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前车之鉴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子率以正字数:2287更新时间:24/08/17 22:03:03
听见李让似是而非的问题,陆德明脸上顿时露出一抹微笑。
“到底还不算太笨,既然猜到了,就在江南好好的配合陛下。”
听见陆德明确切的回答,李让下意识的倒吸了一口凉气,心里顿时掀起了滔天巨浪。
“这这这......陛下,陛下,他他他......”
“现在就开战,会不会太早了一点?”
李让语无伦次了半天,最后像是牙疼一般嘬了嘬牙花子,问出了一句只有他和陆德明听得懂的话。
是的,开战!
李让怎么也没想到,丫的李世民竟然直接和世家门阀开战了。
当然,李让说的开战,不是李世民派出大军和世家门阀的私兵互砍。
而是李世民选择对世家门阀垄断的教育资源和上升通道下手了。
不然江南士族的大儒去长安干什么,总不可能是去旅游吧?
既然不是去旅游,那就是去替李世民站台了。
李让一想到大唐现在脆弱的财政,周边群狼环伺的国际局势,以及全国上下满打满算不到两千万的人口,就忍不住一个头两个大。
李世民怎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和世家门阀开战,他疯了吗?
好歹等他种几季粮食出来,让大唐的人口基数再大上一些啊。
现在就动手,他就不怕把世家逼反吗,他就不怕隋末乱世的情况重演吗?
看着李让目瞪口呆的样子,陆德明挑了挑眉,问道:“怎么,怕了?”
李让摇摇头,苦笑道:“弟子不是怕,是担忧,那些世家门阀为了自己到底利益,连掘开黄河大堤这样丧心病狂的事情都做得出来,若是再让他们搞一个隋末乱世出来,大唐本来人口就凋零,学生就担忧五胡乱华之事再度重演啊。”
“呵呵!”
陆德明呵呵一笑,淡淡的开口道:“陛下不是隋炀帝,中原之事,你大可不必忧心,好好的在江南种你的粮食,比什么都强。”
陆德明不安慰还好,这一安慰,李让更担忧了。
隋炀帝的前车之鉴在那摆着,他没法不担忧啊。
隋炀帝接手的是个什么样的国度?
那是一个刚刚经历了开皇之治,人口多达五千余万,粮食装满了洛阳太仓,国力强盛到了极致庞大帝国。
但就是这么一个强大的帝国,就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在短短十几年时间之内就分崩离析。
这其中除了隋炀帝本人确实志大才疏,扶不起来之外。
主要就是因为隋炀帝妄想将手伸向世家门阀的口袋。
李让深吸了好几口气,才将思绪从隋炀帝三个字上面拉回来,问道:“老师,陛下到底怎么想的?”
听出李让话中的不满,陆德明随意道:“无他,尊王攘夷而已。”
“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弟子也明白,但现在确实不是什么好时机啊,陛下他...唉!”
陆德明倒是似乎对李世民很有信心,听见李让叹气,也只是重复道:“陛下不是隋炀帝,陛下能力远胜隋炀帝多矣。”
闻言,李让张了张嘴,还想要再说点什么,但木已成舟,他也实在找不到话说。
他现在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震惊于李世民的魄力,另一方面又有些担忧隋末乱世重演。
李让很相信李世民不会去犯隋炀帝犯的那些错,也相信李世民的个人能力。
但有些事情不是不犯错,也不是有能力就行的,还得看手上有多少资本啊。
隋炀帝手上的资本如此雄厚,但最终的结果是他输得很惨。
纵观隋炀帝的一生,三征高句丽,百万大军尽皆出自山东河北之地。
山东河北,乃是世家门阀大本营所在。
征高句丽若胜,则山东河北之地尽为帝王之土。
可惜,隋炀帝是个废物,他败了,不仅败了,还送去了百万大军的装备和粮秣,将高句丽养得肥肥的。
于是,齐人王薄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出现了。
隋炀帝征发民夫百万连通数段运河,让江南到关中变成了一片坦途。
若是他稍微有点脑子,就该大力扶持江南士族去对抗北方的世家门阀。
可惜在他的一系列微操之下,连江南士族也一块儿得罪了。
最后,他身死江都。
李世民是不会隋炀帝犯的那些错误,但他手上有什么资本?
是杀兄囚父的骂名,还是经过隋末乱世之后,留下的一个人口不足两千万的废墟帝国?
李让倒是给了他一些工具和建议。
但不管是报纸还是活字印刷术亦或者造纸术,这些东西都没办法做到一击致命。
至于以天子门生扶持寒门士子,大力发展和改进科举制度,那更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绝对不是夸大之词,而是真正的至理名言。
现在才贞观五年啊,李世民到底在急什么?
李让的神色变化尽数落入陆德明的余光之中,陆德明晒然一笑,也不再继续开口。
年轻人嘛,有点压力是好事。
师徒二人交谈完毕,朱张袁谢四家代表也终于商议出来了一个结果。
“咳咳!”
谢氏的代表轻咳两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李让也急忙回过神来,不再去想李世民与世家门阀那些屁事。
相比关中发生的事情,还是江南之事对他来说更为重要。
如果说之前他来江南种三季稻,只是单纯的为了提升大唐的国力,好早日让大唐强大起来,尽快出兵接回龙陵。
那么现在,他种粮食的意义又多了一层。
若李世民真的将世家逼反,隋末乱世重演,有江南这些粮食托底,至少能少饿死一些人。
谢氏代表见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也不说什么废话,直接宣布了他们的决定。
“我谢氏与袁氏,朱氏,张氏,愿先腾出水田四十万亩助李县侯一臂之力,待来日李县侯提供的稻种试种成功,再将剩下的水田改种李县侯的新式粮种,不知李县侯意下如何?”
四十万亩,比起李让预料之中的要少了不少。
毕竟前四姓共出九十万亩,而后四姓只出了前四姓的一半不到,怎么都让人觉得有点小气。
但谢氏的人既然说等稻种试种成功,其他水田也能改种,那李让就一定会当真。
所以,李让当然没什么意见,当即拱手行礼道:“多谢诸位尊长慷慨解囊,某感激不尽。”