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所为有所不为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键盘战斗家字数:3705更新时间:24/08/18 10:44:08
“三年,至多三年。”
谢友成亲手写下的文书,由他的亲信带回到金州,见到了将军当面,才放心交给了亲卫们。
五年前。
唐清安由贾府里的关系,成为了东海堡的世袭百户,跟着舅舅,领着二弟去辽东都司勾职,
当时他见到了辽东都司的官员陈策,受了他的关照。
现在,他一样受到其人的帮助。
当初辽阳失陷,辽东都司上下都被蛮族俘虏,陈策也一样,后来成为了蛮族的官。
谢友成按照将军的指示,通过商队联系上了此人,然后源源不断的为金州传递蛮族高层的信息。
谢友成以自身在蛮族的耳目,以及此人的透露,看清了蛮族自身积蓄的速度。
因此,他告诉将军。
蛮族最快两年,最多三年,就能重新发动起二十万大军,打西面的辽西,还是打南面的金州,谁都说不准。
辽左关外的蒙古,都已经被蛮族收服,不光稳定了后方,也加强了自身的实力。
而现在的金州。
有民一百七十万,听起来让敌人畏惧,实则已经开始拖垮金州镇江各地的经济。
一日两顿稀饭。
金州原先数十万民,勒紧裤腰带,修建水利,开垦田亩,坚持到如今已经四年。
镇江也一年余。
就如冯胜之所言,再多的感动,再多的精神,也抵不过现实。
到了镇江。
巡视了各地后,留下顾应时,顾道初。
把谢友成的文书递给了二人,二人看后脸色阴晴不定。
顾应时和顾道初,虽然都姓顾,却没什么关系,迁移来辽东的祖上也不是一支。
“现在破局之策,唯有不再接收辽民,如此这般,以各地发展的速度,在明年上半年,可做到让百姓缓口气。”
顾道初提议道。
顾应时没有说话,他跟了将军四年余,深知将军的脾性,对百姓极为爱戴。
不可能不管辽民的。
现在金州上下,都在建议不能继续接应辽民,这股声音并不小,就是因为看到了实情。
用了将近四年的时间,整个金州,镇江才接应了七十万民,堪堪能养活的起。
这才半年,人口就翻了一倍多。
这不是十万变成二十万,是七十万变成一百六七十万。
就算如将军所言。
朝鲜还有土地可以开垦,长白山东岸还能开垦一些田亩,可是对比这百万人,算得上什么呢。
也就能解决个零头罢了。
至于渔场。
虽然知道大海渔源无尽,可是看得见摸不着,没有船什么都是空谈而已。
现在的船厂,渔场已经到了极限,也才能养活二十余万人。
就算船厂下水的船只,每个月都在增加,各岛的渔场也开始组织民户,搜捡海滩的贝类,争取做到自给自足。
可以说各地上下,官员都在想尽办法组织民户自救。
但是人太多了。
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涌入各地。
人口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渔场发展的速度。
而田亩一年就这么多,是改变不了的。
顾应时有时候在想,蛮族做出放弃辽左中部的考虑,有将领们所言,正合将军失地存人的想法。
不但无损实力,反而能更加自如。
会不会还有一种计划呢?
就是以辽民拖垮将军治下的民生经济。
如果给个五六七八年的时间,将军消化掉这些人口,实力当然远远不同。
但是蛮族会给将军五六七八年的时间吗?
谢友成这回的文书里,明确告知了蛮族只会给他们最多三年的时间。
三年的时间,刚好是各地民生最困顿之时,以及所产开始跟上人口的前期。
太巧合了。
顾应时这么想到。
将军有将军的阳谋,蛮族没有被将军牵着鼻子走,做出了他们的阳谋,一样令己方无法应对。
唯有不在接应辽民。
可是将军的性子必然不会同意。
想到将军曾经对他们笑过,最了解自己的人不是朋友,反而会是自己的敌人。
《金刚不坏大寨主》
这般下来。
可见蛮族真的了解将军,这阳谋更是无懈可击。
“将军。”
顾应时一脸严肃的看向唐清安。
顾道初资历不足,唐清安可以无视他的想法,但是顾应时不同,他必须重视。
“到时候蛮族大军来攻,我们连凑齐大军聚集的粮草都没有,怎么办呢?”
顾应时不等将军回答,又继续追问道。
“以前将军治下只有金州,靠着地利把守门户,加上各岛,可以养活数十万民。
如今多了长白山东岸各地,镇江各地,上千里的地带,地盘扩大了数倍。
这些地方没有金州的便利,蛮族不管是从何处,都能深入这里,我们又该重心防备在何处?
到处都守,则是皆放弃,那么守哪里,又放弃哪里?
放弃的地区,各地刚安置好的百姓,又该迁到何处?不但损失了田亩,又多了需要养活的人。
将军可有主意?”
唐清安摇了摇头。
他并没有主意。
这也是他这回,从金州一路千里到镇江,沿途接见文官武将,一路探问各地情形的原因。
地上,人多。
无解。
军方没有信心战胜蛮族。
无解。
船厂从每个月下船十余艘,到超过二十艘,三十艘……,上个月下水船只一百一十七艘。
这是大功。
哪怕放在内地最大的清江督造船厂也是大功一件。
清江督造船厂,设立京卫、卫河、中都、直隶四个大厂,共八十个分厂。
厂区沿运河绵延伸展,总长达23里,规模之大,世界巅峰之一。
如此这般,每年下船也才六百三十二艘。
金州三大船厂。
花费四年余的时间,下船速度超过了清江督造船厂。
虽然有全力支持,大规模派送学徒,设立流水线,从直隶,金陵船厂抢了众多的船匠。
以及营造的都是小船,但是清江督造船厂营造的船,大部分也是漕河上的小船。
等等因素下来。
就算如此,三大船厂功不可没,只能迎来夸赞。
哪怕根本不可能完成将军定下的年产一万艘的任务,也绝对不可能会收到惩罚。
年产一万艘船,哪怕是小船,的确是天方夜谭。
唐清安可以根据今年的缺口,定下船厂的任务,但是却也不能违背实际。
是的。
目前看来真的无解。
唯有像金州上下,目前提议的不再接应辽民,并且阻止辽民投奔己方。
见将军沉默,顾应时没有继续追问将军,他知道将军现在的心里极为难受。
他从来没有见过把百姓放在第一位的人。
爱民如子。
这不过是口号罢了。
在很多官员的眼里,民和一般人认为的民是不一样的。
而他在将军身上,见到了真正的爱民如子。
见了将军没有了心思,顾应时和顾道初悄然告退。
第二日。
唐清安穿着便衣,身后跟随了几名穿着百姓服装的汉子,在乡间随处走走。
不管是金州,镇江,长白山东岸,是没有大户的。
准确的说,蛮族征服各地后,原来的大户都是被劫掠搜刮的对象。
辽东不同于关内。
大户多是军户里头的军官,或者这些世袭百户,千户里头的子弟中的读书人。
更或者说。
他们都是侵占的军屯里的军田。
不管是军户逃离,还是新垦的隐田,按道理都应该是军屯的田。
朝鲜的科田制,虽然名目上不同,但两者其实都差不多。
一个田亩是军屯的,一个田亩是朝鲜国家的。
这些大户要么被蛮族屠戮,要么被迁移到了辽沉,然后派了蛮人和汉人“同吃同住”。
代替了原先的生态环境。
随着这些地方的光复,蛮人或者死了,或者提前逃了回去,又被唐清安归入了军田。
这也是他能顺利施行配额制度的原因,否则原先各地大户都还存在,哪里能这般如他的意。
就算他手段强硬,但是大户多了,向朝廷投诉的多了,一样能让他喝一壶。
而且也会让地方不稳定,无法这般轻易。
东江镇开了很多新田。
不像金州那边的地利,有一望无际的平原,这里高高低低,因此对水利要求高。
几十万民齐动手,不光是镇江,长白山东岸,各处都新垒了渠道堤坝。
在低处更是到处可见水车,烈日炎炎下,还有民户踩的辛苦,皮肤爆裂。
最好的是平地,其次整片地势从高到低,最难的就是高低反复,导致田间水流不通。
沉阳,辽阳,复州,海州,盖州等各地也和金州差不离,大多都是平地,其余地方就难得。
金州虽然也有山,但是中部高,两翼低呈阶梯形。
河流又多,称为沿河平原。
长白山南部靠近金州区域,从庄河往南,包括复州,未来都被化为一地称为大连。
全区域耕地有两千零五十二万亩。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区别。
大周的农户,想要在不适合的地方开垦田亩,种植下来需要用命去种。
后世各种机械把土地一修整,只需要开关一按,水就哗哗的抽到田间。
哪怕唐清安穿着便服,但是农户又不傻,见到大官后都唯唯诺诺,什么话都不敢说。
虽然双方没有言语,但是看着农户们衣不蔽体,饥色满面,躯干枯瘦,赤脚裸膊,皮干肉裂。
唐清安吸了吸鼻子,反转回了镇江。
他也是农民的儿子。
祖祖辈辈都是农民。
既然他穿越到了这里,难道只是为了享受自己的荣华富贵吗?
他能力不足,做不到伟人能发动轰轰烈烈的大运动。
但是。
有所为有所不为。
同一个红旗下长大,当为人子。
“命令,谢友成,冯胜之,顾应时,陶杰,赵缑用,刘承敏,朱秀,武震孟,陈锐,陈凯武,沉有容,严正中,贺宽,陶鏴,邓章......以上人等,赴石城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