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 午门献俘 (二合一)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无限循环字数:4183更新时间:24/08/18 02:05:00
    献俘京师?

    听到传令兵的高呼,满朝文武可谓是一片哗然,朝廷好像已经许久没有听到麓川那边传来的消息。上次引发朝野争议的,还是靖远伯王骥请求南迁二十万汉民,从而一劳永逸的解决边患。

    当时就在朝堂上引发了许多官员反对,毕竟这么大规模的移民计划,需要花费的成本不下于再打一场麓川战役,同时强行南迁还很容易引发民乱。

    后来还是靠着沉忆辰提出的“圈地计划”,以及用海关银补贴南迁移民,最终才把这项政策执行下去。

    众官员皆认为屯边想要稳固下来,没有个三年五年看不到希望,结果这才仅仅半年过去,就有了贼酋授首,献俘京师的壮举,到底怎么做到的?

    面对满朝文武的惊诧,沉忆辰的嘴角却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其实这些年他一直跟靖远伯王骥保持着密切联系。毕竟麓川战役不受改朝换代的影响,始终保持着高强度的军备投入,背后全靠沉忆辰在中枢强撑。

    否则按照景泰朝末期的局势,靖远伯王骥早就从麓川退兵,又成了一场虎头蛇尾的战役。

    早在景泰二年末期,靖远伯王骥就已经跨过了金沙江,追杀麓川土司兵马到了缅甸跟天竺北部地区,让大规模的集团作战转变成为了小规模的治安战。

    紧接着又是一年时间的围剿,已经把麓川土司新任首领思禄,给围困在了一个绝地,标志着大明第四次征伐麓川到了结束的尾声。

    正因如此,靖远伯王骥才会向沉忆辰提出移民屯边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在军事行动结束之后,保证麓川跟缅甸地区的局势稳定,直至最终同化为汉土。

    也就是说麓川战役的结束,半年前就已经定好了基调,沉忆辰为了保证朝廷的物资投入,维持着一种密而不发的状态。等到“圈地运动”推行下去,越来越多的南方汉民主动前往麓川屯边,就意味着可以真正班师回朝。

    恰好就在沉忆辰准备宣布的时刻,忠国公石亨举兵“清君侧”,引发出来了更为庞大的“西征”计划。

    沉忆辰准备推行的这段时间里面,早就考虑到了朝堂官员们各种反对的理由,其中最大的阻力可能就是三线作战的隐患,毕竟明英宗朱祁镇差点亡国的前车之鉴,让人不得不警惕。

    可现在随着麓川之战的结束,一切都发生了逆转。大明不再是面临三线作战的处境,相反西征要是顺利的话,对于蒙古汗国而言才是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东面大明军队只要剿灭了鞑靼部勐可,就能顺势收复鸭绿江到大同江之间的领土,意味着辽东都司跟丢失的奴儿干都司全面打通。

    西面忠国公石亨要是进展顺利,先不说整个辽阔的西域,单单收复河西走廊,就能隔绝目前蒙古汗国跟东察合台汗国以及帖木儿汗国的联系,阻断他们西迁的可能性。

    南面就更不用说了,宣大防线跟漠南蒙古还有辽东都司,早就已经连为一体形成铜墙铁壁,压根不会给蒙古铁骑突破的机会。

    三面明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不断的压缩着蒙古汗国的生存空间。来日大明挥师北伐,也先腾挪的空间只剩下更北方的苦寒之地,这是当年汉王朝冠军侯剿灭匈奴,饮马瀚海的地方。

    等到蒙古人走到了这一步,那他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成为下一个匈奴!

    如果是麓川战役移民是百年大计,那么沉忆辰执意推动“西征”计划,就是筹备着一个恢复汉唐荣耀的千年大计。

    自此北方游牧民族,会再次成为一个单纯的历史符号,就如同过去的匈奴、突厥一般,消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中原王朝依旧屹立!

    想要最大限度的说服文武百官同意“西征”计划,那么就得给他们绝对的心理冲击,没有什么比一场献俘礼,更能刺激到那股隐藏在心底的天朝上国骄傲跟荣耀。

    传令兵此时会出现在奉天殿报喜不是偶然,相反是沉忆辰算准时间刻意的安排,明良帝朱见清跟朝廷百官将见证一场属于大明的胜利!

    “陛下,臣恳请移驾午门,南征军将士已经押送着麓川叛贼抵达京师,此刻正在午门外等候献俘大典。”

    “自正统三年麓川贼酋思任法反叛,历经三朝十五载,今日我大明天兵终于彻底荡平不臣!”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沉忆辰在众人震惊的眼神之中,康慨激昂的说出了这句话,然后顺势跪倒在地向明良帝庆功。

    一时间奉天大殿内安静异常,这倒不是说众大臣面对麓川大捷毫无心理波动,相反是此事太过于突然,从而导致大脑一片空白,有些不敢置信麓川之战就这么结束了。

    沉寂许久过后,才有人反应过来,顺势跪倒恭贺道:“平定麓川,献俘京师,吾皇圣明!”

    “恭喜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十五载平定麓川,彰显我大明国运昌隆,必能千秋万代!”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明军威武!”

    各种高呼庆贺声音不绝于耳,哪怕很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到底怎么回事,哪怕许多官员并不赞同沉忆辰好战动武,他们依旧发自内心的为大明胜利而激动,而振奋,而自豪!

    这便是一个处于中兴时期的王朝,应该有的景象。

    望着殿内一片沸腾激昂的场景,明良帝朱见清有些不知所措。

    以他的年纪,还不能理解十五载麓川战役结束意味着什么,不过他依稀能明白举办献俘大典,预示着国家强盛打了大胜仗,皇帝应该慰问嘉奖有功将士。

    另外这是先生请求自己移驾午门,这段时间的相处下来,已经让明良帝朱见清对于沉忆辰,产生了一种盲目的信任,隐约有了超过曹吉祥的迹象。

    于是乎他点了点头道:“朕听先生的话,移驾午门观礼献俘。”

    得到了皇帝都确定,满朝文武这时候从震惊跟庆贺中逐渐清醒过来,特别是礼部、兵部、鸿胪寺的官员,立马慌乱成了一团。

    要知道献俘礼是一项相当庄重的大典,特别是由皇帝亲临主持,更代表着整个帝国皇朝的威严,需要有着相当繁琐缜密的前期准备工作,配合盛大的礼乐倚仗进行,哪会举办的如此匆忙。

    还好这个时候礼部尚书胡濙站了出来,身为六朝老臣他操办过无数次国家大典,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只见他有条不紊的号令部下官员,快速进行着前期工作,为皇帝移驾做好准备。33

    相比较礼部、鸿胪寺等部门官员都慌张忙碌,在场其他官员心中慢慢浮现出来了更多的疑问。

    “诸位,咱们不是朝会讨论西征事宜吗,为何现在演变成为了献俘大典?”

    “贼酋授首这么大一件事情,靖远伯居然没有上报朝廷,直接就抵达午门献俘了?”

    “对啊,朝廷差不多半年没有收到麓川军情,众同僚还以为陷入焦灼战事之中,结果真是出人意料!”

    面对众人的讨论,只见这时候阁臣王一宁面露苦笑道:“这便是沉宫保的手段啊,你们看现在文武百官关注点,全部放在了午门献俘上面,有谁还在继续反对西征?”

    不仅仅是王一宁苦笑,同为阁臣的杨鸿泽脸上表情也十分复杂,原因就在于整个内阁早在朝会举办之前,就得知了沉忆辰谋划着一场午门献俘大典,这也是为何西征提案会在内阁通过的原因。

    虽然整个文官集团颓势尽显,但杨鸿泽的性格注定了他不会屈服谄媚于沉忆辰,如果给不出足够信服的理由,他无论如何在内阁会议中,都不会同意沉忆辰的西征提案。

    很不巧的是,杨鸿泽被沉忆辰给说服了,其中有一点理由就是南征麓川战事的结束,让大明帝国有了余力西进收复故土。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真正打动杨鸿泽的是沉忆辰三面合围鞑虏的宏伟谋划。他仿佛看到了一个鼎盛王朝的诞生,看到了汉唐荣耀的复现,看到了汉家儿郎的巅峰武德。

    这一幅幅画面让人心驰神往,有着无法抵御的诱惑跟魅力,超越了理念、阵营跟个人恩怨。

    有生之年若是能见证大明铁骑封狼居胥,此生无悔矣!

    王一宁的话语让在场众大臣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沉忆辰布好的局,只是没几个人萌生出被欺骗后的恼羞成怒,更无人站出来指责反对。

    可能大家心里面都在犹豫着,沉忆辰是不是真的能借此达成,八百余年汉家王朝都无法做到的不世之功。

    紫禁城午门外,已经站着密密麻麻的南征军将士,他们相比较当年出征之时,几乎每个人都消瘦了许多,脸上出现了如同刀割一般的线条。

    更外围的护城河两侧,无数的京师百姓在《文报》报童的呼喊传播下蜂拥而来。正常情况下举办献俘大典,是由兵部官员将捷报檄文奏报皇帝,再由礼部官员出告示统治文武百官,以及城内士绅阶层以及德高望重老者前去观礼。

    但是这一次沉忆辰打破惯例,直接由京师传播最为迅速的报童来宣传,并且京师百姓无论男女老少皆能前来午门观礼,并且远眺皇帝尊容。

    献俘大典不应该是士大夫阶层的专享,它更应该是属于全民的一场狂欢,只有激发民族意识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汉家儿郎从军,踏上收复故土跟与异族征战的道路上。

    自古良家子才是战斗力的保障,而不是贼配军,沉忆辰期望从根源上瓦解掉文贵武贱的观念!

    “吾等出征的时候还是景泰朝,回来之日已是明良朝了。”

    望着眼前巍峨的紫禁城午门,一名南征军将士眼含热泪,无比感慨的诉说了这么一句话。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你这还算好的,咱第一次跟随靖远伯南征的时候还是正统朝,当时谁也想不到一场麓川平叛会历经三朝。”

    另外一名老兵语气唏嘘不已,十几年的四场麓川战争,很多青壮小伙已经成为了中年男人,还有些永远的长眠在西南的高山密林之中。

    回想往昔宛如梦一场,至少相比较那些牺牲的战友,自己还能活着回来看到大明京师。

    “说起来也巧,上次我来京师献俘的时候,沉元辅还在翰林院主持了受降礼。如今这些年过去,又能再度见到沉元辅主持献俘大典,你们说这是不是缘份啊?”

    “你小子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一个小兵还想着跟沉元辅攀上关系?”

    “别看不起人,沉元辅可从来没有轻视过咱们南征军,我还记得当年京郊演武场礼贤下士的场景呢。”

    一句句小声的议论在南征军阵营中响起,这些将士们只知道自己是被沉忆辰调回京师献俘,还不知道沉元辅已经晋升为了沉宫保,更不知道这一次真正主持献俘大典的,将是大明皇帝朱见清。

    不过就在此时午门左右两扇掖门大开,参加朝会的文武官员从中走了出来,其中前排更是一片齐刷刷的绯袍大员。

    虽然京师高官多如狗,但重臣云集的场景普通人还是很少能见到,之前还乱糟糟的午门广场以及护城河两畔,瞬间变得鸦雀无声,很多人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直至有一道挺拔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让原本安静异常的午门广场,爆发出了如同雷鸣一般的欢呼声音。

    能引发这种效果的,满朝文武唯有沉忆辰!

    “沉元辅出来了,你们看快那是沉元辅!”

    “这么多年过去,沉元辅依旧意气风华,有着一股少年朝气。”

    “没有沉宫保力挺靖远伯永镇一方,可能就没有今日的麓川大捷。”

    “沉宫保乃国之柱石,大明西征定能远迈汉唐!”

    一声声狂热呼喊,让在场许多官员面露震惊之色,他们知道沉忆辰声名远播,却没有想到原来他在将士跟百姓心中,已经到了如此崇高的境地。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