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朱棣主持治丧,朱标登基!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早餐羊奶字数:4881更新时间:24/08/17 22:25:10
    破金身?

    汤和微微愣怔,眼神余光下意识转向朱棣。

    在这金陵城。

    谁有一座金身,值得老四亲自去破?

    恐怕,随着陛下离开。

    这天下。

    最大的金身,就是身边这位侄子了吧?

    别看他这些年,跟着陛下去了凤阳养老,似乎不知道外面的事情。

    实则,恰恰相反。

    养老的时间内,他恰恰有很多时间,去关注燕华,去关注这个侄子。

    老四的影响力,中原、高丽、蒙古这些且不说了。

    次大陆,更是被这个侄子,一手操控在手中。

    更有甚,据说,现在在极西之地,都有很强的影响力。

    燕华打下马六甲后。

    兵锋似乎一下子收敛了,没有继续向极西之地扩张。

    可燕华这些年,在极西之地的海上沿途重要枢纽位置,并没有停止扩张,一个个枢纽海岛,通过赎买等方式,成为燕华的海外领土。

    燕华派出军舰以及少量陆军驻扎。

    大兴土木。

    将一座座极具战略价值的海岛,建设成,漂浮在海上,永不沉没的巨舰。

    为燕华的海上商贸扩张,提供武力保障。

    大明前往极西之地,进行海贸的商人,都会在燕华治下的战略枢纽,进行休整补给。

    陈祖义在这位侄子的扶持下。

    很快成为极西之地,兄弟教中重要力量。

    依托陈祖义,燕华成为了‘兄弟教’的合作伙伴,燕华的火器以及工业品,每年数万艘船的运往这些地方。

    即便是那‘兄弟教’的敌人,十字军,都对老四燕华十分恐惧。

    甚至,言说什么,上帝之鞭又来了芸芸。

    ……

    所以,论当今天下,影响力最大,对整个天下局势,影响最大的政权统治者。

    绝不是大哥。

    而是二哥这个儿子!

    老朱家老四!

    比金身。

    恐怕当今天下,没有一个人能与之相比。

    虽然燕华的疆域,肯定没法儿和昔日成吉思汗的蒙古相比。

    可论影响力。

    老四绝不输成吉思汗。

    老四的广泛影响力。

    已经不单单是军事上。

    更主要是燕华的工业文明,以及,燕华那些新潮思想。

    已经对整个天下范围,产生了强烈冲击。

    所以,还有什么人的金身,值得老四去破?

    难道……

    汤和心中不由咯噔一下,想到了某种可能,嘴唇动动,但最终也没有问出来。

    拍了拍朱棣肩膀,目光盯着皇城广场上,祭拜朱元璋的百姓。

    ……

    夜很深了……

    皇城,奉天殿内的朝会才结束。

    胡惟庸、吕本同乘一辆马车从玄武门出来。

    吕本撩开窗帘,看着还陆陆续续抵达广场,祭拜的百姓。

    哼!

    不由轻哼一声,“朱元璋这种残暴的君主,竟然还有这么多人来祭拜。”

    胡惟庸瞥了眼吕本,看着外面祭拜的百姓没有搭话。

    一个富有智慧的人,绝不会说出这种蠢话。

    于他们这些权贵精英而言。

    朱元璋肯定是一个残暴无道的强人皇帝。

    可对于这些百姓来说,朱皇帝这个大明开国之君,肯定是好的。

    大家的位置不同。

    屁股座位不同。

    受益不同。

    审视朱皇帝执政三十多年的结论,自然不同。

    朱皇帝让生活在当下的百姓,受益了。

    不过没什么。

    书写历史的笔,始终都在文人手中掌握着。

    只要保守派胜利,未来,朱皇帝这个一手推动大明乡土村社的人,肯定在史书上,不会得到一个好评价。

    保守派胜利后。

    先搞垮乡土村社。

    然后,精英阶层,就能从垮掉的乡土村社,将朱元璋钉死在耻辱柱上。

    这种事情,历朝历代的精英们,又不是第一次做。

    始皇帝如何?

    那隋炀帝如何?

    他们执政时期,真的就如历史书中,那般不堪吗?

    何况,即便他们不去抹黑朱皇帝又如何?

    生活在当下的百姓,受益于朱皇帝,感念朱皇帝。

    几百年后的百姓,是无法与当下百姓拥有相同共情和体会的。

    ……

    吕本瞧着胡惟庸没有搭话,也有些老脸发烫,转移话题,咬牙道:“可惜了,陆仲亨就这么一杯毒酒给赐死了。”

    “无妨。”胡惟庸这才笑着开口,“朱皇帝驾崩,这大明朝,就再也没有能保朱四郎的人了。”

    “从今晚朝议登基大典之事,太子没有礼让朱四郎参加,接下来的风向,已经隐晦表露出来了。”

    ……

    闻言,吕本不由笑了,咬牙冷笑:“此番,朱四郎别想离开大明!”

    ……

    于此同时。

    御书房。

    朱棣以及朱樉为首藩王,位列期间。

    朱标坐在,朱元璋昔日坐的位置上。连续几个小时的朝会,似乎十分疲惫。

    接过小太监递来的茶杯,喝了一口。

    放下。

    揉了揉眼睛,才抬头环视朱棣等人。

    满脸悲恸道:“朝会内容,老二他们已经知道了,老四,大哥和你简短说说,朝会已经定下,三天之后,大哥登基,到时候,你要来观礼啊。”

    朱棣点点头。

    朱标看了眼朱棣,继续说道:“同时,朝会上,钦天监也为父皇母后选了几个吉日,一个是年后的三月份,一个是五月、一个是七月,花销预算大概是三百万两到五百万两……”

    朱棣微微皱眉,却也没有开口,继续耐心听着。

    “至于主持治丧之人……”

    朱标提及治丧之人时,突然沉吟片刻后,才继续说道:“老二他们,一直推荐你来给父皇母后治丧,老四伱什么意见?”

    朱棣一听就知道,肯定朝中还推荐了其他人。

    而大哥本人,似乎也并不希望,他来治丧。

    在皇家,能为父母治丧,已经不单单是尽孝心的问题。

    更是一种政治地位,以及在皇室内,身份影响力的体现。

    他当然想亲自为父皇母后治丧。

    他到不是为了什么政治地位、身份影响力。

    他对中原没有所图,他的政治地位,也不需要此事来体现。

    “我听大哥的决定。”朱棣最终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明确表态,能不能亲自主持治丧,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大哥若是不想他插手。

    他也不强求。

    紧接着,皱眉道:“大哥,最低三百多万的治丧预算是不是太高了?”

    朱樉、朱棡为首,众兄弟,齐齐看向朱棣。

    朱樉罕见反对道:“老四,父皇母后以身作则,勤俭节约一辈子,而且,现在朝廷的国库,也不差这几个钱,办的风光点,有什么不好,难道父皇母后的身份地位,还不够资格花这点钱?”

    朱棣苦笑,“二哥,我不是这个意思。”

    “诚然,这没什么,可父皇母后若是泉下有知,知道咱们花几百万为他们治丧,会不会高兴呢?”

    “我看,父皇真知道,都得骂咱们。”

    “现在,朝廷各地,总计有数百万,被士绅地主驱赶,失去土地的百姓嗷嗷待哺,三百多万,乃至五百多万的治丧费用,是不是可以节省点,节省下来的钱,以父皇最后临终遗愿的方式,把这笔钱,用于以工代赈,让这些失地百姓的日子,过的好一点?”

    由于父皇母后的情况。

    他并未带于谦的告御状团队见父皇母后。

    从昨天入宫,直到现在,他也没来得及和这几个年轻读书人见一面,安抚他们的情绪。

    “大哥肯定也知道,我在江浙时,被一群读书人拦住了,他们因为江浙地区,失地难民问题,已经开始来京告御状了,就连读书人,都已经对失地难民的问题,看不下去了……”

    朱标听闻朱棣提及这个问题。

    满是倦色的脸,明显有些异样。

    朱棣察觉了,却依旧选择继续,“朝廷的一些处置措施,其实没错,这些难民,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劳作几个月,挣的钱,再加上临时找点活计,挖点野菜之类,的确也能勉强活下去。”

    “但我们要正视一个问题,现在大明的整体环境,并不是那种王朝末期,相反,乡土村社的发展,整个大明,整体是呈现蒸蒸日上的。”

    “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平,数百万失地难民,自己艰难挣扎生存,可眼睁睁看着身边,昔日一样的农民,现在越过越好,这种巨大差距产生的愤怒,其实比那种王朝末期,大家都一样,产生的愤怒更大,更容易铤而走险。”

    其实,大明现在,贫富差距引发的愤怒情绪,已经十分严重了。

    城池百姓,以往的优越感没了。

    数百万难民,和广大乡土村社之间的巨大差距。

    普通百姓,和参与精英经济获利的精英群体的巨大鸿沟。

    工厂,那些近乎奴隶的身契制工人。

    ……

    “若单纯只是百姓发生一点闹事,也不可怕,百姓群体即便造反,大多也只懂得破坏,而不懂得建设,就如元末刚开始的农民起义,为何被淘汰?”

    “就是因类似父皇义父,郭大帅这些人,大多只懂破坏,而不懂在破坏中建设。”

    “可一旦农民和书生结合,那就十分危险了。”

    “现在,这种农家、寒门子弟读书人同情失地难民、同情工人已经露出了一个不好的苗头,这种同情,很有可能,让他们结合在一起。”

    他说的是事实。

    当然,大明现在也没有严重到这个地步。

    他更多是故意吓唬大哥。

    让大哥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

    “所以,与其父皇母后治丧之事,耗费数百万,铺张浪费,不如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赈济,或者,完全可以拿出来,进行迁民,南北纵线已经打通,现在正在修建,从辽东到北平的铁路线,一旦修通,迁民辽东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这笔钱,还不如,拿出来,进行迁民,先把南边身强力壮的难民男丁集中起来,给他们的家庭,留一笔钱。”

    “把这些壮丁先送往北平,让他们去修路挣钱养家,等路修通了,他们差不多也出了山海关,然后用火车,把他们的家人送去……”

    如此,既能解决难民问题。

    又能充分开发辽东。

    “若是这些百姓知道,这笔钱是父皇治丧节省出来的,等他们迁民辽东安稳下来,都会家家户户给父皇立供奉牌位,数百万人对父皇的感激,我看,比那些冰冷冷的陪葬物更好。”

    朱樉和朱棡小声议论几句。

    朱樉开口,“大哥,我改主意了,支持老四这个建议,把钱节省出来,用于迁民,如此,数百万人感念父皇母后,给父皇母后立供奉牌位,父皇母后在下面,也能享受百姓香火,这比那些陪葬物,更有意义,对父皇母后也更好。”

    “同时,我还是坚持,老四主持父皇母后的治丧事宜,朝中那些反对之人,说老四离开时间久了,不熟悉咱们朝中的事情,那好办,谁都知道,父皇最喜欢雄英,就让雄英协助老四。”

    “老四负责总揽全局,雄英负责和各个方面沟通联络。”

    ……

    其他兄弟纷纷转变态度,转而支持朱棣。

    朱标看了眼朱棣,他没想到,老四削减父皇母后的治丧经费,非但没有让兄弟们不高兴。

    反而还让老二他们,更加支持,老四主持治丧。

    有些不舒服。

    倒不是因为,老四主持治丧。

    主要是老四提及失地难民,提及告御状的士子。

    老四这是打他的脸啊!

    朱标收敛略微不舒服的情绪,询问:“那老四认为,多少合适呢?”

    朱棣皱眉琢磨片刻,抬头,“上限定在一百万两如何?”

    其实,真按他的意思,一百万两都多。

    可他也不得不考虑,太少了,会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至于时间,不如早点让父皇母后入土为安,就定在三月份,无非就是治丧期间,大家累点罢了,只要统筹好,不会出问题的。”

    皇家治丧,流程太复杂了。

    所以,皇帝驾崩后,一般都会持续好几个月。

    “那好吧,就由老四你来治丧,至于你节省开支的提议,我也原则上同意,但不要设什么上限了,总要风风光光点,最起码,也要符合帝王的最低规格。”

    朱标最终同意了由朱棣操办主持治丧。

    对于朱标的提议。

    朱棣也没有坚持,点头,揽下了这个重担。

    ……

    三日后。

    朱标登基,在一片素缟,山呼万岁中,登上龙庭。

    朱棣,于奉天殿,亲眼见证了这一幕。

    奉天殿。

    朱标穿着素缟麻衣。

    高居龙庭。

    ‘我终究是改变了历史。’

    朱棣看着朱标高居龙庭,唇角浮现一丝笑容。

    大哥没有像历史那般早逝。

    雄英也没事。

    父皇母后,更是比历史,多活了好几年。

    这不就是成就嘛!

    朱标看了眼跪拜百官以及诸王前面,站着观礼的朱棣。

    ‘老四笑什么?’

    眉头微皱同时,抬手,“诸卿平身!”

    “谢陛下!”

    谢恩后,群臣起身。

    方孝孺跨列而出,大声奏请,“陛下,按照先帝定下的祖制,新皇登基,该确立储君了,太孙……”

    方孝孺长篇大论的历数雄英这些年的表现后。

    总结道:“臣以为,太孙完全能胜任储君之位!”

    “臣……”

    盛庸刚要附翼时。

    朱标已经开口:“此事稍后再议吧,眼下先帝治丧更重要。”

    朱棣、朱樉许多人都不由微微皱眉。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