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远交近攻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浮梦三贱客字数:2085更新时间:24/08/18 06:01:24
    齐王对于孟子的说法大加赞赏,但是却丝毫没有推行的想法。这让孟子很是失落。

    淮王同样对他的这套理论很推崇,同样也拒绝了他。孟子曾经问王堪,为何不用儒家来治国。

    王堪笑着说道:“用儒家岂不是自缚手脚?”

    孟子默然。

    接着王堪又道:“诸夏诸侯,无不以强国称霸为己任,所行皆无仁义,若是寡人与他们不动刀剑,讲仁义,诸夏诸侯会听吗?”

    “恐怕不会吧!”

    “只怕这些诸侯做梦都会笑醒,并且会厉兵秣马攻击淮国。”

    在和王堪商谈过之后,孟子就离开了淮国,向齐国而来,而在齐国,孟子遭受了同样的待遇。

    于是孟子在齐国稷下学宫中讲学、辩论了一段时间后,向齐王告别,离开齐国前往游历其他国家。

    秦国,咸阳。

    自从上一次西楚国偷袭秦国,几乎攻占了秦国国都咸阳,秦国就加大了对汉中的防御。

    虽然秦国现在国力强盛,但是面对西楚国和魏国的攻击也感觉到吃力。

    “君上,魏国和西楚国联盟攻我秦国,这对于我们很不利,臣建议和齐国结盟共同讨伐魏国,和淮国结盟,共同讨伐西楚国。”公孙鞅说道。

    一个稳固的联盟对于任何国家都很重要,就像是数十年前,三晋联盟,秦国和齐国都被三晋打的非常凄惨。现在三晋联盟虚有其表,被秦国打的狼狈不堪。若不是西楚国相助,魏国上次就要抵挡不住了。

    “齐国不是和魏国盟约议和了,他们现在和我们结盟对付魏国吗?”秦侯有些不确定。

    “国君,魏国一直都想要中原之地,想要重新统领三晋,这对于齐国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若是魏国强大了,再一次组建三晋联盟,到时候三晋联盟定然会再次攻打齐国。”

    “我们和齐国距离遥远,和齐国没有什么利益冲突,相反我们还有同样的敌人,并且臣下听说齐王贪婪,若是以魏国的土地为诱饵,齐王一定会上钩的!”公孙鞅说道。

    “魏国的实力有限,只要齐国从东方发起战争,魏国就无法再阻秦国从河西进攻了。”

    “只要夺取了河西的土地,然后再谋夺河东的土地,到了那时候,函谷关就会成为秦国的囊中之物。”

    “至于西楚国,我们和淮国结盟,将西楚国包围其中。其汉中的确道路难行,不过我们进攻困难,难道楚国进攻就容易了?只要我们堵住褒斜道,西楚国就休想出来。

    西楚国被淮国驱赶到了巴地和上庸,两地多山,道路险阻,只有巴西和汉中土地肥沃,适宜耕种。汉中易守难攻,可是巴西却没有那么多险阻。”

    “我们完全可以从蜀地发起进攻,只要夺取了巴西之地,楚国仅凭借汉中平原,根本无法养活楚国那么多人口。到时候,楚国没有粮食,就只能被我秦国灭掉,吞并。”

    “甚至在占据了巴东、江州、汉中、上庸之地,我们完全可以顺势进攻淮国,吞并南阳之地。”

    秦侯认同了公孙鞅的计策,当即派出使者分别前往淮国和齐国。

    王堪在得知秦国来使者想要结盟的时候,微微愣了一下,并没有直接答应下来,而是让使者等候,接着再找来孙膑询问他的意见。

    “孙卿,此番秦国来使相邀结盟,我们如何应对?”

    孙膑直接说道:“秦国此番是想要东出了!”

    经过几年的学习成长之后,孙膑越发成熟。

    “君上,秦人若是占据汉中、巴地,就再无后顾之忧,若是能占领西河之地,则东出大门就打开了。到时候秦国从巴东、上庸、武关甚至函谷关南下,都能威胁到我淮国。”

    “卿的意思是拒绝和秦人结盟?”王堪问道。

    “不,臣下建议答应下来!”孙膑道。

    “这是为何?”

    “答应秦国,和秦国一起攻灭西楚国,我军趁势攻占上庸和江州。只要占据这两处要地,然后就可以两路共进,进攻巴蜀之地,并且可以北上威胁秦国。”

    “江州之地和上庸之地山路难行,若是不趁此机会将两地夺下,等到秦国攻灭西楚国之后,再想夺取就更困难了。”

    王堪当即说到:“先王当年曾经招募大量山越夷民,训练之后,用以攻西楚,这些山越夷民常年生活在山林之中,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正好用来对付西楚国。”

    在和孙膑商量好了之后,王堪就和秦国盟誓,答应和秦国一起攻伐西楚,只不过攻伐西楚国的时间还没有定下来。

    另一边,秦国的使者很快就来到了齐国。

    秦国此番是前来和齐国结盟,姿态放的非常低,这让齐王很是高兴。经过一番恭维之后,秦国向齐国诉说魏国之强,用魏国的强大来让齐国警惕。并且用魏国的土地对齐侯进行诱惑。

    一直以来,齐国对魏国都很警惕,特别是历次魏国联合组成三晋联盟,现在秦国再一次提起魏国,这让齐国想起了那些被魏国三晋联盟支配的恐惧。

    想到这里齐王直接答应了下来,决定和秦国一起攻打魏国。

    魏国并不知道,齐国和秦国已经结盟准备对付他们。魏王对于这一次能够击败秦国很是高兴,对有功之臣进行了封赏,同时对这次的功臣公孙衍也进行了封赏。

    但是在封赏的时候,魏王将惠施立为首功,庞涓为次功,而公孙衍为中功,这让公孙衍心中有些不舒服。

    公孙衍觉得,这次魏国能够转危为安,乃是他出使西楚国,请西楚国出兵,立下了大功,若是论功绩,他应该是首功,而不是现在的中功。

    心中对于魏王不满,而魏王同样有他的考虑,此番计策是惠施所出,同时惠施筹措粮草,又招募兵卒,保障物资,可谓功莫大焉。

    庞涓率领士兵作战,一直挡住秦军,后面又重新收复安邑,同样是大功一件。至于公孙衍,在魏王看来他的功劳虽然大,但是并不是不可替代的。

    他并不知道,今天的做法也为魏国埋下了一个隐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