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对太子的忧虑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键盘战斗家字数:4331更新时间:24/08/18 10:44:08
    大顺永宪七年八月十三日,东王归。

    十一月初,北藩定,拓地数千里,遇罗刹,顺平。

    八年正月,西藩定,改土归流,各地百姓闻风而至,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六月。

    帝顺应民心,准内阁奏,施行大裁军,两年裁军近百万。

    九月,立嫡长子为太子。

    十月,设东宫属臣。

    九年,国强民富。

    国家各处粮仓旧粮底层已经腐烂,而新粮在外空地上堆积如山,朝廷税赋开支盈余后,仍然高达三千万两白银。

    不但朝廷各仓大满,各省府地方官仓也满。盛况空前,历史未有之,帝大悦!

    是年。

    各省设立救助院,收容孤寡老人与幼年孤儿,由朝廷出钱补贴医馆,免费为病人看病。

    十年。

    帝下诏:“人非禽兽,因文明;人人应该读书,所有的少年都应该认得字,懂伦理识正伪,故各地要纳入官员考核。”

    不久又下诏:“自古以来,先民取长补短,古有胡服骑射,胡桌胡椅;今有纳入西学,弗朗机红夷大炮;”

    “中国之文明强大于世界,屹立全球领先数千年,多是四方学习中国,而未有中国学习四方,以至于不少人一叶障目,失去了先民的精神。”

    “这些人认为学习西学,会让外国觉得中国文明不如西方,所以极力排斥西学。”

    “殊不知吾不学外人的长处,别人却在学吾的长处,岂不正是拱手让道于人。”

    “犹如中国双动活塞式风箱,领先于西方上千年,如今传入西方,在英吉利国大兴采用推广,凡此种种数不胜数。”

    “古人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人不愿意中国吸取他国所长,是亲者痛,仇者快之事,这些人乃数典忘祖之辈耳,当人人痛批,臭不可闻也。”

    不久后。

    西学终于乃入国学,同时内阁出面聘请中外学者,在京城启动翻译七千本西方书籍大事。

    建立京都大图书馆,收纳全国书籍,或原本或拓本,分为了各大类,例如只兵书,合计一千一百六十五本。

    明周两朝的经书四千六百三十六本,九千二百九十六卷,史书一千三百一十六本,两万四千三百三十八卷……

    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的专业书籍云云,马政,渔政,船政……家禽养殖,马驴杂交骡的专业书籍……

    以及各地的地方志,,话剧,外国史书云云,图书馆最后藏书高达十九万七千本,即将突破二十万。

    此盛举震惊了世界,吸引了无数的外国学者来中国,抵达京城请求入图书馆读书。

    这一年。

    唐清安五十岁。

    在他的整岁寿辰,提前来了几十个国家的使者,为这位已然举世闻名的伟大君主祝寿。

    “你生长于富贵,习惯了安逸的生活。”唐清安不在乎这些荣耀了,他已经厌烦,领着太子游历京郊。

    一行人便装上路,寻常百姓们只当是贵人。

    看着山川,跨越田野,唐清安不停的教导太子,希望自己的继承人能不负众望。

    “虽然官员们都夸你的仁德,但是朕不放心啊。”唐清安忧虑道。

    和长子不同,太子出身的时候,他已经是平辽侯了,东江镇人口数百万。

    金州经过他多年的治理,已经繁荣至极。

    “你的一生太过平坦,无法知道人心的险恶,而虽然口上说百姓辛苦,但你真的知道百姓的衣食有多么的艰难吗。”

    唐晏楸有很多想要反驳父亲的话,却都忍住了,安静的听着父亲的教诲。

    这是他的长处,一项极强的本事,来自于他的母亲。

    探春把自己的心意埋藏了十几年,在她的嫡母面前从来只做嫡母会喜欢的事情。

    唐清安认真的看向太子,希望他能真的听进去。

    “自古以来,创业之君勤劳不息,了然人情世故,明白人性之弊,遇到事情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你从小生长于富贵,又有你的母亲耳提面命,很少有犯错的时候,朕反而担忧啊。”

    “你没有经历过磨练,如何能不犯错呢,所以朕不怕你犯错,就怕你没有做事的魄力。”

    听到这里,唐晏楸不敢只聆听,连忙开始为自己辩解:“上有父皇英明,下有朝廷诸公贤达,哪里有儿子做错的机会呢,儿子刚有了想法,就会有贤者指出儿子想法中的错误,儿子能听进贤者的教诲,自然就不会犯错了。”

    儿子对答如流,无懈可击,唐清安怔了怔。

    此子虽然眉眼间有些像自己,但是性格真不像自己,倒是和探春相似。

    想要寻出贾探春的错处,那可是难上加难,事情却始终按照她的心意在办。

    自己的皇后,不愧是红楼第一达炼之女。

    唐清安又联想到一个道理。

    自己每每与贾探春交谈的时候,都会觉得说话愉快,两人之间的话题非常的轻松。

    经常为此自得,能不以身份压人。

    可他突然想到,能每次有这种感觉,真的是自己的原因吗?会不会是探春之能呢。

    其实是探春的才能远在于自己之上,所以每次都能让自己说话的愉快,而丝毫不知不觉落入探春的节奏中。

    看着眼前的太子,唐清安眼神复杂。

    他在自己面前的表现,有多少是学习了他母亲的本领呢。

    内心有了种被探春掌控,这种冒起的猜疑,令唐清安非常的不愉快,觉得自己的才智被冒犯了。

    自己可是创业之君,从无到有建立金江镇的雄主,怎么可能在心智上被一个女儿压制。

    “回去吧。”唐清安失去了兴致。

    乔装打扮的侍卫们,当听到皇帝下令后,他们立刻调转车队,丝毫不拖泥带水。

    看着眼前陌生的侍卫们,来自于贵族,军中,勋臣们的后代,都是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

    可是呢。

    唐清安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当年侍卫营的李如靖,葛世峰,就连自己当初最大的竞争对手赵构用的儿子赵学颜,他们这帮年轻人可有趣的多了。

    唐晏楸感受到了父皇的生气,又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吓得面色苍白手足无措,越发的低着头大气不敢喘。

    ……

    等回了宫告辞了父亲,唐晏楸缓缓的退出后,不敢耽误连忙跑来找母亲求救。

    坤宁宫。

    本来是母仪天下的场所,贾探春从小素喜大方简洁,于是减少了一些物件,又增添了些东西,显得越发的端庄,也是唐清安不太愿意来的原因之一。

    这里什么都好,就是不像个家。贾探春也是如此,犹如唐清安的手段,虽然能让探春娇柔一时,却又很快恢复如初。

    翠墨和蝉姐,贾探春放了出去,为她们安排了好的夫家,都是优秀的才俊。

    唯独侍书执意要留在探春身边,发誓要服侍小姐一辈子,贾探春也舍不得侍书,于是就由了侍书的心意。

    侍书抱着英国人进贡的波斯猫,探春在一旁逗弄,身边的宫女们欢声笑语。

    “太子殿下。”

    门外传来嬷嬷们的声音。

    “太子陪皇上出了皇宫,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侍书纳闷的说道,贾探春不急不慌的回过脑袋,正看到刚进门,一脸哭相的儿子。

    “妈妈,儿子说了让父皇生气的话,又不知道哪里说错了。”十七岁的太子,只有在母亲的面前,会卸去所有的伪装,露出自己的真性情。

    探春惋惜的让侍书把波斯猫抱下去,边坐向榻边,慢条斯理的开口:“你父皇不会计较你言语上的过错。”

    “可是儿子真的感受到父皇很生气,以前是没有的。”唐晏楸满脸的忧虑。

    终于见到了母亲,他心里开始安宁了,脸色也逐渐恢复,不再慌里慌张。

    “你们说了什么话,你父皇就不开心了。”贾探春知人心,对自己的丈夫,她太了解了。

    她知道丈夫喜欢什么样子的气氛,但是她偏不能事事如他的意。

    虽然要顺着他,也要在顺中偶尔逆着他。

    太过顺从,他更会不喜。

    夫君是个矛盾的人,他喜欢人人平等,可是呢,他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平等。

    自从当了皇帝,他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平辽侯了。

    至少。

    在外界人们的眼中,夫君是伟大的皇帝,对百姓最仁德的君主,但是只有贾探春才清晰的感觉到,夫君开始变了。

    颦儿是不愿意嫁给夫君的,不是说颦儿不喜欢夫君,在府里那么多年,贾探春看得出两人之间的变化。

    但是颦儿那么骄傲的一个姑娘,怎么会愿意与人共夫君呢,而且还不是名义上的妻子。

    所以颦儿虽然喜欢来府上,但是始终不肯答应真正的进府,成为府里的人。

    如果在金州的时候,夫君是不会强迫颦儿的,不是没有权利,而是性格上不会违背颦儿的意愿。

    但是到了京城,夫君逐渐变了,开始固执了起来。

    他已经是皇帝,不再是平辽侯,太过亲近容易伤了自己,这是探春清楚的认知。

    一个人的心能有多大!

    皇帝的心装有天下,原本的性格已经形成了本能,例如对百姓们的爱护成为了他的理念,但是他也迷失在天下。

    探春一边听着儿子把事情每句话说的详细,一边出神的想着夫君的变化。

    可能当人太好了,稍微有点不好的时候,会显得变化巨大吧。

    比起外面的人,皇帝已经非常的出色了,哪家的男人,能像皇帝这般对待妻子呢。

    新学中的男女平等,可是皇帝第一个赞成并支持的,探春忍不住为自己的埋怨笑了起来。

    唐晏楸苦恼的说的起劲,被母亲突然的笑声打断,下意识看向母亲,才发现了母亲脸上的笑容。

    自己有多久没有见到母亲笑的这般柔情,是为了父皇吗。唐晏楸忘记了自己的烦扰,为母亲的笑容而开心。

    舅舅曾经有次像他说过,他们姐弟还有外祖母,从小受贾府嫡母的欺凌。

    外祖母死得不清不楚,和贾府嫡母有莫大的关系。

    想到这里,就凭这一件事,唐晏楸就能明白母亲小时候是多么的不容易。

    自己一定要保护好母亲,不会让母亲受欺负,为当年自己不能保护母亲而耿耿于怀,也是唐晏楸对贾府从来表现冷澹的原因。

    “你父皇的不开心,不是因为你,别自己吓自己,你只要记住尽力做好每件事,多听多看大臣们的意见,不要独断专行,你就不会犯错。”

    听到母亲的话,唐晏楸落心了,这么多年来,母亲从来没有出过错,她说没事那就真没事。

    贾探春没有去找皇帝,而是每日重复做自己的事,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大妇们有时会来问安,有时候勋臣之家有殊荣的时候,她会照例赏赐。

    一直到唐清安忍不住找上门,几日来他都不服气。

    “太子疏远贾府,是你的主意吧。”

    宫女们在皇后的示意下,纷纷退了出去,只留下皇帝一人,探春独自面对来问罪的皇帝,没有丝毫的畏惧。

    “皇上说的没错,臣妾让环弟故意在楸儿面前说了些旧事。”贾探春平静的说道。

    皇家无小事。

    哪怕是发生过的往事,贾环也不敢向太子透露,影响太子和贾府的关系,除非有人吩咐。

    “你做的事真不少。”唐清安感叹道,见探春的样子,又忍不住担心会吓住她,跟着补充一句:“你聪明的很咧。”

    皇上就是这么矛盾,又想要展现威严,又在意夫妻感情,贾探春冷静的面孔,变得轻柔了起来。

    “你担心楸儿治理不好国家,但是满堂尽是你提拔的贤臣,诸司部事事国政简练,上有内阁老臣持重,下有部臣勇于任事,自有一套人才选拔体系。”

    探春安抚起唐清安,告诉他说道:“楸儿只需要遵守朝政俗规,自然不被奸佞所惑,否则他太过强硬,反而不美,容易破坏当今好不容易打造的朝局。”

    听完后,唐清安无言以对,看来自己的猜测是对的,贾探春的品性,在自己之上。

    未来的大周,的确不需要强势的皇帝。一个成熟有效的内阁,才是至关重要的,两者之间不可调和。

    大顺新立,是对继承者保持信任,还是对竞争出来的内阁阁员们怀有信任呢,唐清安更信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