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 魔法耐寒作物

类别:网游竞技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字数:2272更新时间:24/08/18 23:47:59
    贝朗杰获得勋章的理由,是在发动机开发中做出了突出数学贡献。

    当然不是刷题,而是在数学工具上有成果。

    包括他这枚,发动机组总共三枚,组长因为已经有三等勋章,这次只有奖金和一枚纪念章,剩下的两枚都属于燃烧赋能成就。

    化学燃料的本质是“能量的稳定储存状态”,既然有魔法,往里面加一点能量自然会有人想探索下。

    其实这个项目很早就存在于蓝天重工燃烧实验室,只是到了涡喷一号才有了突破进展,能进入实用阶段。

    报告写得清楚,实验室最终放弃了“燃烧控温”等奇奇怪怪的目标,改为以省油为主,这才开花结果。

    前面的闪雷战斗机,高速时每分钟要烧掉二十几升油,涡喷机更高的速度会面临数倍的阻力,光是对抗阻力,油都要烧到飞起。

    现在有魔法赋予凝固附面层的技术,能有效降低空气摩擦,但这与燃烧实验室无关,他们只能从燃烧方面想办法。

    这项技术大概能为飞机带来两成的燃料节省,不过它是集成在发动机里面的,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推广到新生产的其他类型发动机上。

    大飞机团队的勋章更多,总共有八枚,一个是人多,其子项目组工作也确实很难。

    他们的勋章里,也同样有不少是发明,只有一枚是副厂长靠着项目管理拿到的。

    在蓝天重工发了勋章,没急着回去,作车去了一趟已经迁至东山道大学的农学院。

    农学院的存在意义是保住大家的饭碗,虽然环境很恶劣,但研究工作不能放下。

    农学院的实验田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作物,第一期基本都是本地作物,差不多都冻绝收了,偶尔有收获的也就稀稀拉拉几根,还不够投下去的种子数量。

    第二批实验田,则有不少主世界来的种子。

    其中寒带坚果利用魔法设施催熟,已经临近结果期。

    魔法催熟是个很成熟的系统,都不是凤凰王国的成果,而是原本的魔法体系里就有。

    只是很可惜,一颗两颗,哪怕十颗二十颗都还好说,但用来解决数百上千万人口的粮食,这种手段就有些局限。

    找块空地丢颗种子用魔法一催,很快就能成树,厉害法师可能只要一分钟,可要让一片树反复结果,地里那些资源可不够。

    意思是哪怕搞一堆法师去催,每颗树都催的到结果,后续没人管,树甚至会自己死掉。

    实际会相关魔法的法师比例也很低,占比和幻术系差不多,仅比创造和预言好点,再叠加法师在普通人群里的占比,连大规模种下去都做不到。

    农学院有几颗耐寒坚果,两个在魔法学院那边结业的老师是直接功臣,当然照料工作则是学生的事。

    王齐也不是来看树的,这树是耐寒,也只是冰点以下不会死,并不会在冰期结果。温度继续降下去,它们也只能在一些温度比其他地区偏高的特殊小地形里做贡献。

    要有足够的供应量,还得看草本植物。

    两族从李想老家带来大豆,最低种植温度的品种就是极圈地区的,为14到18度,如果以“产出比种子多”为标准,还能再降个几度。

    主世界的耐寒种子更神奇,也许是常年经过魔法培育,这些作物本身就有魔力反应,与神树只是把魔力存起来不同,它们更像寒冰树,会形成一个魔法效果。

    单株植物基本没效果,成片种下去时,会形成一个温热层,有的是保护植株本身,有得则是保护土地温度。

    “陛下,这东西肥料消耗特别多,尤其喜欢有机肥,我们看下来感觉很难长期种啊。”

    “能顶一阵是一阵,肥料不够境外的人总要想办法的。”

    有机肥的来源很多,粪肥不够就用树叶发酵,再不行还有锯木屑,等到能砍的树都砍到差不多,就只能用尸体来堆肥了。

    燃料、肥料和粮食,随着温度降低,冲突越来越大。

    煤不是哪里都有,大部分地区还是要烧木头,露娜河流域前两年植被大量死亡,根本来不及储存,被真菌吃掉的就不知道有多少,剩下这些不知道能用多久,反正没办法指望低温植物的生长速度。

    要保粮食,结果救木头竟然成了关键。

    没有煤,又要减少木头在取暖用途上的损耗,唯一的办法就是靠魔法设备。

    但魔法要组合出取暖炉,复杂度比电炉还高,价格也很贵。不能指望别人不捡柴烧去买贵东西,很多领主也没那个号召力和治理能力。

    所以木头问题其实解决不了,只能走一步看一部。

    想着改善流放地的环境,不如想想怎么扩大和主世界的贸易规模。

    先满足口粮,再进行布料贸易,有了足够的衣服,自然也不需要烧那么多柴。

    这一点王国倒是力所能及。

    王齐看过主世界的耐寒作物,倒也不是只有这一个收获,新的产粮区也有了思路。

    现有的粮食体系都围绕着温室和大鹏进行,优点是到处都能弄,舍得花钱的话,就算到零下十几度也能用魔法灯保障种植。缺点是投入巨大,建设物资也跟不上,境外几年内都很难靠这个满足当地居民的粮食需求。

    花生和深根块茎也只能覆盖两百来万人,还有很多人坐等饿死。

    主世界的耐寒作物性质特殊,能够在室外避免土地结冰,可以考虑把一些地点改造成露天产粮基地。

    这个产粮基地不是哪里都行,必须是山窝窝里。

    为确保大气流动足够低,减少热量运输,甚至不能是普通盆地,种植区和外面的落差最少也得一两百米。

    南部区没戏,只有东部才有足够庞大的山区地形。

    已经合作过的荷美地区可以考虑,但距离南部太远,运费过高。

    另外再找些个近点的合作对象。

    派外交人员先去谈谈风,王齐在家里安排流程。

    类似于中心水库工程,耐寒作物粮食产地,是要把山窝改造成超级温室,按一个山窝每平方公里单季产出200吨粮食算,五百万人的口粮,要几千平方公里的地方。

    有点离谱,但其实还好,因为主世界作物本身就能保热,改造工作主要是补热补水,以及耕作机械化。

    每平方公里二百万投入,三千平方公里,也就六十亿,和境内存款量差不多。

    可以往外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