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治吏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苍穹之鱼字数:2184更新时间:24/08/18 12:09:23
    锦衣卫效率极快,明察暗访,一个半月,他的问题就基本清楚了。

    十六条罪状,七条确凿,五条是凭空捏造,四条死无对证,有很大可能是别人把门客犯的事强加给了他。

    而七条确凿的罪状,无非是淮王府超规格,兴奢侈之风,杨宏酒后失言等等作风问题,几起命桉都是手下门客嚣张跋扈,借他的名号干的。

    到了杨宏这个地位,还用得着去欺男霸女?

    不知有多少人摸着门路往他床上送女人。

    而杨宏一直以来对女色兴趣不大,喜奢侈、好排场,很可能对美酒和五石散的兴趣还在女人之上。

    他固然有问题,但也不是罪大恶极的那种地步,还没发展到畜生级别。

    杨峥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的儿子,虎毒尚且不食子。

    当然,锦衣卫有可能偏向皇室,宣义司、御史台查到的东西相差不大。

    如果此事不卷入清查关东里面,倒是可以轻轻放下,下诏申斥一番,然后施以小惩,但既然卷了进来,就要给天下做一个示范。

    毕竟杨宏确实犯了错,管不住手下门客,罪责就在他身上。

    杨峥下诏废除杨宏的淮王爵位,贬为庶人,回太学禁足五年,淮王府的门客,一个都不放过,全部下狱,交由锦衣卫审查,里面肯定有线索。

    关东的官吏不是想让杨宏当挡箭牌吗?杨峥就把这块挡箭牌拿掉。

    连大秦的亲王都说废就废了,天下还有什么人动不得?

    此举恰恰能说明杨峥的决心。

    以前总有种心力不济之感,除了这档子事之后,杨峥感觉全身都来了精神,看来骨子里,自己是个好斗的人。

    人活着,其实就活一口心气。

    伟人说过: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自己能走到今天,不就是凭着这口心气?

    人只有在奋斗的时候,才会觉察出自己活着的意义。

    以前斗的是郭淮、邓艾、钟会、司马昭、司马炎,现在斗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股势力,一股试图复辟的腐朽的势力。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杨峥情不自禁的涌起了伟人的诗词。

    那么多诗词,也就记得沁园春和这首浪淘沙。

    一旁的秘书郎李密一怔,然后匆匆挥笔记录。

    拿掉了淮王杨宏,清查关东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越来越多的官吏被清查出来。

    出乎意料的是,真正掌握地方政治生态的,不是朝廷委任的官,而是地方上的吏。

    官员大多是流官,不会本地人当本地官。

    但吏就不一样了,一般都是由当地有权有势有背景的人担任,很多并不在朝廷的编制之内,也不领俸禄,所以他们的收入来源只能是巧取豪夺。

    流水的县令,铁打的衙役……

    下面的人不配合,阳奉阴违,县令也只能干瞪眼。

    当然,两汉时期,无论是地方上的三老,和府衙中的各种差役,基本还算合格,因为有强烈的道德感、责任感,

    《汉书·高帝纪上》,高祖在汉二年二月癸未,令民除秦社稷,立汉社稷。

    颁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以十月赐酒肉。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各安其事。

    西汉对三老极为重视,必须是德高望重之人,受到西汉皇帝的礼遇,动辄与宗室或贵族、高官同时受赐。

    用后世的说法,近似于地方议会,可以直接上书朝廷,朝廷的重大决策,也会征询他们的意见。

    朝廷和地方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但到了东汉,士族豪强崛起,三老地位下降。

    不过东汉的士族还要些脸面,至少嘴上一直在标榜仁义道德,所以没把事情做绝。

    到了三国,连年战乱瘟疫,地方生态完全被破坏了。

    再到司马家,进一步拉低华夏道德水准,洛水之誓、当街弑君都干出来了,还指望地方能遵守道德?

    不是杨峥一再甩锅司马家,经历这个时代,才会明白司马家干的事,对这个时代的人心产生何等巨大的冲击。

    尤其是在诸葛武侯的对比之下……

    东晋、西晋、南北朝为何禽兽皇帝这么多?

    一大原因就是巨大的不安全感,看谁都像是司马懿,甚至出了“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的口号,皇帝成了高危职业。

    于是大家都没了底线,也都不要脸面……

    治国先治吏。

    想要恢复西汉时期的地方生态已经不可能了,只能另辟蹊径。

    杨峥召来卫瓘、杨旭问对。

    这种事自然难不到卫瓘,杨峥心中也有几个不太成熟的办法,卫瓘一向以才思敏捷着称,任何事到了他面前,三下五除二就有了办法。

    卫瓘略一思索,便有了对策,不过瞥了一眼杨旭后,摇摇头,“陛下恕罪,臣……暂时未有对策。”

    这些小动作自然瞒不过杨峥,知道他是故意让着杨旭。

    君臣之间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太子,你意下如何。”杨峥点名道。

    年轻人总是想多表现一下。

    杨旭现在也不是政治上的初哥,向杨峥拱手,又向卫瓘拱手,投去一个感激的神色,“父皇可效彷魏武错兵制,本地之人不得为本地之吏,或者直接启用退役有功、有德行的将士。”

    跟杨峥想的差不多。

    将士们忠心耿耿,退役时正好是五十岁左右。

    如果说现在的大秦谁最拥护杨峥,肯定是秦军将士。

    卫瓘拱手道:“此策大妙,然地方胥吏不可尽由退役将士为之,利益当均摊,地方大族并非尽皆腐朽,不为此便为彼,不给他们机会,对大秦亦不利。”

    每个阶层都要留出上升通道,不给他们机会,他们便会彻底摆烂,走向大秦的对立面。

    杨旭向卫瓘拱手,“卫令君深谋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