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编练新军(求订阅月票)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吴地书生字数:3654更新时间:24/08/18 12:17:12
正所谓手头有粮,心中不慌!
解决粮食问题后,李献忠才能放开拳脚做其他事情。
虽然说他实行的“中开法”粮食也会根据京城以及江南的粮价的波动以及蒙古部收购价的变化来调整,但是每个月增加几万石粮食的储备是不成问题的。
从明年开始小冰河的气候影响会越来越大,李献忠依稀记得明年建州会遭遇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旱灾,几乎是颗粒无收。
这些粮食如今是看不出啥,到了明年可就不是这个价钱了。
此时之前袁应泰承诺的那些装备都已经拨付了,其他东西倒还好,就是兵部发的那些鸟铳实在是不敢恭维。
经过检查后起码有100杆是质量比较差的很容易炸膛,只得将这批鸟铳发到平虏堡的工坊重新更换铳管。
如今平虏堡的规模又扩大了不少,范文程趁这次开原路在清河募兵的机会,直接在清河路招募了八千多流民,如今的平虏堡已经达到了2万人的规模了。
这里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工生产基地了,本次袁应泰调集来的一批工匠也全部都被派往了平虏堡。
如今平虏堡能够生产各种装备,从普通的刀枪弓箭,到各种铠甲,火器基本清一色都能生产。
可以说除了不能造火炮,其他基本都能制造。
现在平虏堡已经可以每月生产200杆鸟铳了。
不止是鸟铳,根据李献忠带回来的《神器谱》,经过将近2个月的反复实验,平虏堡的工匠们终于成功制造出了合格的鲁密铳。
原来之前他们用的材料质量不行,所以导致打造出来的鲁密铳根本达不到120步的射程。
后来发现一定要使用反复打造的精钢,也就是百炼钢打造出来的铳管才能达到连续射击的要求。
不过鲁密铳的制作流程要比鸟铳复杂的多,如今的产量才一个月30杆。
难怪之前兵仗局掌印太监刘贵死活不愿意接这活。
不过不得不夸赞一下刘贵,虽然人家要价黑,20两一杆,但这鲁密铳的质量没话说。
广顺关之战,鸟铳都废了好几轮了,他打造的鲁密铳依然可以持续发射,最后也是因为实在使用次数过多造成的铳管损坏才被迫放弃。
而且人家还提前完工了,原本需要3个月交付的鲁密铳,现在两个月就已经交付完毕了。
如今财大气粗的李献忠原本还想再加订1000杆,刘贵是死活不愿意再接这活了,甚至李献忠给他加到了22两银子他都以兵仗局有别的打造任务为由给拒绝了。
最后在李献忠的死缠烂打下,刘公公终于决定派出几名“技术指导”来平虏堡指导他们自己打造鲁密铳。
相信这些兵仗局的专家到来后,产量应该还能再提升一些。
虽然鲁密铳性能更好,但是鸟铳成本低,产量高,所以依旧是现在开原明军的主力火器。
这次从消灭的鞑子身上扒下了五千多件重型布面甲,虽然多有损坏,不过经过修补后还是可以使用的。
这也使得其他其他守军的披甲率有了一定提升。
尽管还有九千多名新兵,不过现在开原路已经恢复到了被鞑子偷袭前的兵力。
因为扎甲一直没有大的补充,辽东铁骑依旧只能是2500人的规模;不过突击营被扩大到了3000人,此外平虏卫也扩充到了1500人。
这三支部队算是李献忠的特种部队。
两支骑兵还是和之前的战法一样,轻重骑兵相互辅助。
重点是平虏卫被李献忠改造成了一支火器为主的军团。
现在的平虏卫由200名大盾兵,600名长矛手,600名火铳手以及100名炮手组成。
火器方面目前配备了400杆鲁密铳,200杆鸟铳,以及20门虎蹲炮。
以目前火器的射速,还难以在野外发挥作用。
不过有了大盾兵和长枪兵的配合,还是让他们稍微具备了一点野战的能力。
迎敌之时大盾兵在阵前,身后则是数排长矛手,火铳手居后,最后是炮手。
尽管目前欧洲的主流方阵中火铳手的数量要远远多于长矛手,通常要达到4比1甚至是5比1。
但是考虑到目前的火器性能差异,还有明军的实际装备数量以及作战对手的差异。
李献忠并没有照搬西班牙大方阵或者瑞典古斯塔夫方阵,更多的长矛手也是为了针对建虏骑兵的冲击。
当然了目前李献忠并没有用他们同建虏骑兵野战的想法,更多的是用来守城,这个配置同样是守城的黄金配置。
开原铁岭两路的将领也都是经验丰富的沙场宿将,其他部队的训练就交给他们了。
李献忠能为他们做的是尽量给他们补充一些好的装备,所以这次开原三关的守军也各发了200杆鸟铳,以及一批颗粒化黑火药。
毕竟他们的任务是守好城关,出击的任务肯定还是要交给两支骑兵部队。
虽然现在突击营是熊廷弼从其他军中抽调的主力,已经不能按照原本的出兵比例来分配了。
不过为了激励众将好好练兵,李献忠还是决定每三个月搞一次大比试,以此决定他们各部的分成比例。
比试主要更为两个项目一个是队列操练,第二个则是对抗比试。
队列操练由李献忠、李三顺、査查仲文三人分别给各部打分,然后根据排列高低决定对抗比试的顺序。
很快各部就高喊口号依次进行操练。
这种操练主要看的是整齐度,以及士兵的精神状态。
如今各营都是新兵为主,整体的精神面貌还是不错的,其实很难分出高下。
穿着就成了很关键的因素。
如果穿着整齐的衣甲,那么看上去就显得十分整齐。
相反如果穿得五花八门,哪怕你操练地动作再整齐,看上去也会觉得有些凌乱。
开原三关以及铁岭卫城这四支队伍果然精于此道,派出的都是身穿红色鸳鸯战袄的的明军。
只见一群穿着红色鸳鸯战袄的明军整齐地进行着操练。他们队伍有秩序,步伐一致,举手投足间散发出一种军人的威严。
他们的步伐稳健而有力,如同行云流水。每一步都落地有声,整齐划一,犹如一团红色的火焰。
整体来说李献忠还是比较满意的,不管实际战力怎么样,至少看上去还像是那么回事。
很快这四支队伍就顺利排在了前4。
接下来才是动真格的,进入到对抗比试的环节。
规则是每队各派出50名士兵直接进行正面对抗,倒地者直接退出,最终幸存者多的一方胜出。
当然出于安全考虑这些士兵只能选择木质的刀枪棍棒以及盾牌。
第一轮的比拼并没有太多悬念,这种对抗比拼的是精锐家丁的实力。
排在前四的队伍很轻松的就击败了其他四支队伍晋级。
很快毛文龙的广顺关就对上了高名泰的新安关。
双方都挑选出了自己麾下最精锐的50名士兵。
双方主将身穿鱼鳞甲,其余的士兵也都身穿重型的布面甲。
此时毛文龙并没有选择主动出击,而是摆出了一个半月形的防守阵型。
看到毛文龙那边组成了一个半月形的防御阵型,高名泰立刻带领新安关摆出了一个“鹤翼阵”向前方推进。
“鹤翼阵”顾名思义,像仙鹤张开的翅膀那样,注重两翼的包抄!
很快新安关的50人就在高名泰带领下杀向了对方。
当高名泰他们快要接近广顺关的时候,只听见毛文龙高喊一声:“变阵!”
原本半月形的大阵,突然变成了4个独立的鸳鸯阵。
“鸳鸯阵”阵形以11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
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箭矢、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
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
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再跟进的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担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敌人迂回攻击,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
各种兵器分工明确,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种的操作,有效杀敌关键在于整体配合,令行禁止。
当然此时受制于武器的限制,毛文龙的鸳鸯阵只能用木盾、木枪、木棍来代替。
虽然效果打一些折扣,但鸳鸯阵近战的特点还是能够发挥出来的。
而此时杀入阵中的高名泰等人则突然遭遇了数个方向的攻击,虽然身穿重布甲,但是不断的被这些木棍木枪击中,还是让一些士兵退出了战斗。
高名泰一看不对劲,赶紧让剩余的士兵从阵中退了出来,重新结阵与广顺关对抗。
但鸳鸯阵的特点就是灵活多变。
“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
可以根据情况将11人的大阵拆分成小的“两才阵”后者“三才阵”。
毛文龙一看对面重新结阵了,立刻命令鸳鸯阵分散成小的“两才阵”或“三才阵”将对方的阵型分割开。
不一会的功夫,高名泰等人就败下阵来。
高名泰说道:“这就是戚少保的鸳鸯阵吧,果然是变化莫测,这局高某输的不冤!”
最终毛文龙如愿以偿拔得头筹,铁岭卫游击李克泰拿下第二,镇北关的李冠丰同新安关的高名泰并列第三.
随着各镇的名次排定他们也领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分红”。
新书上架,求推荐票,月票,订阅,评论,打赏支持!
感谢书友“日出山风是你”、“雪山牧马”、“20171012180318177”、“一灣秋沙”、“20221104173047232”、“吕氏春秋1234”、“不动禅心”的月票支持。
发第二章的时候睡着了,发的有些晚了。谢谢大家的订阅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