”

    朱棣止住停了马,朱权亲自为他牵马回殿门前,再恭请四哥下马,重新入殿内叙话。

    朱棣见好就收,与他进了殿内。

    “十七弟,借我五万兵!”

    落座后,朱棣一句话就让朱权火烧屁股般,坐立难安。

    他早猜出四哥来意,就是想收编大宁都司的兵马,软的也好硬的也罢,拿不到兵马四哥就不回去!

    朱权看向自己府里众人,发现他们都不吭声,再看向妻子张氏,她也只是抱着儿子坐在那。

    朱棣说道:“靖难的起因、缘由,想来十七弟都已知晓,七月时,张昺谢贵二人奉奸臣之令……”

    随着四哥的讲述,朱权沉默下来。

    父皇崩后一年里,他已经想了太多,尤其是在今年四月,建文帝连废四王,逼死湘王后,他就知道,这事一定会轮到他头上!

    “四哥。”

    朱权委婉说道:“在您起兵靖难后,朝廷就削去了我统领的宁王三卫,大宁都司兵马虽多,却已被朝廷拨给刘真、陈亨与卜万三人,去哪儿我也不知道了。”

    “他们在松亭关,十七弟岂能不知?”

    朱棣直白说:“陈亨托心于我,只要十七弟支持,他就肯为我说服陈文、徐理二人来投。”

    朱权立刻问:“先前卜万下狱……”

    “是我用的反间计!”

    “……”

    朱权只感到无奈,更头疼万分,四哥来势汹汹,把话都挑明了。

    如此一来,除非他现在就下令逮捕四哥,否则这事完不了——四哥连陈亨是他的人都告说出来了。

    王妃张氏先起身给朱棣行礼感谢,再对朱权说道:“殿下,妾身方才听到四哥说,那位楚史官赠予了许多宝贝,不久前四哥也送来了一本医书,妾身按照医书用药,身体好了许多,可见这位楚史官确是来历非凡。”

    提到这事,朱权也给朱棣道了谢,问道:“四哥,你说的这位史官……”

    朱棣微微一笑,把刚才朱能的话又说了一遍,且是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讲述:

    “……真定之战后,楚史官骑着马,面前漂浮神光流溢的宝书,一步步穿过战场,进了城,见到长兴侯等人后,给他们透露了各自的命数!”

    众人纷纷看着燕王,想象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

    史官没有参与进战场厮杀,只在两军对垒结束后,骑马缓步踏过满地的尸体,为死去的人上了一炷香,又给投降的将领泄漏了他们之后的命数!

    朱权忍不住问道:“那位史官可有说起我?”

    朱棣神秘的说:“不如我把史官请来,十七弟你来问他。”

    “我?!”

    不知为何,朱权顿时紧张起来,心里挣扎了好一会,才艰难点头:“也好,四哥就把史官请来,明日我斋戒沐浴,再出城迎史官。”

    “哈哈哈。”

    朱棣大笑,“史官下凡岂有走城门之理?十七弟且等上片刻,史官很快来到!”

    他当着朱权的面,撕掉了一张纸条。

    众人注视下,纸条化为了星点消失。

    朱权更加紧张,张氏也不禁看向四周,心中猜测这位史官会以何种方式来到。

    朱棣悠然喝茶。

    一会儿后。

    朱权按耐不住,问:“四哥,史官会不会今日没空……啊!!”

    骤然间,殿内多出一人,把朱权吓得一激灵。

    众人也只感觉眼前闪过什么,定睛看去,殿内多出一位长相俊朗,气质出尘,穿着古怪的年轻男子!

    “史官,您来了?”

    朱棣起身恭敬行礼,朱能也朝年轻男子行了一礼,众人回过神,原来这就是史官。

    宁王府众人纷纷行礼,口称见过楚史官等话。

    “……无需多礼。”

    知道这里是宁王府后,楚祯大概了解了什么情况。

    他被朱棣这厮利用了一次!

    用他穿越出现,吓住宁王府众人,坐实他有天命,是当之无愧的明太宗。

    “史官,您请坐!”

    朱棣把自己刚才的位置让出来,满脸笑着说。

    楚祯也没客气,坐下来,先问朱棣:“宁王答应把兵马借给你了?”

    朱棣兄弟二人对视一眼。

    “还未曾,但我想十七弟一定不会坐视不管!”朱棣自信的说。

    朱权不去看自己四哥,转而问楚祯:“听说您前知五千年,后知五千年,知晓我等将来事,也知道我四哥将会成为‘明太宗’!”

    三字给他加重语气,楚祯笑起来。

    发完小小的牢骚,朱权继续说:“不知史官能否告诉我,这场靖难会以何方式收尾?我宁王府,我父皇分封的诸王,将来又会如何?”

    宁王府众人齐刷刷看来。

    五岁的朱盘烒在母亲怀里想说话,被张氏及时堵住嘴巴。

    “你问题涉及到的人太多了,三言两语说不完。”

    楚史官的话,让宁王朱权脸色尴尬。

    朱棣倒是毫不意外,史官和朱国瑞说话也是如此。

    楚祯反问朱权:“我如果说,这场靖难会持续四年,最终是燕王他在几次大战后,率兵南下,朱允炆在一场大火中消失,燕王登基,年号永乐,后世人称永乐大帝,伱会不会帮助他?”

    朱权等人一时被这信息量极多的话惊住。

    直呼建文帝名讳,靖难将会持续四年,建文帝崩,四哥年号永乐。

    “为何加个大字?”

    朱棣第一个对“永乐大帝”这称呼表示不解,三国时孙权的谥号是大,史书称吴大帝,永乐却是年号。

    楚祯笑了下:“单纯是后世对政绩斐然的帝皇称为大帝,没别的含义。”

    朱棣立刻改口:“永乐大帝这名字听着就好!”

    他忍不住有些沾沾自喜了,尽管如今离夺皇位还差万里远——从大宁府一路打到应天府,万里远。

    “永乐大帝……”

    朱权神情复杂的看向四哥,当初大哥病逝时,他们兄弟难得聚在应天府。

    那时候,他就忍不住想,父皇会立谁为储君?

    二哥秦王?三哥晋王?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还是大哥的儿子?

    当时他就没有想到四哥,事实也确实没轮到四哥当太子。

    谁知,侄儿登基后,就迫不及待的削藩,往死里整他们这些藩王,四哥终于被逼起兵。

    两个月前,朱权听到四哥以“奉祖训靖难”为号起兵,心中除开为四哥担忧外,也免不了有这样的想法:

    等四哥败了,朝廷或许会收回削藩之策。

    谁知,两個月后,事情就变得如此诡谲!

    “敢问史官。”

    朱权再拱手问道:“不知靖难前后,我府中妻儿会如何?”

    “你先回答我。”楚祯把问题扔回去。

    朱权没法,只好答道:“四哥以一个都司兵力靖难,想打到应天府太过艰难,不过,若是得史官相助,倒也有几分可能。”

    楚祯没接这话,让他和朱棣说吧。

    朱棣更不可能说话,等十七弟做决定!

    朱权咬咬牙,说道:“若四哥真的是太宗永乐帝,我愿助四哥一臂之力!”

    仅是一臂之力,多的没有。

    “那行,我跟你说一下史书里你们的事。”

    楚祯召出史书,不为别的,单纯增加点可信度,也不必花点数,如此够了。

    朱权、张氏、朱盘烒等人,睁大眼睛看着这本神异宝书!

    楚祯瞥了一眼,“她是你妻子张氏?”

    “妾身张氏见过史官。”

    王妃忙再次起身见礼。

    楚祯点头,说道:“靖难中,你妻子将会病逝,至于是何年、因何病去世,都未曾记载,只大概推测是在北平府去世的。”

    宁王府众人被吓住。

    “我怎会去北平府?!”张氏惊讶问,又看向丈夫。

    朱棣心里咯噔一下。

    楚祯说道:“燕王离开大宁府时,带走大宁兵马及宁王一家。”

    “……”

    “……”

    朱权眼神幽怨的看向四哥。

    朱棣一阵尴尬后,忙回答:“史官说了,史书不可尽信!”

    楚祯笑道:“的确是,史书里说,燕王领兵来到大宁府时,城墙突然刚好塌了,燕王大喜,领军入城,秋毫无犯,顺利带走宁王妻儿老小。”

    “刀笔小吏,胡编乱造!”

    朱棣矢口否认,又赶紧说:“史官别误会,我说的是城墙崩塌那段是胡编乱造,没别的意思。”

    朱权憋了半晌,才说:“四哥,你在史书里用的什么计谋才抓住我的?”

    朱棣:“……”

    必然是抓住了十七弟,顺带威胁他,才要走了兵马。

    又怕他反悔,干脆请他去燕王府算了。

    朱棣含糊道:“我与十七弟多年未见,你嫂子也很想念弟妹,咱们在北平待一块增进兄弟情谊!”

    朱权没理会四哥,直接问史官后续的事情。

    “咳咳!”

    朱棣拼命咳嗽使眼色。

    但楚祯一概当做没看见,主打就是一个诚实!

    “燕王入主应天府,为永乐帝,宁王要求改封南方,先是求苏州,再求钱塘,最终永乐帝给他封在南昌。”

    藩王守边其实是苦差事,几乎每个藩王都想回南方,封地小点都没关系。

    楚祯继续说:“之后,有人告发宁王以巫术害人……”

    “此乃诬告也!”

    朱权生气道,打断了楚祯的话。

    朱棣也说:“十七弟怎会巫术?可见史书不可信!”

    楚祯看破了兄弟俩的心思,笑了下,往下说完:“永乐帝没有采信,宁王至此弹琴读书,不问外事,寿尽而终。”

    半晌,朱权才对朱棣说:“四哥还是要削藩。”

    用削藩一词,概括诬告之事。

    “削藩是必然的。”

    楚祯先说道,意味深长的看向朱棣,希望他能顶得住老朱现出“真身”时的怒火。

    “史官为何说是必然?难道就不能兄友弟恭?”

    朱棣感受到了杀意。

    “不但要削藩,还要革除藩王公侯的世袭罔替、禁止女人裹小脚、废殉葬、改科举,开海禁……”

    楚祯列了一些,对二人说道:“这些事情,你们也不必多猜,之后就会知道为什么。现在我说完了,宁王你看着决定。”

    朱棣心中虽疑惑,但如今也管不了后面的事,期待的看向十七弟。

    朱权想了好一会,才又问:“先前四哥你说的,史官送给你的东西……”

    “把电台拿来!”

    朱棣吩咐朱能。

    楚祯看到,朱能走出殿外,喊了一声:“三保公公,燕王有令,把电台呈上!”

    “三宝公公?”

    楚祯心中一动,起身走出殿外,众人不解,也跟着走出去。

    一位面上无须,三十余岁的男子走来,将一个锦盒双手递给了朱能。

    “你叫什么名字?”

    楚祯已经猜到,但还是开口问他,想确定一些事情。

    “回史官,我小名叫三宝,或三保。”三宝太监恭敬答道。

    “你以前是云南人?”

    “是云南,十多年前进宫。”

    楚祯连问了他一些问题,才让他退下。

    众人更是不解,刚才面对宁王时,史官远没有这样好奇,这三宝究竟是何人,比宁王还重要?

    楚祯也没有解释,只笑着对朱棣道:“等他立了功,你再给他赐一个名字,就叫郑和吧!”

    三宝太监郑和,据说是因为在接下来的郑村坝一战中立了功,才被朱棣赐姓郑。

    楚祯不知道待会还有没有郑村坝之战,干脆说出史书里三宝太监的名字。

    下西洋的郑和有了,永乐大典还远吗?

    83中文网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