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话语权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写网文太难了字数:2251更新时间:24/08/18 01:28:50
此时赵括完全不知道甘德和石申俩老头居然在想办法计算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要是知道……嗯,也只能忍着不告诉他们。
没办法,数字脱口就说出来了,但是解释起来就太麻烦了。当然,少不了提供一些帮助。
不过在理论物理和科学技术达到一定程度之前,想要精准的计算出地日距离不大可能,无论怎么做,都会出现不小的误差。
殿内觥筹交错,赵国君臣一边喝酒一边交谈,除了必不可少的青铜鼎之外,就是铁锅炖肉了。
这年头铁难炼,产量又低,要比铜贵出不少,用铁来造锅多少有些奢侈。
不过这方面肯定限制不了身为赵王的赵括。
至于大臣,肯定是选择和赵括坐在一起吃肉了。
劝谏?赵括又没有大肆征铁,只不过铸了几口锅而已。
君主做错了阻止的叫谏臣,君主啥事都要阻止的,那不是谏臣,是发现事情不对,打算跑路了。
】
而且……保不齐这些人中就有在家偷偷铸铁锅的。
“什么时候铁的产量能够大幅提升就好了,这样我们就能有多余的铁用来造锅了。”赵牧叹了一口气。
“这就看那些工匠了,我们这些人是指望不上了。”荀子摇了摇头,让他传道讲学可以,制定法律也行,治理国家也可,甚至带兵打仗荀子都觉得自己可以试试。
至于搞技术研发,还是算了吧。
“突然发现他们这些技术人才的作用不亚于我们,国家的强盛,战场上的胜败不仅仅依靠我们,也依靠他们。”韩非说道。
以前只看到名将的作用,最多看到士卒和后面治理国家、筹集粮草的大臣的贡献,直到今天,他才发现,这些一直默默无闻的工匠,同样决定着一场战争的胜败。
“这也是大王多次提高工匠待遇,并奖励发明创造,甚至和军功一样,可以获得爵位的原因。”刘平说道,他一直跟在赵括身边,深知赵括为了提升赵国技术水平做了多少努力。
光是卿,就封了三个,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没有过的。还两次提升普通工匠的待遇,大力整顿工坊,以技术说话,避免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发生。
这两年来,赵国最辛苦的不是士卒,也不是文武大臣,更不是各地官员,而是工坊的一名名工匠。
他们不仅要保证兵甲弓弩、农具、水泥、纸等等的产量,还要想办法将高炉搞出来,还要搞羽绒脱脂,搞连弩,搞无色的玻璃。
带颜色的玻璃赵国早就有了,准确的说是楚国的,几百年前楚国就把这玩意搞出来。
在科学技术上,楚国还是很先进的。
这些玻璃制品‘色泽光润,逾于众玉’,在当地虽然不太值钱,但是卖到其他地方和玉一个价格,甚至比玉还贵。
楚国曾经为了求和,便将夜光璧送给秦国。秦国收了之后,二话没说就出兵把楚国揍了一顿。
如果说魏国曾经的支柱是河东的盐池,那楚国的支柱就是这些玻璃。
不过自从丢掉西边大部分地区之后,楚国玻璃的产量大幅度降低,已经支撑不起整个楚国了。
相对来说,赵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就很落后了,虽然能制,但是远不如楚国,卖不出去价钱,后来也就不制了。
赵括得知之后,又重新开窑,要求大家朝无色玻璃上发展,至于花费,自然由他来承担了。
自从赵括成为赵王之后,这些工匠比以前还辛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赶到工坊,天黑透了才能回家。
不过他们却比以前更加高兴,因为拿的钱比以前多出几倍,有突破之后还有奖金,若是运气好,改进发明了啥,还有爵位。
一个人就能养活全家老小,加上田地,每年还能有不少的结余。
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工作时间长,只希望一直这样下去,不要像以前一样,虽然工作时间短,但是一家老小养活不起,这年头又没有辞职之说,只能一辈子给公室打工。
所以说,大家痛恨的其实不是九九六,而是没给够钱,甚至不给钱的九九六,嘴上还要逼逼赖赖,说是福报。
简直又当又立。
如果你给够钱,别说九九六,让我住公司都行。
“话语权是掌握在上层人手中的,这些工匠手里连笔杆子都没有,哪里拥有话语权,他们被欺压了连骂都不敢骂,只能随着唾沫咽在肚子里。”赵括说道。
幸运的是,这个年代的贵族还没有烂到极点,大部分人是有救的。这个年代的士子也还没有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甚至有不少贵族士子学习这些。
众人面露尴尬,他们就是赵括口中“握着笔杆子”的人,不夸张的时候,只要他们统一口径,黑的都能变成白的,白的也能变成黑的。
不过他们还是有节操的,不会干这种事情。而且让一群人,还是天下最顶级的那群人统一口径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臣在变法的文件中看到对工匠功劳等级的划分,之前一直没有在意,现在想来,是臣荒唐了,回去之后,一定好好制定。”孔斌说道,他之前看到自己负责的部分有这个内容,但是一直以来对工匠的不重视,让他随手扔在了旁边,幸好及时发现了错误。
“不仅是这些,包括其他地方,还有寡人想不到的,诸君如果有想法,都可以提出来。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赵括举杯说道。
众人也纷纷举杯,大殿内一片君圣臣贤的祥和景象。
不过此时秦王稷的心情就不是那么好了,原因很简单,刚刚建好的藏书阁被烧了。
即使秦国反应迅速,抢救及时,藏书阁也被烧毁了大半,秦国近百名士子日夜抄录的藏书有一半毁于一旦。
令秦王稷更加气愤的是,放火的刺客到现在都没有抓到。
即便他猜出来是赵国派人干的。
秦国和其余五国没有人敢干这种事情,而且烧毁藏书阁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处,秦国能建一座,就能建第二座。
只有赵国……
秦王稷双手紧握成拳,尖锐的指甲刺入手掌之中,鲜血顺着衣袖滴落在地上,旁边宦官弓着身子,战战兢兢,也不敢提醒。
只有赵国会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但秦王稷偏偏还拿赵国没有任何办法,甚至连指责都做不到,因为这件事是他秦国不仁在先,而且……连刺客都没有抓到,证据都没有,到哪里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