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徐太太两眼放光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赵师雄字数:4262更新时间:24/08/18 09:58:09
    1927年的春夏之交,奥本海默和施汝为在这一年的学期结束之后,从剑桥大学毕业,正式拿到了博士学位证书。

    前者在陈慕武的劝导下回到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大学,凭借着陈慕武和康普顿的关系,在物理系当成了一名教授。

    而后者也被陈慕武派回了国内,暂且在仩海的交通部南洋大学任职,顺便和瑞典在仩海的驻民囯公使馆那边定期联系,准备王子学院入学选拔考试这件事。

    按照陈慕武的打算,是在1927年底或者1928年初举办选拔考试,这样就刚好能够赶上1928年在斯德哥尔摩的王子学院竣工之后,有第一批学生进入到学校里面学习。

    但是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紧张,施汝为回到国内的时候已经是1927年的下半年,因为国内正处在南北交战的战乱时期,考试的信息传递起来不是很方便。

    ——而且就算传递到零星分布在国内各个主要城市和各省省会的高中和大学之后,那些学生们能否顶着国内战乱的炮火,按照通知上的时间,赶到仩海去参加考试,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是斯德哥尔摩这边王子学院的施工进度堪忧,施汝为离开时,预估只能完成少数几部分建筑,虽然教学楼竣了工,但是学生宿舍的进展却比较缓慢,况且竣工之后还有内部的装修和布置。

    陈慕武他们在1927年底到1928年上半年,在王子学院的物理学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时候,仍然没能住上学校里的宿舍楼,而是每天在王子学院和临时驻地两头跑。

    所以陈慕武和施汝为商定,把王子学院在国内的第一次选拔考试安排到了1928年下半年,现在看倒是个正确无比的选择:

    提前多半年向全国发出考试的通知,就可以让全国的高中生和大学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复习考试和赶到仩海的考场,不至于让他们和考试失之交臂。

    而且陈慕武结婚之后再次回到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这边也给他献上了一份“新婚礼物”——

    学生宿舍楼和相应的配套设施,无论内外都已经建造施工完毕,随时都能拎包入住。

    去年,施汝为离开剑桥大学之前,陈慕武也曾经考虑过,是不是应该给他出几套卷子,让他带回国内,供选拔考试时所使用。

    可是这样做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陈慕武不知道国内的物理学教育程度究竟是怎么样,题出的太简单筛选不出来合适的人选,而题出的太难的话,同样也筛选不出来。

    所以到最后,陈慕武放弃了自己亲自出题的打算,而是给国内写了三封亲笔信,分别寄送到了国内的清华、邶大和南开,请这三所与陈慕武交好的学校的物理系和其他院系,协助施汝为一起拟定选拔考试的题目。

    当然,选拔考试的范围,也不仅仅限制在物理学这一科。

    陈慕武给施汝为列出来的考试科目,除了物理学之外还包括数学、语文和一门外语,以及选考的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和矿物学。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这没什么好说的。

    而语文和外语,则是要考察学生对内和对外的交流能力。

    化学和生物学,则是为了让王子学院培养的人才全面开花。

    陈慕武以及他周围的这些科研人员,虽然大家研究的项目都是以物理学为主,但不代表他建设的王子学院不能开设其他学科。

    虽然他们在这些学科上的能力不行,但只要花钱去聘请相关专业的老师即可。

    地理学和矿物学,则是基于瑞典国内的优势学科来考虑的。

    瑞典是一个矿产储量十分丰富的国家,到了二战后,甚至再过一个世纪,这个国家能够保持高福利社会的原因,也是因为源源不断地对外出口矿产来换取的巨额财富。

    所以陈慕武才想着是因地制宜地开设这两门学科,利用瑞典得天独厚的优势来培养人才。

    他在王子学院设置的这几门学科,基本上都是理学。

    未来或许还会继续扩展,在理学学科之外再加上一些工学学科,但陈慕武绝对不会在王子学院开设文科、政科和商科等等目前来看没有任何用处的学科。

    当然,文科还是要开设一部分的,不过学生仅限于非中囯籍的欧美学生。

    毕竟王子学院建立的初衷,除了是陈慕武想要为自己的国家培养大量的理工科人才之外,还要满足瑞典王储的愿望,让瑞典国内、甚至整个欧洲,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东方的那个拥有陈慕武这种优秀人才的神秘国家。

    施汝为离开剑桥大学,乘坐火车回到中囯之后,他和陈慕武彼此之间始终保持着定期的通讯,以便远在欧洲的陈慕武,能够随时得知国内选拔考试的最新进展。

    施汝为回国之后,没有拿着陈慕武的推荐信,直接去仩海的交通部南洋大学入职,而是先回到家中处理了一些个人事务。

    然后他就拿着陈慕武的许多封亲笔信,开始在仩海、天侓和邶京各地,拜访陈慕武的故交和笔友。

    不管是陈慕武亲笔信上的内容,还是施汝为登门之后的说辞,都是大差不差。

    无非就是邀请他们去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任教,不管是待遇还是薪资,都比国内要好得多。

    陈慕武也不知道国内的那些文科教授们,到底有谁愿意来瑞典,有谁留恋故土不愿意来。

    所以他采取了“广撒网”的策略,只要有人答应他的邀请,就全都照单全收。

    反正这些“汉学教授”的薪资全都是由瑞典王储那边支付,陈慕武很愿意做一个顺水人情。

    只是陈慕武的这种做法,给刚刚回国的施汝为添了不少麻烦。

    经过一番舟车劳顿的他,还没来得及在仩海的家中得到充足的休息,就又要在国内跑东跑西。

    施汝为去的第一个地方,是仩海法租界的四明邨。

    作为法租界里的富人区,曾经是四明银行宿舍的四明邨周围环境优雅,闹中取静,住的都是一些有身份地位的达官显贵,绝对是仩海滩中的“上只角”。

    按照陈慕武提供的地址,施汝为敲响了四明邨当中的一栋石库门建筑的门。

    开门的佣人没有直接把施汝为迎进门,而是询问了名号之后进去通禀。

    施汝为也按照陈慕武的嘱咐,在说完自己的籍贯和姓名后,还特意加上了一句。

    “先生,外面有客人前来拜访,他说自己姓施叫汝为,是什么‘剑桥大学的博士’。”

    坐在沙发上看报的徐志摩,起初听到客人名字时大脑思考了几秒,觉得自己应该不认识这位施先生,所以本不打算相见,让佣人回绝掉就是了。

    但是幸亏这位佣人也按照施汝为的要求,把他最后补充的那一句也加了上去。

    听到“剑桥大学”这个学校的名字,徐志摩立刻就重视了起来,心想这个刚刚毕业的小兄弟还真是上道,一回国就先到自己家里来,拜访他这位剑桥大学的学长。

    把客人迎进家门,听施汝为说明来意,得知对方并不是自己主动前来,而是受陈慕武所托才来拜访。

    徐志摩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比听到有剑桥大学学弟上门还更加激动。

    因为这位施汝为所带来的东西,可是自己的好朋友陈慕武的亲笔信。

    陈慕武在国外名声响亮,在国内的“上层社会”里,只能比国外更加响亮。

    现在自己收到了陈慕武从剑桥大学写来的亲笔信,而且这封信还不是通过邮政系统,而是托人亲自登门送上来的。

    徐志摩都不需要拆开信看看信纸上写的是什么,就收到信本身这件事情来说,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他已经有了向外人吹嘘的资本了。

    等徐志摩拆开信,看完信上的内容后,他是更加激动。

    因为陈慕武居然邀请他到欧洲去担任汉学教授,教的学生都是黄头发蓝眼珠的西洋人!

    这件事情,在他上一次去欧洲的时候,在剑桥大学遇到陈慕武那次,就已经听到后者说过相关的想法。

    没想到,不愧是了不得的陈博士,居然把想法变成了现实!

    罗素也好,杜威也罢,从来都是西洋人来到国内,给中囯人讲课。

    就连现在的徐志摩,也都在一直和泰戈尔联络,想要邀请这位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亚洲人来中囯交流访问。

    要说中囯人去到外国给外国人讲课,这件事情不是没有,只不过少之又少。

    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一个赵元任,曾经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担任过中文讲师。

    不过赵元任现在也已经回了国,到清华大学去任教了。

    如果自己接受了陈慕武的邀请,去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虽然名气上不如英法德、也不如美国,但好歹是外国——去教授汉学的话,那他就将成为“蝎子粑粑——独一份”。

    徐志摩对陈慕武的邀请很感兴趣,感兴趣到他完全不再想邀请泰戈尔访华的事情。

    废话,自己马上就要不在中囯了,邀请泰戈尔来访华又有什么用?

    他都没和自己的家里人商量,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施博士,我什么时候启程前往欧洲?”

    徐志摩有些急不可耐。

    “徐先生,请稍安勿躁,陈博士那边的学校犹在建设当中,估计还要等到明年。而且这件事情您没必要立刻就答应下来,还有很充足的时间可以考虑。”

    听到不是立刻就去瑞典报到,徐志摩稍微有些失望。

    不过施汝为又向徐志摩简单阐述了他这次回到国内来要办的事情,也就是要在瑞典驻华公使馆的帮助下,举办第一次王子学院的选拔考试。

    徐志摩又有了动力,他自告奋勇想要配合施汝为,参与到选拔工作当中去。

    幸亏陈慕武又是早就有锦囊妙计,他可不愿意因为参与人数太多,导致选上来的都是一些走后门的学生,所以让施汝为坚定回绝了这件事情。

    被施汝为拒绝后的徐志摩,倒是没有多大的怨言。

    毕竟要选拔的是理科学生,自己参与进去除了出把力气之外,也帮不上什么别的忙。

    送完亲笔信的施汝为告辞离开,送完客的徐志摩也转身上楼,去找他的太太商量这件事。

    比起徐志摩对去斯德哥尔摩任教时展现出来的热情,他的第二任太太陆小曼,却对去国怀乡兴致缺缺。

    她比谁都喜欢留在国内,仩海滩的这些个上流社交场合,才是陆小曼每天出生入死的地方。

    她力劝徐志摩不要答应陈慕武的邀请,收到陈慕武的亲笔信已经能够在接下来的各场沙龙中炫耀好几天了,何必要费力不讨好,千里迢迢跑到欧洲,那里可没有仩海的这种上流社会的交际圈。

    往常,无论徐太太说什么,徐先生都是认同得很。

    但只有这一次,徐志摩无论如何也不想再听陆小曼的话。

    他开始替陈慕武,同时也是替自己据理力争:“你不懂,我在1925年去了剑桥大学,汉臣那个时候就有办学的想法。他现在终于实现了愿望,我十分替他感到高兴。

    “况且国内的这些个社交沙龙,又有什么好混的?你是不知道,在国外和汉臣兄交往的都是什么人!沪上的英文报纸隔三差五就有有关汉臣的报道,恩斯坦、罗素等一系列欧洲顶尖的思想家,和汉臣之间的学术交流非常频繁;而当今英国国王的二儿子,也是汉臣的好友;至于这所汉臣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建设的王子学院,为什么叫王子学院侬晓得伐?正是因为其背后的出资人也是汉臣的好友,瑞典国王的王子,瑞典未来的国王。

    “据说这位王子很热衷于中囯文化,王子学院这件事也是他在访华的时候对外公布的。

    “如果我们一起去瑞典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我授课的对象,就是这位王子,而我们以后的社交圈子,就是高贵的欧洲皇室了!”

    听到徐志摩对未来生活的一番描述,躺在床上吸X片的徐太太两眼放光,恨不得立刻就让下人们给自己收拾行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