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河南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罗小明字数:3346更新时间:24/08/18 02:45:18
“李岩此贼,不同于其他诸贼。”
杨嗣昌的神色凝重,无论是曾经的流寇盟主王嘉胤、还是后面接任的王自用、高迎祥,亦或是张献忠、罗汝才等寇首。
他们或是驿员、或是兵丁、或是将校、或是商贾和地主,身份地位有高有低。
但是他们却全都没有办法和李岩相比。
杞县李氏是官宦之家,其宗族在当地广有声望,因此在李岩反叛之后,得以迅速的起势。
而后李岩所做出的动作,也更是印证了他的不凡。
虽然没有明言,但是杨嗣昌此时的心中已经是计划让陈望领兵北上,前去河南省内平定动乱。
如今三边局势复杂,李自成突然西进,三边兵马在郑崇俭的带领之下一路追击,正与其纠缠不休。
西南诸省的兵马因为张献忠的原因也是疲于奔命,英、霍山区的革左五营牵制了东南诸省的兵马。
而在北方建奴近来又蠢蠢欲动,蒙古诸部也并不安稳,北国诸镇的兵马自然全都不能调动。
河南虽然地处中央之地,紧邻诸镇,但是一时间却没有办法抽出多余的兵力去驰援。
现在距离河南最近的一支还有战力的部队,只剩下了陈望麾下的汉中镇兵。
陈望明白了杨嗣昌想要委任他北上平叛的意愿,当下神色凝重,做倾听状,恭敬道。
“还请阁部示下。”
杨嗣昌看到陈望凝神静气,正襟危坐,一副虚心听教的态度,心中更是看好。
“李岩出身官宦之家,饱读诗书,引动之祸比起昔日闯王高迎祥更烈数倍。”
流寇四处劫掠,不事生产,到处烧杀,只顾眼前,不顾将来。”
但是李岩走的却不是其他流寇所走的同一条道路。
“李岩在河南大肆放粮,邀买人心,又做歌谣传唱四方宣传其名,河南饥民如大旱之望云霓,甚至惟恐李岩不至。”
李岩打破州县,占据城池,收留饥民,开仓而赈饥民,收买人心。
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民变之势恍若燎原之火。
李岩编唱童谣,让小儿到处传唱,又将派人伪装成商贾、旅人、流民将传言传向四方。
世人将李岩尊称为李公子,将李岩麾下的兵马认做是仁义之师,救济万民之军。
李岩也因此将麾下的军队直接称之为万民军。
如今万民军之名,已经是传遍了河南九府之地。
“李岩将麾下军队编为五营,一曰标营,有八千余众,尽皆骑军,另为前、后、左、右四营,各有万众。”
“不同于流寇之混乱,李岩麾下部众训练有素,练金鼓、队列,军中职衔皆与九边营镇相同。”
杨嗣昌神色凝重,从河南送来的情报,让他难以舒展开眉宇。
“万民军号令严肃,攻破登封,竟秋毫无犯。”
陈望双目微眯,听到这里,哪怕是他也不免有些动容。
秋毫无犯,这四个字的分量有多么的沉重,陈望自己领兵再清楚不过。
窥一斑而知全豹,仅凭这一点,便可以知晓李岩的统兵能力到底有多么强悍。
谈起河南的乱局,杨嗣昌的心中的阴霾更甚。
“如今河南省内的一众流寇,也都隐隐尊崇李岩为首,李岩攻破登封,便徘徊不前,而各地流寇皆是往登封相聚。”
李岩在河南,就像是一面旗帜。
李岩如今已经离开了开封府的杞县,一路西进,过许州、襄城、攻破了登封,从开封府窜入了河南府中。
因为河南进剿官兵的失败,不断有地方掀起民变,而各地原本偃旗息鼓的流寇也都重新兴盛了起来。
有消息传递过来,这些流寇和民军,他们都在向着登封汇聚。
李岩在登封停驻了脚步,似乎有下发了召集的命令。
这样明显反常的举动,自然是极不对劲,也让杨嗣昌闻到了危险的味道。
登封在河南的东南处,左右分别是河南省内最为重要的两大城市——洛阳和开封。
陈望神色凝重,压住了眼眸深处的精芒。
杨嗣昌说出的登封,这个熟悉的地名,让他一瞬之间回忆起了历史上的记载。
原本的时空之中,领兵一路连败河南进剿官兵,最终囤兵于登封的不是别人,正是李自成。
而李自成在登封大会河南诸寇不久,便做了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李自成攻破了洛阳,杀福王朱常洵……
因为自己的原因,蝴蝶效应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李自成现在仍然在西北,最终导致李岩的自立。
现在虽然没有了李自成,但是李岩进军的路线,却是和历史上的李自成开始发生了重叠。
陈望心中百转千回,这样的进军路线和方式,李岩的目标恐怕十有八九便是洛阳。
或许在历史上攻取洛阳的方略,便是李岩所提出,这便可以解释为什么李岩现在也是这样的进军路线。
陈望凝神静气,目光在杨嗣昌的脸上悄然掠过。
此时杨嗣昌的脸上布满了担忧之色。
“如今河南局势危若累卵,流寇势大,急情如火……”
杨嗣昌沉吟了半响,而后偏过头,转向陈望,最终直截了当的问道。
“我欲调你北上平叛,不知道你有几成的把握。”
陈望虽然才能卓著,武略过人,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麾下的兵马多为新募,虽然此前几番进剿都是大胜,但是损失也不小。
要让陈望去对付如今风头正盛的李岩,还有一众河南的大寇,杨嗣昌感觉还不够稳妥,所以自然是要出言询问。
“末将对于河南局势了解有限,不敢夸言。”
陈望心思转动,他知道是因为麾下汉中镇纸面上的实力并不强,因此杨嗣昌才有所担忧。
陈功和周遇懋两人麾下的援兵营,为了保护瑞王和汉中府的安危,现在都留在汉中府内。
现在陈望麾下的兵马总共只有五千五百多人,本来是五千,多出的五百是陈洪范麾下的家丁。
算上张二和黄龙两营,还有三千的土兵,以及两千王国宁麾下的部属,一共是一万三千多人。
在围剿王国宁的战事之中,阵亡的军兵大多都是原属于陈洪范管带的湖广兵马。
纸面上的数据,大部分都是新兵,战力有限。
而陈望也自然不会傻到将底细全盘托出,杨嗣昌这样询问,正好可以让他名正言顺的要一些好处。
而且这还是杨嗣昌主动开口询问,自己也省去了很多的麻烦。
“依据阁部所述,河南的局势复杂,各营兵力折损极大,单凭末将麾下现有的兵马,想要剿灭河南群寇,只怕是力有未逮。”
要好处之前,自然是要先言明困难。
杨嗣昌神色严肃,眉头微蹙。
“河南盗贼蜂起,流寇横行,声势浩大,确实已经不同于往昔。”
陈望所说的问题,杨嗣昌自然也是知晓,否则也不会有此一问,河南各地送来的情报确实不容乐观。
“我记得陈洪范去职后,麾下所领兵马是安顿在竹、房两地的吧。”
闻弦歌而知雅意,杨嗣昌提起陈洪范,陈望便已经是明白了杨嗣昌的言下之意,看来杨嗣昌有意将这支兵马的指挥权交付于他。
陈洪范麾下的旧部之中,隶属于湖广营镇的序列,基本都是湖广出身的兵丁。
湖广承平日久,近几年才被战事所波及,湖广兵丁大部分因此战力还是平平。
但是陈洪范所统管的部队却是一个例外,他们的战力虽然比不过九边的军将,但是在内地营镇之中也能够称得上是上等了。
陈洪范所直领的正兵营,就是放到九边也能够算得上是精锐。
陈望压下了心中翻涌的心绪,回答道。
“回阁部,陈洪范总兵麾下旧部确实仍留竹、房两地,前番末将奉阁部之命围剿王国宁所部之时,对其也有过征召。”
杨嗣昌沉吟了片刻,而后开口道。
“郧阳府内流寇肃清,张献忠、罗汝才两贼窜入四川,郧阳府内无须再留如此多的兵马。”
“河南动荡,流寇猖獗,单靠你麾下的兵马确实不足以应付现今之局,若是再加上陈洪范麾下的旧部尚有七千余人,你可有把握?”
陈望眼神微动,眉头微蹙,面做思索之态,似在斟酌一般。
陈望很清楚,自己不能立即应下,先假装思考,而后再答应,更能赢得杨嗣昌的信任。
过了些许的时间,陈望才回答道。
“若是加上陈洪范麾下七千余人,末将有七成的把握可以稳定河南的局势。”
“好。”
“好!”
杨嗣昌的脸上果然是露出了笑容。
陈望对于杨嗣昌心理的揣测并没有出错。
若是陈望一口答应下来,杨嗣昌或许以为陈望是在说大话,或是有别的什么心思。
但是陈望却是在思索之后回答问题,而且回答的时候极有分寸,没有夸言,说的极为保守,证明确实是在想平叛的事宜。
“河南大局不容有失,此番重任托付于你,务必小心谨慎。”
得到了陈望肯定的回答,杨嗣昌心神放松了不少,也让杨嗣昌最终下定了决心。
陈望压下了心中所有浮动的心绪,站起了身来,向后退出一步,朝着杨嗣昌躬身拜下,沉声应道。
“阁部以重任相托,末将陈望必殚精竭力,不负所望!”
10点还有一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