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五章 将答案交给时间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写网文太难了字数:2522更新时间:24/08/18 01:28:50
    将韩魏楚三国君主送出邯郸十里,齐国使者也过来告退,赵括又亲自送后胜出城,并赠与他一大堆礼物。

    “本王愿与齐国世代交好,还请先生向齐王传达本王的善意。”赵括对后胜说道。

    “外臣一定带到。”后胜看到满满一车礼物,车辙陷入泥土之中,非常高兴地说道。

    这次出使赵国,先是秦国给他送了一堆礼物,现在赵国又给他送了一堆礼物。

    对于两国的想法后胜心里很清楚,“既然你们都给我送礼了,那我谁都不帮,也不算辜负你们吧。”

    ……

    赵括回到王宫,大臣们正在等他。

    “大王,您之前未免太草率了吧,都不和臣等商量一下,就在所有人面前许下如此宏愿。”魏无忌用近乎质问的语气说道。

    之前大庭广众之下,众人不能抹了赵括的面子,只能俯身附和,但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赵括的话的。

    甚至可以说,除了几个还没有经历毒打的年轻人之外,无人赞同赵括的话。

    宏愿固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收获大量民心,但只要一天没有完成,赵国便会成为各国讨伐的目标。

    但是,这种事有可能实现吗?

    完全不可能。

    别说是天下,就是仅仅在赵国都不可能实现。

    “大家都觉得不能实现吗?”赵括停了下来,目光扫视一圈。

    没有人说话,即便是刚刚加入的黄石公,他愿意为了心中的理想拼一把,但理性告诉他,这个理想并不能实现。

    “去年本王出征的时候,你们有人相信本王会获胜吗?”赵括问道。

    众位大臣下意识的摇了摇头。

    是啊,去年谁能想到赵括会获胜,特别是当得知敌军主帅是武安君白起的时候,邯郸上空犹如笼罩了一层阴霾,死气沉沉。

    即便是尽力帮助赵括的赵胜,也没能想到赵括最终能够胜利,甚至打下来秦国三个半郡。

    “臣愿意相信大王。”墨风第一个说道。

    没有赵括,就没有墨家的今天,他是最愿意相信赵括的人。

    “臣宋衷也愿意相信大王。”宋衷抱拳说道。

    从来没有人给医家这个高的地位,更没有人愿意为医家编纂医书。无论这个理想能不能实现,他医家都愿意跟随在赵括身后。

    不为别的,只为一句‘士为知己者死。’

    “我农家会为赵国提供最高产的种子。”陈辛郑重说道。

    “多谢大家的信任。”赵括俯身一礼,朗声说道,“其实不相信也很正常,毕竟这件事确实很难实现。但是话本王已经说出去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家不会想让本王收回吧。不如我们将答桉交给时间,等十年之后再看。”

    “臣愿意等十年。”片刻后,魏无忌拱手说道。

    魏无忌开个头之后,众人也都纷纷顺着台阶下来,正如赵括所说,他们总不能逼着赵括把话收回去吧。

    “好了,大家先坐吧。”赵括挥手说道。

    “道路修的怎么样了?”赵括看向魏齐。

    从二月份开始,赵国就没有停止修路,只在五国伐赵的时候降低了速度。

    “禀大王,除了太行山范围内的道路还没有开始修建之外,其他道路都已经动工。预计明年年底之前,除了太原、上党到邯郸的道路之外,其他道路能够全部完工。”魏齐拱手说道。

    赵国以前是有路的,这个年代整天出兵打来打去的,就算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踩出了路。

    因此很多路段只需要在本来的基础上再建一遍水泥路就行了,难度并不是很大。

    但是太行山地区就不一样了,太行八陉无不是险要之地,有的地方只有一步之宽,根本不可能建造水泥路。

    想要将两地连接起来,要么建桥,要么推山。

    赵国建桥技术不算差,至少在漳水、滹池等河流建桥没有任何问题,而且随着建桥越来越多,技术也在不断增长。

    但是想要在太行山中建桥,至少以目前的技术来说,完全不可能。

    至于推山……如果用军魂军团的话,到不是没有可能……

    直接将小山头轰碎,填入山谷之中,硬生生铺出来一条道路……

    不过不到万不得已,魏齐可不敢提,赵括不答应还好,万一答应了,他能被赵飞骑恨死,甚至被偷偷干掉都有可能。

    老子堂堂军魂军团,送了几个月信,现在又让老子去修路?

    赵括眉头一皱,上党对赵国非常重要,如果能够用一条宽阔的道路将两地连接起来,就算秦国像上次一样出动六十万大军,赵国都能顶得住。

    “我会让陈衡和公输秧去帮你,一定要尽快将道路建好。”赵括说道。

    陈衡的数学,公输秧的墨家技术都可以辅助修路。

    “诺。”魏齐抱拳说道。

    “另外,本王打算明年出兵攻打河套。明年四月份之前,九原城到邯郸的道路至少要能通车。如果人手不足的话,可直接从屯田兵处调兵。”赵括说道。

    “禀大王……人手现在倒是不缺,主要问题是水泥产量不够……”魏齐说道。

    只要人手足够,多段同时开建,魏齐还是有信心在半年内建好的,但现在限制修路速度是水泥产量,而不是人手。

    “在雁门再建一座水泥厂,另外,晋阳和代县的水泥厂扩建一倍。”赵括说道。

    “诺。”

    “另外,本王打算将上党之战所有战死的士卒的尸骨接回来,在城中建一座英灵殿安放他们,将名字刻在石碑之上,四时节气由我等祭祀,礼节与国君等同,三年后陆续送回家乡安葬,由各地负责祭祀。”赵括说道。

    至于逾越礼制,既然本就礼乐崩坏,那就让他坏的更彻底一点吧。

    在这个为信义而死的时代,这份荣耀足以让所有人奋不顾身。

    “大王仁德。”众臣俯身说道,就算孔穿都没有反对。

    在这个年代,人们对死者非常重视,所谓‘视死者如视生’,特别是贵族,甚至将自己的墓葬建造的比活着的宅子更好,留着自己死后居住。

    武将们更不会有意见,赵括对手下一向大方,连士卒都有如此待遇,他们自然是不必多说。

    “除此之外,战死的家庭每人发放五年抚恤金,五年之后,若长子未满十八,则发放至长子年满十八岁,期间免除所有农税。抚恤金按照每月五石粟米的标准,折合成钱发放。”

    赵国此前除了贵族之外,普通的士卒并没有所谓的抚恤金,死了就死了,最多派人通知家里一下。当然,更大的可能性是通知都不通知。

    这件事情赵括早就想做了,但是赵国财政一直支撑不起,直到盐铁煤炭收回国家专营,才慢慢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赵括一点点实施自己的想法。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

    “臣保证,所有钱财全部会一分不少落入士卒们的亲属手中。”魏无忌郑重地说道。

    赵国所有人都知道,赵括对士卒极为看中,就算是那些因为赵括打算开启民智而不悦的贵族,也不敢在这方面违抗命令。

    毕竟开启民智还是一件不见踪影的事情,而之前落下的人头血迹可还没干。

    地位越高,越珍惜自己的性命,不到万不得已之时,绝不会选择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