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做事难,过年了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春秋各半字数:3498更新时间:24/08/18 02:00:59
    赈灾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国事。

    可自从赈灾成了一门生意,情况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朝廷没有银子的时候,底下的人就开始兼并土地,当朝廷有银子可以赈灾的时候,就成了一场饕鬄盛宴。

    无论如何,总要肥了自家的腰包。

    至于政绩,随便弄点以工代赈的面子活,刻上几个字,然后立一块碑文,写上谁谁捐款多少,整件事就会被记录在案,成为升官的重要保障。

    若是不够的话,还有万民伞伺候。

    总能满足某些需求。

    当然,做实事的人也有,但太少了。

    不然也不会出现一个清官,就被人吹捧的千古少有。

    “皇上,灾情紧急啊。”

    夏言酝酿了一下情绪,摆脱了嘉靖一开始的质问。

    该要的银子,还是要弄到的。

    免得被皇上都给糟蹋干净了。

    “哦!夏爱卿居然也知道灾情紧急了?”

    嘉靖面无表情地问道:“说说,大明现在的官仓还有多少储备粮食?又有多少储备的衣物?”

    不说银子,只说储备的物资。

    毕竟赈灾只有银子肯定是不行的,物资才是急需品。

    夏言拿出奏章,又一次跪在了地上,高举着双手道:“皇上,这一次的雪灾,是百年难得一遇,若是往常,物资肯定是够用的。”

    没说储备了多少。

    只说雪灾百年一遇。

    文字游戏,玩的是淋漓尽致。

    嘉靖也真不知道是听不懂,还是懂了不在装糊涂,再次问道:“到底储备了多少?缺口是多少?”

    夏言一时答不上来。

    做奏疏,很少有确定的数字,就是为了往后若事态不对,有一个可以回旋的余地。

    现在皇上突然不和他们玩这种文字游戏了。

    陌生的游戏规则,让夏言心中一阵茫然,但良好的心理素质,让他的面上还是一如既往的悲苦。

    仿佛在感叹民生多艰。

    “回答不上来吗?陆柄派锦衣卫,去把户部尚书给朕找来。”

    嘉靖为了保住自己内帑的银子,不想再和臣子们和稀泥了。

    刚刚登基的时候,他可以掀起大礼仪,现在也一样可以掀起一场查库存。

    不就是杀人吗?

    老百姓可以被冻死,饿死。

    为何做官的就不可以被撑死?

    刚好也可以把死了的官员,派往地府,管理起地府因冻饿而死的百姓。

    想到了这里,嘉靖心里一笑,这算不算废物利用?

    总算是用上了一个他儿子口中经常说的新词。

    锦衣卫去户部尚书家请张珩的时候,不少关注着这一场盛宴的人,都感觉到了事态的不对。

    “张尚书,若是朕没有记错的话,你是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做过监察御史,累官大理寺少卿,应该更加懂得大明律。

    也起任宁夏巡抚,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

    最是知道民间疾苦。”

    嘉靖如数家珍的说着张珩的过去。

    此人被许多人评价为:行履修洁,器识弘远,尤博综群籍。

    如若不然也不会被他任命为户部尚书这一重要官职。

    张珩不敢去看还在跪着的夏言。

    他明白夏言这次进宫是为了什么。

    每一次灾情,就会造就一批达官显贵,这已经成了大明官场上默认的一条规则了。

    可现在明摆着,皇上不认可。

    那么这套规则就玩不下去了。

    “你来给朕说说,大明储备的物资,还有多少?”

    同样的问题,嘉靖问过夏言,夏言答不上来,现在再次询问管着这一份事务的户部尚书。

    “回禀皇上,雪灾太大,已经导致许多仓库年久失修倒塌了,不过其中的物资整理一下,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另外各个地方的富户,也已经开始施粥,赈灾,必让大明百姓们不至于冻饿而死。”

    张珩很聪明,没有在纠结皇上的小金库。

    当前的问题是,皇上较真了,那么他们就要暂避锋芒。

    只是可惜了夏首辅。

    “是这样吗?刚刚夏首辅可不是这么说的。”

    嘉靖目光冰冷地看着夏言。

    明明已经寒冬腊月,夏言却已经热得汗水湿透了衣背。

    “是这样的。”

    张珩在此肯定地点了点头。

    反正死道友不死贫道,两人本就不是一路人,想要进宫拿上一本奏疏收买人心,好让自己可以安稳退休。

    简直想多了。

    “朕许久没有上朝了,就定在明日朝会,解决这个问题。”

    嘉靖说完,就下了逐客令。

    他已经给过夏言一次机会,可惜此人到底老了,三番五次地惹他不痛快,真当换不了他不成?

    后面想做内阁首辅的人,多的是。

    于是在这一年的年底。

    夏言走完了他官场仕途的最后一年。

    或许是历史的惯性,严嵩依旧做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上。

    朱载坖在听闻此事之后,良久都未曾言语。

    就算是他的历史学的再不好,严嵩的大明他还是听过的,上一次就得罪了严嵩的儿子严世蕃。

    没想到此人还能继续入了嘉靖的眼。

    严嵩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赈灾。

    没有用国库的一两银子,也没有贪图嘉靖的内帑。

    只是组织了几次商贾聚会,一切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不管是哪来的银子,哪来的物资,反正受到实惠的是这一年正在遭灾的老百姓。

    为此朱载坖也拿出了一半的收益,特地组织了人手到各处赈灾,陆绎和许绅他们也是有样学样。

    只是住在皇宫的嘉靖听闻好长一段时间都不乐意,总觉得朱载坖花他们一伙人出去的银子,就是他的一样。

    可又不能拉下脸面去说,银子太多,你还小把握不住,给你父皇来管理才是正途。

    同时,开办的私塾授课,也是一刻都没有停下。

    另外,为了能够很好地使用账本,朱载坖还和工匠们商量,看能不能做出使用更加方便的笔。

    毛笔想要在票据上记录更多以的数据,一点都不好用。

    一开始想的是制作铅笔。

    奈何容易被人涂改。

    只能当做是练手的特殊用笔,不过被一位木匠发现之后,觉得对于木工制作很方便,这才被朱载坖留下了继续研究的可能。

    钢笔好用。

    制作难度大,此时还真的没有办法普及。

    圆珠笔更是如此。

    一项跨时代的事物被拿出来使用,就得有一套配套的其他东西。

    不然单单一种,并没啥多大的用处。

    忙碌中。

    一年总算走到了头。

    裕王府中也开始张灯结彩。

    康妃早早的就来了,一起来的还有曹端妃她们。

    “二弟,没有你在宫中,突然感觉好无聊。”

    朱寿媖难得的不用守着皇家的规矩礼仪,撒欢似的在裕王府中四处乱跑。

    或是堆雪人,或是打雪仗。

    反正就是欺负朱载坖人小力弱,根本打不过她。

    “我给你说,在宫里欧文可不敢和太子他们玩了,动不动就哭鼻子,无趣的很。”

    “还有父皇一直都在惦记着你的银子,说是你知道孝父亲什么的······”

    见面之后,朱寿媖的嘴巴就说个不停。

    仿佛在宫里,由于找不到人倾诉,快要憋坏了一样。

    “对了,那个一直跟着太子的高务观,也正在让太子看能不能从你这里弄到制作香皂的配方,你可不能心慈手软地上当。”

    “还有三弟,三弟现在过得并不快乐,太子不和他玩,他的母亲还经常给他请大儒补课,偶尔来找我,说得最多的就是二弟你了。”

    每当这个时候,朱载坖就静静地听着。

    在一起胡闹了差不多半年,或许是他们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候吧。

    “我给你们准备了不少好东西,要不要现在看看?”

    “好啊!”

    康妃她们看着两个小孩子迅速地跑进了屋内,不一会就传来了一阵风铃声。

    “这个叫八音盒,现在工匠们的技术还不是很好,只能简单地放一种音律。”

    “高山流水是不是?”

    “嘿嘿!听话出来了?送你的。”

    本来朱载坖打算制作的是钟表,可惜的是,技术不过关,他的许多想法,也只是一个想法,更具体的还得工匠们摸索。

    最终成型了也就这一种能够放一段音律的八音盒,在过节的时候,能够拿得出手。

    “很贵重吧?”

    “一般般了!你知道的,我现在可是有钱人,不少百姓们还把我当财神供着呢。”

    朱载坖骄傲的声音传出来,让听到的人一阵莞尔。

    “也是,对了,你说的香水,有没有做出来?”

    “哎呀!忘了。”

    “哼!”

    “骗你的,看看这个,一会给娘亲们也一人分一瓶,开春之后,就会成为你二弟我的另一个发财的点子。”

    “哈哈!若是这样的话,父皇又要惦记着你的银子了。”

    “惦记也不给他。”

    ·······

    热闹总是短暂的。

    皇宫才是主场。

    天色刚刚黑下来,放完了炮竹,烟花之后。

    整个府邸就只剩了下朱载坖一人。

    “我想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不用待在沉闷的皇宫中了。”

    这是朱寿媖离开时说的最后一句话。

    朱载坖只能祝福。

    比较奇怪的是,康妃却很宽容,或许是儿子很争气,不用她多操心,经常还能出宫散散心。

    所以并没有多少伤感。

    “原来孤独才是永远的陪伴吗?”

    是夜。

    朱载坖在呢喃自语中,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